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校对)第8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3/861

  美军一直表现得非常勇敢,虽然他们从来没有过与中国轻型部队交手的经验,也不知道怎么对付这种中心开花式的进攻,但是他们在战场上用勇敢去证明了自己作为军人的价值与能力!而这也给42军带来了许多的麻烦!
  在攻占塔台的战斗中,42军先后发动了5次进攻,就是无法让那上面的美军放弃抵抗。原本,是要占领塔台的,好引导战略运输机在机场上降落,但是最后中国军队拖不起时间了,42军的打击部队上去之后,用一轮火箭弹将固守在塔台里的美军全部干掉了,当然,塔台也报废了,这不得不让42军从新在机场上架设一个临时塔台,并且让工程兵与原有的塔台进行紧急修复。
  而在仓库区,美军更是点燃了大量的废弃物品,比如飞机的轮胎,一些报废了的车辆,用烈火与浓烟挡住了中国军队的进攻。当然,这么点问题是难不住中国军队的,虽然这让42军的部队多花了半个小时,直到将几辆推土机开来之后,美军才退到了仓库里面,但是他们也仅仅多坚持了一个小时而已!
  战斗在每一个角落都打得相当的激烈,很多美军明明已经被包围了,完全失去了胜利的希望,而按照美国军队的作战守则,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是完全可以投降的,而不会因此受到谴责。但是,这些美国国民警卫队的士兵表现得非常的勇猛与顽强,他们几乎不会选择投降,至少,在打光了所有弹药,并且因伤而失去了战斗力之前,他们是不会选择投降的!这让42军不得不将原本准备用于执行其他任务的部队调过来扫荡机场内的残余美军,耽搁了其他的作战行动。最终,42军也不得不让20军参加这边的行动了,因为他们在第一批战略运输机到达之前,是不可能清除掉机场内的所有美国残余部队的,而只要无法保证安全,那么就不能让战略运输机在机场上降落,作战部队自然也就不要想拿到战斗补给了!
  机场里的战斗打得正激烈,北面的那两支美军装甲部队也接到了空军基地遭到袭击的消息,赶紧向南面杀去了,但是,他们是永远不可能到达罗克威尔空军基地的,因为在他们前进道路的前面,20军与42军已经做好了“迎接”他们的准备工作!
  扫荡机场的任务基本上是由空中突击部队完成的,而为了尽量减少机场设施的破坏,连空军的支援都免了,而20军与42军的低空打击部队也没有参加这边的战斗,他们一直在机场外围徘徊,等待着美国救援部队的到来!当然,那两个美军装甲师的行动是逃不过中国侦察系统的监视的,当他们刚刚从有防空掩护的营地里出来,就立即遭到了中国空军的猛烈轰炸!
  魏明涛给20军与42军分配的那两支战术航空队虽然没有全部投入到这边的战斗中来,仍然有一部分在支援伊恩斯大桥上的特种部队,但是中国空军绝对不是吃素的,他们等待的就是美军离开有防空掩护与防御系统保护的基地,只要他们敢出来,那就要遭到打击!虽然美国装甲部队都有伴随坦克作战的机动式防空导弹发射车,但是这么点防空力量是不可能为地面装甲部队提供足够的防空掩护的,而且,它们本身也是中国空军重点轰炸的对象!
  当然,如果美军有决心,而且不怕牺牲的话,中国空军在没有办法集中力量的情况之下,是不可能彻底阻挡其进攻的。而这时候,就要看20军与42军的表演了!
  轻型部队中最具有打击力量的那就是低空打击部队!这也是轻型部队在美国被叫着空中突击部队的主要原因,因为低空打击部队本来就是从空中突击部队发展而来的!当然,轻型部队绝对不是简单的空中突击部队,因为其作战范围更广,包含的战斗单位也更多!而单纯从低空打击部队来看,基本上就是一支陆军拥有的空中作战部队了!
  低空打击部队装备的主要是低空攻击机,这是陆军航空兵专门设计制造的一种只在低空活动,而且只负责对地打击(还兼顾一部分低空空战能力,主要就是对付敌人的低空攻击机,当然,在大部分情况之下,低空打击部队会在己方空军夺取了战场制空权之后才行动,所以其受到的空中威胁并不大。即使低空攻击机具备了一定的空战能力,也绝对不是专业的制空战斗机的对手!而因为陆军与空军之间一些矛盾,也自然不敢更空军争夺饭碗了!
  这种单一用途的发展模式曾经受到了很多人的置疑,甚至有人说这简直是在浪费资源,而且陆的大部分空中支援任务都是由空军包了的,那还需要发展这种单一模式的空中力量做什么?这小仅增加了陆军的编制规模,增加了许多新的机构,而且在装备采购,保养,维护等等方面都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与物力,是非常不划算的事情!当然,陆军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他们相信,低空打击部队总有一天会在战场上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而现在,这一点已经被证实了!
