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3/945

  可是,对付已经到头顶上空,正以10倍、甚至20倍音速俯冲而下的弹道导弹,那肯定不够。
  很多遭到拦截的“飞毛腿”与“侯赛因”,就算是被“神箭手”命中,其残骸也落在了目标附近。
  按照没得到证实的消息,击中利雅得“帝国大酒店”的那枚导弹,已经遭到了拦截,命中酒店的是在遭到拦截之后,从弹体上脱落掉的一具燃料箱,而且里面还有部分有毒的化学燃料。
  不管怎样,伊拉克的弹道导弹确实是心腹大患。
  为了对付这些弹道导弹,更为了稳住沙乌地等盟国,帝国空军投入数十架“战-16A”专门负责猎杀弹道导弹发射车。
  当然,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果。
  到9月份,在前面的半个多月里,弹道导弹的袭击次数明显减少,还不到8月份的三分之一。
  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指-10A”联合指挥机。
  按帝国空军递交的战报,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导弹发射车是被“指-10A”发现,而且由其引导“战-16A”发起攻击。
  当然,“指-10A”的价值可不止于此。
  做为全球第一种联合指挥机,“指-10A”是帝国大力推行的空地联合作战当中,不可或缺的空中指挥平台。
  往简单说,“指-10A”是连接空军与陆军的纽带与桥梁。
  虽然“指-10A”编在空军的名下,但是在每架“指-10A”上,都有几名负责协调的陆军军官。
  协助陆军打赢地面战争,才是“指-10A”的头号任务。
  至于引导空军的战斗机与攻击机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就算没有“指-10A”,“指-8C”也也能办到。
  进入地面战争阶段之后,“指-10A”的价值得到展现。
  天亮之前的3个多小时,海军航空兵出动的300多架“战-12”与“攻-5”、“攻-6”在“指-10A”指引下,集中轰炸了盘踞在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军队,以及部署在伊拉克南部地区的精锐部队。
  在短短的3个多小时内,就摧毁了上千个军事目标。
  要说,这主要是情报机构的功劳。
  没有准确情报,绝对没办法达到如此高的打击效率。
  这也是在过去的1个多月里,以军情局为首的军方情报机构,以及联合部队情报部门的主要工作。
  寻找并且标定可疑目标,并且确认可疑目标的性质。
  此外,也跟大规模的使用精确制导弹药有很大关系。
  在出动的300多架战机当中,半数是“战-12”,而且几乎所有的“战-12”使用的都是激光制导炸弹。
  其实,“战-12”是帝国海军航空兵装备的,唯一能独自使用激光制导炸弹的舰载机。
  关键,其实就是由空军与海军联合研制的战术侦查吊舱。
  这种战术侦查吊舱,一套是两具,其中一具配备了多频谱照相机,能昼夜使用,而且可以把拍摄到的画面直接显示在具有配套设备的作战飞机的屏幕上。而另外一具,安装的就是大功率激光指示器,还具有测距功能,能够照射20千米之外的目标,而激光制导炸弹的投掷距离一般不超过20千米。
  现在,暂时只有“战-10”,“战-12”与“战-16”这些多用途战斗机能使用。
  不是因为战术侦查吊舱太大,而是要数据总线支持。对那些没有数据总线的老式战斗机与攻击机,还没法直接使用战术侦查吊舱,因此就算挂载了激光制导炸弹,也需要其他作战飞机配合。
  正是如此,在空中打击阶段,“攻-5”与“攻-6”等老式攻击机,几乎都在使用非制导炸弹作战。哪怕必须用激光制导炸弹,也会每两架组成一个编队,其中的一架专门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标。
  为此,帝国海军专门开发了一种不需要数据总线的激光指示吊舱。
  大范围的使用激光制导炸弹,也算是帝国空军在此之前1个月里,由实战总结出来的提高打击效率的经验。
  在猎杀导弹发射车的战斗中,“战-16A”主要使用激光制导炸弹。
  此外,空军还发现,激光制导炸弹具有对付低空慢速飞行目标的能力。
  按照作战报告,至少有2次,“战-16A”用激光制导炸弹攻击了敌人的直升机,还摧毁了直升机。其中的一次,因为直升机贴地飞行,而且在正午,沙漠地表的温度太高,导致战斗机携带的格斗导弹无法锁定直升机,然后飞行员授权后座的武器操作员,用激光制导炸弹发起攻击。
  当然,激光制导炸弹的最大价值,其实是让作战飞机能够在小口径高射炮,以及单兵防空导弹够不着的中高空投弹,而且能够保证足够的命中精度,不再需要为了提高命中精度去低空冒险。
  要说的话,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之前的1个多月里面,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空中打击行动结束之后,联军损失的作战飞机,几乎都是在超低空或者低空飞行的时候,被小口径高射炮或者单兵防空导弹击落,而且几乎全都是遭到伏击。
  打到现在,伊拉克军队还能用的防空武器,也就只有小口径高射炮与单兵防空导弹。
  正是如此,在8月下旬,空军就明确要求,所有执行战区巡逻任务的战斗的飞行高度都不得低于6000米,且投弹高度不得低于4000米。在损失了几架战斗机之后,还把后者提高到5000米。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飞得足够高,就不用担心被打下来。
  当然,这也意味着,对地打击行动更依赖激光制导炸弹。
  在5000米高度上投弹,哪怕采用具有风偏修正能力的炸弹,其落点的偏差都有可能超过200米。
  所幸的是,在大战爆发之后,特别是帝国军方加大采购规模之后,激光制导组件的价格已经降了下来。
  这里,必须得承认,帝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确实有先见之明。
  在发展制导武器的时候,空军与海航明确要求,必须使用库存的弹药,特别是几种标准口径炸弹。
  关键就是,库存实在太大了!
