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2/945

  此外,进口却持续增长。
  不说别的,8月份的国际粮价就已经上涨了差不多30%,而且在全球大战爆发后仍然在持续上涨。
  显然,沙乌地王室必须得想办法削减开支。
  当然,此举主要还是让代表王室的王子去前线作战。
  为了鼓励王子参战,沙乌地国王也很大方。
  只要是在前线作战,那么每个月都能获得5000金元的战斗补助,并且按照出勤天数提供额外的津贴。
  在理论上,到营级单位服役,每个月能够获得10000金元的额外补贴。
  如果在战斗中立下功劳,那就更加不得了。
  只要统帅的部队在战斗当中取得胜利,那么在战斗结束之后,将按照参战时间,给予该部队的指挥官,每天至少为1000金元的奖励。如果取得了重大胜利,比如攻占了城镇、歼灭敌人的主力部队,还能获得额外的奖励。
  总而言之,打了胜仗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励。
  因为奖赏针对部队的指挥官,不限于王子,非王室成员的官兵也能够获益,所以此举还能起到提高士气的作用。
  不过,对众多王子来说,金钱方面的奖励反到是次要的。
  是否积极参战,还将决定在王室里的地位。
  按照沙乌地国王提出的“王室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改革方案,今后的王室元老,也就是委员会的成员,不再是终生担任,而是采用类似积分的竞争方法,每年都根据实际表现进行替换。
  主要参考标准就是“贡献积分”。
  简单的说,为王室做的贡献越多,排名越靠前,那么在轮替的时候就越有机会进入到王室核心圈。
  衡量贡献,或者说贡献积分当中,分量最重的就是军功。
  要说的话,这才是大招。
  虽然沙乌地有数千王子,但是核心圈,总共也就那么几十个,其他的王子只是拥有王室血统。
  进入核心圈的王子,才是“货真价实”的王子!
  原因也很简单:沙乌地王室的资产已经超过了10000亿金元!
  别说在沙乌地,放眼全世界,也没有一个家族能够与之媲美。
  显然,跟每年几万金元、最多几十万金元的年奉比,参与王室资产运作所获得的好处才是真正的大头。
  其实,发展到现在,沙乌地王室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依然是其开国国王的七个嫡系儿子,以及这些嫡系儿子的儿子。很明显,对于众多俗出的王子来说,根本没有染指王室资产的机会。
  这次改革,等于让几千名俗出的王子有了奔头。
  要说的话,这也是沙乌地王室进行改革的必经之路。
  哪怕原来的体系能维持下去,也足够让沙乌地继保持富有,从而维护与巩固王室在沙乌地的统治地位,让嫡系家族继续掌握这个国家,但是肯定没办法让沙乌地成为军事强国,跟被说是称霸波沙湾。
  换个角度来看,也就是这场全球大战,逼迫沙乌地王室进行自我改革。
  说得直接一点,梁夏军队在波沙湾战争中展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已经让沙乌地国王与王室的核心成员认识到,如果错过这次改革的时机,也许在大战结束之前,沙乌地王室就将灰飞烟灭。
  在根本上,梁夏帝国需要的是一个能并肩作战的沙乌地,而不是一个什么都干不了的沙乌地。
  关键还有,沙乌地实在太富有了。
  有一个成语能很好的形容沙乌地。
  怀璧其罪!
  做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储备国、生产国与出口国,每年只是出口石油就能够获得数千亿金元的利润,3000万沙乌地人趟着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有数十万成员的沙乌地王室更加以不劳而获、奢侈糜废而全球闻名。
  沙乌地拥有的财富,超过了人口是其20多倍的梵罗国!
