华夏春秋(校对)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861

  “那么,总参谋部这边有什么打算?”鲁毅灭掉了烟头,摸了下额头,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但是他知道,现在还在军队内部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显然都是支持林娜的一派,所以鲁毅说的是“总参谋部”而并不是“军委”,就是要搞清楚军队的意向。
  “我们在原则上都是同意林主席的办法的!”席林尴尬的笑了下,“但是,这也是我们高层将领的意见,下级的意见很难把握。但是,我们已经想好了办法,参谋长已经向林主席去汇报了。如果明天提名许三立的提议无法获得通过的话,我们将提名另外一名候选人,搞一个折中方案出来,而反对的一方也肯定不好再反对了。如果新的提名获得了通过,其实也是对许三立的支持!”
  鲁毅点了点头,很明显,新的副军委主席人选将是一名军人,而且是一名可靠的军人。但是,鲁毅想来想去,都想不到会是谁。这个人在军队内一定要有很高的威望,有着超越别人的战绩,同时在政治上绝对可靠,另外本身足够干净。而能够适合这四个条件的将军确实不多,如果再将范围缩小到上将这个局部的话,那就更屈指可数了。
  “你也不要猜了,其实这个人我们都很熟悉!”席林似乎看透了鲁毅的心事,笑着说到,“这个人也是我们海军的上将,说战绩,他比我还要多,说到功劳,更是我比不上的,当然,在威望方面,更是现在上将中的翘楚!”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鲁毅立即就想到了是谁,也没有明着点破,只是点了点头,问到:“那么,明天的会议上,我应该做点什么呢?”
  “这点你到不用担心,明天基本上没有你的事,只是最后表决的时候,投上自己的一票就好了!”席林拍了下鲁毅的肩膀,“另外,你有时间的话,去找下总参谋长与林主席,他们已经多次问到你的情况了,看来是有事要与你商量!”
  离开了海军部之后,鲁毅并没有立即前往中南海,因为时间已经太晚了,他并不想去打扰主席的生活。而总参谋长肯定也有自己的事要忙,也不好去打搅。而等他回到家之后,才发现妻子与儿女都已经到了父母家去住,等到鲁毅洗漱好,正准备早点休息,以备明天有精力参加那次重要的会议时,一名不速之客来了。
  看到许三立的第一眼,鲁毅还没有认出他来,因为他也是在5年前,才见过当时正担任中国驻阿根廷大使的许三立。请客人进来之后,鲁毅发现外面有好几名中南海的保镖,难道现在局势恶化到了这种程度?为客人泡好茶之后,上将问起了其来意。
  “其实,我也是受林主席之托,来拜会一下鲁将军!”许三立的口吻很客气,而且一开始就搬住了林娜,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直接拉近了与鲁毅之间的关系,“想不到,将军都要准备睡觉了,真是打扰了!”
  抱歉的话有,但是许三立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鲁毅笑了笑,没有当着一回事,说到:“许主席连夜登门拜访,不应该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吧?”
  “呵呵,林主席已经跟我说过了,鲁将军是快人快语的人!”许三立尴尬的笑了下,看来他的政治经验确实不丰富,特别是在与军人相处的经验方面,还不老道,“既然这样,那我也不多迂回了,今天来,其实我是想听听鲁将军对明天那次会议的意见!”
  鲁毅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比自己还小点的国家副主席,他确实够诚恳,这是所有军人都喜欢的优点,因为军人不是政客,不需要虚伪的礼貌。但是,这也是他的不足之处,因为他处的是一个政治环境,而不是像军队里一样,他需要的反而还是那种虚伪的客气!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个人意见,作为一名军人,我们的职责是听从党的领导与指挥!”鲁毅先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因为许三立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国家元首,他不能给未来的元首留下一个糟糕的印象,“但是,从原则上讲,我会支持一个廉明的,正直的,可靠的军委副主席。对我们军人来讲,政治上的那一套我们并不关心,也没办法关心。但是,我们希望由一位正直的领导人来率领我们奋斗,来带领我们迎接未来的挑战。军队讲求的是正直,而不是别的什么。我想,许主席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许三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会,抬起了头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鲁将军的话确实很有道理,我也知道,现在军队是国家,也是我们的党的支柱。我也知道,军人都是正直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军人一样的单纯,一样的全心全意向着党,向着国家,向着人民!”
