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924

  这种新老交替的斗争,他们在郑国也是见得多了。
  哪怕是现在,明明郑侯还没死,太子丘作为监国,却是蠢蠢欲动,不断地安插自己的亲信,在各郡县任职。
  为了安抚太子丘,上卿郑城子又不得不妥协,毕竟,郑城子现在首要目标,就是把郑侯彻底完蛋的消息,能拖多久是多久。
  “如今淮水两岸,多为吴人之地,不拘颍汭、汝清,吾已探得消息,江阴野人,正在垒砌堤坝,清淤开荒。此二地,可得水田百四十万亩之巨!”
  说到这里,此人手中筷子,竟是点了点。
  颍谷邑的食肆,除了分食而坐之外,也有桌子,桌子是吴国进口来的,原本只是商人们的便利,现如今,低级官吏和小贵族们搓一顿,也愿意这样亲近一番。
  长著用来夹菜,筷子则是自用,倒也是干净卫生。
  “百四十万亩?!”
  一人惊呼,“江阴子手中何来种地之人?”
  “我等自平舆归来时,一二三四五号汝沟,皆用降卒之流,新蔡野人,亦多有编入‘淮上义从’,若是所料不差,想必江阴子必有分而治之之意。”
  几个士人连连点头,这其中的利害、机遇,那是相当的丰厚。
  可以说只要稍微懂一点管理,甚至自己不懂也没关系,只要能执行李解安排的任务,这必然就是一个小小“封君”,只是缺乏正义性、合法性。
  “若成江阴邑之心腹爪牙,他日未必不能……”
  目光如炬,这其中蕴含的,自然是落魄士人该有的不甘和野心。
  留在郑国,他们就是一群上不去的狗,别说他们不姓姬,就算是姓姬,现在也是狼多肉少。
  许国复国一事,不知道砸了多少人的饭碗。
  而天下间,还能搞大建,开辟新田养活更多人的地方,还有比江淮更合适吗?哪怕江淮过得不舒服,退回中国就是。
  “如此……我等还要前往洛京?”
  “去!如何不去?!我等数人前往,便是举族投靠,亦不过数百人,若能诓……说动洛京友朋同往,必受江阴子重视!”
  “善!”
  “善!”
  “善!”
第396章
淮上大夫
  自从逼阳国的大工地一期工程完毕之后,大工程的大投入,立刻就开始反哺土地,臭不要脸的泗水君,今年可算是不再发浪了,按照逼阳子妘豹的估计,今年搞不好秋粮能上到一百五十万石。
  就是其中麦子太多,喂狗狗都不吃。
  想要吃面粉,还得用江阴邑出品的磨坊。
  如今逼阳国的一个招牌食物,就是面食,不过面食很贵,并不能下放到平民,哪怕是逼阳城的国人,也只有连长以上,才能大胆地享受,不用怕吃穷破产。
  “君上,相、相国……相国当真生擒郑侯、蔡侯?”
  大夫阳巨被召入宫中,然后逼阳子妘豹就把这么个劲爆消息,透露给了他。
  “不错。”
  妘豹抚掌笑道,“李君真可谓智勇双全也。”
  写给妘豹的信中,详细地解释了一下当时的情况,李解跟妘豹没什么好隐瞒的,而且今年新君登基,代表李解前往姑苏的,就是妘豹。
  王孙虒上台的那天,就是逼阳国并入吴国的时刻,从此,逼阳国就会成为吴国的北方前线。
  而且逼阳子也不担心故土不被重视,就冲现在的土地产出,姑苏那帮王八蛋就不能当做没看见。
  秋粮一百五十万石,虽说只是估计,但这个数量,砍一半好了,也足够让吴国的山头各种激动得发抖。
  那么作为曾经的逼阳国之君,逼阳子怎么可能不受重视?
