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945

  至于威力,其实也差不到哪里去,毕竟没有一种舰载机在被80毫米炮弹击中之后还能继续飞行。
  此外,“帝都”号的高射火力也十分凶猛。
  虽然还没有配备80毫米高射炮,但是在上次回港维修期间,把飞行甲板两侧,外飘甲板上的40毫米高射炮增加到40门。
  如果不是因为重心接近倾覆的临界点,再安装高射炮会导致稳定性能恶化,不然还会多装几十门。
  要说,改装冗余偏低本来就是“帝都”级最严重的缺陷之一。
  同一时期,“龙江”级的40毫米高射炮已经增加到了64门,在左舷外飘甲板上就布置了足足10座。
  不管怎样,“帝都”号吸引了大部分敌机。
  在十多分钟的战斗当中,“帝都”号与“珠城”号击落了十几架敌机,并且迫使十几架敌机提前投下炸弹或者鱼雷。
  可惜,仍然是在劫难逃。
  两架SBD在被击落之前投下了炸弹,还全部命中。
  其中一枚落在飞行甲板前端,几乎是擦着前端升降机钻进了机库,并且在机库里面发生爆炸。
  只是这一枚炸弹就已经让“帝都”号丧失了战斗力。
  两部弹射器被炸毁,升降机被毁,而且飞行甲板的前端还被炸出了一个直径超过20米的大窟窿。
  要说,机库装甲甲板起到了关键作用。
  虽然装甲板被炸裂,但是挡住了绝大部分冲击波与高温气体,只有位于爆炸点正下方的几个舱室受损,没让大火在舰体内部蔓延。
  其实,这得归功于“帝都”级的损管系统。
  进入战斗状态之后,损管系统就关闭了所有通往飞行甲板的燃油输送管道,向管道里面吹入高压氮气。虽然爆炸产生的高温,依然引燃了机库里的易燃物品,比如橡胶管道与没有来得及清理的油液,但是没产生燃油泄漏,火势很快就得到控制,也就没有产生更加严重的次生灾害。
  不说别的,首先用在“帝都”级上的这套损管系统绝对是帝国海军的一大法宝。
  按较为公允的说法,在大战期间,这套超越了时代,至少领先二十年的损管系统拯救的舰队航母不下十艘!
  此外,“帝都”号非常幸运。
  另外一枚炸弹落在飞行甲板中间,就在舰岛的旁边,只是在穿透飞行甲板击中机库甲板之后,并没有发生爆炸!
  如果这枚500磅航空炸弹爆炸了,舰岛里面的官兵都会受伤。
  当时,白止战就在司令舰桥里面。
  因为司令舰桥的位置本来就偏低,受到的冲击更加猛烈,所以白止战等司令部官兵重伤挂彩的可能性极大。
  “帝都”号还挨了一条鱼雷,只是中雷的部位在水线下面不到3米的地方,比正常的定深浅了差不多3米。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向下延伸的侧舷装甲起到了不错的防护效果。
  虽然“帝都”级的侧舷装甲只是针对8英寸穿甲弹,算不上厚实,但是装甲板本身就有足够高的强度。
  这也证明,向下延伸到舰底的主装甲带有一定的防鱼雷效果。
  可惜的是,好运没有保持到战斗结束。
  第二条鱼雷打在“帝都”号的屁股上,而且直接炸飞了左侧的两具螺旋桨,还导致轴系受损。
  虽然这一击不足以让“帝都”号沉没,但是却能让“帝都”号去造船厂呆上大半年。
  对任何的舰船来说,推进系统受损都很难修复,因为轴系贯穿了半个舰体,维修难度非常的巨大。
  
第361章
完美的表演
  “帝都”号挨炸的时候,“陪京”号上也燃起了大火。
  最初,确实是“大火”。
  为了吸引敌机的注意力,减轻“帝都”号所遭受的压力,“陪京”号的舰长采纳舰队参谋王君的建议,等护航战舰到位之后,在飞行甲板上点燃废轮胎,释放出浓密黑烟,装成遭到重创的模样。
  因为燃烧废旧轮胎产生黑烟,装扮成已经遭到重创,欺骗敌机的方法屡试不爽,所以在帝国海军的战舰上都有一些报废的旧轮胎,大多来自舰载机,损管部门还会准备一些引火的器材。
  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
  当时,有1个中队的SBD与1个中队的TBD没有参加攻击“帝都”号的战斗,正在搜寻“陪京”号。
  结果就是,突然冒起的黑烟把这些敌机吸引了过去。
  只是,敌机没上当!
