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4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1/924

  是不是看不起李解,是不是把李解当做戎狄蛮夷?
  是不是许国人认为,“猃狁”是蛮子,吴国也是蛮子,所以蛮子和蛮子才能相亲相爱可以帮忙说话?
  要知道,许国人可没说要掏钱。
  这样的节奏,稍微带一下,哪怕明明李专员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谁知道底下的鳄人会不会有玻璃心?谁知道吴威王的老伙计们会不会发飙,然后找李解哭诉?
  许国贵族跑路的原因,根子就是这个。
  怂了。
  许国人怕的不是郑国,而是李解以及李解背后的吴国。
  一通骚操作,惹了一身骚。
  哪怕许国人先去找“姻亲之国”的卫国,都不会那么容易带节奏。
  实在是许国人自己太飘,用想象出来的李解,代入到了现实。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正常的盲点,想象出来的作品,可能要讲逻辑讲道理,现实讲个屁的道理逻辑,万一为上者突然精神病发作,搞不好历史就排水渠过弯,闪断不知道多少人的老腰。
  “听小玉这么一说,我对本次招生工作,更是自信满满啊。”
  “夫君兵法,当真要传授于天下?”
  “小玉啊,你都问了我不下十遍吧。我很肯定地告诉你,我绝不藏私,只要谁想学,缴纳学费之后,就能学。”
  “……”
  然而夜月公主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上上兵法,就这么大派送的么?
  “这山核桃,敲起来太麻烦,过几天我做个核桃破碎机,保管吃起来方便快捷没碎渣。”
  核桃破碎机可以参考缝纫机,只要调试撞锤份量到位,总能调试出合适的撞锤。
  然后有一定量的撞锤行程,靠自重就能破碎山核桃。
  破碎之后,再通过人工分拣,就能筛选山核桃仁,这比用锤子慢慢敲,那是强多了。
  “只是果仁,何必如此麻烦?”
  “嗳!小玉啊,这我就要批评你。有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你堂堂秦国公主,衣食住行,当然应该精益求精啊。怎么可以随意凑合呢?”
  “……”
  没说的,听了这话当场就湿了。
  擦去眼泪,嬴莹觉得自己的修行还是不够,于是道:“幸遇夫君,此生无憾。”
  “这话我爱听,多说点,我感觉我能承受得起。”
  “……”
  感动的眼泪,终究干的没有精子快。
  ……
  在李专员忙着设计山核桃破碎机的时候,秦国送亲团那些种子,已经逐渐运往淮中城。
  李解没有用秦人的种植经验,阴乡有自己的一套农时规章,且这种规章,并不掌握在“农官”手中,而是通过受教育的群体,下放到了普遍农户。
  这个时代有一个好,没出路的识字群体,只要没有合适的舞台给他,该种地的,还是得种地。
  而同样是种地,至少在李解这里,种地是一门学问,且是一项事业。
  做得好,照样可以拿高工资,且奖金、补贴不会少。
  此时的江阴邑,在农业生产活动上,早就成了“百沙”的风向标。因为只有江阴邑的农事活动,会告知“百沙”。其余如五湖野人,进入农时,什么时候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用什么农具要多少人工,都得听姑苏“农官”的指示。
  因为不管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是五湖野人能够搞明白的。
  农时的掌控,除了传统经验之外,还有当年的估计,时令差个十天半个月,搞不好就是某个作物的绝收。
  “农官”,就是尽可能降低这种情况的“官吏”。
  而地利同样如此,野人可能能分辨出土地的优劣肥瘦,但是,坡地种什么,丘陵种什么,水田种什么,沟渠怎么用,他们同样只有短期经验。
  稍微有一点大型战争,这种经验就无法传承下来。
  所以,“工师”的存在,就是保障水利工程和水利器具的研发应用,五湖野人,依然只能听从贵种们的安排。
  他们没有试错的机会,一旦错了,还是绝收,在别的国家,闹事可能还会有安抚。
  在吴国,尤其是五湖地区,闹事就是死路一条。
  老妖怪威压一世,从来不是靠摆个逼格满满的姿势,就算完事儿的。
  此时此刻,在整个江淮流域,有且只有李专员的地盘,才会尽可能地下放农业技术和农业知识,李专员也没指望野人们能够知其然外加知其所以然。
  他要的很简单,就是田地能够稳定产出产量,可以有高低,但总产量,要稳中有升。
  而此时,随着许国的崩溃,李专员突然发现,原本淮水还缺大量职业农民呢,此时在许国,不是正好就有么?
第448章
汉子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新郑街头巷尾的食肆中,外国来的“游士”都在念叨着这句话。
  这是传说中《威王遗书》的总纲。
  对这年头的土鳖“游士”来说,这就是不可多得的知识啊。
  逼格满满。
  一个字:超级赞!
  别说“游士”了,连那些将信将疑的大贵族子弟,此刻也是立刻服了。
  就这总纲,怎么看都不像是江湖土鳖能够总结出来的。李解是吴威王的私生子,这他娘的绝对算实锤啊!
  “听闻李子之学,须前往淮中城?”
  “淮中城在何处?”
  “便是旧时州来。”
  “啊?!州来已灭?”
  “……”
  州来都他妈灭了多少时候了,你这时候还惊讶个鸡儿。
  李解开坛讲经,传无上成圣妙法,一人一朵鸿蒙紫气,自号“鸿钧老祖”,布告天下,腊月初八,前往新郑一人一碗腊八粥……
  反正李专员放了话,现在来新郑的,就是交个朋友,要学真材实料,缴纳学费生活费之后,就可以前往淮中城。
  长途“大巴”还是有的,吴国牌水上巴士,走汝水、颍水、濮水三条高速公路,搞快点的话,一天就能到。
  不少人心动了,连之前想着搞外交关系的鲜虞人,此刻也是心动不已,因为他们打听清楚了,人吴国王命猛男居然不看身份招生。
  这是什么?!
  这是一视同仁,这是大公无私啊。
  最急吼吼筹钱去报名的,不是别人,就是一群混居在诸夏之国的狗蛮子。
  连“义渠”人也托了老秦人关系,说平时虽然你总是打我,但这一回,请狠狠地打,狠狠地鞭笞,不要怜惜我这朵娇花。
  但有一点,打完之后,请帮忙介绍一哈山东老铁认识认识。
  然而老秦人爽完了之后,才提起裤子很抱歉地对“义渠”人说道:这事儿吧,还得看我们公主殿下。
  总之,“义渠”老铁被老秦人白干了一炮,秦国在国外的贵族,至少从“义渠”上层身上白嫖了千几百头大牲口,牛马都有,还不包括奴隶。
  奴隶要是能变现,这一次真是靠着一张嘴和一张空头支票,就耍得“义渠”人团团转。
  “李子曰:有教无类,唯才是举!”
  “啊?!唯才是举?”
  “正是,新郑东郊学宫,已经议论纷纷!”
  这话超级有杀伤力,很多“游士”只是听了半句话,就已经高潮得浑身发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