  更何况,还有李解的保举,这次前往姑苏觐见,之后妘豹就要往淮上赴任。
  淮上大夫,这是个管辖范围极为广大的职位。
  李解已经先行让商无忌跟姑苏那边联络,通过气的有贾氏两大夫,贾仁贾义两只老狐狸,这时候也没想过回姑苏翻本,老老实实地在棠邑苟着。
  有李解这个外服猛男“相互扶持”,也能让他们安心不少。
  各取所需嘛。
  “唉……可惜相国非傅人,若为傅人,未必不能振作家国。”
  阳巨有些感慨,他对李解的印象极好,要是没有逼阳国,去年就他妈亡国。而且搞不好全国君臣都只能做奴隶,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
  哪里像现在,逼阳国怎么地也算是历代最强,疆域也是相当的“广袤”,连薛国这个王八蛋也被干了,薛城还是他们的地盘。
  总体而言,不亏。
  “李子有云:知足常乐。”言罢,妘豹又笑道,“又云:人贵有自知之明。逼阳国小民弱,便是如今疆土大增,国人又有几何是傅人?”
  摊了摊手,妘豹很是看得开:“以吾之能,只怕镇压不得诸城骄兵。”
  “诚然如此。”
  拱了拱手,大夫阳巨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只是一山望着一山高,本能地有些可惜。
  毕竟这么大的家业,就这么拱手相让,着实有些可惜。
  并入吴国之后,逼阳国君臣的封地,产权变动应该不大,该瓜分的,也早就先行瓜分。吴国这一点,是肯定会承认的。
  而且产权问题,在吴威王勾陈在世之时,就已经谈妥。
  吴国需要的,只是逼阳国的主权,方便吴甲进入中原腹心。
  尤其是现在“吴晋互王”几近破产,原先瓜分徐国故土的成果,可能也会付之东流,这种情况下,吴国想要巩固北方的收益,就不得不进行投入维护。
  作为“地头蛇”,将来吴国征兵,肯定也会用到大量的逼阳本地人,这要是拿妘豹当二傻子玩,吴国前期的投入,绝对肉包子打狗。
  这是个很简单的算术题。
  “此去姑苏,若吾此行顺利,便以汝为佐助,前往淮上。”
  “淮上大夫啊……”
  阳巨看过地图,李解保举的“淮上大夫”管辖范围之大,超乎想象。总面积,比宋国还要大。
  两岸城邑也都是相对发达城市,并非是野人出没的烂地方。
  像淮中城、白邑、蓼城、息城、弦城、黄城甚至新蔡,都属于这个“淮上大夫”的辖区。
  放在以前,这就是挂七八国相印的概念,妥妥的上卿。
  这种江湖地位,逼阳国国君就是个屁,家族扩展上来说,妘豹可以轻松地把兄弟子侄安排的舒舒服服。
  窝在逼阳国,只能艰难刨食,想要开枝散叶,相当困难。
  实际上逼阳国也有大量“公子”外出游历,境况也就是比六国公子巴稍微好那么一点点,毕竟逼阳国的财政相对来说要富裕一些,土地产出也要高一些。
  外出游历,倒是不差那一口吃的。
  但要说有什么地位,就是妄想。
  中夏之国,根本看不起逼阳国,妘姓在中国,就是个弟弟。
  从开枝散叶的角度来看,妘姓在中夏之国,混得最好的,也就是下大夫这个水平。
  三代人之后,这点积累又立刻消失殆尽,祖传染色体的接力棒,很容易就掉落在跑道上。
  妘豹原本是看不到什么希望的,直到李解的出现,他才赌了一把,现在有很大的概率,自己是赌对的。
  “吾若为‘淮上大夫’,君当为小司徒。”
  “谢君上。”
  “哈哈哈哈哈哈……”
  所谓“小司徒”,就是司徒的佐官,妘豹这是自比司徒。
  当年能顶着司徒头衔行走的,无一不是周天子跟前的红人,而且还是强人。
  而这些司徒们的后代,就是齐鲁卫晋秦郑燕等等大国的国君。
  “不过,君上可曾想过,相国欲让君上前往淮水,所谓何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