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945

  至于在8英寸与12英寸之间的舰炮,比如10英寸舰炮,有的话就用,而没有的话也不强求。
  如果来不及对设计做出调整,就要提前启动新式重巡洋舰的设计工作。
  其实,相关的工作早已开始。
  这就是暂时命名为“得梅因”的重巡洋舰。
  因为这种战舰在设计的时候,排水量等关键指标就全面超越了条约时代的重巡洋舰,却没有达到大型巡洋舰的水准,所以又被称之为“增强型重巡洋舰”,也由此以重巡洋舰的名义申请了项目拨款。
  按尼兹的意思,在“得梅因”级的设计工作完成后,就用这种18000吨级的重巡洋舰来取代所有现役重巡洋舰。
  当然,也有可能在建造的时候把“得梅因”级的吨位再放大一些。
  要说的话,尼兹更倾向于后一种选择。
  道理也很简单,配备8英寸舰炮,哪怕是最新式的Mk16型,都不是梁夏海军大型巡洋舰的对手,甚至无法压制梁夏海军的重巡洋舰,因此使用灵活性非常糟糕,存在任务太过单一的问题。
  如果配备10英寸舰炮,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可见,尼兹想要获得的,仍然是一种20000吨以上的大型巡洋舰。
  新式重大型巡洋舰的吨位远低于“阿拉斯”级,战斗力也差得多,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造价低廉。
  如果只是增加吨位,并更换主炮,能把造价控制在同型重巡洋舰的150%以内,从而成为一种造得起,也用得起的大型战舰。
  不管怎样,肯定比“阿拉斯”级便宜得多。
  要说的话,这种新式战舰其实就是降低了吨位,缩小了主炮口径,取消了旗舰功能的廉价版“阿拉斯”级。
  尼兹绕了这么大个圈子,也跟当前的局面有关。
  有那么多战舰需要建造,根本没有多余的产能用来建造使用范围有限,造价不便宜的大型巡洋舰。
  到了一年、甚至是两年之后,产能不足的问题还存在吗?
  关键就是全面战争动员。
  就像梁夏帝国,在正式参战之后,纽兰联邦没立即进行全面战争动员,只是在军事与工业领域进行了动员。
  不说别的,纽兰军队仍然通过招募来扩充兵力,至今都没有强制公民参军服役。
  当然,招募的新兵已经足够多了,没必要推行强制措施。
  在经济上,纽兰联邦依然以市场经济为主,几乎所有商品都可以自由买卖,只有极少数以军事用途为主的贵重资源与尖端设备实施配给与管制,并严格禁止进行市场交易,民众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其中道理,也非常简单。
  在全面动员状态下,军人与平民全都处于高压状态之下,因此能够坚持的时间肯定非常有限。
  前面已经提到,在全面战争状态下的维持时间也就5年左右。
  关键还有,一个国家的规模越大,工业化程度越深,在全面动员状态下的维持时间反到越短。
  至于内在因素,跟工业国的民众普遍接受过教育有很大关系。
  最典型的,就是梁夏帝国与骆沙帝国的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当时,双方只是全面战争就熬了八年,而梁夏帝国最终不但取得胜利,还没有爆发严重动乱,就是因为工业化进程处于初级阶段,工业化程度还不够高,民众更愿意为了胜利而忍受各种各样的煎熬。
  也可以说,民众更愿意相信宣传,也更容易被鼓动。
  打到最后,梁夏帝国在即将攻占叶堡的情况下,没继续向西进攻,让骆沙帝国获得喘息机会,最终不得不坐下来跟骆沙帝国进行停战谈判,也与梁夏帝国的工业化程度超过骆沙帝国有很大关系。
  对当时的帝国军民来说,在已经取得空前胜利的情况下,停战显然是合理选择。
  要说的话,在这场大战当中,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先进行全面动员的那一方更有可能战败。
  可问题是,到现在这个地步,不进行全面动员,纽兰联邦也必然战败。
  按之前的分析,也许要不了2年,纽兰联邦就会因为完全丧失东望洋的制海权,在本土遭到威胁之后,不得不承认战败。搞不好的话,也许到明年今天,就得考虑要如何才能体面的退出这场战争了。
