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校对)第5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4/861

  全面的战略轰炸发动之后,欧洲失败的速度就加快了。自从二战之后,战略轰炸已经是针对一个国家最有效的打击手段。在二战之后的一百多年中,战略轰炸创造的战果是难以估计的。特别是在数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中,战略轰炸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
  20世纪末的南联盟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就是依靠战略轰炸,最终在没有派遣一名地面作战人员的情况下,迫使南联盟投降。而随后,在第一次南亚战争中,也正是中国发动的战略轰炸迫使印度最终同意投降。而在中国的三次对日战争中,战略轰炸在后两次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估计的,特别是在第三次对日战争中,战略轰炸是最终迫使日本投降的主要动力。随后,在中国针对俄罗斯的战争,以及第二次南亚战争,还有第六次中东战争,以及最近中国与欧洲在中东地区的战争中,战略轰炸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从一种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战略轰炸本身并不针对对方的武装力量展开,任何以军队为目标的打击,其实都应该归于战术行动,而不是战略行动。战略轰炸的打击目标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即其工业设施,以及为战争服务的各种基础设施。可以想见战略轰炸这种特殊的针对性,让其具有广泛的破坏力,因为很多基础工业不仅仅为军事提供服务,也同样是普通百姓生活的依赖,而战略轰炸中,这一类目标是不会被单独列出来的,仍然被放在了打击的范围之内。因此,战略轰炸是一种针对一个国家的全面战争行为,打击的不是前线的军队,而是后方为军队服务的一切力量,也就是要针对平民而进行打击。虽然,现代化的技术已经让轰炸的准确度提高了很多,但是战略轰炸的性质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虽然轰炸中的误伤已经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但是在破坏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之后,恐怕因为饥饿而死的人,远比直接死于轰炸之下的人还要多的多!
  从打击的方式来看,战略轰炸的实际效果就是摧毁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但是其影响则是彻底的摧毁了这个国家的战争意志,并且通过激化敌人内部矛盾,达到瓦解敌人的目的。毕竟,仅仅依靠空中力量,是无法占领一个国家,也无法让一个国家屈服的,而战略轰炸对军事力量的打击能力是相当有限的。所以,战略轰炸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让敌国屈服,让其无力再继续将战争进行下去,最终迫使其投降。或者是严重削弱敌人的战争力量,最后利用尽可能少的地面部队来赢得胜利!
  这次,中国的轰炸也毫不例外。在第二阶段的轰炸开始之后,中国轰炸机打击的目标就已经包括了欧洲的所有军事工业,以及对国家战争力量有帮助的所有基础工业,另外还重点打击了欧洲的能源,交通以及民用通信设施。可以想见,在这样的战略轰炸中,即使欧洲有着再顽强的抵抗力量,即使奥尔特加仍然没有认识到他已经输掉了战争,那么欧洲的平民也会有切身的感受!
  在第二阶段的头一个月的轰炸结束之后,欧洲的基础工业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其钢铁与金属冶炼业的产量降低了50%,化工也损失了78%,能源制造业损失了80%,铁路交通线被毁灭了75%,公路桥梁被炸毁了45%。毫无疑问的,在这种压力下,即使奥尔特加仍然不承认失败的现实,他在欧洲的统治基础也已经遭到了打击,这个独裁者的统治开始动摇了。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即美国态度的明朗化。在中国及时的展开了对欧洲的战略轰炸之后美国方面很快就认识到,即使此时介入欧洲内战,他也不可能占到便宜了。更主要的是,中国的态度异常的坚决,如果此时大规模介入的话,其实就意味着与中国的全面战争。而美国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因此,盲目的冲动行为,最终带来的只是更大的灾难。因此,在这个时候,美国的态度也明朗化了。
  美国一方面谴责了奥尔特加政府的极端行为,同时又对中国的大规模战略轰炸表示了委婉的指责,接着,美国表示将通过其他渠道,向欧洲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且接收欧洲的部分战争难民。美国的态度已经松动了,而且其支持欧洲的决心也开始动摇。当然,美国提出的这些援助本身都是有限制的,仅仅什么是人道主义援助这个问题,就很值得推敲了,因为不管是食物,还是药品,即可以让难民享用,同样的,也可以提供给军队!而美国接收的欧洲战争难民也是有条件的,一般的欧洲公民是不可能申请到政治避难的,只有欧洲的那些科学家,精英级的人物,才能够得到美国的庇护。显然,美国知道无法阻止中国在欧洲大陆的胜利,那他就要趁这最后的机会,大捞一笔了!
