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924

  吴国人都是傻逼,这种形象建立起来之后,晋国老铁们还真是盯着一只羊往死里薅啊。
  不过还别说,乌鳢这一通骚操作,绛城内部,还真有豪门当做笑谈在那里聊了起来,不外就是吴人行事,还真是迥异中原。
  总之一句话,狗蛮子懂个鸡儿。
  只是聊着聊着,有从大荔、邯郸过来的豪门却是纳闷,事情前因后果打听清楚之后,这才神色凝重。
  有赵氏子弟更是在家宴中聊了起来。
  “中行云?若非同名,当年邯郸街头,有少年捧剑修习剑术,随为赵氏随从,却通文字经典,习《货殖》三卷,颇有经济之才。”
  “我邯郸宗前来都邑,便是为招募此人。”
  “止《货殖》三卷,不至赵氏如此罢!”
  “此人剑术超群,师从虞氏剑圣,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虞氏剑圣乃渭汭游侠之首,赤足麻袍,在野苦修,秦人素欲除其而后快。中行云剑术,便是苦修在野之剑。”
  “较之武卒,何如?”
  “武卒为卒,中行云,将佐也。”
  “……”
  赵氏家宴,亲眷家族听了这样的论断,都是无语。
  晋国统治阶层,大多都是以“亲亲”为主,血脉联系非常浓郁,世卿世禄就是主流。
  但是随着战争的多样化,以及国际上列强的崛起,尤其是吴国这样的神经病恶狗的爆发,倒逼了晋国国内的选材。
  尽管“亲亲”不变,但“尚贤”的渠道,终究还是有的,少是少了点,可比以前的世卿世禄,有着极大的区别。
  这对国君来说,也是大有裨益,所以晋国中央,是推动“尚贤”的,只不过选拔的过程中,还是以推举为主。
  所以往往有什么厉害的人才,各大家族,早就提前投资。
  以上卿魏操的魏氏家族为例,魏氏羽这样的普通青年能够被选拔出来,也证明了内部的选材渠道,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把控在了高层手中。
  一通闲聊之后,赵氏子弟那是相当的郁闷,他们盯上中行云很久了,而且也料定中行云会在新君登基的时候,回都邑出仕。
  选谁都是选,那为什么不选他们赵氏呢?
  毕竟有着非常不错的关系。
  谁曾想杀出来一条吴国恶狗?
  乌鳢?
  这特么不就是黑鱼吗?
  这黑鱼是成精了还是怎么地,还上岸抢食儿了?!
  赵氏的郁闷,实在是不想细说。
  因为赵氏子弟隐瞒了很多东西,中行云绝非只是学习《货殖》三卷有经济之才那么简单,更不是简简单单的将佐就能来形容的。
  中行云游历的风格,和他早期跟从虞氏剑圣的剑术修行有关,谁他娘的愿意吃苦啊。但虞氏剑圣的剑术修行,就是在外砍人,风餐露宿到处砍人。
  而且还不是随随便便砍人,收钱的。
  国家有悬赏,领了悬赏,出奔追杀,砍了人头回来领赏。
  就这么简单。
  比如说要是邯郸有少年大喊“我是要做山贼王的男人”,那虞氏剑圣的收费,就会比较高,中行云也就跟着虞氏剑圣一起,还有虞氏剑圣的徒子徒孙们,跑去邯郸了解到这个少年可能是某个大佬的孙子,然后偷偷地布局,在野外就砍死。
  砍死了之后,领了赏就跑。
  至于大佬的追杀,那是后话,但因为有大佬在追杀,所以也就不得不继续风餐露宿,没可能到处浪。
  加上中行云没有拜入虞氏剑圣门下,不算门徒,所以来去自由,同时又因为不算门徒,所以没有学徒工资,这生活费,也就来得比较艰难。
  但有一个好,可以给虞氏剑圣扬名,这才有了中行云这种“慕名而来”的少年,为虞氏剑圣壮大声势。
  这几年虞氏剑圣主要业务,也是给晋国高层干脏活儿。
  比如说河套地区有狗蛮子装逼,偷偷地放羊放过了界,那某个大佬,就会开个合适的价钱,然后让虞氏剑圣带人看似狗蛮子。
  除了狗蛮子,还有秦国人。
  老秦人在关西种地,只要偷偷摸摸捞过界,比如说原镐京的优质王田,薅一两次羊毛还行,薅多了,某个在本地有份子的大佬,就会让虞氏剑圣来干脏活儿。
  这其中,就有中行云的经历。
  知晓根脚的赵氏,现在是美酒入喉一线酸苦,这他妈都是什么鬼!