  鲁毅笑着摸出了烟来,先给许三立散了一根,自己才点上,抽了一口之后,说到:“其实,我们现在的环境已经足够的好了,不管是谁在那个位置上,都需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对得住自己的祖先!我们都是军人,我们不做超越军人职责范围的事。但是,为了党,国家,人民的利益与未来,我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就是我们军人的职责,这就是我们军人的态度。不管怎么样,国家需要的是安定,需要的是一个英明的领导人,而并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操作的机构!只要许主席能够考虑清楚这几点,做到一个中国人本分内应该做的事情,那么也就能够获得大家的支持了!”
  鲁毅的这番话是经过了很多考虑说出来的,他当然知道这番话的重要性,而且,他已经能够感觉到,许三立是一个正直的领导人,这也是林娜为什么要顶着巨大的压力支持他的原因。而这样的领导人,才是军队需要的领导人,也才是军队盼望的领导人!
  话不多,但是已经让许三立对这位受到林娜高度重视的海军上将有了足够的理解。林娜是不会看错人的,不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新整理了整个军队的管理结构。也不会在最后的时候提拔一个完全不起眼的人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同样不可能让一帮年轻将领挑起大梁!
  送走了许三立之后,鲁毅一个晚上都无法安然入睡。通过回到北京这10多个小时的切身体会,虽然北京还是那么的安静,但是在这安静的水面下,却是暗藏的急流,一个能够吞没一切的急流。如果不能将这股急流化去的话,那么整个中国的大好河山都将受到动摇!
  第二天,军委关于任命新的副军委主席的会议在早上正式召开,会议一直持续到了傍晚。中间休息了一个小时,让参加会议的那些上将,还有国家重要领导人能够有机会吃饭休息一下。而等在外面的一名副官明显的看到这些在中途走出会议室的高级将领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而那些政府领导的神色也高兴不到哪里去。
  会议的结果没有超过席林的预料,鲁毅也只是在会议中使用了两次自己的表决权。许三立的提名因为大多数政府官员都不赞成,最终没有获得2/3的多数同意而没有通过。最后,在双方都妥协的情况下,皮定均成为了新的军委副主席。这时候,鲁毅终于明白,为什么皮定均要提前让出海军总司令的位置。可以说,从开始的时候,林娜就已经与军队的大多数将领商量好了。许三立是不可能连续接人三个重要副职的,而最重要的自然是军委副主席,通过一个战略上的迂回,最终这个重要的副职还是落到了支持林娜,也就是支持许三立的将领手中。通过这一步行动,虽然许三立并没有能够顺利的掌握到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但是同时获得了足够的支持。而随着皮定均当上军委副主席,那么在林娜百年之后,他就是军委主席。这是中国政局的一大改变。同时,许三立也获得了足够的后台!
  当天的会议结束之后,鲁毅并没有去中南海,他不想急着去干扰林娜的生活,很显然,在这次会议之后,林娜会对新的工作做出部署,现在是林娜的核心人员商量机密事情的时候。虽然鲁毅获得了林娜足够的信任,但是他深信,作为一名军人,不过多的参与到政治斗争中去,才是最明哲保身的办法!而鲁毅也难得有机会与家人在一起过几天安静的日子,但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候,平静的外表,仍然掩饰不了背后的汹涌波涛!
  三天之后,皮定均正式卸去了上将军衔,当上了军委副主席。2012年,王一林就制订了新的军政政策,规定军委主要领导人都要是文职人员!而在2030年的时候,这条政策被写进了宪法休整案中,成为了正式规定。所以,皮定均要想担任军委副主席,就必须要卸去上将军衔,脱离与军队的关系,由一名将军转变成一名政客。这样的事情,在国际上都不少见,当年艾森豪威尔还不是照样当上了美国总统!
  仪式很简单,但是让鲁毅感觉到很严肃,更是看清了现在的局势。现在政府内部明显分成了两派,一方支持许三立,而另外一方则支持焦宇民。幸运的是,林娜有着非常好的政治目光,早就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在好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将军队当成了最大的争取对象。通过林娜的努力,军队最后站在了许三立一方,这也是许三立最重要的政治砝码!
