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0/945

  吃了午饭之后,周涌涛回到书房。
  在上午的时候,收到由施授良从联合司令部发来的消息,针对伊拉克的军事部署已全部到位。
  言外之意,只差来自首辅的命令。
  在周涌涛看来,还欠缺一个必要条件。
  虽然没参与总参谋部组织的兵棋推演,甚至没有过问军事方面的事情,但是做为曾经的帝国海军元帅,周涌涛非常清楚当前局面,知道在接下来的战斗当中,帝国军队最需要担心的是什么。
  没错,就是两线作战。
  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让白华敏以特使身份,连夜搭乘由军情局安排的专机,前往多哈跟波伊国的特使秘密会晤。
  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相对于梁夏帝国,波伊国上下更敌视巴格达政权,或者说觉得来自巴格达的威胁更大,毕竟梁夏当局的行为,还能用常理推测,而一个军事独裁者的行为根本没有办法预测,但是所有人都忽视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就是纽兰共和国对波伊国当局的影响。
  在根本上,打了八年的两伊战争,就是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联手导演的一场以获取地区话语权为目的的闹剧。
  其中关键,外界不清楚,而帝国首辅不可能不知道。
  虽然在那之前,梁夏帝国输掉了波伊战争,但是靠后来推行的“护城河”行动,依然是波沙湾地区的头号霸主。
  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在波沙湾南岸国家支持下,全球石油贸易依然用金元结算。
  梁夏帝国的金元凭借跟石油挂钩,在全球贸易结算当中的占比高达百分之六十,远远超过了迢曼帝国的金马克与纽兰共和国的新纽币,而梁夏帝国凭借金元,牢牢掌握着国际金融霸权。
  根据国际机构估算,梁夏帝国凭借铸币权,每年在金融领域获得的隐形利益超过一万亿金元。
  正是依靠“铸币”收入,梁夏帝国才能坐稳全球头号霸主的宝座。
  努力抗争了十多年,终于取得了独立地位的波伊国,因为自身的实力太差,根本不可能挑战梁夏帝国。
  在这场持续了10多年的战争中,为了赶走忒尔军队与梁夏军队,波伊国付出了600万人死伤的惨重代价。只是在战争的后6年,梁夏军队发起的高强度战略轰炸就导致300余万军民伤亡。
  至于财产损失,则完全无法估算。
  这些代价,可不是一般的大!
  此外,梁夏帝国在最后主动撤军,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保住霸权,或者说是在止损。
  总而言之,等梁夏帝国缓过气来,也就是在周涌涛上台之前,波沙湾依然牢牢的掌握在帝国手里。
  面对这种情况,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几乎是别无选择。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给梁夏帝国几年,最多十来年,在重新振作起来之后,就能挟第二轮军事变革的强风,重新主宰位于东西方之间,被称之为“文明十字路口”的新月地区,巩固全球头号霸主的地位。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联手策划了两伊战争。
  在这场耗时八年的战争当中,由迢曼帝国直接支持的伊拉克,跟得到了纽兰共和国协助的波伊国,可以说杀得难分难解。
  最后,获益的却不是两个交战国。
  在双方签署停火协议的时候,伊拉克国民经济一片凋敝,基层民众对巴格达政权的不满达到顶峰。
  波伊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没错,获益的就是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
  在八年里,迢曼帝国与西陆集团向伊拉克出售了价值770亿金马克的军火,占到同期军火出口总额的七成。波伊国是纽兰军火企业的头号买家,进口总额超过300亿纽币,几乎占到纽兰出口军火的六成。
  靠出口军火赚到的超额利润,迢曼帝国才勉强跟上第二次军事变革的潮流,纽兰共和国则获得了跟梁夏帝国较量的资本。
  相比之下,梁夏帝国在这几年的军火出口规模不但没有扩大,反而缩小了一些。
  不过,军火贸易还不算关键。
  经过这场战争,伊拉克更加依赖迢曼帝国,波伊国也全面倒向纽兰共和国。
  通过一场持续八年,死伤数百万军民,让上千万无辜平民流离失所的战争,两个超级霸权终于实现了重返波沙湾的夙愿。
