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945

  只是,实际执行肯定需要更多的时间。
  不说别的,造船厂根本没有那么强的改造实力,甚至没有足够多的干船坞同时改造所有封存航母。
  何况,造船厂也不会为了启封老旧航母而让其他战舰的建造工作受到耽搁。
  大战爆发之后,造船厂的首要任务其实是按战前拟定的计划,立即动工建造更多的超级航母。
  在这方面,帝国海军有一套非常完整,极为详细的造舰方案。
  按照秦风烈提供的数据,最快能够在半年之内让6艘状态较好的封存航母重新服役。
  不过,服役了也未必能出海作战。
  道理也很简单:海军需要用更多时间对预备役官兵进行技能培训,使其重新掌握相关的技能。
  不是说海军的动员体系太差,而是封存的航母实在太过老旧。
  这些大型航母,几乎都是在上次大战期间建造,只有状态最好的那6艘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才建成。
  虽然在退役封存前,这些在大战期间建造的航母进行了数次改进,比如换上了在大战后才出现的斜角甲板,使用了性能更好的蒸汽弹射器等等,但是封存十几年,足以被飞速发展的科技所抛弃。
  关键还有,当初在这些航母上服役的官兵,大多已经超过50岁!
  部分核心人员,特别是技术士官,年龄都在60岁以上。
  这意味着,很多年轻官兵根本就没有在这些航母上干过,也就不可能直接驾驭航母参与战斗。
  在启封后,至少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进行适应训练。
  即便按照较理想的情况,第一批6艘大型航母能够在一年之内形成战斗力,就非常的不错了。
  在海军的战略计划当中,封存航母也只是二线兵力。
  简单的说,就是在战争期间,让这些航母留在二线部队,承担反潜护航的任务,以减轻对一线部队的压力,不需要在开战之后耗费资源建造专门的护航航母,从而建造更多的超级航母。
  那么,新建航母呢?
  显然,那更加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虽然几天之内,论议两院将批准新的造舰规划,放开针对海军的限制,让海军按实际需要建造包括航母在内的战舰,但是就算造船厂立即进入战争状态,建造一艘超级航母也至少需要30个月。
  如果把造船厂完成动员的时间也算上,那么第一批超级航母能够在3年内服役,就已经很不错了。
  要说的话,因为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大战爆发后开工的首批超级航母,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建成。比如在上次大战期间,“行省”级就是在大战爆发3年后加入战斗序列。
  能够等到三年之后?
  虽然在理论上,纽兰共和国也不可能在3年内获得多少航母,至少在总体兵力上不可能超过梁夏海军,但是纽兰海军只需要在一个方向上,也就是东望洋上作战,不存在得两线作战的问题。
  显然,这是帝国海军没有的优势。
  如此一来,要想投入足够的兵力,根本不可能。
  绕了一圈,问题又绕了回来。
  要想在南方次大陆上投入足够的兵力,也就是获得足够大的战略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在三个月内,结束在波沙湾方向的作战行动,从原本用在该方向上的兵力投入到南方次大陆战场上。
  不要忘了,之前计划在波沙湾投入6支航母战斗群!
  哪怕其中2支得兼顾南方次大陆,只要能够及时完成该方向上的战斗,也能增派4支航母战斗群。
  毫无疑问,这有决定性意义。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能够增加4支航母战斗群,帝国海军就能够在面向南方次大陆的战场上独挑大梁。
  关键,还能在东望洋保持足够的战略优势。
  这样一来,就有望在一年内,也就是顶住了西陆集团的进攻,通过反击夺回了伏尔加河东岸地区,乃至攻占与控制了西骆沙之后,凭借巨大的战略优势,让仍然置身事外的纽兰共和国接受既成事实。
  这也是能争取到的最理想的结果。
  那么,能够在三个月内结束在波沙湾的作战行动吗?