  其实,低空攻击机早就出现了,二战中,交战双方都装备了大量此类型的作战飞机,有的是单独研制的,有的则是通过其他飞机改进而来的,而且单独研制的攻击机作战能力是最强的。而在第一次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对付苏联部署在欧洲地区的大量装甲部队,在一方面加强自己的坦克部队,保持质量优势的同时,另外一方面也研制了入A-10这类专门执行打坦克任务的低空攻击机!而A-10也是21世纪上半叶之前的最后一种低空攻击机了,正因为其任务的单一性,最终遭到了否决,被多用途战斗机给彻底的取代了!
  当然,现在的低空攻击机并不是A-10的翻版,如果从性能,使用方式上来看,这更像是以前的武装直升机。而第一次冷战时,美国的AH64D,俄罗斯的MI28都是武装直升机的登峰之作。但是在此之后,因为多用途战斗机具备了强大的反装甲能力,而且直升机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受到了严重的置疑,地面战争的变迁,还有战术的改变,这些都让武装直升机走到了末路。特别是随着新的动力技术的出现,大量具备有垂直起降能力,同时又有更高的飞行速度,能够执行以往只有直升机能够执行的任务的低空飞机的出现,让直升机彻底的推出了战争的舞台!
  可以说,低空攻击机是武装直升机的终结者,而其在陆军中的地位其实就是以往武装直升机的地位!显然,武装直升机曾经是最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在21世纪初,甚至有专家认为,一架武装直升机在战场上被摧毁之前,足以干掉20辆以上的坦克!其战损比是1;20以上!当然,这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在武装直升机参加的多场战斗中,确实证明了这一点,武装直升机不仅仅是反坦克的高手,而且在大部分场合下,也是地面部队最为及时的支援力量,而且具有摧毁敌人大部分防御设施的能力!
  低空攻击机无疑也具备这一能力,而且其打击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中国陆军轻型部队一般编制有一到两个低空打击旅,而每个打击旅编有250到350架低空攻击机。这些低空攻击机最大的载弹量超过了8吨,而夫正常作战环境下,其载弹量在3到5吨之间,而在执行反装甲任务的时候,一般携带16到24枚反坦克导弹,两具火箭发射巢,以及两到四枚制导炸弹。即使按照最低限度来计算,一个低空打击旅一次出动,就算只有50%的毁伤概率,那么也足以打掉一个美国装甲师的所有装甲力量了!
  当时,20军与42军都有两个低空打击旅,这属于超强编制,而两个军都在美国装甲部队的南面部署了一个低空打击旅,同时将另外的一个打击旅放到了美军的两翼。为了避免误伤,在他们的低空力量投入战斗的时候,空军撤出了一线战场,开始对美军后方部队进行打击。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空军与陆军的低空打击部队是可以协同行动的。可能是当时空军也要将重点转移到其他的战场上去,所以20军与42军如果有能力单独承担起打击任务的话,那还正好解放了空军的手脚!
  战斗打得很激烈,虽然美军做出了顽强抵抗,美军也没有放弃继续前进,但是在低空打击部队的火力封锁面前,这些地面部队是没有任何胜算的,他们的行动,只是让20军与42军在快速的消耗弹药而已,他们甚至没有能力威胁到空中的那些猛禽!
  战斗只打了4个小时,美军就权限崩溃了,在低空打击部队以及空军的轮番打击下,两个装甲师的重装备损失得精光,连卡车等非装甲车辆都被打得干干净净。在没有任何重装备的支持下,美军是不可能徒步前进的,至少,他们没有那个勇气。
  击溃了美军装甲部队之后,地面作战部队也完成了对罗克威尔空军基地的控制,紧接着,第一批战略运输机降落在了机场上!这些载重量超过了150吨的庞然大物给前线部队送来了他们急需的物资弹药。而随着一批批的运输机到达,更多的重装备也送到了部队的手里,包括轻型装甲突击车,轻型反坦克战车,轻型火炮。而当地面部队得到了这些装备之后,那么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对付他们的!
  如果不是魏明涛命令他们不得向丹佛市进攻的话,恐怕20军与42军的信心膨胀起来之后,就已经向丹佛打过去了。虽然他们自认为有能力攻占丹佛,但是自身的损失肯定也相当的巨大,那将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当然,从后勤保障上来讲,当时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让他们去进攻丹佛!
  作为魏明涛手下的两支主力轻型部队,其战斗力只能让美军胆寒!在扫荡丹佛周围美军基地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战斗力,高素质,只能让美军部队只能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错误的对手,在这个对手面前,他们没有任何的还手能力!
  仅仅三天的时间,大部分在外围负责防御的美军全都缩到了丹佛市市区里去,美军也很快发现,中国部队没有去进攻丹佛市,所以觉得市区内是最安全的。而这下可把两支部队的官兵都搞毛了,如果美军全都缩到市区内去的话,那他们就找不到对手了!而齐飞更是冲动,他忘记了魏明涛的命令,让部队对退缩的美军进行了追击,而很自然的,战斗就打到了丹佛市区里去了!
