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校对)第5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5/861

  通过前面一周的战斗,巴基斯坦军队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战斗力,以及扞卫者保卫自己家园的那种高昂的士气并没有引起欧美高层多大的重视,在他们的眼中,战争就是机器,信息以及火力的发言场,只要有这三个要素,那么战争的胜利就指日可待。这与欧美的一惯战争思想是分不开的,在他们看来,人只是操作战争机器的另外一种工具而已,人在战争中的作用并不是那么的重要。而正是这一点的疏忽,让他们觉得战胜巴基斯坦并不是一件难事。确实,要瓦解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在西方世界主导全球的几百年时间中,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下百次,但是要征服一个民族却并不是瓦解他们的武装力量,而要征服一个民族,所需要付出做出的努力就没有那么的容易了!
  这场战争,虽然看起来是巴基斯坦的军队在与欧美作战,但是,在巴基斯坦人看来,这是关系到他们民族存亡的一场战争。任何一个巴基斯坦人都不会忘记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那段悲痛的历史,作为一个被当时的“日不落帝国”奴役了数百年的民族,他们绝对不会再容忍被同样的一个对手再奴役一次!当然,在大多数巴基斯坦人看来,现在的欧洲就是以往“日不落帝国”的新代表,而欧美根本就是一家人!所以,当这鬯被强加到他们头上的战争要继续扩大的时候,已经不仅仅是巴基斯坦的军队在作战,巴基斯坦的人民也开始了与侵略者的战斗!
  那么,这就不仅仅是一场瓦解国家武装力量的战争了。这是一场征服一个民族的战争,征服一个有2亿多人,而且得到了另外数亿人直接支持,还有二十多亿人在后面为其提供帮助的民族的战争!
  如果欧美那些决定战争的领导人能够早一点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他们还可以避免后面发生的危机。但是就如同以往美国所犯下的每一次错误一样,都是在问题爆发出来之后才意识到了问题的本质,而这时候,要想避免灾难就已经太迟了!
  当时,影响欧美决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这是一个很不确定的因素。虽然,中国在原则上并不反对这场战争,因为中国已经暗示了欧美,他们也不希望看到由巴基斯坦来主导南亚地区的事务,但是中国人却更不愿意让欧美来干预南亚地区的事务。那么,一场本在削弱巴基斯坦的有限战争是中国可以接受的。但是,中国的底线在哪?欧洲与美国人都拿不准这一点。中国在南海地区集结的庞大的海军舰队一直都没有进入印度洋,而中国的那支印度洋舰队也回避到了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港口里去。中国人的底线是什么?为了探明这个底线,欧美就需要进一步的行动,所以,使用登陆行动来明确的摸出中国的底线,大概也是当时欧美考虑的一个办法吧!但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一下就超过了中国的底线,而且这是中国所设置的一个圈套,当他们的部队登上南亚次大陆的海岸时,战争的高潮才真正到来了!
  如果从后面战争的发展来看的话,可以明显的看出一点,前面持续了一周的数轮轰炸完全是在为后面的登陆行动做准备。虽然最初的轰炸目标是巴基斯坦的战略打击力量,但是很快,这个重点目标就变成了巴基斯坦的军事指挥机构,通信网络,道路桥梁,铁路机场等重要的军事战略目标。虽然这种战略轰炸并没有扩大到民用目标上,但是欧美也对巴基斯坦的地面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而且成果是非常显著的。
  在第一周轰炸的后五天时间中,欧美方面至少确认瓦解了巴基斯坦4个主力装甲师的地面兵力,并且摧毁了上千辆的装甲战斗车辆,而摧毁的巴基斯坦物资储备基地,至少让他们损失了十多个陆军师补给与装备。而且,随着打击范围的扩大,以及欧美打击力量的增加,巴基斯坦地面部队的损失也就更加巨大了。仅仅五天,欧美就确认至少让巴基斯坦失去了1/3的地面作战能力。这对登陆行动的帮助是相当巨大的。当然,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巴基斯坦的全面动员已经开始,地面部队的补充速度是最快的。也许是欧美并不认为那些新增加的部队具备多强的作战能力,而且事后的发展也确实说明了这个问题。现代化战争已经过多的依靠科技力量,几乎化军种与兵种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即使是陆军,这个在历史上对科技力量的依靠最少的军队也不要打技术仗了。而新增加的陆军兵力在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以及培训的情况下,根本就无法在战场上发挥多大的作用,其最大贡献就是给自己一方增加无谓的伤亡!