  周涌涛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秦风烈,而秦风烈提出了一个要求。
  不再限制消耗,也不再对伤亡做强制要求。
  如果不计代价,或许能在三个月内解放科威特。
  秦风烈提出这个要求的理由也很充分。
  伊拉克军队做的准备很充分,肯定能够坚守数个月,因此提前发起地面进攻将不可避免的跟不算弱小的伊拉克陆军进行正面决战,帝国陆军与陆战队的装备优势,没办法完全抵消兵力劣势。
  关键还有,空军得把战术航空兵派往西北战场,在波沙湾这边担当主力的是海军舰载航空兵。
  不是秦风烈看不起海军,而是比作战效率,舰载航空兵还是差了一些。
  比如在出动能力上,航母肯定比不上空军基地。
  此外,还要考虑地域的限制。
  在离战场最近的波沙湾,最多只能部署2支航母战斗群,而其他航母战斗去年都要部署在几百千米之外的东陆心海,或者同样在几百千米之外的穆阿海,舰载机的作战半径远超过部署在沙乌地的空军战术航空兵。
  只是增加的几百千米的作战半径,就能够把舰载航空兵的作战效率降低一大截。
  至于增加兵力投入,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前期部署,还会增加后勤保障的难度,而这些都会导致作战时间延长。
  按照联合司令部提供的报告,多投入1个师的兵力,就要多花3周时间向前线运送装备给养。
  不说别的,只是再耽搁3周,都不大可能!
  当然,不是说没办法了。
  最有效的办法,其实是发动波沙湾南岸产油国,让这些国家加大投入,比如承担一部分地面作战任务。
  在此之前,沙乌地等南岸国家还有所犹豫,毕竟伊拉克也是穆阿联盟的成员国。
  现在,这些犹豫都得放下了。
  全球大战已经爆发,除非沙乌地等国打算改弦易辙,跟随伊拉克一道加入西陆集团,不然就必须全力以赴。
  按照秦风烈的意思,如果能够说服沙乌地等国,就有更大的把握。
  在周涌涛最关心的一个关键问题上面,也就是西北战区司令官的人选,秦风烈表示可以亲自前往西北战区,等到波沙湾那边的作战行动结束后,再让施授良过去,由他重新担任战区司令官。
  显然,秦风烈同样不大看好现在的临代司令官。
  因为这是陆军内部事务,而且秦风烈给出的答案勉强过得去,所以周涌涛并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只是让秦风烈尽快去安排。
  当然,周涌涛提到,除非是别无选择,不然秦风烈就得留在帝都。
  言外之意,让牛正身过去就行了。
  秦风烈没反对,因为他现在的正式身份是国防部长,严格说来是文职官员,没有指挥军队作战的资格。
  坐上国防部长的位置前,秦风烈就已经从帝国陆军退役。
  在周涌涛做了安排之后,秦风烈就离开了首辅官邸。
  林世平没有走,还有一些事情不好当着秦风烈面说。
  
第56章
幻想破灭
  “你也不要想太多,战后大致和平的局面已经维系四十多年,部分人抱有幻想,也不是什么怪事。”
  “可是你觉得,连秦风烈都有这样的念头,还算正常吗?”
  林世平苦笑着叹了口气,没接周涌涛的话,因为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开始,秦风烈依然相信可以控制战争规模。只要能够在一年之内打败西陆集团,就有希望阻止纽兰共和国参战,并以此避免全球大战爆发,他也因此在反复强调快速取得胜利的重要性。
  这可能吗?
  虽然在理论上,只要能迅速击败西陆集团,就能够打消纽兰共和国参战的念头,但是换个角度看,纽兰共和国同样无法容忍西陆集团战败,也就是由东方集团称霸世界岛,最后再与之决战。
  西陆集团完蛋之后,哪怕有两大洋的阻隔,纽兰共和国最多就只能偏安五十年。
  以梁夏帝国的实力,在称霸了世界岛,消除地面上的威胁后,最多需要用几代人的时间来建立完整的统治秩序,然后就能调集远远超过北孤集团的资源,打造一支足够横扫全球海洋的舰队。
  在历史上,任何立足于边缘地区,也就是置身世界岛之外的国家,核心战略都是阻止与遏制称霸世界岛的超级强权。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辉煌一时的布兰王国。
  在先后击败斯班帝国与郁金王国,也就是成为全球头号霸主之后,布兰王国的基本战略也就是阻止其他列强称霸西大陆。此后上百年,布兰王国先后把炮口对准骆沙帝国、洛克帝国与迢曼帝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