  向新任的副军委主席表示了祝贺之后,一名中南海的秘书叫住了正要准备理开的鲁毅,随后,上将被带到了中南海,这次,鲁毅是逃不掉了,他知道,林主席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跟自己当面说清楚!
  走进林娜那间已经改为了病房的书房,鲁毅第一眼就发现,主席已经完全变了,如果用医学上的话来讲,她这是返老还童现象,并不值得高兴,因为死亡的阴影已经浮上了面空。
  林娜指了指病床旁边的凳子,没有说话,似乎连呼吸都很吃力的样子。
  “主席的病情怎么样了?”鲁毅着了下眉头,对站在床那边的一名女护士小声的问了一句。
  女护士摇了摇头,不知道是不她不清楚,还是已经没有救了,随后,她就被林娜支了出去,房间里只剩下一老一少两人。
  “主席,你身体不好,不要多动!”虽然这么说着,但是看到林娜要坐起来,鲁毅还是将主席扶了起来,然后用两个枕头垫在了主席的身后。
  林娜吃力的从背后拿出了一个写着字的文件夹来,交到了鲁毅的手上。她还没有说话,这时候,鲁毅才发现,在林娜的喉部凹下去了一块,显然那里已经动了手术,主席已经不能说话了。
  按照林娜的手势,鲁毅翻开了文件夹,这才发现,里面是主席写下的一段话。笔迹还很新,而且有点凌乱,显然是主席在最近写下来的。当鲁毅看完了这段只有寥寥百字的话语之后,两滴泪水已经不自觉的滚落了下来。
  新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其实都是很劳累的,周总理的结果不用说了,一国的总理,竟然累出个肝癌来!王一林算是急流勇退,而且他上任的时候还很年轻,所以退下去的时候,并没有落得个大灾大病的。汪明筌的结果就很悲哀了,60岁就猝死。林娜的结局也不好,虽然70多岁了,但是在当时医疗条件下,70多谁算不了高龄,因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都达到了81岁!所以,林娜基本上也是被累死的!当然,在这之后,国家领导人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国家的压力太大,太繁重。要管理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国家,还要搞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这个工作,并不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国完成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从王一林那一代领导人开始,直到林娜这三代领导人都是一个过度性的中国领导集体,原因很简单,在他们这三代领导人当政期间,国家处于一个转型阶段,中国仍然在高速发展,国家情况仍然不理想。以人均收入来衡量,中国比发达国家还差了一大截,所以中国的发展潜力还是有的,中国仍然需要时间来强大自己。
  从林娜之后,中国的国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三次对日战争之后的十年,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了欧美,在2058年时,中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美国的1/3左右,而中国的国家整体实力,更是达到了美国的1.7倍!直到这时候,中国才完全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但是,这也只算得上是个初级发达国家,中国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而就是从许三立的领导时代开始,中国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从这个角度来看林娜的功绩,其实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林娜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领导人。在最后的这场大风大雨中,更是体现出了林娜的高度政治觉悟性。如果不是林娜好几年前就开始了部署,完成了对国家政权,军权的完全掌握的话,恐怕就是这场大转型,中国就要陷入内乱之中。而她的这份贡献,一点也不比王一林当时推行政治改革的贡献要小!
  历史是能够记住每一个功臣的,作为中国第一任女国家元首,林娜已经写入了史册,但是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她是一位非常英明,同时也带着点独断性质的领导人。而从她的功劳上来看,她不但领导中国人战胜了一个最棘手的敌人,同时稳定了中国南面的局势。林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即使是在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应该记住这位小个子,总是带着一脸微笑,能够用一口流利的外交言辞表达自己意思的女国家元首!
  当鲁毅明白了林主席那段话的意思之后,他彻底的明白了主席为了国家的稳定,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同时知道了主席绝非一个简单的人物,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做出清楚的判断,而且清醒的指挥着每一个人的领导人已经是不简单的了,而她还能够考虑得这么周到,连一点纰漏都不露出来,就更加难能可贵。也难怪当年,王一林会在背后支持林娜!