  这是这场战争所带来的第一个重大的启示,也是军事革命深入的必然结果。当人类已经迈向太空时代,天军逐渐成为了主力军种的时候,陆军的地位虽然已经不再重要,但是陆军的改革也就随之而来。陆军仍然是一个国家防御与战争力量的中坚,不管人类的科技有多么发达,有一点是无法回避的,即人需要两脚立地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失去了陆地,那么人类的所有发展都是空谈!而这也就决定了陆军在战争中的作用。当然,随着军事技术改革的发展,陆军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革是再所难免的事情。而这也就是未来的一项重要的军事改革。当然,在这方面,三个超级大国是走在前列的,而巴基斯坦这样的地区性强国所落后的距离就不是一点半点的了!
  当一周的轰炸结果统计出来之后,欧美就立即决定开始实施登陆作战行动。他们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力量,以及战略基础设施的打击已经足够了。现在,在巴基斯坦南部地区,巴方能够集结起来的防御部队不足5万人,而且大部分部队的建制已经被打乱,各部队的指挥系统已经失去了控制能力。而那些部署在巴基斯坦中部已经北部地区的部队虽然没有遭到多大的打击,但是却难以南下支援南部地区,因为道路与桥梁等交通系统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而在欧洲与美国新增援的三支航母舰队到达战区的时候,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了,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强大的空中支援,而在此时展开登陆行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当然,在此之前,欧美还要做一件事情,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巴拉克是一名美籍犹太人,当以色列在中国西部的荒漠中成立了临时政府,并且最后在中国东北部新控制的地区成立了一个临时国家的时候,他并没有如同大多数的犹太人一样,来到这个新的家园,而是继续留在了美国,因为他已经事业有成,而且成为了美国政界的一颗新星,虽然他的子女都已经移民到中国去了,而且他的政治生涯也受到了犹太人血统的影响,但是他不是个轻易服输的人,他留了下来,并且通过数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现在的这界美国政府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职位,成为了美国总统的亚洲问题顾问,也是美国总统幕僚中最重要的一员。
  这次,他来到中国的任务就是摸清中国的态度!他的犹太人身份帮了他很大的忙,因为中国是现在以色列的宗主国,而犹太人与中国的关系都很好,中国政府对犹太人的印象也不错。他得到了中国国家元首的亲自接见,这比上次欧洲特使的待遇要好多了。而此时,巴拉克显然也在感激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大概这是几十年来,他第一次感激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因为在美国,犹太人的身份已经不是以往那么的高贵了!
  “巴拉克先生,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到你们的国家去看一看,现在那边建设得非常的好了,甚至比我们一些发达地区的建设还要好,相信你会为你的民族所取得的新的成果感到高兴!”李禹民一直在回避与巴拉克讨论巴基斯坦战争的问题,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都是在他在介绍现在新以色列的情况。两人的身份好象颠倒了过来,不是巴拉克来中国做说客了,而是李禹民在游说这明犹太人,让他回到自己的祖国来!
  “当然,我很高兴我们的同胞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果,当然,这也离不开贵国的大力支持,而这次,我来的目的并不是为此!”
  “巴拉克先生,那就太可惜了,每个到我们这边来的犹太人都很想到他们的新家园去看一下。当然,根据我们的了解,现在的以色列政府是非常欢迎如同先生这样的同胞回去帮助他们的建设的,这也是每一个犹太人应该负担起的义务吧!”
  巴拉克被哽了一下,这个交换的中国元首就是不谈正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而他所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主席阁下,虽然我是犹太人,但是我现在是美国公民,而且也有不少华人是美国公民,所以,我们暂时是没办法在民族与国家这个问题上讨论出结果来的,还是让我们进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吧!”
  “那是什么事呢?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相信每一个犹太人在出生之后,都应该知道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吧!”
  对于李禹民这种明显的挑衅行为,巴拉克只有忍让,这在中国人的小聪明,总想把对方引入歧途,他不会上这个当!这个秃顶的犹太老头压住了心头正在向上蹿的火气,语气很平和的说到:“主席阁下,我很佩服你这种对民族的忠诚,现在我就先履行我对国家的忠诚吧,这次我是肩负着国家的使命而来的!”