  靠两个代言国,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至少能够对波沙湾的局势产生影响。
  这也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根源。
  要往根本上扯,其实是梁夏帝国的锅。
  在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当局并没感谢梁夏帝国在战争期间提供的间接支持,在关系重大的油田开发项目上跟梁夏帝国闹翻脸,随后就以违反其国内法律为由,没收了梁夏企业在伊拉克油田的开采权。
  此后,梁夏帝国发起针对伊拉克的石油价格战。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科威特等代言人,在国际市场打压油价,让伊拉克无法通过出口石油来获利。
  结果就是,伊拉克的国内矛盾因为国际收支失衡而激化。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除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同样是为了推高油价。
  只是,很多人忽视了波伊国。
  在过去的2年里面,波伊国能够撑住,而不是像伊拉克那样,必须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除了没办法像伊拉克那样,在国际市场直接贩卖石油之外,还跟纽兰共和国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在过去两年里面,纽兰共和国以援助的名义,向波伊国提供了上千万吨粮食,基本上填补了其粮食缺口。也就是因为粮食供应有充足的保证,波伊国的局势才基本保持平稳。
  波伊国的外汇收入,也主要依靠向纽兰共和国出口石油。
  可见,波伊国的经济命脉其实掌握在纽兰共和国的手里。
  还不止这一点。
  在长达八年的战争结束之后,除了极少数装备,波伊军队的主战装备,接近6成来自纽兰共和国。
  关键还有,波伊国也只能从纽兰共和国买到先进的武器装备,并且依靠这些武器装备实现国防现代化。
  显然,波伊国的国家安全都跟纽兰共和国息息相关。
  说得难听一点,波伊国的命脉与命根子都掌握在纽兰当局的手里!
  正是如此,周涌涛才在担心。
  如果纽兰当局施加影响,波伊国未必能够顶住压力。
  波伊国还能保持中立吗?
  当然,波伊国肯定不会为伊拉克而战。
  可问题是,只要波伊国适当提高战备级别,或者在霍尔木兹海峡制造事端,就能让帝国当局投鼠忌器。
  再说,波伊国没跟梁夏帝国建交,完全有理由禁止梁夏舰船,以及作战飞机从其领海与领空通过,甚至可以用这个理由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至少会拿此要挟梁夏帝国,比如让梁夏帝国解除已经持续十多年的战略封锁。
  那么,波伊国会为伊拉克火中取栗吗?
  其实,周涌涛也就等了十多分钟。
  电话响起来的时候,周涌涛先是愣了一下,随后才一把抓起话筒。
  “是我……”
  仔细聆听一阵,周涌涛才长长的出了口气。
  “好,知道了。”
  回了一句之后,才放下话筒,一屁股坐了下来。
  是农承培从利雅得打来,说了两件事,都是好消息。
  白华敏已经跟波伊国的特使谈妥,只要梁夏帝国保证不侵犯波伊国的主权,并且在半年之内解除针对波伊国的金融制裁,波伊国就会严格保持中立,默认梁夏帝国为恢复科威特主权采取的必要行动。
  另外一件事情,沙乌地国王答应亲自出面,联合新月地区的国家,对伊拉克实施制裁与禁运。
  关键还有,沙乌地国王已经在原则上答应,将把皇家军队至于联合司令部之下,在战争期间无条件的听从指挥。如果有需要,沙乌地国王还将出面,在联合司令部的框架之下组建新月国家联军。
  简单的说,以沙乌地为首的新月地区国家,特别是波沙湾南岸国家将尽全力支持科威特复国。
  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按农承培所说,沙乌地国王已经明确提出,此战的基本目的就是让科威特复国。
  至于是否要推翻巴格达政权,今后再商量。
  在罗佑宾把重新泡的茶水送来的时候,已经中午12点半了。
  其实,他也是专门在这个时候把茶水送来,以便提醒周涌涛,离最后通牒到期还有半个小时。
  “六局那边有没有消息?”虽然六局早就改组为军情局,但是像周涌涛这些老一辈,还是习惯过去的称呼。
  “还没有。”
  周涌涛只点了点头,罗佑宾没有多做解释。
  别看林世平随时可以来找周涌涛,但是他很懂规矩,每次过来之前都会提前给罗佑宾打电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0/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