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5/945

  简单的说,就是在巴士拉的东南登陆,并摆出强攻巴士拉的架势。
  其实,只要登陆就行了。
  巴士拉南面的3号公路,是唯一到科威特的高等级公路,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就全靠这条公路了。
  也就是说,只要陆战队在河口三角洲登陆,伊拉克军队必须进行反击。
  不管是为了继续占领科威特,还是要在这边跟联合部队决战,或者是从科威特撤军,伊军都必须死守3号公路。
  其实,这就足够了。
  丁镇南并没有指望靠陆战队来解放科威特,而且从战略层面上讲,两河河口也不太适合大规模的装甲会战。
  主力,依然是陆军的2个装甲师。
  至于战术,其实也算不上是秘密。
  简单的说,就是由陆战队在东边佯攻,陆军装甲部队从西边发起突击,迂回到伊拉克军队的后方。
  这个战术,已经得到了施授良的首肯。
  不过,具体方案至今都没有确定下来。
  头号问题,其实就是迂回的范围。
  2个装甲师的师长与高级军官希望能够把范围扩大一些,以攻打巴士拉为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歼灭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施授良认为,在兵力投入不够,后勤保障未必能够跟得上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以稳妥为主。
  丁镇南也认为,没必要搞得太大。
  不是说害怕打败仗,而是在政治层面上就不允许攻占巴士拉,或者说在打下了巴士拉之后还是得撤走。
  那么,何必去攻打巴士拉呢?
  如果是为了打击伊拉克军队,大规模轰炸就足够了。
  此外,巴士拉也不是说想打就能打下来的。
  按照丁镇南的评估,哪怕投入2个师,火力支援也不是问题,强攻巴士拉的作战难度都十分巨大。
  要搞不好的话,保不准还会在此翻船。
  这也是施授良最担心的问题!
  当然,最为关键的,其实是前期准备时间。
  如果按照攻打巴士拉做准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囤积作战物资,特别是装甲部队高度依赖的燃油与弹药,而这就意味着需要延长第二阶段的作战时间,需要在空中打击阶段耗费更多资源。
  后勤保障本来就跟不上,这前后都要耗费更多物资,那就更成问题了!
  把目标降低点,后勤保障的压力就能降低许多!
  不过,到底怎么打,并不是由丁镇南决定,也不是由施授良决定,是由远在帝都的首辅决定。
  
第38章
战机出逃
  8月9日夜间,帝都的首辅官邸。
  下午,周涌涛接到施授良从前线打回来的电话,计划用1周的“铺天盖地”行动的第一阶段打击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而这才不到3天,即大规模集中轰炸将在10日凌晨正式宣告结束。
  接下来将是以削弱伊拉克军事力量为主的重点清除。
  空中打击进行得如此的顺利,跟巨大投入不无关系。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用量增加了好几倍的巡航导弹。
  这还不到3天,就用掉大约1500枚巡航导弹,而且只是在行动开始首日,就打出去了800多枚。
  其实,在做计划的时候,没人想到能使用这么多的巡航导弹!
  正是如此,在计划阶段,都是以传统轰炸战术为主。对付高风险目标,作战飞机的打击效率肯定不如巡航导弹。
  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使用非制导弹药,战斗机的作战效率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了。
  也就是按照轰炸的效率计算,丁镇南才把第一阶段打击任务的时间确定为7天。
  在这7天里面,集中打击伊军的战略目标,也就是政府与军队的职能部门,国家电信公司等通信设施,发电厂与变电站这些电力基础设计,以及车站等交通枢纽中心等等,彻底瘫痪伊拉克国防力量。
  此外,就是打击伊拉克军事独裁者的藏身地点,即分散在各地的总统官邸。
  结果就是,因为大规模使用巡航导弹,大幅度的提高了空中打击效率,加上航空兵的作战效率也高于预期,原本计划要用7天才能完成的任务,只用了3天,其实3天还不到就完成了。
  这也带来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进行第二阶段打击行动的准备工作还没做到位!
  按照联合部队司令部发来的战报,计划参与第二阶段打击行动的空中力量,就有大约三分之一还处于部署阶段,即没有完全部署到位。这其中,仅帝国空军就有数百架战斗机还在调配之中。
  不是帝国军队缺乏经验,而是沙乌地等国提供的基地实在太少了。
  就拿哈立德国王军事城来说,名义上是沙乌地在东北地区的头号军事要塞,最多能驻扎包括3个旅在内的数万大军,可空军基地只有不到200个停机位,而且只有20多座加固的机堡。
  这个规模,最多也就只能容纳不到400架作战飞机。
  结果就是,帝国空军不得不出动工程部队,在军事城外开辟第二机场。
  虽然经费不是问题,沙乌地王室已经表示会承担所有的费用,但是搞建设,肯定需要不少的时间。
  此外,后勤保障也存在问题。
  因为运力不够,联合部队还跟沙乌地当局达成协议,借用沙军的库存弹药,今后再原数归还。
  不过,沙乌地库存的全都是普通弹药,就没有精确制导弹药,更缺少像空地导弹这样的先进弹药。
  就连燃油都是问题。
  沙乌地只是产油国,不是工业国,仅有的几座石油化工企业,根本就无法满足几十万大军的作战需要。
  八成燃油,得从帝国本土运过来!
  在打击平台上,也有不少的欠缺。
  比如空军原本打算向沙乌地部署64架“攻-12”隐身攻击机,可是到目前,部署到位的仅20架。即便按最乐观的情况估计,也要大约半个月之后,才能让剩下的40多架全部部署到位。
  针对这些问题,联合部队司令部已经做了调整。
  只是,按照施授良所说,依然要把发起定点清除行动的时间推迟24小时,在11日的凌晨才正式开始。
  对此,周涌涛并没反对。
  怎么打是施授良的事情,毕竟施授良才是联合部队的总司令。
  参与作战行动的海军航母战斗群,同样需要这一天时间,也就是补充消耗掉的弹药。
  周涌涛现在考虑的,其实是已经严重超出了预料的战争开支。
  也就3天,只是用掉的弹药,就已经达到了50亿金元,其中那1500枚巡航导弹就价值10多亿!
  此外,损失的作战飞机,以及烧掉的燃油也价值数十亿金元。
  按不完全统计,前3天的作战开支已经接近100亿金元。
  照这个速度烧下去,谁承受得起!?
  按照施授良提交的计划,“铺天盖地”行动要持续45天到50天,哪怕在作战效率提高之后,能够把作战时间压缩到30天,那么以前3天的消耗速度,只是空中打击阶段的战争开支就将高达1000亿金元。
  当然,这只是消耗类物资的费用。
  如果把作战飞机的折旧,以及基地的运行费用,后勤保障的损耗,以及向前线运送地面部队的花费都算上,那么在“铺天盖地”行动阶段的作战开支将超过1500亿纪元,达到最初计划的3倍。
  这还没完。
  接下来的地面战争,肯定更烧钱!
  同样按合部队司令部提交的作战计划,地面战斗预计持续7到10天,而且预估的直接开支在400亿到600亿金元以内。
  即便没有超支,都意味着这场战争的总开支将达到2000亿金元。
  这是什么概念?
  持续了14年,而且帝国直接出兵参战时间长达8年的波伊战争,烧掉的战争经费总共也才5000亿金元。
  哪怕把通货膨胀算上去,日均消耗也就只有17亿。关键是,在巅峰时期,帝国的参战兵力超过了50万,仅地面部队就在20万以上,投入的作战兵器也多得多,比如作战飞机就有数千架。
  这次如果按40天计算,日均消耗将高达50亿金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5/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