  “那好吧,看来先生是不想去你同胞的新家园看一看了!”李禹民很随和的笑了下,但是接下来的话完全与他的表情对不上号。“那么,美国总统这次派你来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我们的忍让还不够吗?是不是美国要让我们也加入这场战争,来对付你们所有的邪恶国家?”
  “这……”巴拉克还没有说出来,就已经语塞了。在美国政府内,他是一个能言善辩的辩论家,但是在这位中国元首的面前,他却显得有点话语不清了。当然,他知道李禹民所说的“邪恶国家”是什么意思,这是美国的反对党所炮制出来的一个言论,将那些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以及与美国作对的国家都列为了邪恶的范围之内。当然,这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组织搞出来的言论,根本就不能代表美国政府的言论,而且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这样的言论,即使媒体对此大为炒作,但是这根本就不是美国的官方言论,难道美国政府会傻到用一句话去同时得罪中国与欧洲这两个世界大国吗?只是,现在巴拉克是无法在这个问题上解释清楚了,因为他知道,就在80多年前,美国政府就搞了这么一个东西出来!
  “好吧,我们先不说这个问题,先生这次来访,是不是想知道我们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李禹民知道已经杀住了对方的气势,这就足够了,因为这种威胁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是的,我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不对我们提供帮助!”巴拉克回过了神来,但是思路已经有点混乱了。
  “巴拉克先生,难道你忘记了吗,这并不是我们所预料的那么一回事,巴基斯坦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性条约,我们有理由向他们开战吗?而且贵国向巴基斯坦宣战的理由也不充分吧,什么时候美国成为了欧洲的帮凶呢?”
  巴拉克再度语塞,欧洲对巴宣战还有一条勉强可以用的理由,但是美国有什么理由向一个民主的,独立的国家宣战呢?巴基斯坦没有得罪美国,甚至与美国没有严重的贸易摩擦,美国为什么要用轰炸机去轰炸巴基斯坦?当然,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位总统助理是很清楚的,问题的关键不是在战争理由上,而是在战争的目的上!目的就是理由,只是这个理由是拿不上台面来的,是不是?
  “好吧,那我们不说这个了,既然战争已经开始了,那我想知道的是,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这点并不在我这次访问所需要讨论的范围之内,其实,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中国的态度!”巴拉克知道这么纠缠下去,他永远不是这位政治老滑头的对手,干脆就直接挑明了目的,把本应该很隐晦的话题搬到了台面上来讲。
  “态度?我们的态度仍然没有变,适当的惩罚与报复我们并不反对,这世界上有的国家确实是应该受到点惩罚了,但是,不能够因此破坏巴基斯坦的独立,以及完整性!”这是中国对美国与欧洲的根本态度,李禹民显然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真实意图。
  “那么中国会介入这场战争吗?”情急之下,巴拉克的疏忽让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他的这个问题,已经表示美国相当的在乎中国此时的态度了。
  “这点还是很明确的,我们不会为一个不是盟友的国家作战,当然,我们也不会看到一个邻国遭受灭顶之灾!”李禹民很快就抓住了对方的这个错误,同时也对美国人的心理有了一个了解。
  其实这已经足够了。既然美国很在乎中国的态度,那么李禹民自然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应该怎么办。而且此时,美国总统派人来摸中国的底,就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欧美即将在巴基斯坦展开新的,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他们也才需要明确的知道中国的态度。而李禹民并没有透露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可以说,欧美特使的两次访问都是无功而返。虽然中国的接待很热情,但是并没有给他们任何有用的信息。中国人的态度仍然很模糊。这是坚定欧美发动登陆行动,让中国摊牌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一直是最不确定的因素,正因为中国的模糊态度,让很多国家都拿不定主意。而中国似乎是铁了心要让自己的态度不公布出来,甚至没有向同盟国通报相关的情况,这也让很多同盟国搞得一套雾水。那些准备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的国家,比如与巴基斯坦贸易来往密切的阿根廷,以及与巴基斯坦在印度洋上有着共同利益的坦桑尼亚都想为巴基斯坦做点什么,而就是因为中国的态度一直没有摆明,所以这些国家都迟迟没有下手。他们都很清楚,只有中国的态度明确了,那么他们才能够做出决定!