  美国人的算盘是打得很精明的,但是,中国并不会因此而停止行动。就在美国公开了自己的立场,并且对奥尔特加的支持降低之后一周,一支由英国海军陆战队与陆军为主,另外还有法国,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军队参加的登陆行动在加莱地区展开了。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为此,英国几乎将其大舰队全部投入到了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的作战中来,另外还想办法调集了至少500艘登陆舰艇,上千艘民用船舶,来将25万登陆部队,以及其装备,相应的作战物资运送上海滩。而在加莱海峡的对面,英国本土的南部地区,还为集中了可以供这些部队使用一个月的作战物资,更多在战争物资则正在通过大西洋与地中海的航线被运送过来。
  这是一次规模庞大的登陆作战行动,一开始,英国军队就顺利的攻占了滩头阵地,在大部队到达之前,先遣部队就已经控制了一块宽12公里,纵深5公里的登陆场,并且继续在向着内陆地区运动。
  奥尔特加虽然预感到将有更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但是他的注意力一直放在了中欧与东欧的战场上,他认为罗马尼亚军队构成的威胁要远大于西欧地区的危险。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虽然罗马尼亚军团已经进入了德意志境内,但是罗马尼亚军队都在内陆作战,本身的补给,以及部队的调动都存在着麻烦,而且罗马尼亚军团的战斗力是不足以担负起主要战场这个重任的。奥尔特加并没有注意到西欧战场上的变化,所以当英国军团在加莱地区登陆的时候,欧洲军团只有不到2个预备队师的兵力驻扎在亚眠与阿拉斯,离登陆场足足有数百公里远!而在登陆场附近,只有不到两个连的防御兵力!而这些部队在战斗一开始的时候就逃跑了,因为他们只是二线部队,一看到英国登陆部队,连一枪都没放,全都只顾着逃命去了。
  奥尔特加在知道英国军团已经在加莱地区登陆之后,立即调遣军队准备将英国人赶回海里去,但是此时,欧洲军队的指挥系统已经遭到了破坏,他并不知道,至少已经有4个英国陆战队师在第一天就上岸了,另外还有十多万大军正在准备登上海滩。由中国援助的工程部队也已经在海滩上架设好了一座浮动式码头,大量的作战物资与武器装备正在源源不断的送到登陆部队的手里。而奥尔特加能够调动也就只有两个预备队师。让这两支二流部队去对抗英国强大的陆战队,即使把空中打击排除在外,他们也不可能完成被赋予的任务!