  即便在波沙湾地区,跟周边的产油国相比,沙乌地拥有的财富同样是首屈一指。比如波伊国的人口是沙乌地的两倍,而其石油出口收入还不到沙乌地的三分之一,人均用有的财富不到沙乌地的一半。
  和平时期,还能够通过利益输出,换来和平与稳定。
  到了战争时期,就没这么容易了。
  不要说在北面虎视眈眈的波伊国,还有一致盯着新月地区的迢曼帝国,即便是被沙乌地王室当靠山的梁夏帝国,也未必能容忍一个好逸恶劳的盟友,更别说沙乌地还没跟梁夏帝国正式结盟。
  当然,沙乌地王室也一直在为改革做准备。
  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所有王子在成年之后,都必须到沙乌地皇家军事学院深造,而且在毕业之后,都得去皇家军队服役,至少都要干3年,而拥有王位继承权的嫡系王子得多服役3年。
  原因也很简单,成为军官才能掌握军事指挥权,军队是维持王室统治权的基础。
  此外还有,几乎所有的嫡系王子都在服役期间到巴铁与梁夏帝国进行深造,其中部分还以名誉军官的身份,在梁夏皇室管辖的卫队里服役,也由此获得由梁夏皇室颁发的荣誉军官证书。
  这是为了维护与梁夏帝国的友好关系。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安排拥有王位继承权的王子为梁夏皇帝服务,以此承认梁夏帝国是沙乌地的“宗主国”。
  现在的沙乌地国王,在20多年之前,就担任过梁夏皇帝的侍卫,而且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册封为王储。
  因为所有的王子都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哪怕其中不少是货真价实的二世祖,根本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但是几千个王子当中找出几百个有才能,能够统帅军队作战的显然不是什么难事。
  其实,对与很多俗出的王子来说,参军服役是主要、甚至唯一的出路。
  正是如此,俗出王子都非常重视这条通道,不管是在军校里学习,还是后来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乃至到基层部队服役,都有不错的表现,至少个人军事才能不会差到哪里去,率领营连级部队作战肯定没有问题。
  要说的话,这些俗出王子一直是沙乌地皇家军队的骨干力量。
  按照丁镇南的了解,在沙乌地皇家军队的基层军官,特别是陆军基层军官当中,俗出王子占比超过了六成。
  在参加了作战行动,准确说是担负后勤保障工作的几支沙乌地军队中,派到前线吃苦的就是这些俗出王子。
  说起来,也就是这些俗出王子,让丁镇南改变了对沙乌地王室与军队的看法。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俗出王子的存在,同样倒逼沙乌地王室进行改革,或者说是放权的头号原因。
  那些获得实战经验,而且得到基层官兵拥戴的俗出王子难道没有政治野心?
  对众多的俗出王子来说,欠缺的就只是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而这场大战,就把机会送到了他们面前。
  等到几千名俗出王子掌握了军权,其政治诉求又没得到满足,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王室爆发内乱,完蛋的肯定不止是掌权的嫡系,而是整个沙乌地王室,甚至是整个国家。
  至于现在的掌权者,肯定会死得非常难看。
  那么,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沙乌地王室唯一的选择也就是进行改革,给予那些立下战功的俗出王子更多的权力与利益。
  此外,就是通过改革逐渐向世俗靠拢。
  要说的话,梁夏帝国一直不太重视与沙乌地的关系,比如至今都没有跟沙乌地签署同盟条约,在很大的问题上,就是因为沙乌地王室不肯改革,不愿意放弃权力,也始终没有成为一个正常的现代化国家。
  在本质上,沙乌地其实还是封建王国。
  显然,对于当今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国来说,肯定要跟封建王国划清楚界线,维持先进开明的形象。
  不要忘了,因为“帝国”的身份,梁夏帝国一直遭到纽兰共和国这些“民主”国家的诋毁与抨击,哪怕梁夏皇室早已经通过自我改革,放弃了治国大权,建立起当今最优越的国家治理体制。
  可见,梁夏帝国同样希望沙乌地进行改革!
  说得客气一点,如果沙乌地王室不肯改革,那么在时机到来之后,就会通过一场革命改变这一切。
  对于处在旋窝中心的沙乌地王室来说,显然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管怎样,沙乌地国王做的这些,其实就是维护王室的统治地位,说成是给王室续命也没错。
  对于那些长期受到排挤,处在核心圈外的俗出王子来说,这同样是翻身的大好机会!
  用施授良的话来说,在沙乌地国王颁布了王室改革方案之后,就有上千名王子表示愿意前往基层部队服役。
  不过,要去基层部队的,不止是王子。
  按照沙乌地王室的安排,将给每位王子安排一个警卫班,而且警卫官兵全都是来自王室卫队。
  此外,联军提供相等的警卫力量,即安排一个专门保护王子的警卫班。
  关键就是,联军得安排军衔对等的教官去基层部队,给沙乌地王子当副官。
  虽然在名义上,由教官率领的军事顾问团来指挥沙乌地军队作战,但是名义上,这些军队依然是由沙乌地王室控制。简单说,军事顾问团只是提供建议,依然由担任指挥官的王子下达作战命令。
  这么安排其实是为了保持王室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按照施授良的意思,他已经做了努力,可是沙乌地国王不愿意妥协与退让,也只能接受这个要求。
  对此,丁镇南也是无可奈何。
  当然,他在这两天里面也没闲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