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24

  “下柳之心,寡人已知。”
  勾陈心情相当的不错,抚须笑道,“下柳何不为寡人所用,寡人愿用千金以待。”
  “承蒙大王看重,只是既受白沙猛夫所托,自当尽力。”
  “诚乃至诚君子!”
  听到公子巴的回答,吴王勾陈相当的满意,连连点头:“来人,赐下柳千金。”
  “善。”
  公子巴连忙道:“献祥瑞者非吾也,白沙猛夫也,不敢受赐,愿代为受赐。”
  “哈哈哈哈……”
  吴王勾陈听了更是爽朗大笑,“彩!好一个六国君子!”
  “彩!”
  “彩!”
  王宫大殿之中,吴国君臣都是齐齐喝彩。
  换位思考,能够忍住千金的诱惑,这自然是本身的品德所致。吴国君臣愿意为公子巴喝彩,是为这种高尚的品德喝彩。
  只不过公子巴心中却是在滴血,要不是眼前浮现出李解那凶残的面容,他大概咬咬牙,也就把这钱给收了。
  难道他不爱钱吗?可他更爱命!
  钱没了,还能骗。命没了,那是真没了。
  心中一声哀叹,公子巴还得强颜欢笑,在吴国君臣看来,这小小六国,居然还真有杰出的英才。
  只是这种英才,居然只能流落国外,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可见六国国君,相当的失职啊。
  吴国君臣的内心吐槽对公子巴不重要,直到吴王勾陈宣布,把“白沙村”升格为“阴乡”,命李解为“阴乡”乡帅,这才让公子巴忍住了激动的心情,诚心诚意地给吴王勾陈再行了一礼。
  之所以叫“阴乡”,那是因为“白沙村”所在位置,在江水之南。
  所谓水之南为阴,“阴乡”之名,由此而来。
  唯一有点可惜的是,级别有点低,跟芙蓉、云亭差不多。
  连邑也不算,更不要说是县。
  吴国内部,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连。到连这个单位,设连长,一个连长管着五六百号人的治安、税赋等工作。十个连长,就组成了一个乡,设乡帅,同样管着治安、税赋等工作。
  不同的乡设置不同的官爵,数量不同的连长又组成不同规模的乡,总之,因为吴国制度略微混乱的缘故,基本上全靠乡野之间的约定成俗,以及乡野官吏的威望和管理水平,才能维持这种混乱又奇葩的制度。
  而且根据亲疏远近的关系,只有吴国传统官爵体系中的成员,才能享受纳税的权利。
  没人喜欢纳税,但是在吴国,纳税的的确确是一种权利,是值得去享受的。因为只有纳税,吴国才会提供城邑、市掾的安全保护。
  “沙野”之人中的绝大多数,都很想给吴王勾陈缴纳税赋,可惜没资格。因为只要缴纳了税赋,那么吴国就会罩着你,谁要是再来打你,你可以直接跟姑苏打小报告。吴王摆在姑苏的六师,可不是吃素的。
  “百沙”之中,最有希望被吴国吸收进体制,然后予以正式身份的,原本就是“黑蛟沙”。
  但万万没想到白沙村横空出世,直接把“黑蛟沙”给推了,“百沙”之霸主,自然而然才有这样的资格。
  更何况,“百沙”霸主还逮到了一条“白蛟大王”,进献给了吴国大王。
  “哈哈哈哈……”
  返程的路上,公子巴仰天大笑,浑身上下,由内而外的爽,“今为阴乡,有朝一日,未尝不为阴邑。首李为君子,我为大夫,善,善,善……”
  虽说美中不足的是,吴国没有完全接纳“白沙”,阴乡这个单位,等于说就是“白沙”人自治,只要定期别忘了给姑苏城上贡就行。
  亲疏远近的宗法传统,还是影响着吴国君臣。
  不过做到这种地步,已经让“白沙村”无比耀眼,即便此刻李解不在“白沙村”,但还是有大量“沙野”之人,举族从四面八方,前来“白沙村”,以求归附。
第22章
被怀柔
  “阴乡乡帅……你特么怎么不弄个阴间判官?”