  语言已经无法表达鲁毅的感情,他只有用最诚恳的方式接受了主席最后的嘱托。第二天,鲁毅就拿着林主席的命令,找到三军总参谋长以及新上任的副军委主席,交代了林主席的嘱托,开始筹办中国解放军三军指挥学院!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军事学院。虽然在只之前,中国有过这么一所军事学院,但是在当时周国辉的军事改革浪潮中,这所军事学院被分割成了三个独立的军种学院,也就有了后来的三大军事学院。而现在,鲁毅的任务,是要集中这三大军事学院的所有优势,重新创建一个综合性指挥学院,作为中国解放军最高军事学院,以此培养中国的军事人才,为国家的未来筑好基础!
  这类工作是相当辛苦的,虽然鲁毅已经有了管理军事学院的基础,但是当他着手这项工作的时候,才知道一切并不那么简单。
  2个月之后,三军指挥学院的校址选在了北京西郊的一块政府划拨的2500亩的空地上,在准备工作就绪之后,举行了奠基仪式。同日,第一期临时培训班成立。因为校房还没有修起来,学员只能够住帐篷,教室也在帐篷内,条件非常简陋,但是第一期学员都是从三大军事学院毕业班中挑选出来的,他们要学习的,将是军事联合指挥课程,并且深化政治教育!
  2059年3月1日,林娜走完了自己81岁的生命,于当天凌晨4点逝世。林娜的死,震动了整个中国,同时也震动着脆弱的中央政府!
  2日,许三立正式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下午,皮定均正式继任军委主席。权力的交接仪式虽然有点混乱,但是在中央卫戍部队宪兵营的控制下,仍然显得井井有条,只是那些政治斗争失败者的脸色非常不好看!
  鲁毅没有参加这两次就职仪式,因为他手里的工作根本就忙不过来。而许三立与皮定均都知道鲁毅现在的工作有多重要。鲁毅培养出来的将是中国解放军为来的顶梁柱,而随着更多低层军官的到来,党对军队的控制将更加牢固,而随着这些军官的晋升,最终,中央政府将完成军事改革的最后一步,成立一支从思想上完全转变了的现代化人民军队!
  学校的建设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因为是军工项目,所以施工单位的工作非常严谨,在质量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适当的加快了施工进度。3个月之后,第一排教学楼与学员宿舍立了起来。接着,各种特殊教育设施慢慢都成型了。
  2059年6月底,另外一个严重的打击降临了。前国家元首,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员,无畏的革命战士王一林同志在家逝世,享年93岁。王一林是自然逝世的,他并没有接受器官移植手术,不愿意在人为的情况下延长自己的生命!
  这次,鲁毅就算再忙,他也要去参加王一林的葬礼,因为周国辉与黄龙飞这两个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都要去。作为一名军人,鲁毅知道参加这次葬礼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铸造未来
  王一林的葬礼规模比林娜的还要大,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悲痛,一年之内,丧失两位国家支柱,一个风雨飘摇的年头,是1976年之后,新中国最让人悲痛的一年。
  林娜因为是在当政期间逝世的,所以在政治上不免有着不少的对手。但是王一林就不一样了,可以说,现在中国的这一套行政政策,正是从王一林时代树立起来的,没有王一林当年的行政改革,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国政府,更没有中国持续发展50年,而不衰落的繁荣。王一林的功劳是公认的,因此,不仅仅是当政领导人都来参加了这位国家元勋的葬礼,就连很多退休的老干部,都已经快要走不动了,他们都来参加了王一林的葬礼!
  鲁毅排在了50多位,能够这么靠前,已经证明了他的地位,毕竟在最前面的20多人中,出了许三立之外,就全是退休的老干部了,再算上政府的重要人员,一个将军能够近靠其后,鲁毅在军队中的地位并不低!
