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4/945

  从这个角度看,北部地区的重要性并不在西北地区之下。
  虽然在地理位置上,西北地区与北部地区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从西到东,横贯梵罗国的“梵罗河-冈伽罗河走廊”,而这也是梵罗国的基本盘,但是在这条走廊的西南方向上,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缺口,也就是位于德干高原西北、冈伽罗平原西部、在德城南面数百千米之外的马尔瓦高原。
  说是高原,其实更像是丘陵地带。
  如果把冈伽罗平原说成第一台阶,那么马尔瓦高原就是第二台阶。
  也就是说,如果敌人从西边杀入,然后沿着马尔瓦高原向东推进,就能够切断西北地区与北部地区的联系。
  更加重要的是,德城所在的西北高原,在地理层面上也属于第二台阶。
  说得直接一点,在控制了马尔瓦高原之后,东方联军既可以北上强攻德城,也可以南下征战德干高原,还能向西扫荡冈伽罗平原。反过来,梵军只要丢失马尔瓦高原,就必然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
  早在6年之前,梵罗当局就认识到了马尔瓦高原的价值。
  前面就提到过,周涌涛出任帝国首辅之前,纽兰共和国依仗SR-71A“黑鸟”3倍音速侦察机率先服役,利用在梵罗国租用的军事基地,对帝国本土进行战略侦察,最终导致严重的军事对峙。
  当时,帝国就向巴铁的南部地区增派了3个主力师,摆出了准备在地面开打的架势。
  这3个师,只有1个师部署在卡拉港,另外2个师在北面的海尔布尔,直接面对马尔瓦高原。
  帝国陆军的战略意图非常的明显,在开战之后全速向东突击。
  只要帝国陆军的装甲部队站上马尔瓦高原,梵罗国必定战败。
  随后,才轮到部署在本土西南地区的地面部队出手,从东边发起进攻,扫荡梵罗国的东北地区与北部地区。
  按后来公布的相关资料,梵罗国与纽兰共和国进行了好几次兵棋推演,而得出的结论都是梵罗国将在一个月内战败,而且纽兰共和国鞭长莫及,甚至没有办法赶在梵罗国战败之前完成动员。到最后,梵罗国有很大的可能会被梁夏帝国强行肢解,或者说梁夏帝国将会借此机会解决心腹大患。
  别说是3个师,只需要1个装甲师就能突破梵军的边境防线。
  因为在该方向上确实是无险可守,也没做前期部署,所以就算梵军的兵力充足,也挡不住帝国陆军的锋锐。
  在理论上,只要后勤保障没有出问题,帝国陆军能够在一周之内杀到科塔。
  正是如此,在对峙即将演变成战争的时候,梵罗当局发出逐客令,纽兰空军随后撤走了部署在梵罗国境内的“黑鸟”侦察机。为了让梁夏帝国放心,梵罗国还邀请梁夏帝国的外交武官参观了部署“黑鸟”的空军基地,并且在武官面前拆除了用来为“黑鸟”提供保障的机库等基础设施。
  此后,梵罗国开始加强西部防线。
  因为需要面对帝国陆军,所以梵罗陆军没有花费太大的精力构筑边境防线,也没把希望寄托在防御阵地上。
  在该方向,唯一能够依靠的,也就是梵罗沙漠。
  为此,梵罗陆军构筑了两条以道路与铁路为基础的战略防线。关键是,这两条防线总体上呈V字型,不但起到屏蔽首都德城的作用,还能够逼迫从西边杀来的敌人向南运动,也就是深入梵罗沙漠。
  西边的防线从比卡内尔到斋普尔,而东边的防线从德城到斋普尔。
  只是,这两条V字型防线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向南拓展的空间不够,对防御部队有很高的要求。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梵罗陆军希望依靠这两条防线,准确说是部署在中心点上,也就是斋普尔的地面部队来阻击向马尔瓦高原推进的敌人,就得具备极高的战术机动能力,能够进行大范围战场机动。
  不说别的,梵军从斋普尔附近的前进阵地出发,至少需要向南突击100千米才能对敌人构成威胁。
  显然,这个要求对梵军来说,确实是勉为其难。
  别说是在战时,就算在和平时期,让梵军装甲部队快速行进100千米,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到了战时,没有制空权,装甲部队凭什么进行大范围的战场机动?