  “陪京”号之前并没有遭到攻击,又怎么会受损呢?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陪京”号故意释放黑烟确实帮助了“帝都”号,不然那两个中队的敌机多半会在12点15分之后,也就是燃油快用光的时候,把怒火发泄到已被重创的“帝都”号上。
  再挨几下,不管是炸弹还是鱼雷,“帝都”号恐怕都要完蛋。
  相对而言,“陪京”号的处境比“帝都”号好得多。
  利用“帝都”号充当挡箭牌的这十来分钟,伴随与掩护“陪京”号的“港城”号远洋巡洋舰已经机动到位,还有一艘驱逐舰赶了过来,“陪京”号上的高射炮炮组也已经做好战斗准备。
  在纽兰机群杀到的时候,3艘战舰是严阵以待。
  在12点10分到15分,这三艘战舰,特别是“港城”号进行了一次教科书级别的防空战斗表演。
  这场战斗,充分证明了中等口径高射炮的价值。
  敌机还在10千米开外,3艘战舰上的130毫米高射炮率先开火,逼迫密集编队的敌机分散开来。
  随着敌机逼近,130毫米高射炮重点拦截高空的俯冲轰炸机。
  受到重点照顾,8架SBD不得不再次分散,而且在逼近途中,有3架被高射炮击落,剩余5架也没能组织起来。
  与此同时,“港城”号左舷的4座双连装80毫米高射炮分成两个炮组,开始拦截低空的TBD机群。
  靠每分钟120发的射速,加上不差的威力,80毫米高射炮几乎堵死了TBD的所有飞行路线。
  也就只用了2分钟,就有5架TBD被击落。
  当交战距离缩短到4千米的时候,3艘战舰上的40毫米机关炮投入战斗。
  等距离进一步缩短到2千米,20毫米机关炮才开火。
  结果就是,8架TBD没有一架逼近“陪京”号,全在投雷之前被击落。
  按后来提交的报告,至少有2架TBD是在遭到80毫米高射炮拦截后,因为飞行员操作不当坠海。
  剩下的5架SBD当中,有3架在投弹之前被击落,只有2架投下了炸弹,不过全都偏离了目标。
  被击落的3架SBD全都进入了俯冲航道,只是没有能投下炸弹。
  也就是这一点,导致指挥作战的克拉克少校误报了战果。
  当时,克拉克少校已经完成攻击,由他驾驶的SBD在十多千米之外,并亲眼目睹了两个中队发起的决死攻击,看到有5架SBD进入了投弹航道,在“陪京”号航母附近却只出现了2股水柱。
  如果5枚炸弹都没命中,那就应该是5股水柱!
  不排除航空炸弹的引信失灵,落到海里并没有爆炸的可能性,但是3枚炸弹的引信同时出故障的概率几乎为零。
  “陪京”号还一直在“烧火”,冒起的浓烟遮天蔽日。
  正是如此,克拉克坚信,肯定有SBD投下的炸弹击中了“陪京”号,而且肯定重创了这艘航母。
  因为无法保证能够击沉这艘航母,所以克拉克没有在电报中提到“击沉”。
  其实,当时“帝都”号与“陪京”号上的大火,看上去确实像快要完蛋的样子。
  到12点35分,战斗才宣告结束。
  总共接近70架纽兰舰载机,只有不到20架返航,执行护航任务的16架“野猫”全被“哮天”击落。
  此外,还有十来架SBD与TBD在完成攻击之后被杀回来的“哮天”击落。
  要说的话,人员损失比战机损失更加惨重。
  被击落的这些纽兰飞行员没有阵亡的全都做了俘虏。
  在12点40分,“陪京”号上的“大火”才被扑灭。
  只是,白止战没有立即转移过去。
  他只是让周涌涛带一批参谋赶了过去,组织回收即将返航的申普机群,为下一次攻击做准备。
  白止战没有走,只是要留下来做表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