  正因为这一点,中国就成为了这场战争初期的最不确定的因素。而这种模糊的态度也让欧美吃够了苦头。
  现在,欧洲集结在印度洋上的航母战斗群已经达到了6支,而美国也在印度洋上部署了5支航母战斗群,仅仅是这些舰队所携带的作战飞机的数量就超过了1300架!如果算上欧美投入的空军战机的话,欧美已经使用了超过1800架的作战飞机用于这场战争。另外,还有十多艘打击力量强大的战列舰加入了这场战争。可以说,这支打击力量是异常强大的。但是,正因为中国态度的模糊,以及中国部署在南海与马达加斯加岛附近的两支舰队的存在,让欧美不敢把所有的力量都使用出来。因此,战争打得并不是很顺手,至少对欧美的前线战区指挥官来讲,这并不算是一场完美的战争!
  巴拉克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到8个小时,就在他乘坐的班机离开中国领空2个小时之后,欧洲第一批陆战队的士兵已经在两栖登陆战舰上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他们没有搭乘登陆艇,而是准备使用垂直输送力量前往目的地。而美国的第82空降师的官兵也已经在迪戈加西亚的空军基地内做好了出发准备,机场上的40多架重型战略运输机将在3个小时之内将他们投送到登陆地点。
  海面上,欧美舰队分别在东西两个方向上开始了集结,战列舰舰队前出,准备对登陆点附近的目标进行炮击,而航母也收回了最后一批攻击机,地勤人员正在加紧为这些战机补充弹药,并且进行维护,登陆作战即将开始了!
第十三章
飓风行动
  2086年7月8日23点,代号为“飓风”的登陆行动正式开始。为了达成战役的突然性,欧美方面并没有在登陆之前进行火力准备,而且,完全采用了非传统战术让部队踏上了巴基斯坦的国土。
  当一批批重型与战术运输机将欧美的地面部队输送到距离巴基斯坦海岸线50到250公里范围内的重要战略地点的时候,巴基斯坦守军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大批的重型运输机将登陆部队的装甲装备送上来的时候,巴基斯坦南部地区的防御司令部才做出了适当的反应,但是却下达了一条错误的命令!
  巴基斯坦防御部队的反击基本上是徒劳的,因为他们要面对的将不是那些才脚踏实地的欧美士兵,而是天上盘旋着的战机!可以说,这样的贸然反击是绝对的错误,这只能够让巴基斯坦南部地区有限的防御力量遭受到更大的损失,而且这种损失几乎是无法弥补的!
  短短的5个小时之内,成为了欧美攻击机飞行员“聚餐”的快乐时光。5个小时之内,欧美飞行员在该地区取得的战果甚至超过了他们在前面5天之内的所有战果!巴基斯坦陆军出动的4个整遍师完全是被炸光了的,而他们损失的重装备也永远无法补回去了!为了掩护地面部队的反击,巴基斯坦空军虽然英勇的面对敌人的挑战,但是英勇并不能改变力量上的差距,损失也想大的巨大!
  日出之前,欧美已经在面积超过了5万平方公里的登陆场内投入了至少8万登陆部队,并且及时的将这些部队所需要的重装备投送了进去,这完全得益于欧美强大的战略空运力量。其中,绝大部分的重量超过了40吨的装甲战车是通过战略运输机从本土直接空运过去的,虽然欧美为此动用了至少80%的战略空运力量,但是这个代价是值得的,因为这为他们巩固这一地区,并且最后控制巴基斯坦信德省与卑路支省南部地区奠定了基础。当然,也只有欧美这种拥有强大的战略空运力量的国家才有能力采用这样的战术。根据战后的统计资料,仅仅在登陆的第一天中,欧美就出动了2400架次的战略运输机,为前线部队输送了1200两装甲战车,800门大口径火炮,5万多兵力以及超过5万吨的战争物资!如果换着别的国家的话,恐怕根本就不会制订出这样的战争计划来吧!
  从巴基斯坦在应付欧美登陆行动初期的作战上来看,他们仍然低估了欧美的战场投送能力以及发动登陆作战的决心!这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犯下的不多的判断错误中最严重的一个。正是因为错误的判断认为欧美不会其绝大部分的战略空运力量,也不会千里迢迢的将部队从本土以及距离遥远的几个海外基地投送到巴基斯坦战场上去,以及欧美在登陆方面的决心,所以导致巴基斯坦在南部地区的防御力量非常薄弱!
