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9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1/945

  别说是反坦克导弹,连火箭筒都没有几具。
  何况,陆战队的坦克是在1000多米之外开火,没有靠近梵军的防御阵地,也就没有给梵军反击机会。
  在十几辆ZT-99AL一字排开,朝着城区推进的时候,梵军就打出了投降的白旗。
  有趣的是,在前线指挥战斗的军官还有点担心,没有立即去接受梵军投降,还喊话让梵军留在阵地上。
  主要就是,协同作战的步兵还在后面协助工兵扫雷,清理扫雷产生的障碍。
  关键就是,在爆破扫雷的同时肯定会破坏路面,从而对跟在后面的轮式车辆造成巨大的麻烦。
  等到步兵到达,才让梵军到阵前投降。
  原本计划用一个晚上占领特拉德,结果还没有到15日凌晨,战斗就宣告结束。
  当然,这不是坏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能够让已经战斗2天的官兵好好的睡上一觉,在天亮之后精神饱满的开始新征程。
  只是,由侯晨晟发来的电报,让突击部队在特拉德多逗留了一天。
  不是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推进太慢,而是突击部队跑得太快了,还遇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麻烦。
  在吉尔哈,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没有能够获得足够的淡水!
  按照计划,将从吉尔哈的3口深层水井抽取大约800吨淡水。前线司令部的参谋是根据过去十几年里,3口深层水井在旱季的平均出水量,做出了这个判断。问题是,这并不是最低值。
  今年的情况很特殊。
  受战争的影响,特别是在卢尼河上游多出了几十万梵军,消耗了更多的水资源,所以卢尼河下游的断流时间比往年提前了大约20天。结果是,吉尔哈的3口深层水井的出水量远低于往年的平均值。
  在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到达前,留在吉尔哈的工程部队只抽出了500吨淡水。
  此外还需要给当地居民留下一些,还需要进行净化处理,过滤掉杂质,能够提供给主力部队的只有400吨。
  仅计划的一半。
  那么,另外400吨就得从后方运过来。
  可问题是,第五陆战师的4个战斗旅,在到达特拉德之前至少得补充2000吨淡水,计划的运输补给量为1200吨。补给地点就是吉尔哈。在此进行了补给之后,要到特拉德,才会进行下一次补给作业。
  为了运送1200吨淡水,动用了60台运载量为20吨的油罐车。
  要说的话,这是能找到的全部油罐车。
  其他的油罐车,都在为作战部队运送燃油。
  那么,要想多运送的400吨淡水,就只能利用其他运载工具,比如重型直升机。
  侯晨晟就是这么安排的,让原本用来运送食物、弹药等物资的重型直升机多飞一趟,向吉尔哈空运400吨淡水。
  因为巴尔梅尔那边也没有多余的淡水,得飞回海德巴拉,往返的航程超过600千米,加上装卸所需的时间,所以折腾下来至少得耽搁10多个小时,而第五陆战师主力部队的推进速度由此慢了10多个小时。
  其实,耽搁的时间还不止这么点。
  在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等待淡水补给的时候,也就是14日的夜间,代奥格尔那边的战斗也打响了。
  经过2日的“苦难行军”后,从乌代布尔出发的梵军南方集群的第41集团军,总算到达了代奥格尔。
  准确的说,是在代奥格尔南面大约30千米外,遭遇了帝国陆战队的装甲部队。
  其实,梵军是钻进了伏击圈。
  虽然计划在代奥格尔跟梵军决战,但是上到丁镇南,下到基层官兵都没有想过,要依托阵地打防御战。
  就算防御,也以运动战为主。
  留在代奥格尔的总共才7个营,而且只有4个战斗营,官兵总共不到3500人,作战人员只有2000出头。
  相比之下,只是代奥格尔南郊的野战机场,占地面积就达到10平方千米。
  可见,如果是被动防御,根本守不住!
