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8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1/924

  什么严防死守,在汉军面前都是虚的。
  沙哼现在也不傻,最近谁在老大面前比较脸熟?
  皇氏的瘪三啊,一个皇途,一个皇策,净他妈的想着给老大塞女人!
  可再怎么厌烦,沙哼不得不承认,塞女人塞得好,那就是面子大。皇氏说要给南子公主修“南宫”,薛城、傅城这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就跑了不少过来准备着。
  从内心出发,沙哼觉得,“南宫”这个大工程只要在人员配置完成一半,进度在秋季前后,就能发动突袭,直接杀向商丘。
  打出“为公主复仇”的旗帜,一个突袭,干挺商丘,效仿当初奇袭渚宫!
  汉军突袭最强的模式有三种,一种是轻舟突击,走水路;一种是骡马部队,小精尖模式;还有一种,则是轻步兵强行军。
  在沙哼看来,轻步兵强行军是他最擅长的。
  要是有沙东配合,他感觉能直接把宋国一分为二。
  可惜,沙东现在在汉东主持“剿匪”……
  所以退而求其次,沙哼现在想着的,就是能够从宋国老乡那里,得到点支援。
  皇氏要是配合,他要做的,就是小精尖突击。
  一切只要搞定,剩下的,就是等老大玩女人玩爽了,给他下达一个命令。
  没有命令,沙哼的一切美好想法,也就只是想法。
  “大队长,如今商丘披甲士,皆是戴氏子弟,今非昔比。”
  见沙哼一脸期待的眼神,逐渐暗淡下来,皇策也是相当的不好意思,“策虽认识几个戴氏将佐,但诸人皆是受恩于宋侯……”
  尽管都说背叛只有代价筹码的不同,但有些时候,“知遇之恩”,那是真的鲜有人会忘却。
  无关乎规则,因为这是正常的人性法则。
  今日你可以无视“知遇之恩”,那么明日你自己重用提拔的手下反过来杀你,也不要用“知遇之恩”来压人。
  双向选择。
  风险总归是要有一点的。
  就好比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李解是一条“色中饿狗”,可同样全天下人都知道,李解这个人,对他的老板,东吴大妖勾陈,那是真的不错。
  天皇大帝四个字的份量,不知道让多少人又是羡慕又是震惊。
  嘲笑李解不自量力的人不是没有,可更多的还是赞赏。
  “叔谋君,我觉得……我个人觉得啊,可能秋收前后,就要动手。这要是能够提前收买几个,也要方便得多。魏子羽这个贱人,明明可以灭鲁,现在却要先……”
  “……”
  耿耿于怀的沙哼让皇策也是无语,在他看来,沙哼这个鸟人,只怕是心态已经崩了,魏子羽这个家伙,看似在玩弄嘴皮子,其实不然,还大量借用了汉军的威慑力。
  也就是说,沙哼也是起到作用的。
  可论功行赏,还真就没沙哼什么事儿。
  他怎么可能服气?
  不服气归不服气,挨打要立正,再说了,沙哼对老大的命令,执行的算是一丝不苟,如今只是想要翻本,狠狠地打魏子羽的狗脸,让他看看,什么叫做真本事!
  “如今鲁国三分,我军独占其一,也是省去不少事情。”
  “哪有那么简单啊。”沙哼连连摇头,“叔谋君,你且看着,还是要打杀一通的。当年在蔡国、楚国、英国、息国……淮水两岸,我们杀的人可不少。世间贵族,没有瞧得起我们的。”
  听到沙哼这句话,皇策突然一惊,他内心突然有点震撼,不是因为沙哼的粗莽,而是因为沙哼的细腻。
  一个同样是野人出身的汉军将领,居然有这样清醒的认识,难怪以往淮水世族,尝试收买李解手下的时候,往往只能收买地方勇夫,鳄人和白沙勇夫,成功率几乎就是零。
  沙哼的话粗暴直白,其中的意思却是值得皇策深思的。
  鲁国贵族祖传的封邑土地,设计到了贵族们的地位、传承、义务,在汉子国的体系之中,这种地位、传承、义务,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而且皇策是很清楚的,汉子国的语言、文字、礼仪、制度,是自成一套。
  淮中城的考试制度,列国根本无法复制,也无法如此大批量地生产识字人员。
  不说制度建设,就是技术手段,列国首先无法解决的,就是纸张的生产,优质纸张的印刷,多种印刷技术,足够自给自足的粮食,极为先进的粮食加工……
  物质上的基础,原本还不觉得如何,此时,皇策却脑子里有着无比清晰的对比。
  相较于天下列国,汉子国的底蕴实力,或许远比明面上看到的,还要多的多?!