  这也是欧美在这场战争的地面战斗中最为精彩的一次。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所有的战略空运部队是在登陆开始前2个小时才开始调集的,而且是直接从部队的驻地以及装备储备地点将武器装备运走的。而这一点,也正是中国的情报系统做出错误判断的根本原因,在此之前,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征兆显示欧美会使用几乎所有的战略投送力量来发动这场登陆作战。而另外一个让中国判断错误的原因是欧美一直在登陆行动上没有取得统一。当然,这完全是对方释放出来的烟雾弹,是专门用来迷惑对手的。
  反正,在登陆行动开始之后的几天之内,巴基斯坦方面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他们部署在信德省与卑路支省南部地区的20多万防御部队被迅速的击溃,大部分人做了俘虏,或者被消灭掉了,一小部分转移到了南部的莫克兰山脉,卡奇沼泽地以及印度大沙漠中打起了游击。而随着欧美军队控制了印度河下游的重要战略地点,他们也开始向巴基斯坦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展开了进攻。而这时候,真正的,也是最让欧美头痛的地面战斗才正式开始!
  城市战是欧美,乃至所有的国家都在尽力回避的一种战斗。与大多数战斗方式所不同的是,城市战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敌人的正规部队,而是平民!这与以往的游击战有着很多共同点,因为这不是可以用火力,兵力,以及信息技术所取得绝对性优势的一种战斗方式。因此,城市战也被称为城市游击战。在这个战场上,火力与情报再也不是关键性的因素,而战斗人员的素质,武器装备的可靠性,以及对地形,人文的熟悉成为了战斗中最关键的因素。而这正是进攻,或者说是侵略一方所最欠缺的东西,所以,大多数的国家都在回避城市战,如果有能力的话,自然要回避。当然,在城市化越来越普及的时候,这种回避往往并不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从20世纪末的几场战争到中俄战争,城市战一直是战争中最棘手的一部分。美国人在索马里,阿富汗以及伊拉克吃的亏不小,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大部分伤亡的美国士兵都是城市战的“功劳”。而随后由中国主导的几场战争中,城市战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即使是在中俄战争中,中国也面临着这一难题。而当时中国所采取的办法是欧美现在无法学习的。中国可以动用大量的武装警察来维护对城市的控制,并且有大量的特种部队已经空降部队来协助治安部队清剿城市中的抵抗份子。这两个条件欧美都不具备。所以,在欧美登陆之后,很想回避这个问题。但是,当欧美发现他们无法回避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就不得不将正规部队投入到控制与夺取城市的战斗中去了!
  可以说,这才是地面战斗的真正开始。虽然巴基斯坦的正规部队在战斗中的表现一塌糊涂,但是那些武装起来的预备役军人,以及巴基斯坦的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以及士气却是欧美所无法战胜的。而这也注定了地面战斗的残酷性。当一个民族面临着被消灭或者被奴役的威胁时,这个民族,而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绝对是可怕的!如果再在这个士气的基础上加上一点外来的援助的话,那就绝对不是欧美那些头脑简单,思维简单的军人所能够战胜的了!
  在成功的控制了重要的战略据点,并且获得了军队的驻扎地点之后,欧美的指挥官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为登陆部队夺取一个港口。虽然战略空运能够暂时满足作战需求,但是这却极大的增加了战争负担,而且需要有大量的战机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限制了欧美在其他地区的打击行动。而且,随着投入的地面部队增加,如果只依靠战略空运是远远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必须要尽快夺取一处优良个港口,并且尽快发挥出海运的优势,以扩大在巴基斯坦南部地区的作战行动!
  在巴基斯坦的港口中,欧美并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因为巴基斯坦就只有一个深水良港。虽然巴基斯坦沿海地区的港口并不少,但是能够为10万吨级以上的船舶提供停靠地点,并且能够承担起每天数万吨装卸量的港口就只有卡拉奇。而卡拉奇又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也是巴基斯坦南部地区的中心。在前面的反击战中,驻守卡拉奇的2个正规师并没有出战,而且现在还要在防守兵力上增加4个预备役师,加上10多个由民兵组成的辅助师。整个防御兵力达到了15万人左右,而防御圈也已经扩大到了城市外围50公里的范围之内,并且得到了加强。所以,欧美要想顺利的拿下这座城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考虑到城内已经开始武装的40多万平民的话,那么欧美的指挥官肯定头都要大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其他的选择!
