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7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9/924

  所以齐侯一看是淳于鼓开口说话,再大的怨气,也是稍稍地松了些许,然后看着淳于鼓问道:“卿适才所言,是何意?”
  “君上,陈田已从燕国归来,此人本是陈国上士,长于行伍,又知汉军强盛,当不惧鲁国陬邑纥!”
  “唔……”
  齐侯用人,其实还算大胆,否则也不会五都贵族做大,导致他现在说话有些不太好使。
  当然发个脾气,五都贵族还是要乖乖听话的,毕竟齐侯还是齐国的老大,是真正的一把手。
  听闻陈田见识过大场面,经历过汉军的强大,那么像这样的人物,面对小小鲁国的作战部队,又怎么可能恐惧害怕呢?
  齐侯心中想着,这齐军久不能攻克阳关,是不是就是因为齐军太久没有经历过大场面,于是上了战场,不太好使?!
  一定是这样的,说不定就是带兵的将佐太废物,发挥不出齐军的战斗力。
  淳于鼓的建议也算是正中靶心,挠到了齐侯的痒痒处。
  对老齐侯来说,他现在最需要的是结果,一个好的结果,整个过程是怎么样的,已经不重要了。
  鲁国要是摆不平,到时候怎么面对汉子国可能出现的反扑?!
  尤其是现在流传的真假消息实在是太多了,汉子国二十三万大军,仿佛就在眼前,搞得很多齐国作战部队,都是紧张不已。
  而鲁国的抵抗部队则是相反,一听说有二十三万大军前来支援,那叫一个干劲十足,防御工事修了一大片,就是等着跟齐国好好地消磨,磨到汉军前来,他们还不是赢得轻轻松松?
  只是个把月都流窜出去了,汉军来没来不知道,反正鲁国一线部队的士气和信心,居然是打出来了。
  还有不少鲁国士兵,甚至觉得自家的“桃色猛男”,说不定也不差当年那个大吴国王命猛男嘛。
  王命猛男能做到的事情,“桃色猛男”也不是不可能啊。
  士气高涨,又是打防御战,敌人还没有多么凶残,阳关居然连一点点危局都没有出现过。
  这如何不让齐侯恼火,恨不得大开杀戒,把齐国的废物们都清理一遍!
  “陈田久不经历战事,这……是否还能担当重任?”
  有人提出了疑惑,毕竟用人这种事情,肯定是要慎重的。
  而且陈田这个家伙,是陈国人,之前是陈国上士,怎么从陈国跑路出来的,他自己也没有说清楚。
  不过好在陈国没有通缉他,所以在齐国人看来,这个陈田,是不是就是出来旅旅游的,改善改善心情。
  “不必使陈田帅师而战,亦不必使其将三军,调拨三五千人马,且看可有手段。若有,再赏不迟。”
  “唔……”
  齐侯微微点头,淳于鼓的说法,很有道理。
  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多士兵打起来不坚决,将领也是闷头作战,没头没脑的。
  五都悍卒齐聚,营寨连绵不绝,结果一个阳关就难住了,那还混个屁?
  要是真实力强横,鸟都不鸟阳关,直接豁出去冲曲阜,冲下来就是赢了。
  这不是齐侯没信心,觉得还是打下阳关,才能保障后勤,才能让整个战局,完全处于主动之中嘛。
  可谁能想到,谁能想到啊,这阳关就是天堑,拦在那里让人咬牙切齿!
  “众卿以为如何?”
  齐侯这般问的时候,眼神都是喷火的,因为在前线消磨耐性的五都大族,全他娘的都在这里。
  千乘邑高氏的王八蛋,摆明了保存实力,这一回,必须让他们出来血拼!
  齐侯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这时候高氏要是敢继续扎刺,他就搞死高氏,当场把高氏精英全部抓起来,能杀则杀,不能杀流放!
  不过老齐侯显然不知道,几十年下来,齐国混出头的,早就摸清了他的脾气。
  见他这副狗模样,就知道齐侯是想要咬人,那怎么能让他咬呢?
  遛他!
