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8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3/924

  然而这一回,国君刚死,就有这福利?
  那国君还是多死几回才好,跟着陈田君混,什么家当都有了。
  “元帅,我军四散,是不是……控制一下行军脚程?”
  “鲁军仓皇逃窜,我军追之不及,此时不趁汉军未曾入鲁,倘若汉军杀到,我军再想有此等良机,恐难矣。”
  妫田一副为了大家好的嘴脸,然后道,“效仿吴军,布置百人将五人,留守刚邑,我军余众,当直扑成邑!”
  “嗨!”
  刚邑就是纲城,成邑则是郕国故地。
  这两个地方都比较特殊,前者是汶水以南的鲁国防线桥头堡;后者则是鲁国支援阳关前线的重要后方基地。
  只是郕国名存实亡,当年为了防备齐国,郕侯能够求救的相邻大国并不多,基本上就是唯一选择——鲁国。
  请神容易送神难,鲁国驻军郕国之后,长期经营之下,整个郕国可以说是只知鲁而不知郕。
  久而久之,加上大量的通婚,也就鲁、郕不分家。
  再者,郕侯是老姬家的一份子,当年周天子赐封的侯爵国,含姬量非常高,曾经也是阔过的。
  如今的郕侯,虽然冷猪肉还是每年都能给祖先祭一下,可祭祀的活动范围,早就从郕国故土转移到了曲阜的豪宅中。
  住在成邑,哪里有曲阜舒服?
  朝着东北没多少路就是阳关,动不动就是齐鲁互殴,种地也没多少收成,还不如甩手不干呢。
  实际上在梁父山周围,成邑的这个位置,对齐鲁双方而言,都是必争的。
  没办法,占了成邑,整个梁父山的西南出路就被堵死,然后阳关就成了群山汶水之间的一座孤岛。
  死守能守多久?
  断阳关盐巴三个月,这个关隘,不攻自破。
  当然妫田本身并没有这样的计划,但是手底下的老齐人一听,寻思着这位老大当真是有水平,战略目标定得好不说,还没有贪功冒进。
  看上去好像漫无目的胡乱抢劫,实则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当下有些边缘化的齐国乡士、武士,都觉得完全可以抱团取暖,跟着妫田在齐国的官场中混个风生水起。
  按照现在他们的财富,就算不能跟五都豪族相比,但比那些中间阶层,强了不知道多少。
  再加上国君嗝屁之后,就他们的战斗力最强,同时五都豪族还涉嫌弑君,这种情况下,天然地带着忠诚光环。
  这是“哀兵”啊,他们的悲伤,他们的勇气,他们的忠诚,最终都化作了胜利!
  临淄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为国君默哀的同时,又何尝不是要暗中为他们欢呼呢?
  妫田心里头真正琢磨的,是想着成邑这个地方,肯定藏着不少好东西。
  之前鲁军的增援部队,是从曲阜出发的,第二批次被齐军全歼之后,对成邑的影响肯定有。
  在妫田看来,搞不好现在成邑内外,都是人心惶惶。
  这时候要是抢一把,事半功倍。
  他要求也不高,郕国这样的侯爵国,怎么地家当也是有不少的。
  按照妫田在陈国时候的见闻,还有他出使列国时候的经验,一个老牌侯爵国,最少礼器有十几套。
  就那些巨大的钟鼎,不是妫田吹,一个侯爵抵得上当世豪商奋斗好些年的。
  什么天下巨贾,家底根本没办法跟周天子分封的侯爵比。
  不是大贵族,根本不知道“含姬量”意味着什么。
  “含姬量”,数百年来,就意味着……含金量!
  齐国的中下级军官都是低级贵族,并不知道这些底细,再加上姜姓齐国一向就是跟莱夷、北狄之类的打交道,也没见识过真正的大场面,就算初次称霸,那也是磕磕绊绊各种不顺。
  在妫田的记忆中,齐国初次称霸的过程中,还被鲁国爆打过,老齐侯的会盟,不过是重现祖先荣光罢了。
  可惜,两次努力,都是耻辱性的。
  上次遇上了吴国的疯狂崛起,这次,嗝屁了。
  妫田根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在他看来,这一回只要抢了就跑,然后跑得比汉军快,那就是大胜利!
