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7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1/924

  代表路过前往无盐邑会盟的人,是鲁侯的近身力士,陬邑大夫子纥。
  子纥和一般的力士不同,除了身材高大之外,知识也非常丰富,除了负责保卫鲁侯之外,还负责给鲁侯在绢布上誊抄公文。
  而且子纥为人爽直,一般和人辩论的时候,对方实在是听不懂道理,他就把衣服一脱,露出一身结实的肌肉,对方一般就瞬间听懂了自己的道理。
  鲁侯把子纥派往无盐邑,也是因为这种考量。
  作为国君,亲自前往无盐邑,这要是办事漂亮还好,要是办得不好,不但有损国体,还有损国君颜面。
  但让陬邑大夫子纥前往,那就大不相同。
  子纥为人爽快,真要是有人侮辱鲁国,爆衣开打就是。
  反正会盟的时候,叫人出来单挑都是常有的事情,谁要是不敢接招,谁就是怂逼。
  这样鲁国也不会丢人,鲁侯也不用担心齐国人使诈。
  没有靠山的日子里,鲁国国力又不大如前,齐国在南北方向上的开拓都是卓有成效,国力已经是数倍于鲁国,可哪怕明知道日子不好过,还得硬着头皮过。
  只是鲁国的使节团抵达无盐邑之后,陬邑大夫子纥一看到列国派出来的会盟使节团规格,他就暗道不好,一身肌肉瞬间紧绷。
  因为会盟列国来得不是国君就是“相国”,对齐国的“尊重”,只从使节团的层级,就能看出来。
  子纥于是忧心忡忡,他觉得齐侯这个老东西,肯定会找个机会发难,说鲁国人不讲究,故意侮辱齐国人,不给齐侯面子,这让齐侯很想发飙。
  于是子纥立刻召集了亲信随员,对众人郑重道:“恐齐人发难,尔等速速返回曲阜,禀明君上,立刻备战!”
  “嗨!”
  子纥的亲信们也不含糊,当天晚上就凭借熟悉地理的优势,立刻开溜,南下曲阜。
  安排好了这件事情,子纥认为曲阜的国君,肯定也会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一咬牙,又派出了两人,并且还赠送了一架马车,马车上还准备了金银细软。
  “汝二人先祖,虽吾先祖由宋入鲁,今吾为陬邑大夫,可谓贵矣。先祖奋斗,始有今时;今时奋斗,可有来日?还请二人助我,犹如先祖!”
  “君子为大夫,贱私为小人。君待我等为国士,岂敢不以国士报之?!”
  随后,子纥直接在白绢上写了一封委任状,鲁国国君请拜汉子国淮水大夫妘豹为“国相”!
  其实子纥想写的是李解,但因为李解现在已经是国君,这就没办法下笔,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妘豹。
  毕竟妘豹当初也是逼阳国国君,只是后来归顺了李解。
  再者,妘豹为国君时,李解先是为将后是为相,二人情谊、身份,是不用多加解释的。
  用豹就是用解,用解就是用豹,这几乎就是一个常识。
  所以子纥在判断事态紧急的时候,陡然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迂回一下。
  只是他这种操作,显然是违规的,要是鲁侯不信任,直接干掉他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同时子纥还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妘豹虽然还顶着逼阳子、淮水大夫的头衔,但这种爵位只是荣誉,不再有任何效力。
  妘豹现在就是汉子国的原始股东之一,是李解的铁杆支持者,为了汉子国的利益,很有可能是直接回绝。
  真要是回绝,那子纥的麻烦就大了,不但办事不力,还丢人丢到家。
  但是子纥还是毫不犹豫选择了这样干,因为只有这样,鲁国才能留有余地,齐国要是发难,那么随时可以借用妘豹的力量。
  齐国要是不发难,那也只是妘豹为“国相”,随时可以解除雇佣关系,唯一损失的,可能就是一笔不菲的“国相”工资。
  子纥最期盼的,就是齐侯不要玩“杀鸡儆猴”,但是只过了两天,他就失望了。
  齐侯在公开场合,指责鲁国身为姬姓国家,却没有“为王前驱”的自觉,会盟如此重大的事情,竟然只是派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来历的大夫来,这不仅仅是侮辱盟主齐国,更是侮辱会盟的列国啊。
  一句话,赔钱!