  魏明涛发现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就勒令42军与20军不得对退回到市区内的美军进行打击。这是他在这场战役中进行的第二次干预。虽然魏明涛很少干预前线部队的作战行动,而且对大部分军长都比较放心,但是他惟独对齐飞不敢彻底的放开手脚。虽然齐飞作战勇猛,但是也有他自己的缺点,比如容易冲动,而且头脑容易发热,这要他头脑一发热,肯定就把什么命令都抛到一边去了,只图自己打得愉快,而不管总体战略的安排!当然,这也只能够说明齐飞只是个战术指挥官,而在对大局的考虑方面,他确实还差了很多,所以自然需要多一份的约束力了!
  20军与42军的身上的链条被拉紧了之后,也不敢轻易的去动丹佛市里的美军了,虽然两个军长都有点不服气,而且他们都相信自己的部队在打击丹佛市内的美军时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但是谁敢违背战区司令官的命令?除非他们觉得在军长的位置上坐久了,想到一线部队去吃点苦头,或者是被调回国内去参加灾后重建工作,不然他们都得乖乖的听话!
  20军与42军在没有办法继续打击丹佛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转移视线,而这时候,他们才真正的登上了自己的表演舞台,而且有了后面那么多的经典战例。当然,这也许是塞翁失马吧,谁也没有想到,这两个军长竟然会钻了魏明涛命令里的空子!
  当时,美军在丹佛地区的防御是以丹佛市为中心的,但是在周围的很多中小城市里仍然有不少的防御部队。而两个轻型军是没有能力攻打丹佛的,而且上面也不允许,但是要攻占这些中小城市,他们却一点都不发虚,加上魏明涛也没有规定他们不得去进攻这些城市,就正好给这两支部队留下了活动的空间!
  其实,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魏明涛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他们要袭击丹佛周围地区的中小城市,但是很明显的,魏明涛留下这个空子,就是他对这两支部队的安排,或者说是对前线指挥官的锻炼!让他们能够掌握对大局的判断能力,自己决定应该尽快攻占哪些城市,以为后面的战斗做好准备!当然,对魏明涛来讲,如果他们没有能力的话,也不需要他们这么做的,所以魏明涛并没有下达明确的命令,只是给他们留出了活动的空间而已!
  两支部队首先锁定的目标是丹佛东面的卫星城,也是该地区除丹佛之外最大的城市奥罗拉。原本奥罗拉只是丹佛外面的一座小城镇,但是随着美国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而且该地有优越的交通条件,而且正好处于下风口,所以很快就成为了工业城市。当丹佛开始向旅游城市发展的时候,大量原本在丹佛市的工厂开始向奥罗拉搬迁,并且很快使得这一座小城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战争爆发之后,美国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工厂,而奥罗拉就是当时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大量的从底特律,芝加哥以及美国东北部地区迁移过来的工厂都到了这里来。而这座原本只有80多万人口的城市迅速的膨胀到了210万居民,城市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同样的,这也给丹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特别是连接这两座城市的公路交通成为了问题中的问题,因为当时很多在奥罗拉工作的人都是生活在丹佛的,而他们每天都需要利用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往返于两座城市之20军与42军将奥罗拉选为首要打击目标,主要是考虑到第2集团军群的地面部队到达之后,能够在距离丹佛最近的地方建立起进攻出发阵地来,但是,他们这次的胃口却太大了一点!
  进攻奥罗拉的战斗最初两天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当丹佛的驻军开始向奥罗拉转移的时候,他们就遇到了麻烦,毕竟轻型部队缺乏重装甲力量,而在城市战中,装甲力量绝对是进攻部队不可否缺的组成部队,如果仅仅凭轻型部队就想攻占一座大城市的话,那么还要那么多的地面装甲部队干什战斗打了两天,虽然中国军队数次突破美军的防线,进入到市区内,但是却没有能够站住脚。
  而且损失也很大。最终,两个牛脾气的军长都不得不面对事实,承认对奥罗拉的进攻有点太盲了,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将放弃在这边的战斗!
  20军的两个低空打击旅,以及42军的两个低空打击旅轮番在奥罗拉与丹佛市之间寻找战斗机会,专门对付从丹佛向这里增援的美军地面部队。而在头两天的战斗中,他们在这段不到爪公里的地区内,至少摧毁了上千辆美军坦克,打得两个美军装甲师失去了战斗力!而且,丹佛与奥罗拉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中断了,而这为后面的地面部队迅速的攻占奥罗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支部队的低空突击部队却没有闲着,在奥罗拉的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时候,他们撤出了战斗,趁美军还没有迅速转移重点的时候,如同秋风扫落叶般的扫荡了周围地区的其他小城镇。罗克堡的战斗只打了2个小时,美军一个团就被全部歼灭,而这里的居民也大量的涌向了丹佛,以逃避中国军队的打击!莱蒙的战斗打了3个小时,驻守在这里的美军部队2000余人被全部歼灭,而该城的5万多美国人也迅速的逃向了丹佛。仅仅24个小时,两支部队的四个低空突击旅就扫荡了丹佛周围地区的10多个城镇,这立即在丹佛引起了恐慌,大量周遍城市的居民都因为害怕遭到中国军队的打击,而开始向丹佛转移。
  这种打击起到的心理作用是相当巨大的,原本美军还认为他们能够在丹佛守下去,但是随着大量的难民涌入丹佛,恐怕连美军指挥官本人都不相信丹佛还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了。在制造心理恐慌的同时,这些难民也给丹佛市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当时丹佛虽然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而且城市的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相当的发达,但是因为需要供应其他的重点城市,所以丹佛储备的物资并不丰富。而原本丹佛只有I50万居民,他们储备的物资可以支持一个月左右,但是当大量的难民涌入丹佛之后,人口迅速的增加,180万,200万,250万,300万……最终,当中国军队开始进攻丹佛的时候,这里已经有近400万的居民了。显然,丹佛原先储备的物资,恐怕只能够坚持10天,而对美军来讲,他们不可能在10天之内得到任何援助的!