  因为担心着学校方面的事情,鲁毅很想早点离开,他知道今天是不能不来。周国辉的影响力仍然在,现在军队中的绝大部分将领的父辈都是周国辉当年的手下。当然,像鲁毅这种没有多少背景的将领也有,但是并不多。而且当年一手提拔鲁毅的田震龙,齐骏,皮定均等人都是周国辉的老部下了。所以鲁毅也多多少少想感谢这位对中国解放军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的老上将。而正如他所想,会后,一名周国辉的秘书叫住了他,告诉他追悼仪式之后,周国辉上将要单独见他。
  当鲁毅单独走进周国辉的房间时,才发现这位已经95岁的上将确实是老了,但是人老眼不老,一看他那双眼睛,就如同50年前一样,仍然有着洞察一切的能力。
  周国辉稍微招了下手,示意鲁毅坐到自己旁边来。显然,他还没有从好朋友,老战友的逝世中挣扎出来,但是表面上,老将军已经恢复了平静,那身笔挺的军服,仍然透露着将军的威风,让人不敢侧目!
  “听说,你最近在搞一所综合性军事学院?”周国辉的声音有点颤抖,但是并不死气沉沉,显然老将军的身体还不错。
  鲁毅微微的点了点头,他知道,当年解放军指挥学院就是被周国辉拆解的,那么就自然有他的道理。而现在,鲁毅奉命重新组建这所学校,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与老将军的决策相违背了。所以,鲁毅不想表现得太过张扬,如果老将军感到不满的话,虽然不至于将这个新生的军事学院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是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其实,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当年的那个决定!”鲁毅知道老将军说的是什么决定,而周国辉也慢慢的把目光转移开了,“当年,在解放军才开始军事改革的时候,我一直在怀疑,我们的军事改革正确吗?现在看来,我们的改革是正确的,不然我们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也就没有现在这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当然,时代在变化,世界也在变化。我们不能够主导世界的走向,那么就应该跟随世界的潮流,改变我们的政策!”
  鲁毅点了下头,周国辉在政治上的表现并不突出,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当年,要不是他与王一林的密切配合,两人所推行的改革是绝对无法成功的。王一林的政治改革绝对需要军队在背后的强大支持,只有军队的支持,才能够让王一林的新政能够顺利的诞生,并且茁壮的成长,也才有了现在中国的新气象。而周国辉的军事改革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的支持,才能够让解放军顺利的完成转型。他们两人在政治上的配合不明显,但是绝对关键,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所以,任何低估周国辉政治能力的人都是错误的,而且遭到了惨痛的失败!
  “现在,我并不是反对你建立的新学校,”周国辉的目光转了过来,盯着鲁毅,“但是,我想听听你的具体想法,为什么要成立一所综合指挥学院?”
  鲁毅早就知道老将军会问这个问题,而且这是他今天单独召见鲁毅的主要目的。在心里思考一番之后,年轻的上将说到:“其实,我的战争经验比周老您少多了,但是通过第三次对日战争,还有才结束的南越战争,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军队怎么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现代化战争!”
  周国辉点了点头,这是所有军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字一没有变,其首要任务是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利益,而现在,解放军的作用显然不仅仅就这么一点。所以,解放军必然要进行改革,以适应不同时代的不同需要。
  “根据第三次对日战争,我发现,解放军指挥人员还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鲁毅百毫秒年思考,一边说着,“首先,这是一场大规模战争,而从第三次朝鲜战争之后,我们的重点就一直落在应付大规模战争这里,但是通过这场对日战争,我们的军队表现非常不尽人意!从整个战略,乃至战术思想上来看,都是相当混乱的,部队里面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几乎都是凭着前线指挥官的个人判断,以及个人想法在作战。这直接导致了战争资源的浪费,近一步导致了解放军战斗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根本无法发挥出来。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寻求一个新的军事思想,通过全面的军事思想建设,让我们的军队以最快的速度强大起来!”
  周国辉的神色表示他非常满意。当初,周国辉进行军事改革的动机就是要改变中国解放军的状态,将一支纯国土防御的军队打造成一支能够适应各种现代化战争的军队,所以他主张发展海军,建造一支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舰队,同时认识到了中国将在本土之外的地方作战,而且需要由海军来支援地面行动,所以全力主张发展现代化的战列舰。而周国辉也认识到,中国能够强大起来,就需要一种更全面的战略威胁,所以他主张发展一支强大的,拥有战略轰炸机的空军。而在陆军方面,本土防御作战的压力已经小了很多,陆军需要的是高度的战略机动能力,即能够随时随地出现在需要陆军干预的地区。所以陆军的轻型化开始了。这一切,都是周国辉努力的在为提高解放军的战斗力而做出的努力。可以说,周国辉的努力,为解放军的改革打下了物资基础,但是仅仅有物资基础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全面的,正确的军事思想,才能够让解放军的改革最终成功!
