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945

  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还为此专门做了调整,两支联队都减少1个大队的多用途战斗机,增加了20架重型战斗机。
  也就是说,总共有88架“战-9B”。
  正是如此,白华伟才安排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出动一个大队的24架战斗机,其中的2个中队执行攻势护航任务。
  简单的说,就是在两个进攻方向,各安排1个中队的8架“战-9B”到轰炸机群的前方开路,其实是引开敌方的防空战斗机。通常采用的战术,其实是突击敌方的预警机,逼迫敌方后撤并收缩防线。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战术。
  纽兰舰队的外围防空圈,也只向外延伸了450千米,并且依托F-14使用的AIM-54,获得600千米的拦截距离。在这种情况之下,预警机只能留在舰队上空,并且跟防空战舰协同作战。
  当然,这也是在寻求防空战舰的掩护。
  如此一来,只要能逼迫纽兰舰队的预警机后撤,“轰-9D”有机会在“KD-30B”的最大射程上发起攻击。
  可问题是,第二批两个中队的“战-9B”还没有出发!
  按照计划,攻击最快在凌晨开始,而且得在掌握纽兰舰队的大致方位之后,再由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派出护航战斗机。
  在此之前,海军派出的巡逻机并没有发现纽兰舰队,第六十一特混舰队也就没有提前出动护航战斗机。
  此外,计划中也没有提到要首先攻击登陆舰队。
  所幸的是,登陆舰队的战斗力远远比不上特混舰队。
  只是,对付登陆舰队需要动用全部轰炸机?
  在电令中,白华伟只提到由空军的轰炸机发起攻击,没有对具体战术提出要求,也没有这个必要。
  结果就是,在综合权衡之后,负责作战指挥的空军军官只给甲编队下达了攻击命令。
  20架“轰-9D”,总共有480枚“KD-30B”,哪怕按80%的可靠性计算,也有多达384枚反舰导弹。
  对付几十艘登陆舰,肯定是绰绰有余。
  此外,也没有等待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护航战斗机,而是让之前到达,正在进行空中加油的8架“战-9B”转为执行护航任务。准确说,是让掩护乙编队的4架“战-9B”加速飞到前面执行攻势护航任务,另外4架“战-9B”留在后面掩护预警机,而乙编队的20架轰炸机暂时后撤500千米。等到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增派的战斗机赶到后,再返回待命空域,并继续等待攻击命令。
  预警机转发命令的时候,为中转岛时间12日的22点过。
  甲编队的待命空域,在中转岛西北1500千米之外。
  也就是说,乙编队的“轰-9D”最快能够在23点左右发起攻击。
  至于攻击前的侦查行动,根本就没有必要。
  天黑之前,纽兰海军的登陆舰队就在登陆场里,为舰队提供掩护的驱逐舰还炮击了守军阵地。
  关键还有,6艘两栖攻击舰离中转岛都不太远。
  主要就是,由两栖攻击舰搭载的垂直起降攻击机一直都在轰炸中转岛,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压制守军的炮兵阵地,哪怕只剩下了几门迫击炮。这种攻击机,因为只能从攻击舰上垂直起飞,最多短距离滑行之后升空,在挂上2吨炸弹之后,根本飞不了多远,作战半径还不到200千米。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对垂直起降战斗机没什么兴趣的主要原因。
  一直到天黑后,都还有“鹞”式出现在中转岛上空,而且使用的是500磅与1000磅级航空炸弹。
  此外,在夜间的首轮侦查中,来自威岛的一架巡逻机发现了登陆舰队,用雷达探测到几十艘大型舰船。只是受到防空战舰的威胁,加上“鹞”式具有一定的空战能力,所以巡逻机没有飞得太近。
  综合这些信息,有理由相信,哪怕登陆舰队也已经开始向东撤退,也没有跑远。
  要说的话,需要担心的,其实是留下来掩护的特混舰队。
  正是如此,空军前线指挥官才安排4架“战-9B”加速前出,除了吸引敌人的关注,还顺带执行战术侦查任务。
  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战-9B”是典型的制空战斗机,虽然配有非常先进的火控雷达,但是主要功能是对空搜索。就算具有一定的对海搜索能力,也不会很好,根本无法跟大型巡逻机搭载的对海搜索雷达相比。
  严格说来,“战-9B”不适合执行侦查任务。
  其实,海军也从来没有想过让战斗机执行侦查任务。
  在舰队里,执行侦查任务的是“攻-5”与“攻-6”,而且舰载攻击机都配备了对海搜索雷达。
  显然,这也是空军与海军的差别。
  在空军中,执行侦查任务的,往往就是战斗机,尤其速度快,能够长时间快速飞行的重型战斗机。
  当然,空军的侦察机与海军的侦察机,并不是同一种性质的飞机。
  说得简单一点,空军侦察机执行战术任务,比如获取敌军地面部队的部署情况,或者是甄别打击结果,而这些任务往往都要飞抵目标或者是侦查区域的上空,主要使用的也是照相机等光学设备。相对的,海军侦察机主要执行的是战役任务,主要使用对海搜索雷达搜寻敌人的舰船,不需要飞抵目标上空。
  显然,空军指挥官把“战-9B”当成了“战-11B”。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登陆舰队就在那里,肯定跑不了!