  何况,实际需要的突击距离肯定不止100千米。
  此外,梵军主动出击打野战,梁夏陆军肯定是求之不得。
  正是如此,梵军又在这条防线的外面增加了几个防御支撑点,斋普尔西边的阿梅杰尔与焦特里尔,斋普尔南面的科塔与乌代布尔,并且依托这几个支撑点扩展了防线,或者说建立了两条新防线。
  这样一来,也就把防区扩大到了马尔瓦高原的西部地区,以及梵罗沙漠的东部地区。
  按梵军的部署,或者说战术设想,如果东方联军从西边发动进攻,并且以攻占马尔瓦高原为目的,那么不管从哪个方向推进,至少都需要突破两道防线,梵军则能充分利用防御获得的时间调整防御部署。
  关键就是,可以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斋普尔附近,而不是分散在整条防线上。
  也就是按这套战术,西部战场上的梵军主力部队都在斋普尔附近,而守卫前沿防线的几乎全都是二线部队。
  这么部署还有一个好处,平时的管理与训练也更加方便。
  当然,还能大幅度降低军费,也就是日常开支。
  这套防御部署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梵军能否把作战设想转换成实际行动。
  关键,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梵军的战场机动能力。
  要是无法快速进行战场机动,再是牢固的防线都是摆设,即便是传统的阵地防御战,也得依靠预备队发起反击。
  针对这个问题,梵军也做了调整,准确说是把希望寄托在了盟友身上。
  没错,就是纽兰远征航空队。
  按梵军的要求,纽兰远征航空队的几十架A-10A就部署在斋普尔东边的阿格拉,主要使命就是支援西部战场的部队作战,在敌人发起突击之后,摧毁敌人的装甲部队,削弱敌人的突击力量。
  关键就是,A-10A是当今最强悍的专用攻击机之一,号称坦克的克星。
  只要能挫败敌人的锐气,让敌人放慢推进速度,梵军就能从容的完成兵力调动,甚至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战场机动。
  可见,梵军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
  只是,能不能实现,还有得一说。
  其实,这也是迪迦拉发火的原因。
  地面战斗已经打响,那些身居高位的将领,没有一个给出明确的说法,在提到战局走向的时候都成了哑巴。
  平时,那些家伙个个都信心满满,俨然是胜券在握。
  只是,迪迦拉也很清楚,责任并不完全在将领身上,因为当前的局面跟过往预测的有很大的差距。
  在以往的推演当中,敌人都是从海尔布尔与苏库尔这边发动进攻。
  可是这次,东方联军从海德巴拉出发,沿梵罗沙漠南部的公路与铁路推进,进攻路线在防线南面。如果东方联军在打下巴尔梅尔之后转向南下,进军古吉拉特邦,梵军精心部署的防线就将变得毫无价值。到时候不但要丢掉古吉拉特邦,还会让侧翼暴露,并且导致战略层面的惨败。
  只要东方联军投入足够多的兵力,甚至能把梵罗国一分为三,也就是同时完成对南方德干高原的战略切割。
  果真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该如何应对!?
  
第229章
飞来噩耗
  迪迦拉咬着西部战区的军事部署不放,不是要寻找什么狗屁对策,而是需要某个将领站出来背锅。
  道理也很简单:该方向败局已定。
  召开会议之前,迪迦拉就拿到了由纽兰当局提供的最新情报,并且让总参谋部分发给了主要将领。
  内容只有一点,部署在巴铁南部地区的第五陆战师已经达到战时满编状态。
  也就是说,该师的总兵力超过了4万,很可能接近5万,综合作战能力比梵罗陆军的军级单位还要强。
  要说的话,差不多顶得上一支集团军。
  不说别的,只是主战坦克就有近千辆,加上步兵战车等主战装备,总规模还超过了梵罗陆军的集团军。
  当初,也就是6年之前,梁夏陆军部署到巴铁的3个主力师,总共也就5万多官兵。
  可见,只是第五陆战师就能横扫整个西部战场。
  不过,这还不是梁夏军队投入的全部兵力。
  梁夏陆军的第十七装甲师也已到达卡拉港,因为港口的吞吐能力有限,而且要优先保证陆战队的后勤供应,所以大部分主战装备被送到了瓜港,也就需要通过铁路送过来,得花上一些时间。
  只是,这并不值得高兴。
  第十七装甲师参加过波沙湾战争,在来南方次大陆之前就已达到满编状态,兵力并不比第五陆战师少。因为经历过实战考验,大部分官兵上过战场,所以第十七装甲师的战斗力还在第五陆战师之上。
  也就是说,梁夏帝国在巴铁南部地区投入了相当于两个集团军的兵力!
  不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需要投入这么多兵力?
  说得直接一点,这两支部队,在任何地方都能独当一面,能轻而易举的突破梵军设置的防线。
  关键还有,第十七装甲师很有可能会从卡拉港北上。
  或许,这也正是把第十七装甲师的主战装备送往瓜港的主要原因。
  反正通过铁路运输,送到海德巴拉与送到苏库尔没什么区别,运输时间最多就相差几个小时。至于运送第十七装甲师的官兵,那就更加没有什么难度可言了。反过来,如果让第十七装甲师跟在第五陆战师的后面,就算在组织调度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麻烦,也应该把主战装备送往卡拉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4/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