  也许,20军与42军的官兵在打击丹佛周围地区的城镇的时候却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种效果,但是魏明涛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而且在后面的多场战役中,只要中国军队要攻打有充足准备的美国大城市的时候,他都会把这一招给用上,先用轻型部队去扫荡目标周围的城镇,迫使小城镇的居民集体转移到大城市里去,给大城市的居民与守军制造恐慌,并且消耗他们储备的物资。当然,这也是导致后面数次战争灾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美国大部分大城市都是城市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城市,其大部分大城市的规模都不大,都是依靠周围数量众多的卫星城市支持的。所以,这一战术相当的管用,几乎是屡试不爽!
  可以说,20军与42军在地面部队到达之前最后两天的作战行动是打得相当精彩的,他们将轻型部队的灵活机动能力表现得非常的彻底,甚至后来很多人在用电脑模仿这两支部队当时的作战行动时,都得出了不可能的答案,因为在正常条件下,这两支部队不可能在美军的大后方打得这么顺畅的!当然,这个世界上不可能的事情太多了,也许,电脑本身也不可能真实的模仿出当时的战斗情况吧!
  从总体上来讲,魏明涛对20军与42军的作战行动仍然是相当满意的,虽然齐飞多次给他制造麻烦,让魏明涛恨不得将他给撤下来,顺便摘掉他的军长头衔,但是魏明涛也很清楚,他需要这么一个军长,至少在他所能够看到的战斗中,他需要这么一个勇猛的,在战术上能够灵活多变的,而且从来不畏惧危险的军长。虽然,在魏明涛的眼里,比齐飞干得好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资历比齐飞还要少一些的杨怀光就当上了集团军群司令,但是齐飞有他自己独特的地方,有他无法被别人取代的地方,这也是他能够一直在魏明涛手下打主力的一个主要原因了吧!
  当第2集团军群的主力部队通过了伊恩斯大桥,到达了莱蒙的时候,20军与42军的这台双簧戏也就唱完了。而此时,魏明涛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怎么去考虑第二步进攻丹佛的作战行动,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第2集团军群的部队都到达了丹佛外围的时候,虽然美军在丹佛的守军仍然有50万左右,但是这些美军基本上损失了他们所有的重型装备,主力部队在前面的战斗中已经遭到了20军与42军的惨痛打击。大部分新部队甚至还没有完成组建,想凭这50万乌合之众守住丹佛?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魏明涛虽然只在这里投入了4支主力部队,以及一些担任后勤保障工作的二线部队,其作战兵力只有爪万不到,但是他有足够的信心,第2集团军群在士气高昂的时候,恐怕要不了两三天就能够打下丹佛了。就算是完成扫荡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整个作战任务,也要不了计划的一个月时此时,魏明涛的注意力已经开始向东转移。这是他指挥部队作战的一大特色。只要战役的主要目的达到,或者是必然会事先的时候,他就会开始考虑下一步的作战行动,而不是让所有的部队限在一次战役行动的范围之内,利用这一次的作战行动为下一次的进攻打下基础,这样最能够节约时间,而且只要进攻环环相扣,那么对手就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力量,自然难以在下一次战役中获得取胜的机会了!
  此时,第3集团军群虽然已经攻占了堪萨斯城,而39军也已经扫荡了奥马哈,但是此时美军已经在堪萨斯城方向上对第3集团军群制造了巨大的压力。22军与36军同时被放到了一线防御阵地上去,战斗都打得异常的艰难,这边,才是此时战斗的重点地区!
第十六章
彻底崩溃
  丹佛,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曾几何时,美国人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而丹佛又是美国本土上最安全的地方。从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了世界头号强国,一个半世纪以来,美国人从来没有想到,丹佛会成为战场,更没有想到,理想中的安全地方竟然会遭到外国军队的践踏!
  一次冷战高峰时期,美苏两国储备了近十万枚核武器!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地球简直成为了一个火药桶,随时有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火花而被引爆!而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对抗双方想到的都是摧毁,而不是保护自己!这就如同两个决斗的武士一样,他们手里都有足以致对手于死地的利剑,但是身上却是一丝不挂,没有任何办法挡住对方刺来的一剑!在没有办法阻止对方的核武器丢到自己头上来的时候,美苏双方都想到了要在核战争中保护自己,至少是保护重要人物,能够让他们在核大战中幸存下来!
