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945

  哪怕到最后打赢了,也只是惨胜。
  更有可能的是,在拖上几年之后,因为双方都耗不起了,所以不得不坐下谈判。
  不管出现哪种结果,都等于前功尽弃!
  也许,再过20年,下一代人将披挂上阵,完成祖辈与父辈所未能完成的使命。
  如果能推迟几个月,哪怕让刘向真占到了便宜,在攻打中转岛的时候,也是由白止战担任总司令。
  只是,有必要推迟几个月吗?
  白止战知道刘长勋是为他好,也就没一口回绝。
  只是,他同样清楚,真要拖上几个月的话,恐怕连黄花菜都凉了。
  不要忘了,纽兰海军的2艘舰队航母有可能在年底重新入列。
  为此,白止战专门给郑江明发了一封电报,让郑江明亲自去找王开元,把纽兰海军的情况搞清楚。
  到6月11日,郑江明发来回电,给出了肯定答复。
  “奋进”号与“列克”号都在造船厂里面,以目前状态,这2艘航母都不可能在下个月修复。
  哪怕一切顺利,这2艘航母也要到年底才能够修复。
  能够在明年年初返回东望洋,并且重新编入东望洋舰队,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下,完全打消了白止战的顾虑。
  6月15日一大早,提前跟赶来的李铭博商量之后,其实也就只是通口气,白止战给刘长勋发了电报。
  一切准备就绪,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随时都可以开始。
  
第486章
出发
  一周之后的6月22日凌晨,在“浦”号的率领下,第二十一特混舰队离开了流黄岛锚泊地。
  几乎同时,以“闽”号为首的第二十二特混舰队从北流黄岛锚泊地起航。
  第二十二特混舰队指挥官是卫军,他在春节后获得晋升,现在是海军准将,不过暂时只是特混舰队临代司令官。
  在此之前,卫军参加了攻打狮泉城的战斗,还率领舰队接应了“宰相”号。
  虽然李铭博的资历更老,更适合担任第二十二特混舰队的指挥官,但是海军司令部做安排的时候,他委婉的拒绝了,表示自己不是擅长决策的领袖,更加适合当参谋,实际上是想继续跟白止战搭档。
  至于李杰,他的位置在登陆舰队。
  当然,白止战现在的身份是第二舰队的临代司令官,李铭博是舰队参谋长。
  在几天前,李铭博搭乘转机返回帝国,参加了少将授衔仪式。
  虽然跟以往不一样,不是由帝国首辅,而是由海军总司令为新晋将领授衔,毕竟新晋的将官实在太多,首辅也忙不过来,但是能荣升海军少将,表明李铭博为帝国海军所做的贡献获得了帝国当局的承认,也意味着今后的仕途更加顺利,毕竟有超过八成的准将无法获得晋升少将的机会。
  在帝国海军中,准将更像是荣誉军衔。
  哪怕是在和平时期,只要能一直干到退役,十有八九都能在告老还乡之时,获得这个象征荣誉的身份。
  关键就是,准将的津贴待遇并不比上校高多少。
  当然,这也意味着,只有那些拥有真本事,或者真正为帝国海军做出重大贡献的将士才有机会晋升为少将。
  不说别的,卫军与李杰都没获得晋升,依然是准将。
  选择在凌晨离开锚泊地,说是为保密考虑,更多是习惯使然。
  锚泊地在流黄岛西北的深水海域,在起锚之后不久,“浦”号就进入深水航道,然后就开始加速。
  李铭博出来的时候,白止战正看着后方的“鲁”号。
  “刚刚收到的消息,卫军那也起锚了。”
  白止战只点了点头,并没有接话。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没什么好担心的。
  “宵夜做好了,有汤圆,要派人送过来吗?”
  “没必要,你先去,我等会过来。”
  “行,我先去餐厅。”
  等李铭博离开,白止战又朝后方看了过去。
  在后方不员处,除“鲁”号之外,还有一艘崭新的战舰。
  严格说来,那不是战舰。
  帝国海军第一种专职旗舰的首舰:“秦岭”号。
  早在大战爆发之前,帝国海军就根据舰队演习反映出的问题,决定建造一种专门承担指挥任务的战舰,也就是专职旗舰。只可惜,受经费限制,设计与建造旗舰一直都只是美好的愿望。
  直到大战爆发,旗舰项目才正式上马。
  经过战争初期,跟狭夷海军的几场海战后,帝国海军认识到了旗舰的价值,并且提高了重视程度。
  主要就是,舰队航母上的空间太过局促了。
  以舰队航母为旗舰的话,舰队司令部的官兵人数得控制在40人以内,让很多岗位无法达到正规编制人数。比如在通信部门,因为编制缺少了三分之一,所以只能两班倒,在高强度战斗中,官兵往往是不堪重负。
  如果由战列舰充当旗舰,舰队司令部的人员能增加到70人。
  在“龙江”级上甚至能扩充到100人。
  与之相比,以舰队航母为核心的海战,对舰队司令部的要求更高,需要及时处理的信息也多得多。
  虽然在大型航母上,这个问题得到了一些缓解,舰队司令部能够扩充到60人,但是依然不如战列舰,而且相对于所承担的繁重任务来说,60名官兵依然太少,无法保证所有官兵都处于理想状态。
  有了旗舰,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当然,除了人员不足的问题,舰队航母与战列舰等大型战舰在充当旗舰的时候,还有硬件设施的问题。
  最突出的,就是用于指挥作战的通信设备。
  哪怕是在战时,通信设备都非常昂贵。
  显然,帝国海军不可能让所有大型战舰都按旗舰的标准建造,往往会选择其中几艘充当旗舰。比如在第一批次的4艘“行省”级当中,就只有“浦”号与“闽”号为旗舰,另外两艘都不是。
  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在旗舰遭到重创之后,舰队司令部或许就将停摆。
  此外,即便按照旗舰标准设计的大型战舰,也存在很多缺陷。
  比如在“浦”号上,就只有4台长波电台,最多能够跟4路友军协作,在高强度的战斗中肯定不够用。
  更加重要的是,在经过几场战斗之后,“浦”号长波电台的信号特征会被敌人掌握。
  此后,只要其发出的电波被敌人截获,敌人就能判断其所在位置,并由此推测其所在特混舰队的行踪。
  显然,频繁为一艘大型航母更换长波电台,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说别的,只是返港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有了旗舰,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当然,这也是帝国海军对专职旗舰的主要要求。
  简单的说,就是能搭载一个人员充足的舰队司令部,配备充足的通信设备,能够更加有效的指挥舰队作战。
  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对旗舰的要求也有了提高。
  主要就是,不但能指挥舰队作战,还得具备指挥战役级别作战行动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指挥登陆舰队、运输船队与登陆部队作战,甚至还要具备跨军种指挥能力,成为海上流动司令部。
  显然,这些要求一点都不低。
  由此,也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预算超标!
  要说的话,问题出在帝国海军的身上。
  做规划的时候,准确说是在做成本核算的时候,帝国海军的审核人员严重低估了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还低估了旗舰对电台、无线电监听设备、雷达等设备的使用量,结果导致核算成本远低于造价。
  换个角度来看,其实是海军把旗舰的战术指标订得太高。
  在最初的时候,帝国海军一直想把专职旗舰的造价控制在重巡洋舰的水准,今后为每支特混舰队提供一艘,从而把舰队航母与快速战列舰从繁琐的指挥工作当中解脱出来,为舰队司令部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