  在登陆期间,英国大舰队的航空兵主要负责对滩头阵地上的登陆部队进行支援,但是很快,英国舰队就发现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了,也就改变了计划,开始为进攻部队提供掩护,并且扫清进攻路线上的障碍。而中国大西洋舰队的火力打击分队则主要负责对战场进行遮断式打击,对任何向登陆地区前进的欧洲军队进行远程轰炸。
  其实,在第一阶段的轰炸结束之后,原本世界一流的欧洲军队已经降为了二流的部队,其通信,指挥,情报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虽然欧洲军队的工程技术人员想方设法的弥补了受到的损失,但是仍然无法保证部队之间的正常沟通,更谈不上联合指挥作战了。而随着中国的大规模介入,英法等国的军队在指挥,通信,情报上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这相当于是一场不平衡的战争,虽然奥尔特加控制着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具备有完善的战争机制,但是其战争机器已经遭到了损坏,而反奥集团的战争机器却在不断的完善之中。从这个方面来看,奥尔特加的失败其实也已经注定了,即使没有中国的战略轰炸,奥尔特加也最终会被消灭掉,只不过需要花的时间更长一点罢了。
  登陆行动成功之后,西欧战场上的局势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登陆部队迅速的击溃了发动反击的那两个师的欧洲军队,接着,从北面包抄,一路杀向比利时东南部的阿登森林地区。二战中,这里曾经爆发过两次大规模的战斗,一是德国对法国的入侵,二是德国在战争后期的一次绝地反击。而这里也被公认为进攻德意志地区的最佳突破点。而此时,西欧地区,奥尔特加部署在战线后方的部队不到10万人,而且分别驻扎在一些城镇之中,所以,这些部队是无法集中起来抵抗登陆部队的。
  战斗进行得相当的迅速,登陆行动展开一周之后,英国陆军的一个装甲旅已经到达了列日,在经过了短暂的战斗之后,已经控制了这座重要的城市。而在阿登地区转为南下的另外一支部队则到达了色当,正在继续朝梅斯前进。
  此时,西欧的战局已经相当的明显了,奥尔特加投入西线战场的数十万军队已经被切断了后路,出了一部分军队及时的撤过了莱茵河之外,别的部队全都被包围在了法国北部地区。同时,随着更多部队度过海峡,来到欧洲战场上,这几十万大军已经很难突围了。
  为了配合反奥集团军队的登陆反击作战,在这一周之内,中国也改变了战略轰炸的重点,将主要的打击目标放在了交通上。中国的战略轰炸机集中轰炸了西欧地区的主要交通线,并且针对奥尔特加的军事调动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打击。这让奥尔特加损失惨重,而且严重的阻碍了欧洲军团的调动,最终为西欧地区的迅速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奥尔特加虽然做出了迅速的反应,将一大批原本准备用来抵抗罗马尼亚军队,部署在德意志东部与东南部地区的军队调遣到了西线战场上去,但是这些部队最终能够到达西线战场的却寥寥无几,大部分的部队在转移的途中就遭到了轰炸,损失相当惨重。而当英法联军前进到莱茵河西岸的时候,奥尔特加其实已经被三面围困了。
  罗马尼亚军队越过波兰,正在进攻欧洲军团的东部防线,而希腊军队兵不刃血的攻占了奥地利,越过了阿尔卑斯山,正在朝德意志南部的高原地区前进,英法军团则长驱直入,矛头直指莱茵河地区,这可是德意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产区,也是奥尔特加依赖的地区。很显然,此时,奥尔特加的任何反抗,其实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
  欧洲大陆上战局的迅速变化,其实已经让这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战变得毫无悬念了,此时,没有任何人认为奥尔特加还有翻本的机会。而随着战局的变化,世界上的局势也相应的产生了剧烈的变动。
  南欧战场上,随着法国包围了都灵,而希腊军团包围了米兰之后,意大利的局势已经陷入了极度动荡之中。此时,支持奥尔特加的维内托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就在英法军团到达莱茵河西岸的时候,意大利国内爆发了一场动荡。维内托政权被推翻了,而新的贝鲁尼政权则并没有完全改变旧政府的政策,虽然已经不那么积极的支持奥尔特加,但是新政府并没有与法国以及希腊进行停战谈判。此时,意大利国内的局势已经相当的危险,一场革命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北方,北欧三国在确定了局势已经明朗化的时候,终于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以瑞典军队为主的北欧三国联军迅速的跨过了厄勒海峡,占领了哥本哈根,接着,就攻占了整个丹麦地区,并且前进到了德意志的石勒苏益格地区。毫无疑问的,北欧军团的行动加速了奥尔特加的灭亡,但是在后世的很多史学家看来,北欧三国此时无疑是趁火打劫的行为,因为在战争最艰难的时期,这三个独立的国家并没有向英法提供任何的帮助,甚至还暗中与奥尔特加合作,向奥尔特加提供了不少的战争资源,特别是北欧地区丰富的煤炭与铁矿!而此时,奥尔特加的失败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北欧三国立即见风使舵,改变了自己的政策,倒向了新生力量的一方。所以,他们的这种行为,其实与强盗没有多少的区别。
  就在奥尔特加为意大利的动荡,北欧三国的反目所烦恼的时候,英法西军团趁机渡过了莱茵河,进一步进入了德意志地区,并且迅速的控制了德意志地区几个非常重要的城市。而在西线上,奥尔特加的军队是没有任何天险可以据守的,而且中国的战略轰炸正在全面加速,现在,距离奥尔特加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意大利的政治动荡并没有结束,就在新的政府仍然没有改变战争策略的时候,一场革命爆发了。一直在地下活动的意大利共产党迅速的控制了军队,接着把贝鲁尼政府赶下了台,成立了新的红色政府。而新政府上台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令所有部队停止战斗,并且立即通过中国,与法希两国进行了停战磋商。新的红色政府的行动赢得了国内广大群众的支持,特别是对前线的将士来讲,停战是他们期盼已久的事情了。所以,红色政权得到了广泛的信任,一个新兴的无产阶级政府成立了!
