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2/945

  此外,代奥格尔还是在山上,海拔高度超过了1000米。
  虽然“直-15”在设计的时候就针对高原环境做了优化,高原性能非常的强悍,其最新的改进型,即“直-15F”所配备的发动机,功率提高了30%,高原性能进一步加强,但是跟所有的直升机一样,随着飞行高度的提升,“直-15F”的各项性能会急剧降低,尤其是运载能力。
  考虑到出动率,还有消耗的燃油,动用“直-15”明显得不偿失。
  两人讨论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依然是重型直升机不够用。
  为此,刘尊山提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
  前面几轮突袭全部动用步兵,而且通过空降的方式进行,准确的说是伞降,重型直升机用来运送无法空投的工程装备与物资。
  当然,肯定需要动用运输机。
  只是,关键并不在这里。
  陆战队不是空降兵!
  虽然陆战队的精锐,也就是几支“海”开头的特种部队,全都能执行伞降任务,但是常规部队并没有进行伞降训练,最多也就只能搭乘直升机进行机降作战,而且肯定不可能安排特种部队执行突击任务。
  那么,就得把这个重任交给其他部队,比如第十七装甲师编内的第177步兵旅。
  该旅的3个步兵营,全都接受过伞降作战训练,其前身就是空降部队,现在是帝国陆军仅有的几支轻步兵部队之一。
  显然,就算刘尊山愿意,也没办法说服侯晨晟。
  关键还有,空降部队全都是货真价实的轻步兵部队,几乎就没有重型装备可用,战斗力极为有限。
  其实,这也是帝国陆军逐渐淘汰空降兵的关键原因。
  虽然帝国空军拥有全球规模最大,运力最强的运输机队,但是帝国陆军始终都没有装备空降战车。即便搞过几次论证与评估,到最后还是无果而终,没有一次进入到工程,甚至是理论验证阶段。
  道理也很简单,空降战车的性能太差,无法满足陆军的作战需求。
  此外,空降兵主要用于进攻,而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帝国陆军的主要使命,其实是战略防御。
  正是如此,就算帝国陆军保留了这个兵种,也没有投入多少资源。
  针对反装甲作战的需求,帝国陆军宁愿给空降兵配发各种单兵反坦克武器,也没想过要采购装甲平台。
  到波沙湾战争之后,随着直升机的大规模应用,空降兵的地位更加是一落千丈。
  相对于传统的空降作战,由直升机承担的空中突击作战,因为能向前线运送迫击炮与轻型火炮等重型武器,所以拥有更高的作战效率。结果是,帝国陆军的几支空降部队全都改编成了空中突击部队。
  如果不是直升机的航程太短,帝国陆军很可能会撤销空降兵。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保留下来的3个空降旅全都改编成了步兵旅,成为了帝国陆军仅有的3个轻装步兵旅。
  显然,对轻装步兵的战斗力,不要抱太大希望。
  就拿第177步兵旅来说,该旅没去波沙湾,是在大战爆发后,准确说是决定派遣第十七装甲师去巴铁之后,才被派往卡拉港。等到第五陆战队到达,该旅北上去了苏库尔,负责扩建那边的军事基地。
  说得直接一点,第177步兵旅一直在打杂,就没有做过正事。
  其实,在丁镇南制订的作战计划当中,第177步兵旅的任务,也是跟在大部队后面,守卫后勤补给线。
  虽然会进行必要的加强,比如装备一些装甲车,以增强战场机动能力,在遇到袭击的时候也能够从容应对,但是就整体部署而言,第177步兵旅依然是“杂牌部队”,没计划让其担当主力。
  丁镇南做这个安排,也跟第177步兵旅的官兵素质有关。
  该旅,一直是乙级部队。
  虽然是少数几支满编的乙级步兵部队之一,平时的在编官兵高达80%,但是该旅的战备率一直都不高,基层官兵的能力更加堪忧,比如超过7成官兵的役龄不到2年,军官的平均役龄也才4年。
  不要忘了,这可是空降部队。
  一名合格的空降兵,只是基础训练就需要1年以上,获得必要的战斗技能,至少还需要半年时间。
  也就是说,该旅的绝大部分官兵,特别是基层士兵,其实都是入伍不久的新兵。
  这样的队伍有多强的战斗力?
  当然,丁镇南知道,刘尊岭故意提到进行空降作战,其实是让他打消派第177步兵旅参战的念头。
  那么,就得想办法搞到更多的重型直升机。
  
第235章
主要战场
  “好,我等会就过去。”
  在丁镇南接电话的时候,刘尊山一直在旁边耐心等着,直到丁镇南放下电话,他才走了过去。
  “好消息?”