  在波沙湾战争之前,只是库存的500千克级炸弹就有大约1600万枚,250千克级炸弹更是达到了2000万枚。
  要说的话,这还是库存量的历史低点。
  因为弹药消耗量十分的惊人,而且没有人相信很快就会结束,所以到波伊战争后期,帝国库存的炸弹总量一度突破了5000万吨。当时仅存放在前沿基地的弹药,就超过了1500万吨。
  关键还有,在封存的情况下,这些炸弹的“保质期”至少都有50年。
  显然,总不能直接报废处理掉吧。
  再说,25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与2000千克,是东方集团的标准口径,所有作战飞机都按照挂载这些炸弹设计。比如战斗机与攻击机的外挂点,承重能力就是以炸弹口径为准。
  也就是说,这几种口径的炸弹没有报废的说法。
  哪怕消耗掉了,今后也会生产同样的炸弹。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与海航才明确的提到,通过研制制导组件的方式,把这些库存炸弹变成制导炸弹。
  当然,所谓的制导组件,主要就是一具导引头,以及导引头控制的气动面。
  用于500千克级炸弹的制导组件,质量还不到50千克,并没有超过冗余上限,可以直接用于标准接口的挂架。
  当然,采用制导组件的最大好处,其实就是让制导炸弹变得更加便宜。
  在大战爆发前,500千克激光制导炸弹的报价为50000金元,而在大战爆发后,直接降到5000金元。等到产量提上来,也就是生产规模扩大之后,制导组件的采购价格还会降低三分之二。
  既然如此便宜,就没有理由不大量使用了!
  
第103章
发挥余热
  清晨5点,拉夫哈附近的陆战队进攻集结阵地。
  “左,靠左边,再左边一点,好!”
  随着“哐当”一声,在驾驶员付小兵的指挥下,操控吊车的沙乌地皇家陆军的士兵把整装式外挂油箱,其实就是一个容积为1立方米的大油桶,稳稳放在落ZT-99AL车体尾部的平台上。
  随后,付小兵跑过去检查了一番,还顺带接上输油管道。
  这类事情,原本应该由后勤保障人员完成。只是有几个营昨天晚上才赶到,很多坦克战车需要检修与维护,后勤保障部队的官兵根本忙不过来。实在没办法,刘尊山才让守卫营地的沙乌地官兵参与后勤保障工作。
  这些沙乌地士兵全是巴铁人,从巴铁招聘的雇佣兵,其中一些是巴铁军人。
  在沙乌地皇家军队,几乎所有将领与高级军官都是王室成员,或者跟王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基层军官与技术士官,大部分是沙乌地本国公民;而最底层的士兵,特别是各种危险岗位,则主要是雇佣兵。
  因为有相同的信仰,在生活习俗等方面也比较相似,而且特别能吃苦,所以巴铁的士兵在沙乌地很受欢迎。
  当然,双方的关系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沙乌地一直是巴铁的“金主”。
  虽然巴铁主要靠跟梁夏帝国结盟,来对抗实力强大的梵罗国,但是在连续遭遇两次惨败之后,巴铁高层早已放下了幻想,知道跟梁夏帝国的关系只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础,不是说随便遇到什么情况都必须靠梁夏帝国出面。
  要往根本上讲,维护国家利益依然需要靠自己。
  只是,巴铁并不是富得流油的产油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巴铁当局一直非常重视跟用有共同信仰的穆阿国家的关系,特别是波沙湾南岸产油国。
  两伊战争期间,巴铁还为伊拉克提供支持,包括通过秘密渠道向伊拉克出售了大批武器弹药。
  当然,买单的是沙乌地等产油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3/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