  再说,在收到白华伟下达的命令之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也立即做出调整,除了增派战斗机之外,还出动了几架“攻-5”去搜寻纽兰舰队。最迟在23点半左右,这些攻击机就能追上登陆舰队。
  也就是说,哪怕前出的战斗机没发现登陆舰队,也只需要让轰炸机群等待半个小时。
  这未必是坏事。
  如果其他侦察机发现了纽兰舰队,就能够及时做出调整,让甲编队的轰炸机首先对特混舰队发起突击。
  只要能够干掉特混舰队,消灭登陆舰队更加是易如反掌。
  要说的话,在做安排的时候,空军指挥官肯定在打这个主意,才让乙编队的20架轰炸机留下来。
  真要是发现了纽兰舰队,那么乙编队才是突击主力!
  
第189章
一鼓作气
  虽然通信受到限制,但是接受信息不存在什么问题,只是速度慢了点,没办法做到实时掌握交战情况。
  在13日凌晨2点左右,也就是当地时间12日夜间23点半之后,收到了管岛转发的第一份交战报告。
  战斗就此打响。
  首先与敌人交战的并不是轰炸机,而是由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出动的护航战斗机。
  在中转岛东北大约500千米之外,也就是之前巡逻机发现纽兰登陆舰队的海域,快速突击的4架“战-9B”遭到纽兰战斗机拦截,并与之交战。因为空军的大型预警机在后方提供支持,所以4架“战-9B”不但轻而易举的避开了纽兰战斗机的锋芒,还通过反击逼退了纽兰战斗机。
  随后,2架“战-9B”发现了几十艘正向东航行的舰船,确认是登陆舰队。
  最主要的证据就是,这些舰船的航行速度不是很快,20节左右,远远低于特混舰队的战斗航速。
  因为更多的纽兰战斗机正在赶来,而且登陆舰队里面有几艘防空战舰,所以护航战斗机没有继续逼近。再说了,之前靠超音速飞行抢占有利的位置,这几架“战-9B”的燃油消耗量已经超过了一半。如果不让加油机前出,就得把战斗机撤回来,不然就无法返回加油机待命的空域。
  要说的话,这也是第三代战斗机最严重的问题。
  哪怕是重型战斗机,因为超音速飞行得启动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油耗将急剧攀升,所以进行超音速飞行,以及格斗空战的时间受到严格限制。就拿“战-9B”来说,如果是在极限作战半径上执行任务,空战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至于执行超音速截击任务,更像拿来吹嘘的噱头。
  “战-9”服役了十几年,就没有执行过几次超音速截击任务。
  多数时候,都是通过巧妙的战术部署加以应付。
  当然,在更多时候,其实是依靠加油机来延伸战斗机的作战半径,让战斗机能够以超音速状态飞更久。
  4架“战-9B”折返的时候,空军的指挥官发出了攻击命令。
  随后,在收到了由预警机转发的目标数据之后,已经在攻击区域徘徊了半个小时的20架“轰-9D”依次将挂载的DK-30B发射了出去。所谓的“目标数据”,也就只是敌舰所在的大致方位。
  要说的话,这也是DK-30B的一个性能特点。
  攻击之前,DK-30B并不需要完整的目标数据,甚至不需要为其设定攻击目标,准确说是具体的目标。在到达由载机设定的攻击海域之后,也就是进入自导阶段,DK-30B将自动搜寻在附近活动的敌舰,并且对敌舰性质加以区分,而且会优先攻击航母与防空巡洋舰等高价值战舰。
  末段攻击都是自主进行,并不需要载机进行干预与引导。
  关键就是,DK-30B能识别敌舰。
  能做到这一点,依靠的就是性能先进的弹载计算机。
  简单的说,在使用之前,地勤人员就会为其输入当今各种战舰的数据情报,特别是信号特征,才能够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对获取的敌舰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敌舰的型号,判断其价值。
  此外,DK-30B还具有弹间通信能力。
  这个性能,其实是从对手那里学来的。
  西陆集团在提出了“饱和攻击”之后,率先着手研究反舰导弹的协同作战能力,并且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技术与战术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也就是能够让数十枚、甚至是数百枚反舰导弹同时发起攻击的弹间通信技术。严格说,在弹间通信技术诞生之后,饱和攻击战术才有了可操作性。
  发展至今,西陆集团重型反舰导弹都具备弹间通信能力。
  与西陆集团的反舰导弹不同的是,DK-30B的弹间通信,重点是甄别能力,也就是避免重复的攻击同一艘战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