  丁镇南笑了笑,说得:“我们之前讨论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你是说……”
  “首辅任命白华伟为梵炎洋舰队的总司令,而且他已经出发,预计在4个小时之后就会到达。”
  “来我们这里?”
  丁镇南点点头,又说道:“跟他一起过来的还有李天凌。”
  刘尊山愣了下,随后就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虽然说起来是晚辈,但是年龄相差并不大,又都是海军世家,刘尊山自然知道白华敏当初闹出来的那件事。哪怕丁镇南非常识趣,用近乎自毁前程的方式跟白华敏划清了界线,可是他跟李天凌之间的隔阂并没有就此消除。
  不要看李天凌跟丁镇南、白华伟并称“少壮三杰”,可是真要说起来,他更像是空军派来凑数的。
  李天凌最大的资本,其实是在帝国军队里的影响力。
  在少壮派军官当中,没有哪个影响力在李天凌之上,白华伟都不例外。
  李天凌不但是李云翔的孙子,还是廉旭升的外孙与白止战的女婿,在帝国三大军种里面都吃得开。
  曾几何时,李天凌被当成帝国军队的新星。
  或许,正是因为外界的期望太高,后来却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从表现看,在“少壮三杰”当中,李天凌确实有点名不副实,或者说他表现出来的能力并没有吹嘘的那么厉害。
  几个月前,他所在的“远征混成联队”做为先头部队开赴波沙湾。
  虽然在波沙湾战争初期,“远征混成联队”的表现可圈可点,对遏止伊军向南扩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大部队到达,“远征混成联队”在正式开打之后,反到没有抢眼的表现。
  最出名的一次行动,也就是掩护“攻-11A”机群轰炸巴格达的战略目标。
  此后不久,李天凌就返回了西北战区。
  在此期间,他还带部队来过巴铁,并且跟巴铁空军进行联演。
  大战爆发之后,“远征混成联队”并入战区航空队,李天凌升任战区航空队指挥官,同时晋升为空军准将。
  最初阶段,特别是在9月份,西北战区航空队的表现远远算不上优秀,比“远征混成联队”在波沙湾的作战行动差远了。
  只是,没人责怪李天凌,而且责任也不在李天凌的身上。
  毕竟,在西北战场,面对的是强大的西陆集团,而且是敌人抢先发动攻击,帝国空军的处境非常被动。再说了,波沙湾战争还没结束,此后还在东望洋跟纽兰共和国交战,帝国空军得同时在3个方向上作战。在兵力投入有限,连弹药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没有在大陆战场上被敌人击溃,就很不错了。
  正是如此,当白华伟在东望洋上翱翔驰骋,丁镇南在波沙湾与南方次大陆之间腾挪折冲之时,李天凌坐镇西北战区,指挥战区航空队的数千架作战飞机,抵抗来自西陆集团的疯狂进攻。
  必须承认,在防御作战阶段,李天凌指挥的西北战区航空队才是中流砥柱。
  成立还不到2个月,西北战区航空队所拥有的作战飞机,就由成立之初不到2000架增加到接近6000架,仅战略轰炸机就增加了1500架,第三代战斗机更由不足600架激增到近2000架。
  显然,这主要就是李天凌的功劳。
  要说的话,也正是掌握了战场制空权,至少在绝大部分时候拥有空中优势,东方联军才能够且战且退,在首场大雪到来之前仍然守在第二道防线上,没有让敌人抢在冬季到来之前完成战略突破。
  按西北战区的统计结果,只是9月份,航空队的战术飞机就摧毁了上万台主战装备,而且主战坦克超过了4000辆。要知道,西陆集团在9月份总共损失了7000辆坦克。如果没有战区航空队,说不定在9月底,西陆集团的装甲洪流就已经突破第二道防线,或许东骆沙都会沦陷。
  有趣的是,施授良当时让李天凌返回西北战区,并不是需要利用李天凌的影响力加强西北战区航空队。至少在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东方集团精心构筑的战略防线会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被西陆集团突破。事实上,是在李天凌回到西北战区之后,施授良才决定组建战区航空队,以便更有效的利用航空兵。
  施授良做这个安排,其实是不想让他跟丁镇南挨得太近。
  其实,李天凌当年去“远征混成联队”担任指挥官,也跟丁镇南到西北战区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有关。
  可见,即便在老一辈的眼里,丁镇南与李天凌都是水火不容。
  那么,现在把他派过来干嘛?
  要说的话,理由其实很充分,就连刘尊山都能想到。
  随着冬季到来,大陆战场上的作战行动肯定会告一段落,此后就是长达数个月的“休战期”,哪怕会有零星的战斗,也很难发展成大规模作战行动。很明显,在西北战区,暂时没有能够让李天凌表现的空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