第672章
无礼之国
  用“鲁国无礼”这个理由,齐侯公开逼迫鲁国承担会盟费用。
  整个套路其实很老,当年老妖怪勾陈就用过这一招。
  只不过当年老妖怪和齐侯不一样,他是先干赢了对手,然后再摆出了耀武扬威的架势,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这次齐侯却是先行勒索,想要让鲁国乖乖吐点好处出来。
  如此行径,陬邑大夫子纥很是恼火,明知道这是齐国仗势欺人,但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君子,齐国如此逼迫,我等如何应对?”
  “唉,妘君是远水,齐国是近火,如之奈何!”
  恨得牙痒痒,陬邑大夫子纥心想你齐国要是跟我鲁国直接开打,打赢了也算你本事,结果现在就是仗着人多势众来勒索,简直是恶心。
  “吾必不负君上所托!”
  子纥打定主意,不管齐侯有什么样的无理要求,他都要坚决反驳。
  要打,那就打吧。
  让甲士、吴钩、战车去说话吧!
  于是乎,在齐侯以为鲁国会吓尿的时候,鲁国陬邑大夫子纥,却只是带着两个随从,便前往无盐邑的盟主大营。
  此时,无盐邑的汶水之畔,正在修筑高台。
  远远地看了一眼修筑的高台,陬邑大夫子纥冷笑一声:“鲁国无礼?哼!”
  会盟大营之中,有人通禀了齐侯:“东伯,鲁人至矣。”
  “噢?来得好!”
  尽管年事已高,但大概是心气尚在,齐侯此时的精神头,倒是相当的不错。
  整个营帐之中,座次排列很是微妙。
  左右为首者,左边是宋国,右边是楚国;再次左边是卫国,右边是郑国。
  至于其他曹国、郭国、极国等等,要么已经灭亡,要么国势衰败,根本不值一提。
  明眼人已经看了出来,这一次的会盟,与其说是会盟,倒不如说是非姬姓大国的串联。
  两侧为首者,分别是子姓和芈姓,根脚更是诡异非常,一个是前朝余孽,另一个更是天字第一号叛逆。
  而齐国本身,当年又有周天子特赐讨伐不臣的执照,但当年的情况,和现在是大不相同的。
  姜姓氏族跟老姬家的合作,并非没有好处,几乎整个中原以东地区的战争权,都是分给了齐国。
  姜姓齐国之所以能够从小小一地,发展壮大成为东海大国,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合法发动战争的权力。
  当时包围在齐国周围的,可不是什么封邦建国,而是大量的前朝余孽,还有不服周天子的各路蛮夷。
  当年齐国不仅要配合邢国和北狄作战,还要讨伐东夷、莱夷、淮夷、徐夷,作战任务相当的繁重。
  也正是因为这种繁重的作战任务,不同的地理地貌,不同的风土人性,使得齐国在作战的时候,为了加强自我识别,这才形成了“云海八主”的祭祀传统。
  这不仅仅是心理需求,更是心灵寄托,每次祭祀的对象都是不同的,白天作战,就祭祀日主;晚上作战,就祭祀月主;希望大胜,就祭祀兵主;连续作战并且要屯垦,就祭祀四时主……
  正是因为发展壮大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加上武装力量也不断增强,这才导致了齐鲁之间的争斗、摩擦。
  原因很简单,老姬家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姜姓氏族发展壮大。
  老姬家是经过一二百年的积累,并且有了不同方国、诸侯们的支持,加上全新的意识形态,这才完成了对前朝的致命一击。
  但这只是致命一击,并非是全盘清算。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人口,老姬家在当时已经是大族,但相对于前朝,并没有形成统治阶层的全面优势,这就不得不需要联合姜姓、芈姓、风姓、偃姓、嬴姓等等氏族的支持。
  分封的策略,首先就是亲疏远近,其次就是战力大小,最后就是相互制约。
  楚国人的“筚路蓝缕”,绝非是他们自己想要自找苦吃。
  而姜姓齐国从一开始就因为战斗力强,加上出力甚多,也愿意自行前往东方跟蛮夷们争夺生存空间,这就不仅仅是“臣子”,而是“股东”。
  也就是说,齐国固然是要对周天子称臣的,但同样的,他们在辈分上并不低,属于周天子的“合伙人”。
  这个“合伙人”的身份标识,就是周天子给齐国的特殊权力,也就是在东方蛮族聚居区,可以发动讨伐战争的权力。
  天下诸侯之中,真正合法合理的战争权,仅此一家。
  晋国后来称霸,其发动战争的合法权力来源,是为了保卫周室,所以需要武装力量,所以需要会盟天下,然后跟“不臣”开打。
  这种情况和齐国是决然不同的,齐国称霸,是自然而然的,不管是辈分上还是说传承上,都是实力到了,自然就水到渠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