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945

  其实,在大规模的正规战争当中,特种部队主要就用于执行高风险的侦查任务。
  把第二轮打击行动推迟2天,也与此有关。
  至少需要2天时间,才能让特种部队部署到位!
  此外,按照丁镇南做的部署,要等到特种部队发回侦查报告,突击行动才正式开始。
  
第31章
铺天盖地
  荒漠深处。
  道路尽头,一支规模庞大的军用车队已经停了下来。
  其实,荒漠里面根本就没有道路,所谓的道路,其实就是碾压出来的车辙。
  在警卫部队散开后,车队里的官兵才忙碌起来,主要就是展开八轴载重卡车搭载的对空搜索雷达。
  要让雷达正常工作,还需要其他辅助车辆,比如电力供应车。
  这套机动部署对空搜索雷达,去年才花巨资从迢曼帝国引进,主要用途就是填补防空网上的漏洞。
  其实,这部雷达是伊拉克军队拥有的少数从迢曼帝国进口的先进装备之一。
  伊军的大部分主战装备,都是从骆沙民主共和国或者洛克国进口,此外还从罗利王国购买了一些。
  究其原因,无非是迢曼帝国的武器装备都非常昂贵,很多还是“非卖品”。
  如果不是迫切需要,而且其他国家的雷达满足不了需求,伊拉克也不会花巨资引进这部雷达。
  简单的说,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的防空系统全都针对波伊国,防空雷达沿着北部边境线部署,而面对南边,朝着沙乌地与科威特这边,数百千米的边境线上,就没有几部防空雷达。
  在两伊战争期间也不需要提防南面的邻国。
  正是如此,在决定入侵科威特的时候,伊拉克才采购了4套机动部署雷达,用来堵住防空网上的漏洞。
  迄今为止,交付的就只有这一部,另外3部还没有到货。
  这部雷达的价值就体现在“机动部署”上。
  在理论上,这套雷达系统需要部署在预先设置的阵地上,不过在实战当中,往往是临时设置阵地。
  当然,在伊拉克的荒漠里面,并不存在预设阵地的说法。
  即便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之下,也只需半个小时,就能够让雷达从行军状态转为工作状态。
  关键还有,雷达车能够在15分钟内撤离部署阵地。
  由此带来的最为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雷达在需要的时候开机,在不需要的时候保持隐蔽状态。
  如果有遭到袭击的可能,还可以频繁转移部署阵地。
  只是,阿卜杜拉很清楚,这部雷达必然是敌人的眼中钉与肉中刺。
  做为该营的指挥官,阿卜杜拉在去年去了迢曼帝国,接受了大半年的培训,其中就包括基本战术。
  在回国前,他还以观察员身份到迢曼军队实习了三个月,参与了联合军事演习。
  关键就是,在迢曼军队当中,这种机动部署的防空雷达,其实都是编在集团军的防空部队里,执行的野战防空任务,在突击的时候为装甲突击部队提供防空掩护,并不是用来执行要地防空任务。
  由此导致的问题是,该雷达的持续工作时间并不长,可靠性偏低。
  这就对战术使用提出了要求,不能让雷达长时间的处于工作状态,最好能够在其他防空系统的配合下使用。
  显然,在迢曼军队当中,这不是问题。
  迢曼军队有足够的远程搜索雷达,还有大量预警指挥机,并不需要让集团军的防空雷达充当主力。
  通常都是在收到预警之后再启动。
  在伊拉克军队,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
  正是如此,伊拉克防空部队才在迢曼顾问的帮助下,总结了一套全新战术。
  简单的说,就是不定时开机,在搜寻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之后就转移部署阵地,避免在一处地点呆得太久。
  除非处于交战状态,不然雷达在一处阵地停留的时间绝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即便爆发战斗,也就是发现了敌人的来袭机群,也要尽最大努力,把部署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