  这是自古巴革命之后,世界上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显然,意大利的红色政权立即得到了中国的承认,而在中国的撮合下,法国与希腊也立即停止了对意大利的进攻行动,并且与意大利签署了停战条约。最后,法国与希腊军队都撤回了自己国内,把占领的意大利地区转交给了意大利红色政府。这是意大利人根本就没有想过的事情,因为按照现在的情况,意大利其实已经战败了,而战败国是无法得到战胜国的让步的。所以,大部分意大利人都认为,其北部地区已经落入了法国与希腊的手中,他们是收不回来了。而这时候,法国与希腊却主动的让出了占领区,显然,这是中国调解的功劳。当然,意大利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红色政权更得到了国内民众的广泛支持!
  当然,意大利红色政权的建立是无产阶级的一次伟大胜利,但是这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首先是法国,西班牙与英国政府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威胁。特别是对英国政府来讲,中国在欧洲的行动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中国在欧洲的大规模行动,最终是要建立一个红色的欧洲的话,那么英国的资产阶级政府就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因为在战争期间,英国的共产党的活动也相当的活跃,如果中国转为支持共产党的话,那英国政府就必然垮台了。
  这是在反奥战争期间出现的一个严重的不和谐的音调,对现在的战争来讲,这种不和谐的音调甚至可能毁了整场战争,让即将到手的胜利成为泡影。所以,中国政府立即发表了正式声明,表示将不干预任何反奥国家的内部事务,也不会支持任何一个反政府的政治组织。当然,中国的声明本身就是一种保证,这才让英国等担心中国会支持共产党掌权的国家稍微放心了一点,至少,中国为了大的目标,而不会去冒险了。
  意大利的政治动荡确实引起了一写反面的效果,奥尔特加也利用这个机会大走文章,到处发表演说,称中国的目的是要借助共产党之手,控制整个欧洲,而共产党的威胁,已经超过了任何一次危机。而在奥尔特加这种反动的宣传中,英法西军团停在了莱茵河东岸,罗马尼亚军团也停了下来,希腊军团则开始准备撤回国内了。这些国家都是资本主义政府,他们都担心奥尔特加所说的事情变成事实。毕竟,任何一个资本主义政权是不会甘心把控制权交给无产阶级的。顿时,欧洲大陆战场上的局势变得异常的复杂了。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俄罗斯突然宣布,他对欧洲的一些地区拥有主权,并且迅速出兵占领了前白俄罗斯的一部分地区,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西部地区。其一支军队甚至打到了波兰境内!
  同时,美国也表示,如果欧洲爆发红色政权革命的话,那么美国将不会坐视不管,其大西洋主力舰队又回到了冰岛附近海域,太平洋分舰队则前往直布罗陀海峡,另外一支舰队则部署在了亚速尔群岛附近。美国也想趁这个机会重新扶起奥尔特加,即使奥尔特加已经不可能重新统一欧洲,但是只要他还存在,那么中国就无法从欧洲脱身,而这也是美国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意大利的红色革命一下子带来了这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确实大大超过了中国的预料,而且意大利红色革命本身就已经超过了中国的预料。一时之间,原本已经非常明朗了的欧洲战局又变得扑朔迷离了。
  “其实,关键问题不在意大利的革命,而是各个联合国家本身的目的不统一。说白了,英国是要保证他们在北大西洋的海上霸权,而法国与西班牙是想获得欧洲大陆的霸权,而罗马尼亚则想座稳其在东欧地区的头好交椅,希腊则想控制南欧,北欧三国更是想摆脱地理的限制,插足欧洲大陆。俄罗斯也是死灰复燃,不想安居一隅了,而正是这种对战争根本目的上的差别,让所有国家都在意大利的革命上大做文章。当然,这一局势对我们来说,不算是好事情,我们必须要设法改变这一情况!”
