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1/945

  林世平点点头,表示明白周涌涛这番话的意思。
  “梵罗国那边也要盯紧,而且得及时警告巴铁。”周涌涛长出了口气,才说道:“不管迪迦拉有没有被炸死,不管最后得势的是哪一方,战争已经是在所难免,虽然我们相信巴铁的军事实力,也相信巴铁军民的斗志与勇气,但是提前做好准备总没错,比如先把指挥体系搭起来。”
  “指挥官人选?”
  周涌涛笑了笑,他要说的就是这件事。
  林世平思索了一阵,才说道:“暂时可以从国内派一名将军过去,毕竟巴铁的高级将领都来我们这深造过。如果波沙湾那边进展顺利,那么等到打起来,我觉得应该给年轻人更多表现机会。”
  沉思了一阵后,周涌涛才点点头,接受了林世平的提议。
  40多年之前,在受到白止战重用的时候,周涌涛也很年轻。
  “没有别的事,我就告辞了。”
  “不用急,一起吃晚饭。”
  “这……”
  “都准备好了,还跟我客气什么?”
  见周涌涛态度坚决,林世平没再客气,毕竟他跟周涌涛的关系摆在那,而且他也确实饿坏了。
  
第115章
统帅之才
  吃了晚饭之后,林世平没有急着离开。
  周涌涛留他吃晚饭,显然不止是一顿晚饭,还有一些事情要跟林世平商量。
  其实,也就是林世平开始提到的,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虽然大战刚刚爆发,波沙湾那边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但是到目前为止,丁镇南等年轻军官的才能已经得到证明。
  这里,要不要重点培养年轻军官,还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帝国有没有希望在第三次全球大战中大获全胜?
  当然,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在波伊战争结束前,帝国上下就只有一个目的:在20年的“休战期”结束后,打赢下一场全球大战。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第三次全球大战很快就会爆发。
  甚至有部分人觉得,根本没有20年的休战期,第三次全球大战将在10年之后爆发,最多15年。
  理由就是:纽兰共和国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
  只要纽兰共和国集中全力搞军事建设,并且跟迢曼帝国沆瀣一气,就肯定能在10年之后挑战梁夏帝国的全球霸权。
  只是,大家都相信,帝国肯定能赢得第三次全球大战的胜利。
  其实,这很好理解。
  在波伊战争前,梁夏帝国在各个方面都是独步全球,不但超越了所有竞争对手,还有碾压级别的优势。
  要说的话,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加起来都比不上梁夏帝国。
  波伊战争把梁夏帝国推下了神坛。
  当然,从事后的角度看,梁夏帝国在战后的实力确实存在很大的水分,可以说是战胜国身份所致。
  就像是被吹胀了的气球。
  波伊战争之后,梁夏帝国上下都开始反省。
  讨论得最多的问题,还是第三次全球大战,争论焦点依然是能否取得全面胜利,只不过更加理智。
  说得更加直接一些,在波伊战争之后,帝国上下就开始反思打全球大战的思想。
  在此之前,大家都相信,凭借帝国的强大实力,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能够通过一次规模巨大的全球战争来击败所有敌人,获得全面的胜利,之前两次没打赢,都是因为准备工作不充分。
  结果就是,帝国上下都在积极的为大战做准备。
  反思之后,从帝国高层开始,逐渐认识到,通过全球大战来击败所有对手,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之后,这种认识得到了更多人的承认。
  关键就是:全球大战其实是在拼消耗,没有哪个参战国能够从中获得好处,最后都会是输家。
  哪怕是战胜国,也会因为惨重的损失,成为战争的输家。
  这个问题,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之后体现得非常明显。
  虽然梁夏帝国是战胜国,取得的辉煌胜利有目共睹,但是在大战结束之后,梁夏帝国跟迢曼帝国分道扬镳,随后就陷入了直接对抗的窘境,并没有因为取得大战胜利而获得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大战结束之后,梁夏帝国还要帮助众多的国家进行战后重建。
  哪怕从长远看,特别是控制了波沙湾,金元跟石油挂钩,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都给帝国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可是只要第三次全球大战不可避免,这些所谓的好处就全都是镜花水月。
  可见,帝国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获得的好处,全都是不确定的。
  正是如此,帝国高层在最近几年,一直在讨论,是否有打全球大战的必要。
  要说的话,在能不能通过全球大战获得实质性利益的问题上,帝国高层基本上已经达成一致。
  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其实是除了全球大战之外,还有别的手段吗?
  当然,这种战略层面的问题,仅限于高层。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丁镇南提出了那套有名的军事理论,并且引起了周涌涛等帝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关键就是,丁镇南提出的军事理论解决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不是说按照速决战的思路打全球大战,而这套军事理论,从战术层面否决了全球大战的价值。
  或者说是证明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管帝国怎么努力,都无法打赢全球大战!
  严格的说,梁夏帝国并没有取得第二次全球大战的绝对胜利,因为大战结束时,纽兰共和国没有战败投降。
  既然无法打赢全球大战,为什么还要打全球大战呢?
  可惜的是,丁镇南“出身”的时间太晚了。
  如果能早几年,哪怕在新历144年的时候,有人提出了这套军事理论,或许就不会出现当前局面。
  多出3年时间,帝国能够做很多事情。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没爆发全球大战,那么在打赢了波沙湾战争之后,帝国能用3年时间打一场规模更大,也更具震撼性的战争,也就有把握通过这场战争,让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知难而退。
  其实,相关的战略计划一直都有。
  按最后一次做出的调整,在波沙湾战争结束后,帝国将通过支持巴铁,发动以肢解与蚕食梵罗国为目的的地区战争,从根本上消除最大的切身威胁,并且通过实际行动检验由周涌涛提出的“蚕食战略”。
  以帝国军队在波沙湾战争当中的表现,打垮梵罗国不是什么难事。
  要说的话,只要针对梵罗国的战争打响了,全球大战将成为历史。
  道理也很简单,其他超级霸权肯定会效仿,或者说被迫效仿“蚕食战略”,从根本上改变以全球大战为代表的对抗方式。
  这样一来,超级霸权都会走上蚕食周边小国的道路,而在上次大战之后建立起来的,以结盟为基础的全球秩序就将土崩瓦解。
  关键还有,只是蚕食周边的小国,就足够超级霸权忙活几十年了。
  其实,这也是战略转型。
  简单的说,就是由之前的决战性质的全球大战,转变为持续数十年的,以战略扩张为根本目的的局部战争。
  进入扩张时期,所有的扩张战争都有明确目的,或者说都以增强本国的实力为目的。
  要说的话,这也是周涌涛坚决主张首先拿梵罗国开刀的原因,而且第一步就是要肢解梵罗国。
  一个统一的梵罗国,谁都吞不下。
  就算梁夏帝国,一次吞下有7亿多人的梵罗国,也肯定消化不良,到最后甚至有可能被活活撑死。
  显然,蚕食才是理想的选择。
  也就是为了蚕食梵罗国,才得首先肢解梵罗国。
  换个角度,这也是梁夏帝国一直积极扶持巴铁,而且在周涌涛上台执政后,开始大力援助巴铁的关键原因。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1/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