  美国就搞了很多方面的工程,比如建造空军一号,以及完善的空中指挥体系,当国家领导人能够在空中指挥所里指挥战争。同时,美国还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空防设施,而位于内华达州沙漠里的地下指挥中心,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地下指挥中心,也是应对这一要求而建造的。而当时美国就极为重视丹佛这座西部城市的建设,而且也计划,如果华盛顿遭到了苏联的核导弹打击,那么美国政府就首先迁往丹佛,将丹佛作为了备用首都!
  更疯狂的是21世纪的第二次冷战,特别是在21世纪后半叶,中欧两国都走上了扩张的道路时,美国已经无力支撑其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了,虽然当时三个国家拥有的核武器总量并没有打破第一次冷战时创下的纪录,而且三个超级大国都为自己建造了完善的防御系统,从天基导弹防御系统到国家防御系统,再到最后的屏蔽式防御系统,这些都是在加强手里的盾,而那根矛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这绝对是一个更疯狂的时代,三个超级大国剑拔弩张之时,世界处于极为危险的状态之下,显然,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怎么保证在一场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中让更多的精英人物幸存下来,这成为了各个国家都在重点考虑的问题。
  美国人的行动就是加强了丹佛作为战时首都的建设工作。当时,虽然美国有着最完善的空中指挥系统,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天基武器已经足以威胁到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物体了,所以,美国不得不走回老路上来,将指挥系统建设在由岩石保护的地下基地里面,并且,尽量将基地挖得更深一点!丹佛是当时不二的选择,因此美国从21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丹佛西南面的埃尔伯特山修建当时美国最完善,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地下基地,如果从规模上来看,这简直就是一座地下城市。
  这座地下基地占地20多平方公里,而基地上下有数十层,总面积超过了250平方公里,足以容纳25万人生活在这里面。美国政府当时设想,如果爆发世界大战,而且交战各方都在战争初期使用了核武器导致世界毁灭的话,他们就可以把自己国内的政治领导人,科学家,社会学家等等社会上的精英人才集中到这里,以度过核战争之后的艰难时期,等到地球环境有所改善之后,再依靠这些人来重建美国。当然,只要这些社会精英人物能够在战争中幸免,那么在毁灭废墟上重建起来的美国仍然是最为强大的国家!
  这是一个如意算盘,这座基地耗费了美国上万亿的资金,并且历时近30年,终于建成的时候,中国却率先开发出了屏蔽式国家防御系统,首先为自己的本土建立起了可以抵抗核武器攻击的安全防护网!显然,美国人的地下基地基本上没有什么用了!而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战争双方都因为对方有了国家防御系统,核武器很难在第一波攻击中摧毁对手,因此都放弃了使用核武器的想法,战争仍然是常规战争!而到了后期,即使美国想使用毁灭性武器与中国同归于尽,但是他们却再也没有那个机会了!
  从这些角度来看,丹佛在大部分美国政治家,乃至平民的眼里,都是美国本土上最为安全的城市,但是,当中国军队的坦克开到了丹佛市区外围的时候,恐怕他们就再也不会这么想了,即使是最为安全的地方,也不是绝对安全!
  进攻丹佛的战斗打起来的时候,魏明涛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堪萨斯城的战场上去。美国人似乎疯了一样,根本就不在乎中国空军的轰炸有多么的猛烈,也不在乎自己的伤亡有多么的巨大,而是一波接一波的向着堪萨斯城突击着!
  堪萨斯城位与堪萨斯州与密苏里州之间,城市分成了两部分,东南面积较大的这一块属于密苏里洲,而西北面积较小的一块属于堪萨斯洲。因为历史的原因,这两个城区先后都独立发展起来。显然,重要的一部分在密苏里州,而中国军队当时主要进攻的也是密苏里州这边的城区,并且最终占领了这座城市!
  美国军队向堪萨斯城发动疯狂进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堪萨斯城本身就是美国中部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三条铁路,五条高速公路,三条公路干线在这里交汇,这使堪萨斯城成为了美国东西部之间联系的交通要道!虽然,北面的奥马哈,以及南面的俄克拉何马城也同样是交通枢纽城市,但是因为堪萨斯城位于美国中部地区,所以其重要性是另外两座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如果美国失去了堪萨斯城,基本上就使得美国东西两部分之间失去了联系!二是救援丹佛地区,此时美国政府与军队都明白了,他们一直认为是主力的中国第3集团军群其实只是打阻击与掩护的,而中国军队这一轮进攻的真正目标是丹佛,而不是美国东部地区,更不是五大湖地区。中国军队占领了俄克拉何马城,堪萨斯城,以及北面的奥马哈,其目的就是要阻止美国东部地区的军队向西运动!就这两个原因,美军自然不会放弃进攻了,不管是丢掉了堪萨斯城还是丢掉了丹佛,美国都将失去一半的战略纵深,就算是拼了老命,他们也要进攻!
