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924

  “无忌以为,会是何人?”
  “列强皆有可能啊。”
  叹了口气,商无忌绞尽脑汁,手头的线索也就这么多。在逼阳国这里,不是没有反向顺藤摸瓜,但往往查到列国的大城市,就会线索断了。
  “吴王生死,其实不是重点。吴王死了之后,吴国的下场,才是重点。”李县长目光淡然,“谁是最大的得利者,谁的嫌疑就最大。”
  “首李的意思是……”
  “吴国乃是东南霸主,此刻威震江淮,感受最深者,唯越、楚、齐三国。其余宋鲁之流,不值一提。”
  小国也没那个财力物力人力来搞这么大的动作,除此之外,小国也没有这样的需求。吴国北上挑战的,从来不是什么宋国鲁国,而是对齐国产生了重大威胁。
  “郯君献土”这个事情出来之后,吴国稍微再进一步,就是碰到了齐国的势力范围。齐国要扩张,一定会跟吴国碰撞。
  同样的,楚国越国的情况,和齐国差不多,只是更惨一些。
  此时此刻,不仅仅是因为楚国内乱,之前沙哈的一通凶猛操作,直接干死了舒龙国,然后在舒龙国的地盘上,建立了军事存在。
  存在,就是影响力。
  随之而来的,就是巢国让出了大量关隘土地,比如说原本为楚国掌控的昭关,现在就成了吴国进出江淮、大别山的入口。
  尽管山区不好走,但对吴国来说,里里外外省了不少事情。
  最重要的一点,昭关不管东西方向,都是易守难攻,只要布置得当,就能用少量存在部队,牵制大量楚国的野战部队,更何况现在是楚国最虚弱的时刻,楚国只会更被动。
  所以指望吴国赶紧解体的列强中,楚国的意愿尤为强烈,因为让吴国顺利换届的话,只怕整个淮水以南的势力范围,包括大别山区,都会全部丢失。
  这是楚国不知道多少人的努力积累,真要是丢了,历代楚王都要从坟地里爬出来发飙。
  “首李,楚国可能最大?”
  “不管是谁,甚至我还猜测洛邑的周天子,只要有动机,都值得怀疑。”
  “周天子?”
  “东南霸主一旦群龙无首,不说姑苏王畿,就说江北诸县,各县师手中兵力,哪个不比羿阳君这个老废物要多?以淮县为例,吴甲有六千人,一旦扩军,可以暴涨到六万人以上。这样一直部队,顺着淮河逆流而上,一路扫平江淮诸国,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
  听到李解这样说,商无忌脸色一变,微微点头,“不错,天下变乱,于周天子而言,确实大有好处。”
  “所以凡是得利的,都值得怀疑。不过我们也无所谓是谁,躲起来算计人的,任由他们去算计。他们算计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
  李解神色傲然,“我们便先行在淮水走一遭,如果姑苏真的再次有变,公子巳储君之位不稳,回师夺走徐地兵权就是。”
  “倘若姑苏有变,公子巳不得继位,首李不杀他?”
  “杀他做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啊。”
  “嗯?”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商无忌整个人都“咣”的一下懵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在说“天子”,而是拿公子巳类比“天子”。
  至于诸侯,自然也不是天下诸侯,而是吴国内部的各种山头。
  “这种话,记下来啊,成天记骚话,这种正经姿势,你就不好好学一学?”
  “……”
  商无忌还在懵圈中,好半天,一边记录“挟天子以令诸侯”,一边琢磨着其中的道理,顿时觉得精妙。
  不过大舅哥想了想,还是眉头微皱:“挟持公子巳,还是后患无穷。”
  “废话,我这不是实力不够吗?实力够了,谁他娘的要‘挟天子’?找大义名分来玩过家家,就是因为实力不够。实力够了,什么狗屁天子,挨个放血谁敢放肆?!”
  “……”
  看老板有点激动,大舅哥赶紧给他倒了一杯茶压压惊,然后小声道,“首李,若吴国内乱,可要先行联络……”
  “不用!”
