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945

  随后,四艘轻巡洋舰相继报告遭到了炮击。
  因为距离足够的近,所以用的是短途语音电台,舰长汇报的时候,李杰还清楚听到了爆炸声。
  没错,就是主力舰。
  根据轻巡洋舰报告,由敌舰打出来的,落在附近的全都是大口径炮弹,而且敌舰的数量恰好就是六艘。
  “潭城”号的舰长,第43.2分队指挥官蹇义夫中校报告,敌舰有可能把轻巡洋舰当成了战列舰。
  这个推测,不是没道理。
  距离超过二十千米,而在雷达屏幕上,不管是轻巡洋舰,还是战列舰,其实都是一个明亮的光点。
  不要忘了,第43.2分队的轻巡洋舰也是四艘。
  至于速度,显然不是判断的依据。
  虽然快速战列舰的速度肯定不如轻巡洋舰,但是在正常的航行中,两种战舰的航速相差不大。
  没有特殊情况,没有哪种战舰会高速航行。
  最关键的一点,敌舰是在二十千米外开火。
  如果敌舰已经认出那是四艘轻巡洋舰,不是快速战列舰,有什么理由在如此远的距离上开火?
  害怕遭到鱼雷攻击?
  别说帝国海军的重型鱼雷就十千米左右的射程,狭夷海军的“长矛”,最大射程也只有二十千米。
  如果射程太远,命中率没有保证,等于在浪费鱼雷。
  其实,帝国海军一直不太重视鱼雷战。
  用陈炳勋元帅的话来说:只有弱小的海军才会投机取巧,强大的海军靠实力就能够碾压所有对手。
  在航空兵兴起之前,舰炮是正道王道,鱼雷是歪门邪道。
  只有把第43.2分队的四艘轻巡洋舰当成了战列舰,纽兰战列舰才会抢先开火,力争抓住开战的先机。
  正是如此,第43.2分队没有立即后撤,而是在前方诱敌。
  四艘轻巡洋舰先来了一个左转向,在向北航行了几分钟之后,又搞了一次半径更大的战术左转向。在与敌舰拉开距离的同时,把航向转为向南。只不过,四艘轻巡洋舰一直没有向敌舰开火。
  只要使用主炮开火,就会被敌舰识破。
  为了迷惑敌舰,四艘轻巡洋舰趁着转向的时候,分别用布置在侧舷的高射炮向敌舰发射了照明弹。
  在总体上,就是让敌舰觉得,第43特混舰队的四艘快速战列舰没有炮瞄雷达,或者是雷达出了故障,没办法正常使用。
  与此同时,第43.1分队已转为向东航行。
  战术非常简单,第43.1分队抢占敌舰队前方有利位置,然后由第43.2分队把敌舰队带过来。
  抓住机会,只需要几轮齐射,就能干掉为首的几艘敌舰,至少能使其丧失作战能力。
  趁此机会,李杰调整了交战战术。
  关键只有一点,必须利用交战之初的有利态势,四艘战列舰集中火力干掉、至少是打残最前面的两艘敌舰。
  这样一来,等敌舰队完成战术转向后,也只有四艘战列舰能继续战斗。
  不说什么性能与战斗力,在舰队决战当中,兵力或者说数量,仍然是头号决胜因素。
  两支舰队在一对一的捉对厮杀时,战舰数量少的一方肯定要吃亏。
  用舰炮进行的战斗,不像是武林高手过招,更像是街头小混混在群殴,很多时候就是拼数量。
  如果能够消除数量上的差距,就能把性能上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更有把握打一场“轻松的战斗”。
  第43.2分队是在6点42分转为向南航行。
  6点48分,也就是在日出后不久,“旭海”号的雷达首先探测到从东北方向杀来的六艘敌舰。
  此时,距离大概是28千米。
  6点53分,相距大概25千米的时候,“旭海”号率先打出了第一轮齐射。
  虽然天色已经放亮,瞭望员能够看到敌舰的轮廓了,但是四艘快速战列舰依然是由炮瞄雷达提供火控数据。
