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5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924

  把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引进回国,除了让淄水势力更加强大,进一步释放更多的青壮劳力来武装,对济水以北的齐国山头而言,毫无益处。
  现如今,千乘高氏考察完淮中城之后,对淮中城的未来,有着前所未有的信心。
  稍微算一笔账,就能清晰地看到十年后的景象。
  不管诸侯们愿不愿意,就淮中城现在的状况,十年后最少有两万适龄“士子”。
  两万人,一百个人来管理一个县邑,那也是两百个县邑的规模。
  整个齐国才几个县邑?
  而淮中城的“严刑峻法”,有着大量的既得利益者在拥护,落后力量被吞并之后,想要反抗,先干掉这些既得利益者。
  和以往不同,这一次的既得利益者有点多,尤其是低级武士、平民,凡是脱离原先诸侯序列的野人、夷人,都能够再淮中城的全新体系下重新做人。
  从畜生变成人之后,谁又会愿意重新做畜生呢?
  “老夫几次拜访蔡美、云轸甪,可以断言,吴解入秋之际,必定伐楚。今吴强楚弱,倘使吴解兵临汉水,淮水两岸,则尽为吴解所有。”
  众人没有听了,没有惊讶,因为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
  换作以前,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地区势力,可能就是要盟主号召开始围殴。
  但是这几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风头无二的就是吴国,最能打的也是吴国。
  吴威王后遗症导致了很多传统规矩基本作废,甚至千古大妖临死之前还把越国灭了的壮举,依旧深深地震撼着列国诸侯。
  作为齐国人,千乘邑官商集团是相当清楚的,当时齐国是打算直接出兵,找借口过境鲁国进击逼阳城。
  鲁国借道,那就打逼阳城,理由是给薛国复国。
  鲁国不借道,就以此为由,发动攻鲁战争。
  然而当时逼阳国二环大工地还在,有了丰富经验逼阳子妘豹,完全可以整合力量援助鲁国。
  再打一场“抗齐援鲁”,当时的士气、资源、兵力、经验,都是够的。
  无非是缺德点,跑鲁国去打呆账,直接把齐国的力量拖死在齐鲁长城附近。
  战事只要一僵持,拖上一年,难道一年之内,吴甲就找不到合适的天气出兵吗?
  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之后,齐国高层才放弃了这个诱惑力极大的念头。
  时势相易,再回望过去,多少是有点不甘心,毕竟当时谁能想到,入夏之后就来一场大洪水呢?
  而几个月的建设期,也足够让逼阳城成为淮泗地区的大城、坚城。
  “吾闻荆蛮骚乱,以吴解之力,岂能用力于四方?”
  “不错。出南顿国之外,尚有淮上、淮中、淮下、汝沟、颖尾、逼阳、江阳、雷邑、鹿邑等地,皆是靡费颇巨之地。如今吴解缺少人丁粮秣,纵是无双烹者,又岂成无米之炊?”
  “自去年秋收以来,荆蛮为吴解镇压,诸部怨恨颇深,我等入淮不过月余,闻淮南骚乱,大者七八,聚众数千;小者数十,聚众数百。诸蛮酋叫嚣‘死生之仇’,此谓不可不报。”
  有人面露担忧,“若不能迅速平定荆蛮骚乱,英巢群舒,必不能服。长此以往,淮中之地,岂得安宁?”
  话头说开,一众齐国人都是议论纷纷。
  要不要投资淮中城,这是没有异议的,肯定要投。
  不看别的特产,就冲着“赤霞”“紫霄”这两种名贵丝绸,就足够让千乘邑的官商集团为之疯狂。
  更何况淮中城的马车、陶瓷、珍珠、玻璃、紫砂、铁甲、箭矢等等等等,或是物美,或是价廉,对于他们这种势力而言,简直是再美妙不过。
  千乘邑在济水之北,毗邻漯水,多年以来抱团共同进退的氏族,就是在漯水两岸。
  这一次高氏牵头,要在淮中城搞投资,攀上李解这条大腿,除了赚取利润之外,就是要扩大再生产。
  而以牧业为根基的漯水势力,扩大再生产的方法,显然就是增加养马地。
  高氏等漯水两岸的家族,盯上的就是老对手长狄。
  确切地说,是长狄的一个分支“鄋瞒”。
  这个长狄分支已经被齐国驱逐出了济水两岸,只有一个小部还在济水之北、漯水之南。
  千乘邑官商集团的想法,就是吃掉这一支落单的狄人部落。
  只不过喷戎狄是畜生是一回事,真把戎狄当畜生,那就是要自讨苦吃。
  鄋瞒虽然留了一支小部在济水之北,但本族力量还是能够大规模地流窜在漯水中断和燕国之南。
  晋国虽然把北狄联盟的脊梁骨给打断了,但并没有彻底消灭,否则也不至于鲜虞人还能跑去石家庄一带筹备建国。
  北狄联盟被晋国用“和平演变”的方式而导致解体,之后北狄诸部之间,联系就不算大,面对任何一个诸侯大国,都只有耍横拼死的份。
  但衰弱归衰弱,打不过一个诸侯大国,敲诈勒索地区小国和大国的边境氏族,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所以千乘邑的官商集团,即便是想要吃掉鄋瞒在济水之北的小部,也要优先考虑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鄋瞒举族报复,千乘邑如何单抗。
  当然抗不过肯定可以喊国君救我,但到时候战后红利,就不是说你千乘邑一家吃独食,必须得是见者有份,然后论功行赏。
  千乘邑现在要吃独食,就得保证有能力有决心单刷鄋瞒,光靠千乘邑本身的力量,肯定是不够了,矛戈、箭矢、甲具,总量都是远远不够。
  而从临淄或者淄水各家采购,一定会惊动齐国高层,唯有从国际市场上采购,才能神不知鬼不觉。
  如此一来,实际上千乘邑官商集团,又或者说齐国漯水势力,能够选择的目标不多,倘若还要加上一个信誉度问题,那么当前的国际市场,显而易见,只有李解这一家,才是漯水势力可以考虑的。
第533章
家庭事业两丰收
  视察春耕是个态度问题,作为淮中城的一把手,甚至可以说是淮水两岸目前当仁不让的老大,李总裁有心天天在小老婆面前装逼过过日子就算了,可惜不行啊,霸道总裁没有实力地盘,那怎么算霸道呢?
