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9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924

  生产力摆在这里,只能这么干。
  然而汉人压根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他们在冬季,居然还能救灾?
  卫国人把黄河挖了个大口子之后,河南民心尽失。
  不失去民心可能吗?
  那么大一个口子,淹死平民野人倒也还好,可很多土地,本来就是贵族的。
  乡士们也是不爽,俺在卫国也是凭本事吃饭,自己参加劳动的,结果你他娘的河北人敢淹了老子河南人的地?
  你说你是不是找抽?
  但问题来了,君上都被掳走了,诸大夫能管事儿的也没有,河北人现在建制俱在,还有公子们在那里组织防御。
  姑且称之为防御吧,反正汉军此时又不会去河北,只是忙着救灾呢。
  情况就非常明了,河北的卫国人,就是打算趁机割据。
  这一把,卫侯是没可能逃出来的,小国还有希望,大国怎么可能?
  大家都不是傻瓜,明白互相之间的算计之后,卫国的河南人一咬牙: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汉公那里包吃处!
  走你!
  如此局面,伴随着晋国使者一并传过来的消息,稍微汇总一下,太叔卯就大概能判断出来,秦晋两国要是找借口跟汉国翻脸,最快就是明年春天。
  毕竟,冬季救灾对物资的消耗之大,不可想象。
  而一旦秦晋两国翻脸,汉军就得顶上周郑一线。
  周郑两国的地理环境,注定了得玩大兵团作战,什么山区什么河沟,基本用不上。
  东西向的关隘,那是周天子爆打山东人才用得上,现在虎牢、函谷都是摆设,要来有个卵用?
  晋国过河南,秦国过函谷,汉军不得不抽调淮北山东的部队,才能跟秦晋两国斗上一场。
  这就是机会!
  楚国会不会把握这个机会,狠狠地捅一刀汉国,太叔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但是吴国是有机会重新收服江南地区,然后光复江北地区。
  只要能顶到善道、淮县、盐城,这基本上就是恢复了祖先的势力范围。
  列国围殴汉国,打出一个十年太平,吴国还是有希望的。
  然而,此时此刻的太叔卯,面对前太宰子起和现任吴王,除了自嘲大笑,别无他法。
第821章
不是当年小雀
  晋国,王城绛邑,曾经的公子小雀,已经成了第一代晋王,称孤道寡余一人,他本人对此并没有多大的感觉。
  只是曾经公族的连续式微,又连续扩张,再连续式微,这种动荡,以前身在低处,还不觉得如何。此时身居高位,甚至可以说是居高临下,看到的风景,决然不同。
  “大王,使者已过河阳。”
  “成周当真容忍?”
  “偃师诸大夫虽有抗议,但还是以礼相待,迎河阳使者入成周。”
  “周室……已有计较啊。”
  换了个身份,看待问题自然就是不同的。
  尤其是晋国国内的权臣,如今是魏氏一家独大,赵氏、韩氏等诸卿大夫虽有龃龉,但总体而言,削弱谁加强谁心中都很有数。
  之前郑国郑城子的一番操作,也有不少人在观望魏操的行为。
  泾阳一战,沮水两岸的秦国城邑,尽数落入晋国之手,现在秦国只能依托中山、泾水来抵抗东方的侵略,效果非常的糟糕。
  也正因为如此,魏操的声势极为浩大,和郑城子那个倒霉废物完全不同。
  权臣不分国家大小,魏操亲临战场,就干掉了秦国三分之一的精华土地,咸阳城宛若孤岛一样,矗立在渭水之畔。
  泾阳狐氏的跑路,并不具备代表性,因为泾阳狐氏很弱,比泾阳狐氏强大得多的秦国世族,都跑路到了武城、华山,甚至直接奔向彀山、函谷。
  晋国动员的力量,可不仅仅只有老巢,自浊泽四周,以石门山为基准,大大小小的“沃土”之上,抽丁数量都是前所未有。
  冬季抽丁,晋国以前不是没有过,哪个霸主不曾像个喽啰?