  吴国的狗蛮子,怎么到哪儿都阴魂不散?!
第504章
微小工作
  “季子还要出访友朋?”
  因为衣锦还乡,中行云的嫂嫂也是颇为扬眉吐气,她这个小叔子一个人,是硬生生把她家吃穷十多年啊。
  要不是丈夫勤恳能干,加上乡里还算照应,又有祖宗庇佑,早几年的税赋基本都是靠上工减免,这个时侯,搞不好家里真的会出一两个贱人,靠卖身才能苟活。
  熬出头了啊。
  中行云的嫂嫂,原本满肚子的怨气,此刻也是烟消云散,尤其是这个小叔子,居然拿出两大板的楚国郢爰,直接交到了她的手中。
  人生巅峰,绝对的人生巅峰。
  就冲这两大板郢爰,她这个当嫂嫂的,也得把饭碗压得严严实实。
  “兄长有所不知,此次南人入晋,是为寻觅贤才。乌君言其主吴国淮水伯,如今求贤若渴,吾自当助其得偿所愿。”
  至于说是助李解还是乌鳢,中行云倒是没有细说。
  中行云的大哥虽然也当过几年兵,但运气不太好,年轻时候就遇上了“万众一心”这种糟心事,所以履历上不怎么光彩,也就只能靠耕作祖田,外加在绛城给人打工,才能维持生计。
  有子三人,有女三人,六个后代都养活了,没有夭折,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大。
  要不是小弟中行云离家出走,整个家是真的撑不下去,养活六个孩子容易,养活一个中行云这样的小弟,实在是难如登天。
  松了口气,心情也是大好的大哥想了想,对中行云道:“先祖教诲,恩虽小,思图报。愚兄于市井之间,又尝闻游侠儿多言李子重信,虽不知真假,却也听说‘一诺千金’故事,想必……纵有夸大,亦不远也。”
  “兄长教诲,云,谨记。”
  微微施礼,明明是市井人家,但这种礼数,却没有废弃。
  并非是繁文缛节,只是很随意的动作,却让人一眼便知,这不是蹉跎无胆的人家。
  陪同的白马里有司、役夫、轨长,都是跟着行礼,拿起手中的陶爵,共饮了一口浊酒。
  不多时,门外又传来了犬吠,很快有人进来禀报:“中行季,乡大夫来也!”
  白马里不过是东郭四十个里之一,东郭在绛城属于“乡”这个行政单位,有专门的“良人”来帮忙国君治理,能在东郭乡担当“良人”的官吏,封爵就是乡大夫。
  和非都邑郡县不同,东郭的乡大夫,是有资格面见国君的,也就是朝会的时候,能凑在大殿里找个位置。
  “乡大夫怎会来此?!”
  中行大哥有些惊诧,但转念一想,自家小弟现在这身行头,实在是贵得吓人,黄金跟板砖一样往外掏,更别说之前带来的布匹,那都是上好的“白沙麻布”。
  这麻布,中行大哥在市场见过,非常贵,而且质地跟寻常的麻布不一样,不需要让人穿久了才会软,它本身就有点软舒,贵人穿在身上,也不会觉得难受。
  而小弟随手就弄了二十匹回来,这真是……大手笔啊。
  不过再大的手笔,也比不过那一堆黄金。
  乡大夫就算官爵再高,当官一年下来,算你三五百石,那也没多少。
  “正当其时。”
  中行云听说东郭乡的一把手前来,面带微笑,他此次衣锦还乡,并非只是为了显摆,也是为了壮大声势,好把乡大夫吸引过来。
  有了乡大夫,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白马里的人没有在宅院中等候,都是老老实实地出门迎接乡大夫。
  远处逐渐有牛车进来,也有车马,不过都是装了货,乡大夫身份尊贵,却也没有坐马车,坐的是牛车。
  悠哉悠哉到了跟前,牛车上,下来一个老者,身材不算高大,但是精神矍铄,脖颈上裹着一条狐裘,见了简陋院墙之外的人群,倒是先行了一礼。
  “见过良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