  “外张,你的分析很精辟,但是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一局势呢?”柯敏明直言不讳问出了一个很直接的问题。
  “这个很棘手,现在我们已经做出了很多的外交努力,但是仅仅是外交努力是不够的,如果我们不能够消除这些国家之间的分歧,他们是无法从新跟随我们的指挥棒前进的!”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提前划分欧洲的势力范围了?”柯敏明摸了下额头,显然,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早在欧洲内战爆发的时候,中国就已经认识到,直接控制欧洲地区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而随着欧洲的分裂,那么欧洲必然会产生数个地区性大国,而地区性大国重视的是自己在该地区的势力范围。那么,要想战后的欧洲平稳下来,那就要确认各强国的势力范围。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工作,因为如同英法西罗这些国家都渴望成为欧洲霸主,树立自己在欧洲地区的威信,并且带领别的国家前进。但是,霸主只有一个,不要说分化势力范围的事情,就算是确认各个新生国家的边境问题都非常的困难。所以,当时中国在制订政策的时候,是回避了这个问题的,而现在,却不得不重新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虽然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威胁手段让欧洲国家重新统一起来进行这场战争,但是谁也无法保证,在这场内战结束之后,会不会爆发另外一场内战。而且,此时美国在一旁虎视眈眈,显然不会放过这个介入欧洲内战的机会,如果我们采用强硬手段的话,我们就无法保证一些新独立的国家落入美国的控制之中,也就是说,我们最终不可能通过强硬手段来解决欧洲内战的问题,而这也就将成为下一次战争的导火索。因此,我们必须想别的办法来解决现在的麻烦!”屏幕上,外交部长的神色显得很尴尬,因为这是大家都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情况又异常的复杂,处理起来相当的麻烦。
  “另外,还有俄罗斯的威胁,虽然俄罗斯已经沦落为地区性大国了,但是只要欧洲大陆的内战不结束,我们谁也无法阻止俄罗斯的扩张行动,而只要俄罗斯迈出了扩张的第一步,我们就很难将其控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了。所以,俄罗斯的威胁也不能低估!”
  “这么说来,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非常棘手了,那大家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柯敏明点了点头,俄罗斯与美国都有染指欧洲事务的意图,那么怎么阻止俄罗斯与美国介入欧洲内战就成为了关键问题。
  “我看,首要的目的仍然是要先打倒奥尔特加,他是欧洲内战的最大祸根!”鲁毅这时候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如果奥尔特加一天不倒台,那么欧洲的局势一天就无法缓解,所以现在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先让奥尔特加倒台!”
  “但是,这仅凭我们现在的投入是不够的,除非欧洲国家继续发动进攻,要么我们投入自己的地面部队参战,不然仅通过战略轰炸,奥尔特加是无法被消灭掉的!”总参谋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投入我们的地面部队参战的话,那就将要更进一步的引起欧洲国家的猜疑,这对我们解决现在的问题没有任何的帮助!”外交部长立即表示了自己的担心。
  “这么说来,关键问题仍然是要让所有的欧洲独立国家相信我们对欧洲大陆并没有野心,而且也不会支持共产党的革命。当然,最主要的是,仍然要这些国家认识到,推翻奥尔特加,是当前最紧迫的事情,这超过了各个国家自身的利益!”
  “对,这一点相当的关键,我们首先要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认识到,如果在推翻奥尔特加之前陷入了内部战乱的话,那么他们的独立将得不到任何的保证!”外交部长立即同意了主席的这一意见,显然这是一条正确的方法。
  “那好吧,看来,我们应该让所有欧洲独立国家的领袖都坐到一起,来商量一下怎么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这事我看还是由外交部长去安排吧,会议地点可以选择在欧洲的某个地方,不一定要安排在我们国内,这至少可以表明我们的诚意!”总理这时候也插话了。
  “那就由外长去安排这件事情,我希望所有的欧洲国家元首尽快坐到一起,通过商讨的办法来解决当前的矛盾与麻烦。如果有必要的话,我可以亲自出席这次的会议!”