  尼兹所强调的,也就是这个问题。
  从海军的角度来看,要想按照计划完成所有的战舰,唯一的选择就是立即进行全面战争动员,通过实施配给制来提高军火的生产效率,加大在军事上的投入,让造船厂获得更多的资源。
  当然,这也意味着,纽兰联邦将率先进入冲刺阶段。
  
第540章
第二战场
  当然,有需求的不止是海军。
  在讨论的时候,洛福斯特意提到一件事情。
  按照艾森威的报告,等布兰军队夺回了马耳他之后,就应该考虑出兵北玄地区,准确说是在北玄地区的夕落洋这边登陆。
  直接一点,就是开辟新战场。
  其实,这也是直接登陆西大陆的替代方案。
  在最初计划中,该在明年登陆西大陆,开辟针对迢曼帝国的第二战场,争取以最快速度击败迢曼帝国。
  可惜的是,在罗利王国参战,以及骆沙联邦遭到重创后,在明年登陆西大陆的设想已经行不通了。
  只是,为了给予迢曼帝国足够的压力,稳住西大陆东部战线,让迢曼帝国没办法在近期发起还击,缓解骆沙联邦受到的压力,让骆沙联邦能集中兵力应付梁夏陆军发起的进攻,就得在今年发起进攻。
  目前来看,唯一的选择就是登陆北玄地区。
  其实,这也是洛福斯答应让2艘舰队航母去陆心海,协助与支持布兰皇家海军攻打马耳他的关键原因。
  只有占领与控制马耳他,掌握陆心海的绝对制海权,才能够登陆北玄地区。
  在政治层面上,登陆北玄地区其实是对纽兰联邦的考验。
  简单的说,就是采用参与地面战争的方式,表示死战到底的决心,并获得盟国的信任与支持。
  不要忘了,在南珠国沦陷后,纽兰军队面对的地面战场,全是面积狭小的岛屿,根本就没有动用多少地面部队,也没参与大规模地面战争,因此地面战争的压力几乎全都落到骆沙联邦身上。
  要说的话,连布兰王国都不如。
  不管怎样,布兰军队至少还在守卫基布要塞与直落要塞,在夕梵运河的西边跟迢曼军队鏖战。
  此前,还在北玄地区跟迢曼军队打了一仗。
  由此可见,骆沙联邦与布兰王国都会担心,纽兰联邦随时能从大战中抽身,未必会死战到底。
  不要忘了,纽兰联邦独居孤大陆,雄霸西半球,附近根本就没有强敌。
  只要有制海权,凭借东边的夕落洋与西边的东望洋,加上雄厚的工业实力,以及能够自给自足的资源,纽兰联邦能够拒敌于国门之外,因为无需像其他列强那样,跟协约集团拼个你死我活。
  在上次大战结束后,纽兰联邦一度重新竖起孤立主义的大旗。
  即便在大战爆发之前的一年,纽兰国会都否决了给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的军援,理由是害怕挑起全球大战。
  针对此事,骆沙联邦早已经提出,如果纽兰联邦在今年之内,仍然没在地面战场上有所作为,骆沙联邦就会考虑在可以接受的前提下,跟协约集团媾和,也就是单方面跟协约集团进行停战谈判。
  洛福斯早已派特使前往骆沙联邦,跟骆沙领导人商讨地面作战的事情。
  最初设想,是派遣远征军去骆沙联邦。
  可惜的是,不但行不通,还没有多少意义。
  先不说纽兰大兵能否忍受骆沙联邦的严冬,只是武器装备与后勤保障,就是一个没法解决的难题。
  出兵骆沙联邦,不止是把官兵派过去,还得把装备与物资送过去。
  显然,如果能够顺利的向骆沙联邦运送装备与物资,恐怕也就不需要纽兰联邦派部队参战了。
  正是如此,开辟第二战场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最初的时候,骆沙联邦一直坚持要纽兰联邦针对梁夏帝国开辟第二战场,达到牵制梁夏军队的目的。
  可惜的是,难度太大了。
  反攻狭夷皇国,或者进攻南珠国,都要跨越整个东望洋,因此必须面对长达上万千米的海运航线。
  关键还有,纽兰海军没有掌握制海权。
  如果梁夏帝国攻打奥洲,进军西南东望洋,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正是如此,在反复商讨了几个月之后,在纽兰联邦答应提高援助之后,骆沙联邦的领导人才同意,可以考虑在针对迢曼帝国的方向上开辟第二战场,通过攻打迢曼帝国降低骆沙联邦的压力。
  如此一来,落山联邦就能把更多兵力用在东边。
  只是,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