  “那么,为什么要成立这么一个综合性的军事学院呢?”周国辉第二次问出了这个问题,显然他对此很关注。
  “前面,其实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在前不久的南越战争之后,我发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鲁毅并没有慌乱,“虽然,我们在第三次对日战争之前,一直在准备这应付大规模战争。但是,在日本问题得到解决,而我们与欧美的冲突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爆发的时候,我们需要面对的将不是基本上平衡的大规模战争,而是一些不对称的非常规性战争了。南越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还有现在正在进行的反游击战,这些都是对我们的新考虑。而我们那套建立在大规模战争基础上的理论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战争了。在小规模的特种战争中,更重视的是低级军官的指挥能力,以及对各军种战斗力的协调能力。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的一支特种部队如果深入敌后的话,可能需要得到远程炮兵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空中支援,另外还需要直升机的配合调度。而这,几乎需要动用三大军种,进行一场小得多的协调作战。在很大的程度上,这种战斗的成功性就寄托在了低层军官的指挥能力上。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懂得各军种协同作战,并且能够善于使用任何一种力量的前线指挥官。而成立这所学校,就是为了能够适应这种新战争形势的需要!”
  周国辉郑重的点了点头。其实,在几十年前,总参谋部就有这方面的培训机构,只是当时培训的只是高级指挥员,以及特种部队的高级军官。而且学校的规模并不大,所以在军种协调作战问题上,低层的军官了解得并不是很多。那是周国辉在解散了三军指挥学院之后在总参谋内成立的一个高级培训班,而现在,明显这个培训班是不能够满足新战争形势需要的。
  “其实,当年我在解散三军指挥学院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了这方面的问题!”周国辉这时候已经把目光转移开了,“现在看来,你的判断还是正确,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确实不会面对大规模战争冲突的威胁,而在小规模的冲突中,低层指挥官的能力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这样的指挥学院还是有必要成立的。但是,你有过更长远的考虑吗?”
  “更长远的考虑?”鲁毅沉思了一会,郑重的点了点头,“周老,其实作为一名军人,我们心里都清楚,与欧美的最后决战是无法避免的。而现在,只是限于技术上的障碍,我们还无法在不完全毁灭的情况下与欧美打一场大规模的常规战争的实力。相信,欧美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而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威胁,还有基因武器的威胁的制约,正是大规模全球战争不可能立即爆发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限制必然会消失,就如同当年英国人的长弓会退出历史舞台一样,核武器与基因武器也只是一种更先进的武器而已,随着人类的进步,这些武器迟早有一天会退出历史舞台,而到时候,大规模的全球性战争就无法避免了!”
  周国辉点了点头:“这点是必然的,但是你估计这段动态和平时期将持续多久呢?”
  “20到30年吧!”鲁毅也一直很关注技术方面的动向,所以才能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根据现在的世界局势,只要技术条件一成熟,全球势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谁能够抢占这个技术高峰,谁就能够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所以,我打算在军事学院里开设技术方面的专业,希望通过军队的强大力量,培养一批骨干科学家出来!”
  周国辉闭上了眼睛,过了一会才抬起了头来:“这个想法很不错,军队是一个大家庭,军队也是一个有着自己要求的队伍。如果能够将军队的能量发挥出来的话,那么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而且,这正是我们与欧美国家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通过欧美政府无法使用的手段达到一些重要的目的。我看你的想法可行,快着手去办,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也会尽到一个老军人的职责。还有,军事学院的未来呢?你有仔细考虑过吗?”
  鲁毅当然不会去麻烦周国辉,但是他知道,有了老将军的这句保证,那么今后军事学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就算现在政府的人与老将军已经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凭周国辉在军队里的威望,还有谁不买他的账?而对于老将军的新问题,鲁毅知道,这是周国辉在考虑军队的未来了,他问的不是军事学院的未来,而是军队的未来。可以说,只要军事学院步入正轨,在10年之内,就将成为解放军将官的摇篮,而且还将培养出大量的中层与底层军官。而当解放军的主要军官都是从这里出来的话,那么鲁毅在军队中的地位,以及解放军未来的政治走向,自然很值得人担心了!