  回到齐国之后,就他的地位,他的身份,他的功劳,还有齐侯嗝屁之前,给他的权力,怎么地也不能怠慢他啊。
  这要是新君继位,上来就削他,不是妫田自吹自擂,这样的齐国,必定四分五裂。
  有功不赏是大忌。
  平心而论,妫田觉得当世诸侯里头,也就李解算个人,其余的掌权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抠抠搜搜的小人。
  可惜,妫田自认为得罪了李解,要不然也会跑路。
  下达了命令之后,齐军的军官们纷纷返回自家营地,然后跟部下们说了一通,整个齐军营地,都爆发出了惊人的欢呼声。
  这么多年了,跟着长官混,居然见着回头钱了!
  而郑国、卫国的部队,也是兴奋不已,带队的军官直接跑来给妫田磕了个头,说陈君您哪里是“乡元帅”啊,您是“大元帅”啊!
  更有熟悉天下猛将的人吹捧道:“将军如此神威,末下曾听闻,汉子旧年为吴王爪牙时,号称‘吴国擎天柱’‘江阴猛大帅’。将军比之旧年汉子,不遑多让,不遑多让啊……”
  “哎,陈国散人,岂敢自比天下名将?”
  妫田一脸惭愧,心中却是超爽,但嘴上却道,“某不过是恪尽职守罢了。先君授吾带兵之权,某虽位卑,不敢忘恩。郑、卫乃亲善盟邦,还望多多合作,同在一舟而泛江湖,自当互相救济。”
  “善。”
  “善!”
  郑、卫两国的将领一听,顿时觉得,这一趟,值了!
第741章
阴阳人行径
  宋国都邑商丘,新君登基的活动非常热闹,尽管宋鲁边境的边军出现了一点点小问题,比如说展昭跑路了,整个宋国展氏现在也没什么态度。
  毕竟,跑路的是展昭,关我们展氏什么事情?
  当然展氏敢这么理直气壮,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为展昭跑路这件事情吧,是宋国大相戴举任上发生的,关新君宋侯戴举什么事情?
  嗯,理由很充分,挑不出一个刺来。
  商丘国人被新君喂了一口屎,浑身难受,可又毫无办法。
  谁让新君登基之后,尊先主为“桓侯”呢。
  这个“桓侯”,也得到了洛邑周天子的认可,还派了人过来。
  对于宋国的大多数国人而言,他们对地理也没有太大的概念,他们也没闹明白,怎么周天子的使者,三天就到了商丘,还能帮忙加礼。
  然后还要观礼,看戴举登上宋国国君之位。
  宋国是公爵国,至少当年立国的时候,这档次摆在那里,不一样的。
  商丘的皇氏庭院中,宋国司城老皇善感慨道:“先主前后五谥号,如今定为‘桓’,新君……”
  开疆拓土,才能用“桓”这个字,否则,撑不起来。
  偏偏子橐蜚任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割地赔款。
  宋国人在淮泗地区,整个一弱鸡待遇,连陈国人都瞧不起他们。
  当然陈国人也有资格瞧不起他们,毕竟老陈侯有一双女儿都在淮中城下蛋,就冲这个,有人攻打陈国,他就敢大摇大摆去淮中城借兵。
  多了不敢说,一个女儿一千兵,一双女儿两千兵,再加一个外孙、外孙女,凑个三千整,没问题吧。
  五千人马,都是汉军,他陈国还能被谁给灭了不成?
  可宋国就不一样了。
  废物,“恶金”废物。
  在这样的国内情绪和国外口碑印象中,把子橐蜚的谥号,改成了“桓”,就算是个傻子,也能看出来,这他娘的必须是阴阳人行径啊。
  皇夫子虽然一向不待见子橐蜚,在子橐蜚任上,整个皇氏就是低调做人,毕竟这个家伙抽风起来,是要带兵在冬天跟李解打仗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3/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