第768章
宋人之忧不在庙堂
  如果说受鲁国所邀,汉军云集泗水,算得上是一次声势浩大武装游行的话;那么当汉军在傅城、薛城人吃马嚼三四个月,却还没有财政崩盘,直接把宋国大量军头吓得连连拜会皇氏老夫子皇善。
  每度过一天,都会让宋国的军官们感觉如坐针毡。
  二十三万大军,就是天天不干事儿,光在那里吃饭,一日两餐,那是多少积累?
  一年?两年?三年?
  反正宋国人现在很慌,底层可能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士族们已经背皮发麻,想着赶紧自救。
  时人还在嘲讽鲁国人倒霉,被一分为三,连国君都死了的时候,有识之士们已经有了一个共同认识。
  那就是鲁国不会遭受进一步的军事打击,汉军是和平进入鲁国地盘的。
  不费一兵一卒,汉军拿下了当年鲁国吞下的全部邾国土地不说,还吐出来不少河西要地。
  津渡关卡,尽数落在汉子国手中。
  以汉军的战斗力,本就没必要驻扎太多的一线战斗人员,津渡关卡在手,那么总的武装力量,还能删减。
  二十三万大军,零头的零头用在鲁国割让出来的土地上,剩下的大军,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吗?
  和飘飘然享受着成为国君快活的戴举不同,那些在宋国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们,除了内心有着光复宋氏的愿景之外,也想着谋一条出路。
  不给汉军带路,那就自找退路。
  皇途为使者,跟着访问晋国的使节团一起出发的。
  但是知道皇途奔着什么去的人,很少。
  姻亲之家多少还是能通过各种消息,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然后推算出一些事情来,大体上,有人大胆猜测,皇途这次西行,绝对是为了投某人所好。
  皇氏内部谁是精英,谁是下一代的接班人,谁是下下代的掌舵人,其实非常的清晰。
  皇途善谋,皇策善断。
  这兄弟二人的智慧,远比老夫子皇善要强得多。
  皇善本身,就是个保驾护航的角色,让皇氏能够在恶劣的宋国政治环境中生存下来,然后以待时机,这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剩下的,无非是依靠着经验,能淘换一些好处,就淘换一些;不能强求的,那就自然不予理会。
  “楚汉相争之后,汉军不曾停歇,顺淮水之下,直奔泗水。大军过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盘踞傅、薛,粮秣用度日益增加,却又不见汉军停歇操练,旬日之间,依旧刻苦磨砺,如此种种,着实让人震惊,着实让人骇然!”
  拜会老皇善的人,都不是笨蛋,冲老夫子亮明自己的担忧之后,有人很是恭敬地恳求道:“夫子乃国之司城,君上倚重之宿老。如今大争之世,我大宋国,当如何存于天下,只怕,就在汉子一念之间。”
  前来皇氏老夫子这里开会的人非常多,大多都是因为姻亲关系串联起来的,为数不多比较例外的,就是蒙氏。
  不过蒙氏这次过来,也不是单枪匹马,除了蒙氏本身之外,还有蒙氏在军中的故交。老牌大夫们现在的日子都不好过,他们毕竟是子姓宋氏提拔起来的,如今返回各自的封邑,老老实实地混口饭吃。
  本来不想掺和的,结果发现齐鲁之战,齐侯鲁侯,先后死了。
  鲁国的局面从相持阶段,直接崩坏成了末世,国土大量沦丧不说,鲁国境内的城邑,都成了一个个社会孤岛。
  曲阜中央的命令,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向各大城邑传达,理论上来说,此时鲁国只要能够说服汉军入境,就能驱逐齐军,光复国土。
  可惜,事情就卡在了这里,鲁国人请来的汉军,却让汉军人吃马嚼许久之后,始终不让汉军过境狐骀山。
  这样的举动,显然惹恼了汉子国国君李解。
  当然,这是国际上的认知,鲁国先无礼的,你能做初一,那也别怪汉国做十五。
  有来有去嘛。
  等不到汉军,光靠一个个城邑的死守,总归不是个事情。
  只是随后一系列的变故,让鲁国直接被干废。
  国君没了,中央权威彻底崩溃,地方势力就算再怎么忠心,也得自行其是,这就导致地方城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自己募兵组织防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