  针对卡拉奇的作战计划在登陆行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拟订完毕。这表现出了欧美军事指挥机构的完善性,能够充分的考虑到作战的需要。但是,直到一周之后,也就是在欧美已经控制了巴基斯坦南部地区的局势之后,该计划才开始实施。而且,这次欧美采用的不是正面登陆的战术,而是通过在纵深地区的军队,从卡拉奇的北面发动了进攻,而由部署在距离卡拉奇500公里范围内的战列舰与巡洋舰为登陆部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而空军的任务就是为进攻部队负责后方的安全,阻止巴基斯坦援助部队南下!
  可以说,欧美的这份作战计划是相当完善的,但是在任务的分配上却遇到了一点麻烦,即到底是由哪一国的部队充当进攻的主力!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因为欧美的指挥官都清楚,进攻卡拉奇的战役是异常麻烦的,而且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充当主力,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损失。所以,都不愿意承担进攻主力的这个任务。当然,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圆满”的解决了,即双方都出动2个师的兵力,集中了大概7万人的大军,准备一举拿下卡拉奇。
  从兵力对比上来看,虽然巴基斯坦方面占有优势,但是从战斗力上来看的话,欧美就占有绝对的优势了。在任何人看来,这绝对是一场一面倒的战斗。但是,实际情况却大出所料,战斗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而问题就出在双方的任务分配上!
  按照计划分配,美国军队从东面,沿印度河流域向卡拉奇发动进攻,而欧洲军团将从北面,穿过莫克兰海岸山脉的东端,向卡拉奇发动进攻。而欧洲舰队负责每天8点到19点的战场支援,美国舰队负责20点到7点的战场支援。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计划,但是当由两名指挥官来指挥战斗的时候,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战斗开始的时候,欧美军队的配合还是很到位的,分工明确,职责自然也就明确,而且通过前期的火力打击,巴基斯坦军队的外围防御阵地很快就移手。但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问题就层出不穷了!
  首先是双方指挥上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欧洲与美国的指挥官都想单独指挥战斗,因为双方认识到,如果存在多重指挥的话,只能够使战场变得混乱起来,而这对双方都没有一点好处!当然,双方也意识到,如果这时候发生争执的话,会受到影响的并不仅仅是这场战役。虽然双方在之前的战斗中所进行的配合是很有效率的,但是在这场战役之前,双方的合作主要是形式上的,因为双方各自主导的领域不一样,并没有多少相关性,而且几次战术性配合也数量不多,并不能够反应出大问题。而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不是形式上的配合,而是正式的配合行动,如果处理不好的话,肯定会影响到双方今后的作战行动,甚至会因为这次的分歧,而对整场战争产生巨大的,而且是不可挽回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美的指挥官,甚至是高层领导人没有少费心思。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由一方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并且获得指挥权,二是双方组成战役联合指挥机构,以协调双方的作战行动!
  当然,第一种方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这涉及到的问题不是任何一方做出让步就能够解决的。如果由任何一方来承担主要任务,而获得了指挥权的话,必然会尽量的在战争中使用对方的军队,而减少自己的伤亡。而且,欧美也都不大愿意充当这个冤大头。当然,除非某一方愿意承担起所有的作战任务,但是以现在欧美在巴基斯坦战场上分别投入的兵力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回承担起主要的职责!其实,这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因为事后的发展证明,只有让一方来进行这场战役,才能够避免在战争中遇到的麻烦!
  暂时的情况下,欧美只有采取第二方案,即成立联合指挥部,由欧洲的陆军上将达维尔潘为总司令,美国陆军上将默里为总参谋长以及副司令。但是,联合指挥部还没有成立,大问题就发生了!
  在欧美军团的结合部大概有一条5公里的战线上的进攻兵力是相当薄弱的。这是两不管的地带,双方都没有在这里投入多少力量,而且都认为这是应该由对方来负责的战场。而在这5公里的防线上,欧美军团采用的是稳固防守,其中由欧洲军团的一个团负责第一道防线,而美国第8军的第3骑兵师的一个加强营负责第二条防线。
  如果这里仅仅是防御作战的话,那么这两道防线也足够了,至少用来对付巴基斯坦的散兵游勇是足够了。但是,巴基斯坦方面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薄弱地带,并且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立即组织起了一支反击力量,展开了对欧美军团结合部的反冲击行动。而为了配合这里的突击行动,巴基斯坦防御部队还在整条战线上展开了一系列的牵制性进攻,以分散欧美的力量,主要是让其空中支援力量无法及时的救援该地区的部队!