  在远距离炮战当中,炮瞄雷达的测距精度其实在光学测距仪之上。
  要说,炮瞄雷达其实就是一部抗干扰性能特别好的测距雷达。
  至于水平方位角度,不是由雷达测量获得,而是雷达收到反射信号时,做圆周运动的基座所处的角度。
  使用雷达瞄准,也就没有进行校炮的半齐射。
  直到这个时候,纽兰战列舰上的瞭望员才做出准确判断,认定南面的才是梁夏海军的快速战列舰。
  当时,第43.2分队的四艘轻巡洋舰在西边,在几分钟前才被曙光照亮。
  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因此在西边几十千米之外,日出的时间要稍微晚一点,其实也就几分钟。
  在几分钟之前,纽兰战列舰上的瞭望员还看不到那四艘轻巡洋舰,也就无法通过目视判断其身份。
  此外,四艘轻巡洋舰并不是完全向南航行,而是向西南航行。
  偏航角度只有几度。
  这几度的偏差,等于在跟纽兰战列舰拉开距离。
  反正就是,曙光照在六艘纽兰战列舰上的时候,第43.2分队的四艘轻巡洋舰依然藏在黑暗当中。
  此外,还要考虑清晨的海雾。
  以当时的情况,纽兰舰队的指挥官很有可能把雷达探测到的,出现在南面的四艘战舰当成了轻巡洋舰,怀疑西面的主力舰主动拉开距离是要迫使其转向追击,好让南面的轻巡洋舰发起鱼雷攻击。
  如果纽兰舰队向西追击,就等于把宽大的侧面暴露在了“轻巡洋舰”面前。
  总而言之,直到“旭海”号等四艘快速战列舰开火,纽兰战列舰的瞭望员才断定那是四艘快速战列舰。
  隔着25千米开火,那肯定是战列舰。
  原因无二:除了战列舰上的主炮,没有一种火炮能够在这么远的射程上具有足够巨大的威力。
  其实,对14英寸舰炮来说,25千米都显得太远了。
  很多老式战列舰的主炮,首最大仰角限制,最大射程也就20多千米。在上次大战结束之后,列强对保留下来的老式主力舰所做的第一项改进,就是增加主炮的最大仰角来提高主炮的射程。
  到此,第43特混舰队与纽兰第11特混舰队的战斗打响。
  随着双方十艘战列舰开始用巨炮对轰,别说是炮塔里的炮手,即便是司令塔里的指挥官也顾不上别的。
  空中袭击?
  在干掉对面的敌人之前,谁会在乎呢?
  舰载机的威胁再大,也比不上从20千米外的16英寸或者400毫米舰炮打出的炮弹!8)
  
第340章
片刻的犹豫
  在刘向真这边,第43特混舰队投入战斗,反到让他为难了。
  虽然按最初的安排,第21特混舰队的任务就是为第42特混舰队与第43特混舰队提供掩护,但是刘向真并没打算参与主力舰之间的战斗,而且以他的观点,最有效的掩护就是积极主动的进攻。
  不然,第21特混舰队不会前出。
  收到张国栋从“龙兴”号上拍发的电报,刘向真一点都不担心。
  在四打四的情况下,第42特混舰队拥有绝对优势,哪怕无法全歼敌舰队,也肯定能打残四艘纽兰战列舰。
  “龙兴”级一直号称是“前条约最强”战列舰。
  在纽兰海军中,跟“龙兴”级对标的是“科拉”级,而且只是在火力与防护上勉强追平了“龙兴”级,航速仍然慢得多。
  对付差了一个档次的“宾法”级与“田纳”级,“龙兴”级那是手到擒来。
  当时,刘向真并没有考虑第43特混舰队。
  按照他的判断,另外一支战列舰特混舰队很有可能是在更东面的地方,负责为航母特混舰队提供直接掩护。
  主要任务,就是拦截在夜间突击的快速战列舰。
  因为自身的航速不够快,所以部署的时候,肯定会尽可能的靠近航母特混舰队,缩小机动作战的范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