  做喽啰的时候,只能玩命。
  此时,又到了玩命的时候,晋国的精英集团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点。
  晋国在河南的最大“沃土”,就是以曲沃、函谷关为核心的要塞,扼守东西,把控南北,不管是对付秦国、楚国、周国、郑国,控制住这里,就掐死了曾经丰镐之地和成周之间的联系。
  倘若要会盟跟楚国人掰腕子,誓师之后就能南下熊耳山。
  商阪之地当初就是这么拿下的,只是现在,成了秦国人的东出通道。
  有点换家的意思,但还不到那个地步。
  魏操决定承认秦国在商阪的利益,同样的,晋国也能够退出泾水,把部队后撤回高陵,丰镐之地的争夺,不急于一时。
  之前的国际局势,出现了非常糟糕的误判,现在是时候修正了。
  只是,魏操自己的心思如何,旁人并不知晓,但身为晋国的大王,晋王本人并不看好魏操的行为。
  秦晋大战之后,就要迅速罢兵,然后联手对付汉国。
  听上去好像挺有道理,不能让一家独大,最后全部死光光。
  可问题在于,秦国跟汉国并不接壤,秦军东出要对付汉军,首先要面临的,就是他们要成为客军,同时通过晋楚周郑四国之地。
  后勤怎么说?保养怎么说?征兵怎么说?谁指挥?谁先锋谁大将谁迂回包抄?
  长远利益上来说,秦晋两国的高层精英,是有共识的,也能认识到汉国现在的强势有多么可怕。
  汉国崛起的方式,比当年的晋国楚国吴国都要夸张,都是灭国数十然后膨胀,但汉国灭国的方式,和晋国楚国吴国,显然有着本质的不同。
  蔡国、卫国、宋国、息国、巢国、六国……单独拿出来,都不算是末流。
  再加上汉国挑战地区霸主的时候,直接肢解了楚国,将楚国打成了西楚,龟缩在汉水以西地区,这就使得楚国要鼓起勇气挑战汉国,没有足够的甜头,可能性不大。
  从秦国的角度来看,楚国与其挑衅汉国,何不趁着秦国晋国跟汉国互殴的时候,直接偷了秦国的东出土地,六百里商於呢?
  虐菜局,才能发育。
  经验涨不涨,现在还有个屁的意义。
  甚至楚国现在都把目光盯在了巴国蜀国身上,这样才能找补回来损失。
  尤其是楚国的叶氏,更是直接南下,选择在扬粤之地发育,母国腹心的乱局,根本不是他们能够左右的了。
  斗氏尚且被玩坏,他们叶氏凭什么装逼?
  仓促的联盟,必定是失败的。
  这一点,晋王自己就很有感触,晋国国内不是没有人想要联合各家来扳倒魏操,然后借用晋王的名义来合法化。
  但屡次联手,往往还没有行动,就开始考虑事成之后该如何分赃。
  亲眼看到曾经的智者,居然会这么愚蠢,这给年轻的晋王,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不足与谋的,从来不仅仅是竖子,还有老匹夫。
  摆在绛城王宫之中的一副舆图,原本汉国只是盘亘在淮水两岸,然而现在,晋王默默地把汉水以东和吴国故地,全部组合在了一起。
  再加上蔡国、陈国、宋国、卫国、鲁国……
  “以卵击石啊。”
  “大王。”
  内竖提醒着晋王,这样的话,藏在心里即可,说出来,徒增烦恼。
  不过晋王却是并不在意,指了指黄河东段的走向:“若是早早出兵,尚能挽回河南民心,至少,也能保住卫侯。”
  此时的黄河下游,是东北-西南走向,也是因为这个走向,黄河的河北,才被称作河内。
  河南,严格来说是河东。
  如此广大的一片地区,其城邑的密集程度,不比晋国差多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