  杨怀光最初根本就没有想到美军会这么的疯狂,他一直认为魏明涛将第3集团军群摆在东面打阻击是大材小用,但是,当39军刚刚扫荡了奥马哈,美军向堪萨斯城进行攻击的时候,他才发现,这个阻击任务并不是次要的任务,而且只有他们第:集团军群才有能力在这里勉强的挡住美军,如果换着第:集团军群或者是换做了第6集团军群的话,恐怕早就崩溃了!当然,杨怀光也算是彻底的明白了魏明涛为什么要这么部署了!
  战斗从一开始就打得异常的激烈,杨怀光是把54军与38军留在堪萨斯城进行机动防御的,而22军与36军则欧扎克斯湖到奇利科西镇之间近150公里的防御阵地上,而防御重点是在密苏里河两岸,因为在这里防御阵地无法衔接,而当时美军已经炸掉了河上的所有桥梁,所以两岸的防御部队只能够通过临时架设的浮桥联络以及相互支援!从这一部署上来看,第:集团军群80%的部队都投入到了堪萨斯城的防御作战中来,而且还不需要他们负责后勤保障以及对堪萨斯城的占领工作,魏明涛手里最强大的两支防御型部队也被部署到了这里来,加上两支装甲突击部队的掩护,显然,这是当时中国军队能够摆出来的最为强大的地面防御阵容了!
  同样的,空军的重点也开始向这边转移。当时,魏明涛手里一共有五支战术航空队(原本是七支战术航空队,但是有两支航空队被派到了南面的战场上去了),而在堪萨斯城方向上就投入了三支战术航空队的空军力量。近3000架作战飞机用来支持堪萨斯城方向上的战斗,这也算是空前绝后的吧。中国军队在进攻墨西哥城的时候都还没有动员这么多的空军力量呢!而这次还仅仅是防御任务,并不是进攻任务,投入这么多的空军力量,也表示了魏明涛对堪萨斯城战斗的高度重视!
  除了空军之外,当时魏明涛还在托皮卡(堪萨斯州首府)部署了三个远程炮兵军,配备了上千门远程火炮。而这一支支援力量绝对不会比空军弱多少,特别是在防御作战之中,炮兵更能够有效的发挥其灵活的支援战术。
  毫无疑问的,当时中国军队的主要力量其实都已经集中到了堪萨斯城附近地区。因此,很多战史学家都认为,堪萨斯城的战斗应该是一场独立的战役,而不是丹佛战役的一部分。当然,这是从战斗规模以及持续时间来看的,但是判断是否是同一场战役,还应该从指挥官的构思以及部署上来看的!毫无疑问的,没有进攻丹佛的意图的话,那么中国军队就完全没有必要在堪萨斯城与美军死拼一场了,魏明涛完全可以选择别的进攻方向!因此,丹佛的战斗是主,而堪萨斯的战斗是次。从指挥官的部署来看,堪萨斯城的战斗只是丹佛战役的一部分而已,并没有独立成为一场战役的基战斗仅仅打了12个小时,杨怀光就开始叫苦了,现在他手里最强大的39军还在奥马哈等待二线部队过去接应,只有等到二线部队到达了奥马哈之后,39军才能够南下支援堪萨斯城这边的防御作战。而当时,给他分来的大量二线部队都被投入到了后勤保障,战场救援工作中去了,而有的二线部队则直接被拆解,将其兵力分配到了22军与36军中去,以填补这两支部队在战场上的兵力损失!
  仅仅12个小时,美军就先后组织了三股兵力都在20万以上的突击部队,从普林斯顿,圣路易斯,以及斯普林菲尔德三个方向上向堪萨斯城东面的中国军队的防线杀来!而当时,中国军队在欧扎克斯湖西面地区基本上没有防御部队,而从斯普林菲尔德杀来的美军可以直接抵达堪萨斯城的南面!杨怀光不得不调遣54军与38军过去堵漏,然后紧急派遣了两个军的二线部队到欧扎克斯湖西面的希尔镇沿着河岸布防。这一来,22军与36军就失去了机动部队的掩护,只能够在阵地上与美军硬拼了!
  也许,从一开始,美军就没有想过要让中国军队打得轻松。其机械化突击部队的挺进速度非常快,即使中国空军使出了全部的力量,对进攻的美国军队进行轰炸。往往,在一块区域内(空军是把100平方公里的一块正方形区域作为一块轰炸地区的)都有至少一个中队的攻击机在执行打击任务,而三个战术航空队的所有作战飞机都挂上了炸弹,连一些制空战斗机都参加了对地打击行动!
  后方的炮兵也在全力以赴的阻止美军突击,三个炮兵军每分钟至少发射12000发炮弹,在美军进攻方向上制造出了数道弹幕!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美军继续前进,似乎此时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他们向堪萨斯城突击一样!
  战斗打起来之后,美国空军也开始活跃了。大部分美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是从南部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转移过来的,为了支援在堪萨斯城这边的战斗,美军已经放弃了继续打击在其南部地区登陆的中国陆战队。而随着美国空军的参战,虽然他们无法对22军与36军的阵地构成威胁,但是却能够掩护自己的地面部队进攻,让中国空军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力量去对付美国的战斗机,从而降低了对地支援的强度,让美军地面部队能够更快速的推进了!