  鲁毅仔细的看了一眼周国辉,突然明白,其实老将军也是林主席在临终前布下的一颗棋子,而且是一颗用来“帮助”自己的棋子。以鲁毅,还有总参谋部的那批将领,要想完全控制军队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焦宇民的人要闹事的话,那么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而周帼辉如果肯出山来镇住场子的话,那么结果自然不一样了。凭周国辉的威信,虽然他没有封帅,但是谁都知道,他是新中国封帅之后,最接近元帅的一名将领了。而他在解放军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甚至连许三立都要看这位老将军的眼色行事。因此,有了周国辉的压阵,那么焦宇民那帮人自然不敢出来闹事了。同时,鲁毅还知道,林娜肯定将成立三军指挥学院的事情告诉了周国辉,而且得到了周国辉的支持。而现在,老将军只是要证明眼前的这位年轻将领是否足够可靠,如果鲁毅稍微表现出一点野心来的话,那么95岁的老将军,绝对可以如同掐一只蚂蚁一样的将他掐死!
  “关于军校的未来,我并没有考虑得太多!”想到这更细的一层,鲁毅回答得就相当的小心了,“军人都有自己的天职,我们的职责就是在党的指挥下,完成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保卫民族的任务。军人是没有自己的政治主见的,但是我们是党的军队,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而作为军队的骨干,我们军官的主要职责就是让每一个士兵都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身作则,作为大家的典范。从一名军人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应该干预政治,我们更不应该干预国家的活动。所以,军校的未来,其实就是尽可能的为军队培养优秀的指挥人才。为了避免某些人利用军事培养机制上的漏洞,我认为,应该将校长的任期缩短到5年,而且每个人只能够担任一界。另外,在校长之外,设以政治委员,加强军官的政治思想教育。这样,就能够避免军队被某个人控制,而不是由党来控制的毛病出现。不知道周老认为我的想法正确吗?”
  鲁毅开始的那番猜测完全对了,周国辉对他的这番回答应该是相当的满意。在通过第三次对日战争之后,因为军队的功劳非常大,所以很多军人,特别是高级将领都有了野心。如果不是林娜及时的发现,并且通过雷霆手腕,请出王一林与周帼辉给她压阵,迅速的将那些起了政治野心的将领扳倒的话,中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现在,林娜已经走了,新上任的许三立对国家的控制能力还不够,在很大的程度上需要依靠军队的支持,这又给有野心的军官制造了机会。而周国辉在这个时候出面,自然是要警告那些有着不良企图的军人,他们的算盘打错了,如果要动国家的主意,他们的下场将会很悲惨。
  其实从林娜最后对军队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来,皮定均担任了军委主席,但是已经放下了军人的身份,陆军上将陈凯担任了三军总参谋长,同时让鲁毅去组建关系着军队未来的三军指挥学院。这就是一个权力平衡三角关系。而在这个大的三角关系之外,还有着更多的权力制衡。就从这点来看,林娜的权术手腕已经是炉火纯青了,如果不是今天得到了周国辉的提醒,恐怕鲁毅永远都明白不了这层道理。但是,在鲁毅明白了其中的权力制衡因素之后,他清醒的认识到,军人是永远不可能主宰国家政治的。中国不是日本,中国需要的不是能够左右一切的将军,需要的只是能够保卫国家,能够为党,为政府,为人民武夫的将军。而就凭着这层关系,已经周国辉的态度,还有现在的局势,军人就永远不可能干政!
  “其实,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对!”过了一会,周国辉才开口,“林主席最后把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交托给你,显然也是为了你的需要。以我看,你的能力不仅仅就这么一点,一所军校容不下你。而现在,军校的工作基本上已经上了轨道,我想,你应该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周国辉的话很委婉,但是鲁毅也听出了其中明确的含义,即鲁毅是三军指挥学院的创始人,自然在这所学校着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他的影响力也就限于此了。按周国辉的话来看,他应该立即离开这里,而不是把自己的根基牢牢的扎在每一位年轻军官的心里。这时候,鲁毅不得不反思自己开始的话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是表现得太谦让了,让老将军感到了威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