  这是一次成功的反击行动,打尖刀的一个坦克团很快就突破了欧洲军队的阵地,并且在半个小时激烈的坦克战中,用自己的精锐装甲力量打垮了欧洲部队的一个坦克营,并且将另外两个机械化营都打残废了。问题不在别的地方,只是欧洲军团所装备的装甲力量太少,而且其独立作战能力并不强,在没有得到及时的空中支援的情况下,根本就不是这些豁出命去打的巴基斯坦坦克兵的对手!
  完成了突破之后,巴基斯坦的尖刀部队就在美国军队把守的第二道防线上碰了壁,但是他们立即改变了战术,跟进的机械化步兵立即向西面运动,很快就绕到了欧洲第3军第12步兵师的后面,很快就摧毁了该师的后勤部,并且至少让该师损失了5000多吨的重要战争物资。而且,随着巴基斯坦突击部队转移方向,欧洲的第12步兵师已经陷入了被围的境地。这一来,问题就严重了!
  欧洲此时在正面战场上作战的兵力已经达到了2个师,而第2机械化步兵师正在更西边的战场上进攻,是无法对第12步兵师提供及时援助的。而距离这支欧洲部队最近的是美国的第3骑兵师。如果美国的第3骑兵师能够即使驰援的话,那么巴基斯坦的反击行动肯定将以失败收场。但是,欧美军团之间糟糕的通信联络以及情报交换系统耽搁了至少4个小时。而当双方的战区指挥官获知这一情况,并且立即做出反应的时候,巴基斯坦的装甲部队已经快要讲欧洲的第12步兵师给包围起来了。
  如果这时候巴基斯坦的突击部队能够得到支援,哪怕是有一点点的防空支援,让他们能够再畅通无阻的打几个小时的话,欧洲的这个步兵师不完蛋,也要脱几层皮了。但是,实力上的差距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而且欧美的空中支援很快就弥补上了战场上兵力不足,以及信息不畅所带来的缺陷。
  这是一场正规的野战,也是欧美军团最喜欢的战斗。巴基斯坦投入突击的一个装甲师以及一个步兵师的兵力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要打开欧美军团的包围圈,并且希望能够歼灭对方的一些有生力量,让敌人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的战斗不会轻易获得胜利。但是,当那些从航母上出动的攻击机赶到战场上的时候,这支巴基斯坦军队前进的脚步也就到头了,甚至连他们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了!
  持续了12个小时的猛烈轰炸,让这近3万名巴基斯坦军人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也让他们认识到了敌人的可怕之处。欧美的飞行员似乎也吃了兴奋剂一样,根本就不在乎弹药的消耗,而且他们也确实是吃了能够提高体力与精神力的药物,每人每小时的出动量达到了0.8架次,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作战强度了!
  12个小时下来,三支欧美航母舰队都因为弹药消耗完而撤出了战斗,到后方去接受补给了,但是接下来的几支舰队,以及赶过来的火力支援舰队仍然将死亡洒向了仍然在顽强作战的巴基斯坦军队。2万多吨的精确制导弹药最终瓦解了巴基斯坦军队的反击行动,并且让这两个师的突击部队永远的被围困了起来。现在,双方的地位发生了转变,包围者变成了被包围者,而接下来的战斗就明朗许多了。
  这两个师的巴基斯坦军人顽强的坚持了3天,直到他们的所有弹药以及补给品消耗完,都没有能够获得支援。在无法继续战斗下去的情况下,残余的5000多名巴基斯坦官兵选择了投降。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力,他们已经尽到了自己对国家的所有义务,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当然,他们有权力保存自己的生命!而这也是这场战争中,巴基斯坦军队第一次大规模投降。而除了选择投降的5000多名巴基斯坦军人之外,大概还有2000多人分散突围,到了后方的山区之后,找到了活动在山区中的游击队,仍然在继续战斗着!