  美军推进到22军与36军的阵地前时,虽然自身已经伤亡惨重了,从普林斯顿出发的21万美军在到达了22军的防御阵地前时,只剩下了不到10万人,而且大部分进攻部队都缺乏重装备。但是,这股美军根本就没有停止前进,他们似乎没有看到中国军队修建的防御阵地一样,部队稍微集结了一下,就开始进攻了!而在东面,从圣路易斯出发的20万美军在到达了39军的阵地前时,也只剩下不到11万人了,而这股美军更是勇猛,大部分部队甚至没有进行整编与集结,直接就扑向了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
  作为防御型部队,22军与36军都有自己的炮兵旅,而且两支部队都各有两个炮兵旅!虽然这些炮兵只属于军级支援炮兵,没有远程重型火炮,装备的大多数都是155毫米火炮,但是他们的炮兵力量绝对算得上是军一级部队中最强大的了!再加上远程炮兵以及空军的支持,其火力超过任何一支防御型部队!当然,从他们的防御作战能力来看,经过了数年战火的锻炼,这两支步兵部队简直就是专门为打防御战而存在的。
  魏明涛是一个重视进攻的将军,但是这并不表示他对22军与36军不重视!在魏明涛发动的任何一场进攻战役中,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一部分防御战,而这就是22军与36军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虽然,这两支部队在魏明涛的手下是最为低调的,但是只要说到防御作战,不管是其他哪支部队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能力!就连齐飞这样的人,都在私下承认,即使让22军去进攻做好防御准备的36军,他也不一定能够占到便宜!这也许,算得上是对这两支防御部队的最好的赞扬了!
  但是,这一次,从一开始,战斗就打得很惨烈。美军在吸取了以往进攻的教训之后,总结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拉近与中国军队的距离,只要将这个距离缩短到50米之内,那么中国军队强大的火力打击就将失去作用,因为任何一发重型炮弹,或者是战机投下的炸弹,其毁伤距离都在50米以上,而为了避免误伤,中国的火力支援部队是不敢轻易的在这种距离上开火的!而只要进入了单兵之间的白刃战阶段,那么他们就还有一丝的希望,如果被中国军队强大的火力隔绝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之外的话,那么他们就没有一点希望!
  美军这次进攻就完全是按照这一战术思想进行的,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在最后的突击阶段中,美军遭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只有40%不到的人员能够到达中国军队的阵地前沿,而最终能够接近到50米之内的恐怕就不到1/3。但是美军凭借着其占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数量,即使每三个人之中只有一个人能够突击到距离中国军队阵地50米的距离之内,那他们仍然在兵力上占有优势,而在残酷的阵地战中,火力是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的,而双方单兵使用的武器装备都差不多,谁挨上一枪都得完蛋!所以,此时决定胜负的出了单兵的作战素质之外,就以兵力数量最为重要了!
  22军与36军官兵唯一的优势就是他们的素质。在混乱的阵地战中,几乎都是依靠士兵的本能在进行战斗的,任何指挥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很多士兵在作战的时候,为了避免受到干扰,甚至会关闭通信设备,等到战斗结束之后,后者是战况稍微缓一点的时候才会打开通信设备,以确认战场上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拼的就是双方士兵的战斗力,毅力,以及对伤亡的承受能力!
  2:军的阵地上激战了足足10个小时,天黑的时候,美军才开始退却。而当时部署在这个方向上的22军778旅一共打退了美军28次进攻,阵地数度易手,但是他们却是最终的胜利者!美军投入阵地战的5万多名官兵几乎全部阵亡,而他们面对的却只有五千多名中国军人!当然,778旅的损失也相当惨重,至少有1500多名官兵阵亡,2000多人负伤。最后,778旅趁黑撤出了阵地,让779旅顶了上南面,36军阵地上的战斗更加激烈。美军在10个小时之内投入了8万部队,发动了33次冲锋,而36军某旅守卫的阵地数次落入美军的手里,最后他们都在炮兵与空军的支持下把阵地夺了回来。而到天黑的时候,美军也基本上拼光了。该旅官兵阵亡2100余人,其余的全都负伤,几乎都是被抬着送下战场上。
  一整个晚上,被调上阵地的主力部队,以及负责协助的二线部队都在打扫阵地上的美军官兵尸体,光是运送这些美军官兵尸体就使用了200多架战术运输机,来回奔波了一整夜。而在沃伦斯堡的掩埋场,来不及处理的美军官兵尸体堆成了一座小山,一个军的二线部队负责处理这些尸体,他们足足忙了一整天,才搞清楚了大部分美军阵亡官兵的身份!