  “今年‘淮麦’出苗极好,二月播种,二月十五苗芽茂盛,这个月已经盈盈一片。夏粮算是稳妥。”
  在汝、颍之间主持农事的官吏,以蔡人为主,借着执政蔡美的关系,很多当年被坑到举族扑街的倒霉蛋,如今算是上了位。
  只不过想要恢复当年的威望地位,几乎是没啥可能。
  不过蔡国的老世族也不傻,另起炉灶,在淮中城这里给李解做狗,照样能混个人模狗样出来。
  主要还是权柄比较大,容易借用淮中城的先进农业技术,反哺家族,在蔡国内部积攒家底,在李解这里做官做事。
  所谓“左手是事业,右手是家庭”,事业家庭两丰收……
  当然了,蔡人想要在农事活动上让李解高看,然后重用,最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能够达成“喜提‘汝沟’一条”的成就。
  李解不看重出身是不假,但在淮中城的体系中,要是连一点点说得过去的履历都没有,想要得到李解的提拔和重用,那必须妹妹或者女儿长得国色天香才行。
  “‘淮麦’以往产量多高?”
  “以阴乡公平秤为准,亩产八十斤左右。”
  农官顿了顿,躬身又道,“上将军,亩产八十斤,已是极好。‘淮麦’择选天时不易,不如麸麦。北地麸麦,如易水麸麦,能亩产一百二十斤。”
  李解默算了一笔账:“如此说来,颍西夏粮,‘淮麦’能有十二万石?”
  听到李解算账这么快,农官明显愣了一下,然后连忙应道:“若以阴乡公平秤而计,确为十二万石上下。今年牛马数量极多,又有新式笼、轭,牛耕、马耕并举,省时省力,只要严加督促,便是不愁夏粮。”
  搜刮来的“淮麦”种子,也刚刚好就够这么多地,再往上增加耕地,种子数量也不够。
  所谓“淮麦”,其实就是大麦,李解仔细辨认了一下,觉得就是类似青稞一样的东西,主要是用来酿制。
  淮南主要在大别山区有荆蛮部落种植,淮北就是“淮夷”种植得多,种植的方式也相当粗暴,开春瞅准了一个好天气,瞎鸡儿撒种子就是了。
  看天吃饭,二十斤种子,怎么地也能换个五六十斤回来。
  吃起来不好吃,但总比没得吃要强。
  这年头,小米儿也是好东西,是真养人。
  也就是李总裁现在地盘广了,小弟多了,事业大了,这才让不少刚过了几天好日子的小年轻,忘了前几年的苦头,连小米都开始嫌弃。
  不过也属正常,随着研磨技术的加强,小麦的优势自然就明显无比,淮中城的“面食”,也成为了一绝。
  齐鲁官商只要到了淮中城,就没有不为之而欣喜若狂的。
  视察春耕跑得地方很多,好在交通也算便利,舟船车马都是改进了不少,半个月下来,李总裁感觉自己现在的事业,那叫一个红火,那叫一个蒸蒸日上。
  前来投奔的杂七杂八势力,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淮上列弱”,一个比一个不要脸,当年的弦国将军隗矢,如今更是以“学生”自居,堂而皇之地“借壳”自救。
  换了李家的皮之后,隗矢显然是没打算继续回弦国苟活,拜在李解门下,就算一时前途有点艰难,但长期来看,淮水两岸正值用人之际,他隗矢再不济,也是有过带兵经验的,又这么听话,上将军用谁不是用?
  果然,靠着厚脸皮,加上砸锅卖铁凑钱拍淮水女神马屁,隗矢总算是熬出了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