  持续了三天的反击作战最后还是失败了,而巴基斯坦在卡拉奇的守军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他们现在出了血战到底之外,已经没有了多余的选择。虽然在突围的初期,巴基斯坦军人的勇猛战斗打击了侵略者的士气,但是双方部队战斗力,已经士兵素质的差距仍然是相当明显的!即使是在条件最好的时候,巴基斯坦军队也没有能够歼灭营级以上的欧美部队。虽然他们分散包围了数支规模并不大的欧洲军队,但是并没有能够完成最后的歼灭战。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欧美军队的强大作战力,以及其士兵的素质。同时更加证明了,在侵略者掌握着战争主动权以及制空权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军队贸然的反击以及突围作战,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如果从整场战役的角度来讲,巴基斯坦军队这次不成功的突围,就是他们后面失败的一个巨大的错误。一个装甲师,以及一个正规步兵师绝对是防御作战中的主力部队,而就这么无谓的消耗掉了,带来的只是巴基斯坦媒体的一些激励全国人民抗战士气的报道,却并没有在战场上产生多少的作用。而且,正是随着最后那5000多名官兵投降,而严重的打击了其余防守官兵的士气!反正,这并不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反击行为。这也是后来巴基斯坦指挥官的一个教训,一个用鲜血换来的惨痛教训!
  当然,这三天的战斗也让欧美认识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即指挥上存在的弊端以及分歧如果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就永远无法获得战争的胜利!而且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容回避。回避的后果已经出现了。就在这三天的战斗中,至少有250多名官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另外还完全打乱了欧美的作战计划,导致整个战役被延迟了10到20天。另外,还致使欧美在别的地区的行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甚至最终会影响到两国国内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当然,要想立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不可能的,即使成立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两国的作战部队,这也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这次所产生的危机,却让双方的战场指挥员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至少在这次战役中,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而且随着双方情报与信息沟通系统的障碍的解决,问题也得到了初步解决!
  可以说,这次事件最终让双方都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迫使双方改变战术安排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前线的战斗仍然在继续进行之中,卡拉奇也越来越危险了,特别是当欧美的火力打击部队从支援中解脱出来之后,就逐步开始扫清进攻部队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当欧美突破了巴基斯坦守军设在卡拉奇外围的三道防线的时候,战火已经燃烧到了城市里,而欧美最后的进攻也将立即开始了!
  卡拉奇对巴基斯坦的意义是相当重要的,虽然巴基斯坦获得的大部分援助都是由陆路获取的,但是作为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也是巴基斯坦海军唯一的基地,卡拉奇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这里失守的话,将影响到巴基斯坦的总体防御。当然,如果能够在这里牵制住欧美军队,并且给对方造成巨大的伤亡的话,那么这还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鼓舞国民士气,并且为国家的全面军事化转变赢得宝贵的时间!
  任何一名巴基斯坦的将领心里都很清楚,在此时的情况之下,卡拉奇是绝对守不住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无法为那边的守军提供任何支援,而新动员的部队也没有完全武装起来,最为让这些巴方将领丧气的是,他们根本就不是欧美军队的对手。在前面的地面战争中这个问题已经非常的明显了,欧美地面部队的战斗力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虽然欧美的陆军仍然是依靠支援作战的,但是这就是他们的优势,而巴基斯坦根本就没有办法在没有取得制空权的条件线与欧美陆军作战!但是,就在这一情况下,巴基斯坦最高军事指挥部却命令当地的守军必须要坚持下去。虽然这是一道比较笼统,而且含糊不清的命令,而且也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但正是这道命令,让防守卡拉奇的20多完军人死战到底,也使这座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城市在战斗结束之后变成了一片废墟,更加在这里制造了一场残酷的大屠杀!
  而就在这个时候,已经认识到不足的巴基斯坦立即派遣了一组军事代表团前往中国。为了避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这队人马是先到伊朗,然后转乘一架伊朗政府提供的专机前往中国的,而且他们使用的也是伊朗提供的护照,看起来就如同是伊朗的军事访问团一样。
  几经周折,这批巴基斯坦的军事人员终于在7月的第二个周末到达了中国首都,并且立即得到了中国总参谋部派来的人员的接待。但是,他们并没有能够立即见到想要见的人,而是在中国方面的安排下,先到中国的空军,海军,陆军的一些示范性部队进行了参观,还去中国的军工厂进行了参观。这就花了他们好几天的时间,当然,他们也与中国的将军们就现在的战争问题进行了交流,而所学到的知识,也让他们这几天的时间没有白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5/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