  李解伸手打断了商无忌要说的话,他能猜到商无忌要说什么,“没必要多此一举,江阴邑的根本,不在老世族。”
  甚至有些话,李县长都不是很愿意跟商无忌细说,江阴邑想要爆发式增长,通过换皮换血换骨的方式来取代姬吴。靠现有的国内山头,只能快活一时,稍微有点过火,这些王八蛋就会拖后腿。
  李县长宁肯用这年头的“国际友人”,也要减少对国内老世族的重用。
  讲白了,新贵在家族事业累积的前期,步调肯定会跟他一致,创业么,老臣子总归是要齐心一些。
  比如说商无忌自己,他跟延陵运奄氏基本上就是脱钩了,那么他的步调,就必须跟李解一致。为什么?因为只有李解越来越强,阴乡商氏的前途才会越来越光明。
  终究还是屁股来决定脑袋。
  “若如此,军中扫盲的强度,还要增加。”
  商无忌略作思考,就有了想法。
  “这一次,挑选出来的一两万‘义胆营’,咱们既要用他们来摸清江淮的情况,也要把他们练得筋疲力尽,即便做不到像鳄人、勇夫那样,至少,也是候补。”
  此时李解手中掌控的武装力量,成员相当的驳杂。
  但不管多么驳杂,只要进入了大熔炉,都可以炼化杂质,成为良品。
  更何况,李解并没打算养活这么多野战部队,他也养不起。最终这些“义胆营”中一部分,还是要进入到江阴邑的社会结构中去的。
  至于说能不能绝对发挥出功能,李解不知道,但至少,后遗症要比用吴国老世族强得多得多。
第229章
另类繁荣
  作为典型的“草莽”,李县长想要搞创业班底,和曾经做工头那会儿差不多。要么找同学,找么找亲戚,要么找朋友,实在是找不到了,找女朋友的亲戚也能凑活。
  实在是一点亲近关系的也没有,那就找也准备拼搏向上的“倒霉蛋”。“倒霉蛋”的出身可以忽略不计,也只有这个阶段,“倒霉蛋”的出身不算太重要。
  至于随着家大业大起来,越来越讲究出身,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再说了,这也不是东汉末年有三国,他李解不是刘皇叔,商无忌也不是锦马超。
  “含姬量”实在是太低,商无忌和李解在面对姬姓诸侯的时候,大哥不笑二哥。
  得了李县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划总纲之后,商无忌就开始盯着四天后的吴晋会盟。
  这要是有人把公子巳给搞死,那这个计划就当放屁,一旦公子巳活蹦乱跳,商无忌就要在公子巳面前亮个相。
  不管怎说,刷存在感,对政治生物来说,是必要的事情,不得不做。
  商无忌敢断定,此刻公子巳的谋臣们,大概也在想着如何拉拢淮水王师,以及现在嚣张到不可一世的王命猛男江阴子李解。
  睢水以南,泗水以西,淮水以北。
  重修的娄林邑形成了一个在野自由市场。
  市场并不受吴晋双方的管辖,因为此时此刻,还没有正式确认两国在这片土地上的主权。
  短暂的自由市场,很受列国商人的欢迎,情报贩子和政治掮客们,在这原本逼仄狭窄的城邑中如鱼得水。
  “这几日,北地游侠,南方剑客,又增不少啊。”
  娄林邑距离曾经的徐国都邑徐城并不远,在几代人之前,这里称得上“沃野”,但是随着战争的频繁,加上地方霸主的镇压,徐国的精华土地,此刻就是一眼望不到底的草场。
  在丰茂的草场之间,大量的洼地因为排水不通,形成星罗棋布的小型池塘甚至是湖泊。
  各种野生动物,都能在这里找到不错的栖息地。
  吴晋两国在这里筹备“互王”期间,仅仅是猎杀的野鹿、老虎、野猪数量,就抵得上很多大国国君组织的武装游行式狩猎。
  此刻,娄林邑的一处“会馆”,建筑形式迥异非常,只有宋国夏城的江阴会馆,才会用这样古怪的风格。
  只不过,整个娄林邑,但凡规模大一点的正规铺面,只要不是窝棚,大多都是这样的形式。
  究其原因,当初公子巳抵达徐国故地之后,就像快速地修建一些屋舍出来,而敢承包工程,打包票快速施工的,只有李县长的江阴邑。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建筑风格,和列国传统有些冲突。
  “这茶,妙用甚多。”
  一处食肆中,铺面并非是窝棚,外有凉棚,内有大堂,甚至连跑堂的伙计都有三五个,门口栓马桩前虽然没有拴马,可等待主人的奴隶却有不少。
  临街的一张桌子上,坐着几个人在喝茶闲聊。
  和别处不同,这一家食肆用了桌子不说,还有椅子。一应桌椅板凳,都是就地采购,价钱不菲,但是这段期间,已经回本。
  “前往姑苏打探的人,至今未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