  于是乎,五都豪族纷纷表态:“臣以为淳于子所言甚是。”
  “臣附议。”
  “淳于子之言,正是良策!”
  “臣以为陈田精明强干,定能克制陬邑纥。”
  “臣附议。”
  ……
  看着一个个服服帖帖顺着他心思来的臣子们,老齐侯很是心中松了口气,于是道:“那便传召陈田!”
  此时刚过济水的妫田,心思并不在齐国身上,他琢磨着手头的情报,足够在燕国和戎狄身上薅一把超大的羊毛。
  之前的各种思量,都不值一哂,现如今,他打算先赚上一笔钱,尤其是从北海虎蛟的家族中。
  燕国的内部斗争非常激烈,正因为激烈,在军需物资上的需求,也就非常大。
  列国之中,燕国是又偏僻又弱小的,不过这种弱小,也只是相对列强们而言。
  实际上燕国的实力,吊打狗蛮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只是现在内耗,导致了燕国在部分地区的统治,出现了大问题。
  妫田打算从中渔利,只是不曾想,他刚过济水,就等到了无盐邑来的使者。
  而且还是齐侯的使者。
  使者见到妫田,就是很和气地问他:老陈,你要功劳不要?
  一头雾水的妫田寻思着自己要是不想,还用这么累死累活跑燕国?!
  那当然是要啊!
  只是使者又说了:现在中央已经决定,让你负责攻打阳关……
第699章
要赌就赌大的
  马不停蹄南下岱山的妫田,其实现在还有点懵圈,他判断齐侯的确是在阳关吃了瘪,但是内情如何,是不是真的只是军事问题,不好说。
  不来齐国,都以为齐国富庶、底蕴深厚、实力强大,等在齐国混了一年半载,才知道这是个山头林立的国家。
  其五都制度有好处,但也有坏处。
  好处自然是总体的实力非常强悍,论经济实力,只怕是当世第一,积攒下来的生铁、盐、布匹、木材、石材、甲具、舟船、战车、牲口,在吴国疯狂抢劫几个列强之前,他就是事实上的第一。
  然而坏处也很明显,实力转化的能力极差,远不如晋国。
  晋国长期称霸的重要原因,就是释放出来的力量,是当世第一。
  在过去的十几代人中,齐国每次跟大国碰撞,都没有赢得很漂亮,长期处于劣势。
  齐楚、齐吴、齐晋几次摩擦,齐国的国君,往往都只能调动驻扎都邑的五鄙师旅,其余都邑的部队,用起来非常麻烦,很不顺手。
  加上国君继位有严重的政治仇杀,也就形成了规模极大的政治家族。
  千乘邑高氏,就算他们再怎么忠君爱国,可已经做大到了这种地步,已经能够单刷鄋瞒五部,这能让国君安安心心把国家的北部疆土,交给他们管理?
  那到底谁是国君,谁是臣下?
  到了齐国,并且深入其中交流、观察,妫田这么一个外出流浪的陈国上士,才觉得齐国就是一个永远在晋国称霸前夜的国家。
  国君要是再放权,搞不好五都豪族,就要开始瓜分齐国,说不定就是几个大族直接分裂。
  可国君要是收权,五都豪族又开始玩花活,毕竟到手的权力、财富,那是怎么都不舍得再放手的。
  这种微妙的平衡,让齐国在制度建设上,陷入了怪圈,历代齐国国君,都没有太好的办法,一直都是在兜兜转。
  从储君变成国君,齐国的公子,是需要千乘邑高氏这样的政治豪门支持的,而登基上台之后,又需要几年的蛰伏期,几年的爆发期,如此十几年下来,什么雄心壮志都磨得一干二净。
  等国君年纪超过四十岁,差不多就是等着死亡降临的状态。
  所以,历代国君,需要的是一个契机,一个能够改变这种政治生态的契机。
  妫田在收到委任状的时候,就迸发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齐侯用他这样一个外人,前去攻打阳关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隘,会不会有别样想法?
  外人看来是齐侯的无能狂怒,但妫田完全不这么想。
  没办法,他这几年的经历,实在是……一言难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9/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