  关键还有,这次杀来的是梵军南方派系的主力部队,不但兵力超过20万,还有大量的重型武器。
  按空军提供的情报,这支梵军有数百门大口径火炮。
  虽然大多是数十年前的旧式火炮,各方面的性能都无法跟当今的主力火炮相比,但是凭借巨大的数量,依然能对守卫代奥格尔的帝国军队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部署在野战机场附近的炮兵。
  受此影响,也就不能让敌人逼近。
  正是如此,在征得前线司令部的同意之后,留下来指挥作战的彭宇辉上校决定,在代奥格尔南面打一场伏击战,挫败梵军的锐气,把梵军阻挡在离野战机场足够远的地方,再考虑阵地防御。
  为此,彭宇辉动用了2个装甲营与1个机步营。
  主力是2个装甲营,机步营为预备队。
  此外,他还从巴尔梅尔调来了一个拥有20多架武装直升机的空中突击营。
  伏击战术也很简单,先由机步营突前,跟梵军前锋接触,并且带着梵军前锋部队进入装甲营的包围圈。
  哪怕出了意外,也可以让空突营上去救场。
  其实,根本就没有意外。
  按照彭宇辉的战报,梵军的前锋部队在与充当诱饵的机步营遭遇之后,就像是从圈里冲出来的猪,根本就不管不顾,一头就冲进了伏击圈。为了给2个装甲营争取完成部署所需的时间,机步营还不得不在撤退的时候放慢速度,并多次跟追击的梵军交火,遭受了不小的伤亡与损失。
  当然,在伏击战打响后,就没悬念了。
  被2个装甲营夹击,梵军的前锋部队,足足一个机械化的加强装甲旅,也就坚持了不到4个小时。
  在15日天亮之前,伏击战就已结束。
  因为梵军的主力部队从南面滚滚而来,所以在战斗结束之后,彭宇辉没让伏击部队打扫战场。
  其实,也没有必要。
  活着的梵军早就逃走了,没有逃走的,也肯定身负重伤。
  显然,彭宇辉并没打算救治梵军伤员。
  正是如此,在彭宇辉提交的战报当中,只提到了歼灭梵军一个加强旅,摧毁坦克战车数百台,毙伤敌军数千人。至于具体消灭了多少敌人,以及该旅的编制,甚至是番号,战报中都没提到。
  能够肯定的是,在伏击战结束后,梵军主力部队就停了下来。
  到此,围绕代奥格尔的决战局面形成。
  按照战术侦察机在15日上午拍摄的战场照片,到达代奥格尔南面的梵军,至少都有6个师,而且其中有3个是主力师,也就是之前派往巴利,结果在出发之后不久被召了回去的那3个师。
  当然,这3个主力师的状态已经大不如前。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前后折腾了两次,而且不断的遭到帝国空军轰炸,这3个主力师还能够保住建制,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从帝国陆战队手里夺回代奥格尔,显然是痴心妄想。
  
第250章
各为所战
  围绕着代奥格尔进行的战斗,从一开始就打得异常激烈。
  在15日上午,也就是前锋部队遭到伏击之后几个小时,梵军又派出了一个旅,对代奥格尔发起攻击。
  不过,这次出动的是步兵旅。
  受崎岖的地形限制,推进速度也不是很快。
  显然,梵军的目的并不是派遣该旅去收复代奥格尔,梵军的指挥官再差劲,也不会指望用一个只有3000多人步兵旅消灭几个帝国陆战营。至于其真实目的,显然是想通过进攻搞清楚陆战队的防御部署。
  比如远程火箭炮的部署地点。
  不要忘了,梵罗空军已经丧失制空权,即便是纽兰远征航空队也难以挽回颓势,因此之前依托的空中侦察已经无法发挥作用。至于纽兰的侦察卫星,哪怕已经在重新组网,暂时也无法为梵军提供战术级别的战场情报。相对的,梵军在远程炮战当中,能够依托的也就只有反炮兵雷达了。
  可见,梵军的战术非常简单。
  通过地面进攻引诱帝国陆战队的火炮开火,在反炮兵雷达确定了方位之后,再让自己的远程火炮开火还击。
  为此,梵军出动了20多门从西骆沙引进的2S7自行加农炮。
  这种口径203毫米的加农炮,最大射程达到惊人的37千米,而使用火箭增程弹还能提高到47千米。
  西骆沙研制这种“变态”的重炮,就是为了弥补空中打击力量的不足。
  为了获得足够远的射程,不得不牺牲其他性能。比如省略了炮塔,直接把火炮装到履带式底盘上,让炮手暴露在外,也就很容易在战斗中受到伤害。又比如,因为装填设备过于的简陋,其实际战斗射速极低,每2分钟才能够打出一发炮弹。只不过,比起短得可怜的身管寿命,这些都不是问题。
  在全装药发射高爆榴弹的情况下,身管寿命才可怜的500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1/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