  黑了一脸的李村长……哦不,现在是李乡长了,眼神十分不爽地看着公子巴。他寻思着,这王八蛋是不是故意黑他。
  “水之南为阴,首李,这是个好名字啊。”
  “我信你个鬼!你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公子巴一脸纠结,他又没听懂李解在说什么。
  不过总算结果很好,李乡长也就没和他一般见识,带着“百沙”小弟返回江南。看看这些土鳖羡慕的眼神,就知道李乡长能够做出这么大的事业,是何等的惊人。
  虽说这阴乡跟芙蓉、云亭没法比,并不是正统建制序列。
  比如云亭,设置的是“五更”,其户籍进制不是五,而是十。规模上来说,相当于小国的一个邑,而且还是上邑。
  因为社会环境人文风貌,李解总觉得哪里怪怪的,瞧着像是小时候历史课本上的春秋战国,可这些个君王,一个都没听说过。
  再有一个就是人口,他估算过姑苏城的人口规模,大概在三十五万左右。这是什么概念,李解以前有个工地是个小县城,总人口也就这么多。
  可那是现代化的城市,这他娘的是个啥?
  一切都透着一股子奇葩和荒诞,这让李解有一种迫切想要了解自己所处世界面貌的愿望。
  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姑苏城查阅典籍。
  可他一个野人,跑去吴国的太史那里,说把国家典藏给大爷看看呗。估摸着得砍死不少人,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
  行船返航,在甲板上闲聊的时候,公子巴搞明白了“糟老头子”的意思,然后吵嚷起来:“首李,吾不过二十有二,如何算得上糟老头子?!”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正啃着牛蹄筋的李解猛地被没嚼烂的蹄筋给呛到了,然后抬头露出了惊愕的眼神,“二、二十二?”
  “……”
  “是二十一之后的二十二?”
  李解再度确认了一下。
  “……”
  公子巴的心有点痛,他趴在船舷上探头照了照江水,碧波沉浮,什么都没有看到。
  一声长叹,公子巴陡然道:“想来是吾少年老成……”
  “……”
  不是李解故作震惊,实在是就公子巴的面貌,那真的是四十岁朝上。抬头纹且先不说,皮肤黝黑且粗糙,走路虽然挺直了腰板,可背脊有点驼,而且还有点长短腿,左腿可能比右腿长个一两公分。
  再加上一撮山羊胡,一双吊丧眼,说他二十岁出头……这实在是说不出口啊。
  当然外貌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
  公子巴那老油条的作风,李解太熟悉了,见得太多了,那些狡猾的工人小头目,往往是老乡之间的话事人,滑不溜秋,稍微不当心一点,就让他们捡了便宜。
  这种人,一般没个五年以上外出务工经验,并且还是闯荡过几个城市的,根本磨砺不出来。
  就这脸皮,这韧性,那能是二十岁出头该有的素质吗?
  “姬巴,你是天才啊。”
  公子巴:???????
  没搞明白为什么李解这么说,但感觉是在夸他,公子巴淡然笑道:“吾周游二十六国……”
  回家的路上,公子巴吹得很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历吹了出来,吹出了档次,而听众也很认真地在听他的见闻。
  对此,公子巴很满意,也很骄傲,寻思着你个猛夫再能打,这不也是没见识没文化吗?
  谁知道李解点头感慨道:“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下柳之才,乃是实践之才,实践出真知啊。”
  “……”
  公子巴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露出了一副活见鬼的表情,当李解脱口而出“蓬荜生辉”的时候,他以为这是巧合。
  但是现在,一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直接在精神上把他秒杀,让公子巴这个文化人当场就自惭形秽起来。
  没办法,这种“名言”,而且是一定会名扬天下的“名言”,想要总结出来,是要看机遇的。
  可与而不可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