  很快,关于会议安排的细节问题也讨论清楚了,最终柯敏明仍然决定要参加这次会议,如果连中国的国家元首都不参加的话,那怎么表示中国的诚意呢?
  三天之后,各国欧洲独立国家的元首都答应了这一邀请,而会议地点选择在了卢森堡的一个小城镇举行。当柯敏明乘坐的专机降落在了城镇外面专门开辟的一块停机坪上的时候,各个欧洲国家元首都热烈的欢迎了这位世界头号强国的国家元首的到来。在休息了一天之后,会议正式开始。
  这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当时已经宣布独立的英国,法国,西班牙,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意大利,瑞典,挪威,芬兰,丹麦,比利时,荷兰以及葡萄牙的国家元首齐聚一堂,开始就欧洲未来走向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的磋商。
  关于这次会议的记录,一直就被这些国家的一个联合政府组织保管着,从来就没有公开过,但是从战后欧洲的格局可以看出来,这次会议对欧洲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意大利政府表示了尊重其他国家政府的明确态度,并且保证将不输出革命,也就是不支持其他国家的共产党进行革命,而别的欧洲国家也表示将不镇压共产党的活动,共产党作为一个合法的政党,也将得到尊重。
  其次,中国表示将不会干预各国的内政。在战争方面,中国仍然将对所有反奥的国家提供无私的支持。而中国也将信守承诺,继续对奥尔特加控制的地区进行打击。当然,中国也保证将不会输出革命,并且第一次声明,在欧洲内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未来应该由欧洲人民自己来决定,中国不会插手干预欧洲内政。
  从这两点上来看,即使各个欧洲国家的分歧仍然没有消除,但是现在的麻烦已经没有了,所有的国家都认识到,最终彻底的战胜奥尔特加反动集团是最紧迫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所以,各国将继续进行战争,直到战胜奥尔特加为止。
  这还是一些针对当时战争环境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而在这次会议上,各国对欧洲未来的发展终于确立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在欧洲内战结束之后,将由各个独立国家成立一个欧洲联合国家组织。这是一个非权威性的国家之间的组织,而不是一个联合政府。该组织主要负责协调各独立国家之间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而中国则作为特别邀请的监督国,负责监督该组织的运作。其实,这就是这些独立的欧洲国家做出的让步,中国并没有失去对欧洲大陆的干预能力,只不过变得更隐讳一点了。
  在针对美国与俄罗斯的态度上,最终并没有讨论出一个具体的结果出来。虽然中国迫切的希望欧洲国家联合组织能够成为一个反美反俄的国际组织,但是最终并没有实现这个目的,因为大部分的欧洲国家都认识到,即使是在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他们也不可能去得罪另外一个超级大国,与一个就在身边的地区性大国。这是非常冒险的事情。而柯敏明后来也认识到,要想完全控制欧洲已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既然欧洲已经做出了让步,那何必要求太多,而危害到既得利益呢?
  这次会议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次会议也为后来欧洲大陆的分裂埋下了祸根。这并不是一次完全成功的会议,因为就在欧洲内战结束之后,各独立国家就分道扬镳了,而中国对欧洲大陆的控制也显得非常的乏力。当然,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次会议坚定了各国的作战决心,而新一轮的进攻行动也就在会议结束之后立即展开了!