  战斗仅仅打了一天,杨怀光就感到吃不消了!仅仅一天的战斗,22军与36军各有一个旅被打成残废,阵亡官兵3600余人,照这个速度消耗下去的,两支部队能够在前线阵地上打三天就已经是个奇迹了(当时,22军与36军都只有两个步兵旅,而这两个步兵旅才是防御作战的主要力量)。而且,美军的第二批进攻部队也已经出发,数量更多的第三批进攻部队也已经完成了集结,显然,美军根本就没有在乎他们的伤亡,就算是超过了20倍的伤亡率,美军都认为他们的消耗战能够迫使中国军队撤出堪萨斯城!
  这时候,魏明涛提拔杨怀光的作用显示了出来。如果换了别的人在杨怀光的位置上的话,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加强22军与36军的防御阵地,同时将更多的防御部队部署到战线上去。但是,杨怀光根本就没有考虑要这么做,而是直接请求空军对普林斯顿以及圣路易斯的美军集结部队进行轰炸。
  随后,在二线部队稳住了南面希尔的防线之后,他把54军与38军抽了出来,部署到了22军与36军的两翼。既然美军已经发出了挑战,那么杨怀光就没有不接受挑战的道理。当然,他打的不是被动的阵地防御战,而是要通过一场运动防御战来消耗美军有生力量!
  当然,杨怀光是明白魏明涛的企图的!当时,第3集团军群不但拥有最出色的防御部队,还有最出色的装甲突击部队,只要将这两部分力量有效的利用起来,将其优点都发挥出来,而相互弥补缺点,那么就完全可以在运动战中消耗掉美军的有生力量,为下一轮的进攻打下基础!显然,魏明涛把第3集团军群部署到这里来打防御战,目的就是为了消耗美军!
  整个夜晚,空军都在不停的对美军集结部队,以及突击部队进行着轰炸。此时,空军大部分战机都配了两组飞行员,而且地勤人员也得到了加强(大部分原本部署在后方的空军部队都被解散了,而国内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不需要多少战斗机飞行员的,所以这些飞行员都被秦空想方设法的搞了过来),大部分战机都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三个战术航空队的出勤率都超过了95%,因为有两组飞行员,所以大部分战机只要没有出现影响到飞行安全的故障,都是昼夜连轴转的,白天一组飞行员在夜间休息,而夜间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则在白天休息。这让中国空军能够一直保持强大的作战能力!相反,美国空军此时缺的并不是作战飞机,从美国飞机制造厂里出来的大量飞机都没有办法使用,原因是美国缺乏足够的飞行员,所以美国空军表面上看似强大,但是实际上,已经成了一截枯当天晚上,54军与38军就分别部署到位,在补充了弹药,让官兵们吃了顿包饭之后,这两支部队就上路了。他们的任务是在美军前进的道路上阻击他们,并且将美军大股部队分割开来,让他们无法同时到达22军与36军的防线上,从而减轻防御部队的压力,让22军与36军能够从容的吃掉这些改变了战术之后,美军第二波进攻部队就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从普林斯顿以及圣路易斯出发的美军都先后遭到了54军与36军的截击。战斗是在夜间进行的,而在夜战能力方面,美军就差得更远了!很多美军坦克甚至还没有看到中国坦克的影子,就已经被摧毁了!而当中国坦克部队如同旋风般的从美军中间穿插而过的时候,美国军人才发现,这不是空袭,而是中国地面部队的突击!虽然,最后美军第二波进攻部队仍然先后到达了22军与36军的防御阵地前面,但是他们根本就无法将兵力集中起来发动进攻。而添油战术是无法对22军与36军构成任何威胁的,大部分向防御阵地冲锋的美军都没有能够踏上中国军队的阵地!
  战斗打到这时候已经相当的残酷了!美军先后投入了120万地面部队,但是这些部队都全军覆没。但是,美军的精神并没有崩溃,他们仍然在坚持进攻,第三波美军进攻部队多达100万人,而且其主要的力量就集中在普林斯顿与圣路易斯两个方向上!而要应付这么多美军,仅仅依靠54军与38军的穿插,以及22军与36军建立的防御阵地,那恐怕太为勉强了!
  杨怀光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虽然只有一个军的二线部队到达了奥马哈,但是杨怀光仍然命令39军迅速南下,向普林斯顿发动进攻,必须要拖住这边的美军,如果能够占领普林斯顿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当然,以39军的能力,也不足以对付普林斯顿的数十万美军!接着,54军与38军集中到了一起,杨怀光也要准备拼命了,如果挡不住美军的这一轮进攻,那么他们根本就无法在堪萨斯城站住脚。他甚至把很多二线部队都拉了上去,放在了22军与36军的屁股后面,希望到时候,这些二线部队能够挡上一阵子,至少为他重新部署军队争取到时间!
  后方,魏明涛此时也感到万分的紧张,美国人都在拼命了,而第3集团军群的所有作战部队也在向堪萨斯城集中。如果在这个地区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的话,胜负怎么样还很难说清楚,毕竟中国军队现在都已经疲惫不堪了,而且在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如果美军真的是不要命的在打的话,那么他们是有可能打下堪萨斯城的!而现在,魏明涛也没有多少办法可以帮助杨怀光,因为他手里也没有预备队了!
  “魏司令,丹佛那边传来好消息,丹佛守军投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3/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