  哪怕对手有强大的电子侦查能力,也很难及时发起攻击。
  这套战术说起来很简答,可是具体实施的难度却非常大。
  关键就是,在很多时候,在一处阵地上的部署时间,不是由阿卜杜拉决定,是由上级指挥官决定。
  如果战斗已经打响,附近又没有支援力量,上级指挥官肯定会让雷达继续工作。
  其实,之前的几天一直如此。
  因为面向沙乌地的雷达太少,而且遭到了梁夏空军那些电子侦察机的干扰,导致附近几部固定部署的雷达无法正常工作,也就需要阿卜杜拉的这部雷达执行警戒任务,所以在每处阵地的部署时间超过了6个小时,而且转移距离也不是很远,或者说雷达的活动范围受到了严格限制。
  要说的话,其实也就是在4处阵地上转圈。
  正是如此,阿卜杜拉一直在担心,梁夏空军已经掌握了部署规律,因此继续留在该地的风险极大。
  为此,阿卜杜拉还在下午的时候发出请求,希望把部署位置向北移动50千米。
  可惜的是,该请求被否决了。
  傍晚,巴士拉那边就发来了消息,所有的外交努力都已宣告失败,联合部队在凌晨发起打击的可能性极大。
  为此,作战部队都必须及时进入战备状态。
  往北转移,得花费几个小时,无法在凌晨进入战备状态。
  阿卜杜拉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做了最大努力,在收到命令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之前从来没有去过的5号阵位。
  按照他的判断,如果联合部队在凌晨发起空中打击,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摧毁由他指挥的这部雷达。
  其实,这个判断没有错。
  可惜的是,阿卜杜拉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全都在监视之中。
  在南面200多千米之外,与沙乌地的边境往南,在大约11000米的高空,唯一部署到位的那架“指-10A”正沿着跟边境平行的航向飞行,用合成孔径雷达搜索北面荒漠,而且早就发现了那支车队。
  只是,在雷达合成的图像上,分辨不出是雷达载车,或者是坦克战车
  不过,也不需要“指-10A”做出判断。
  在发现了这支车队之后,“指-10A”就已发出消息,联系了在2天前秘密进入伊拉克境内的特种部队。
  该部队的任务,就是寻找那部机动部署的防空警戒雷达。
  陆军的几架大型直升机通过转场飞行,在8月3日夜间,把特种部队与4辆越野车送入了伊拉克境内。
  为了保密,这些隶属特种部队司令部的直升机,没在沙乌地境内停留,而且在往返途中各进行了一次空中加油。因为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慢,所以空军还专门抽调了4架特种加油机提供支持。
  这阵仗可不是一般的大!
  碰巧的是,这支特种部队恰好就在伊军的雷达阵地附近。
  正是如此,在车队停下,并且开始展开雷达的时候,特种部队就已经赶到,而且确认就是寻找的目标。
  此时,已经是5日夜间11点30分了。
  往南,陆战队2号临时据点。
  在经过几天的紧张建设之后,据点已经升级为前进基地,还开辟出了一块能够同时供十几架直升机起降的场地。
  在之前的几天里面,一样是靠直升机在向前线运送装备物资。
  只是现在,部署在这里的是陆军航空兵的一支航空突击部队。
  率领该部队的,就是廉明阳。
  昨天这个时候,他还在帝国本土。
  在接到任务后,他立即率领部队登上空军的战略运输机,在今天上午到达沙乌地的哈立德国王军事城。
  完成准备工作之后,他就率领部队直飞代号“蹦床”的前进基地,即陆战队的2号临时据点。
  结果,在见到了刘尊山之后,他才知道陆战队已经在几天前打了一仗,还取得了完胜的战绩。大概觉得廉明阳不会相信,刘尊山还带他去“参观”了在战斗中被敌坦克击中,不过已经修复的“ZT-99AL”,并且向廉明阳展示了几件私人保存的战利品,包括一把在战场上拣到的佩刀。
  当然,廉明阳知道,刘尊山是在故意向他炫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