第十三章
内战结束
  奥尔特加的反动政权在欧洲是无法长久存在的,即使不爆发内战,按照当时的情况,奥尔特加政权也迟早要倒台。爆发内战,只是推翻奥尔特加政权的一种办法,或者说是欧洲人民反抗极权统治的一种办法,而且是一种极端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推翻极权统治的办法。而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办法,只不过全世界的格局也就因此而遭到了破坏,原本三个超级大国之间保持的微妙的三角动态平衡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欧洲内战最终成为了引发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当欧洲反奥联盟形成,并且逐步壮大之后,反奥联盟的隔阂也在中国的干预下消除之后,欧洲内战也就基本上走入了收尾阶段。虽然此时,奥尔特加已经在战争中使用了核武器,并且威胁着要更大规模的使用核武器来恐吓别的国家,但是这仅仅是恐吓而已,在中国全面,而且干脆的战略轰炸之下,欧洲联合政府不但所有的核武器都已经被消灭掉了,而且其国内的工业基础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欧洲联合政府已经不具备有生产核武器的能力了!
  在战略轰炸的第一阶段,中国打击的主要目标是欧洲联合政府控制之下的军事工业,包括飞机制造,坦克制造,火炮制造,弹药制造等重型军事工业,随后又将目标进一步扩大,对化工,能源设备生产,以及钢铁,煤炭等等与军事工业有着密切关系的相关目标进行了全面的轰炸。
  整个第一阶段战略轰炸持续了两个半月,在此期间内,中国出动战略轰炸机250架,战术飞机2870架,另外还动用了两大洋舰队的2500多架战机,以及天军的400多架空天飞机,投掷了5万多吨精确制导炸弹,打击了12万余个目标,轰炸的成功率达到了85%。其中,针对军事目标的轰炸基本上做到了100%的成功,消耗弹药3万余吨,而到这一阶段战略轰炸结束的时候,欧洲联合政府控制之下的军事工业目标基本上已经完全被摧毁,虽然奥尔特加政府组织了对军工目标的分散以及再生产工作,但是这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前线军队的需要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轰炸中尽量避免了对平民的打击,所以在第一阶段的战略轰炸中,轰炸失误的概率是相当低的,即使是第一次投入实战的空天战略轰炸机,也很少将炸弹投到民事目标上。两个半月的时间内,中国的轰炸机只出现过三次失误,而这比起数万架次的轰炸行动来讲,这种失误率已经是相当低的了。另外,弹药的小型化也极大的减少了附带伤害,其中针对城区内军事目标的轰炸使用的全是小型化的制导弹药,对目标实施的是非常精确的打击,往往炸弹在准确命中了目标之后,其周围50米范围内的民事目标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战略轰炸充分的显示出了中国空军,海军,以及天军等航空作战部队的打击能力。毫无疑问的,空军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以及部署在前线附近的战术战机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在所有的目标中,空军摧毁了60%左右。而第一次投入攻击行动的天军也表现出了其超越了一般空中力量的能力,天军在作战中虽然只完成了不到15%的任务,但是其打击的目标都是最危险的,是空军与海军战机无法执行的高难度任务,而且在整个行动中,没有一架空天轰炸机被击落,没有出现过一次误炸,而轰炸的成功率更是接近了100%。而海军因为部署在外围地区,且主要任务是与美国海军对抗,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海军在这次战略打击中承担的任务并不重要,但是其表现也说明,中国海军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中国海军仍然是保卫中国利益最主要的作战力量!
  在第一阶段的战略轰炸结束之后,轰炸行动停止了一个月,一方面是要让部队得到休整,并且确认第一阶段轰炸行动的完成率,以决定是否进行补充轰炸,另外一方面,则是用这段时间迫使奥尔特加政府认识到战争已经无法获得胜利了,让其投降,以尽量减少战争的损失。
  到了这时候,明眼人都知道,奥尔特加政府其实已经完蛋了,中国这种高效率的战略轰炸没有给奥尔特加一点机会,欧洲联合政府已经被解除了生产能力,即使他们的军队仍然没有投降,但是随着后勤生产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失败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如果换着一个理智的统治者在奥尔特加的位置上的话,也许战争到这个时候就已经结束了,因为欧洲已经没有资本再打下去,欧洲的天空已经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即使他要继续战争,也要首先考虑防空的问题,以及怎么为前线的军队提供足够的战争物资。当然,如果是另外一个理智的统治者在奥尔特加的位置上的话,那么战争也许就不会爆发了,所以,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在奥尔特加决定了要发动战争的时候,他就压根没有考虑过会在这个时候投降,所以战争仍然继续进行着!
  在奥尔特加明确的拒绝了投降之后,第二阶段的战略轰炸随即发动。为了尽量的减少战争的损失,在这一阶段的战略轰炸中,中国战机投下的炸弹几乎都落到了欧洲联合政府的军队头上。其实,这已经不算是完全的战略轰炸了,而是在让战略轰炸机执行战术打击任务,只不过,这比一般的战术攻击机执行该任务的效率要高出很多,因为一般的战术攻击机携带的弹药只能够打击5个左右的目标,而一架战略轰炸机所携带的弹药却能够打击数十个目标。
  在这一阶段的轰炸开始之前,中国就已经完成了协调欧洲独立国家的事情,让所有的反奥国家都统一起来作战。所以,当中国的轰炸机在欧洲本土上空肆意的打击地面目标的同时,欧洲反奥国家的军队也跟随着炸弹爆炸的声响一步步的向着奥尔特加控制的中心地区——德意志地区稳步前进着。
  首先遭到大规模打击的是部署在东欧地区的欧洲联合政府的重装甲集团军。这一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非常适合重型装甲部队作战,而这也是进攻德意志地区的跳板,二战时,苏联红军就是通过波兰地区打入德国的。而此时,罗马尼亚政府也已经得到了大批的中国援助,其重装甲部队已经非常庞大了,所以奥尔特加将其主要的装甲部队都部署在了波兰地区,准备在这里阻挡住罗马尼亚军团的进攻。而为了削弱奥尔特加的作战能力,并且尽快攻入德意志地区,所以,在第二阶段战略轰炸的最初两周时间中,中国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基本上都集中到了波兰地区,针对欧洲联合政府重装甲集团军的打击异常的猛烈!
  轰炸持续了两周,打击效果非常明显,但是让中国感到失望的是,罗马尼亚军团的进攻速度却异常的缓慢,一方面是罗马尼亚军队缺乏有效的指挥体系,其将领都对眼前的胜利感到了满意,而不想冒险再继续进攻了,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奥尔特加一直在威胁着要使用核武器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还击,因此让罗马尼亚政府不感让部队大踏步的前进,从而限制了军队的行动。
  罗马尼亚军队与政府的行动让中国感到非常的失望,虽然在两周的轰炸中,欧洲联合政府部署在波兰地区的装甲部队已经有超过80%的重型装备在轰炸中被摧毁了,而且其后方的交通线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已经无法向前线提供足够的补充,但是中国最终仍然决定放弃这一战场,而将轰炸的重点转移到了西欧的低地国家地区。
  这时候,中国海军舰队成为了轰炸的主力,部署在北海的大西洋舰队,以及部署在直布罗陀外海的印度洋分舰队成为了西欧战场上的主要轰炸力量。
  相比起来,法国与西班牙军队在低地国家地区的进攻行动就要积极很多了。在第二阶段轰炸开始一周之后,法国本土就已经完全收复,欧洲联合政府的军队被赶到了比利时与荷兰境内。而中国海军此时已经摧毁了莱茵河上的所有桥梁,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远程遮断性打击,成功的封锁了西欧地区军队的后撤道路。此时,绝大部分欧洲联合政府的军队其实已经被分割封锁在了比利时与荷兰地区,很难以度过莱茵河退回德意志地区了。
  被围困在低地国家地区的欧洲联合政府军队大概有25万左右,按照当时中国与法西两过的协议,歼灭这一部分欧洲联合政府军队是最重要的任务。当然,轰炸是一个手段,而欧洲反奥国家部队的地面进攻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相应的,再辅助以心理战等其他作战方法,来瓦解这支军队并不困难。
  到了03年底,也就是第二阶段战略轰炸进行到了第二个月的时候,法国军团已经沿着莱茵河西岸北上到了奈梅亨附近,并且攻占了这一重要的地点。这已经基本上切断了欧洲联合军团撤回德意志地区的所有通道。
  随后,英国登陆部队横扫了比利时全境,并且将一支大概5万人的欧洲联合军队包围在了法国北部与比利时交界的地区,而其余的军队则将另外的欧洲联合政府的军队都包围在了荷兰的南部地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4/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