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校注本)第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

--------------------------------------------------------------------------------------------------------------------------------------
☆本文由看帮网网友分享,仅供预览,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看帮网(https://www.kanbang.cc)-精品电子书☆
--------------------------------------------------------------------------------------------------------------------------------------
书名:西游记:校注本(四大名著权威校注本)
刊西游记序
秣陵陈元之撰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谭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庄子曰:“道在屎溺。”善乎立言!是故“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
余览其意,近跅
滑稽之雄,巵言漫衍之为也。旧有叙,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岂嫌其丘里之言与?其叙以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其以为道之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彼以为大丹之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彼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谑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类以明意。于是其言始参差而
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崖涯涘,而谭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没已。
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十万言有馀,而充叙于余。余维太史漆园之意道之,所存不欲尽废,况中虑者哉!故聊为缀其轶叙叙之,不欲其志之尽湮,而使后之人有览,得其意忘其言也。或曰:“此东野之语,非君子所志。以为史则非信,以为子则非伦,以言道则近诬,吾为吾子之辱。”余曰:“否,否!不然!子以为子之史皆信邪?子之子皆伦邪?子之子史皆中道邪?一有非信非伦,则子史之诬均,诬均则去此书非远。余何从而定之?故以大道观,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观,何所不有哉?故以彼见非者,非也。以我见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与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后可,于是兼存焉。”而或者乃亦以为信。属梓成,遂书冠之。时壬辰夏端四日也。
校注前言
古代小说有“四大奇书”之称,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现在又有四大古典小说的提法,它们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实际上是把《金瓶梅》换成《红楼梦》。这一换,确实很恰当,《红楼梦》的崇高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这四大小说各有各的类型和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四大领域。除了《红楼梦》是作家个人创作的,其他三部名著,都经历了漫长的积累与演化的过程。中国的长篇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以及戏曲的演出等通俗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在成书的过程中,经过历代艺人和书会才人的集体编著,然后渐渐发展成个人的整理创作而成熟定型。因此,对这三部小说的作者、版本的各种主张、各种疑问的产生,都是可以理解的。
《西游记》是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演化而来的。唐太宗贞观初年,玄奘和尚为了寻求佛教的真谛,跋山涉水去天竺(今印度)求取佛经。历时十七年,经过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取回佛经六百七十五部。回来后,玄奘在长安翻译佛经。这件事在当时称为盛事,唐太宗亲自为玄奘翻译的佛经写序,这就是著名的《圣教序》。除了翻译佛经外,玄奘还口述西去取经路上的所见所闻,由门徒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他的门下弟子慧立、彦悰则撰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五卷,叙述玄奘的家世和取经的艰难历程。这些异域的故事本身就带有神奇不凡的色彩,一经渲染,当然更加引人入胜。于是取经故事就在民间越传越神,唐代的一些笔记小说中就已经有了记载。
到了宋代,西天取经的故事已经是说话艺人的重要节目,南宋时坊间出版了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虽然粗糙却已经初具规模。其中猴行者是一个白衣秀士,神通广大。虽然还没有猪八戒,却有沙僧的前身——深沙神。另一种通俗文艺——戏曲,也在演绎着唐僧取经的故事。宋元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演唐僧出身故事;金院本有《唐三藏》。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元代吴昌龄写了《唐三藏西天取经》,现在只有一些曲文流传。到了元末明初,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无名氏的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则得以流传下来。在杨景贤的杂剧中,写到了唐僧的出身家世,隐约可见宋元南戏的关目。而且主要人物如孙悟空、沙僧、猪八戒、白马等都已出现,可以说这部杂剧是西游故事流传过程中,一部标志性的重要作品。与这部杂剧差不多的时间,在小说领域中,也产生了一部重要作品,即《西游记平话》,可惜已经佚失,但据现在尚存的片段来看,与今天我们看到的《西游记》有不少相像的地方。是不是可以说,现代版本的《西游记》,是在这部平话的基础上整理、充实、加工而成。从以上所说的情况来看,《西游记》成为现在这样内容丰富、文采绚烂、想象奇幻的作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流传和演变的过程,最后由吴承恩以高超的文学才能和杰出的、创造性的想象力完成了这一部经典文学作品。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在二十世纪初,还没有人提起。胡适在1921年为《西游记》作序时,没有提到作者是谁。两年以后,他经过考证,才确定吴承恩是本书作者,并大致勾勒了他的生平经历。此后,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考证,对吴承恩的其人其事才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他的生卒年不能确切知道,大约在1500年左右—1582年前后。他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氏。祖上原也是官宦人家,曾祖父做过余姚训导,祖父当过仁和教谕。到他父亲的时候,因为继承岳父的家产,成为小商人。虽然如此,他父亲仍然喜欢读书,这对吴承恩很有影响。承恩天性聪慧,从小广读诗书,很有文才,在当地颇有文名。而且,他还喜欢“野言稗史”,这对后来创作《西游记》大有稗益。吴承恩年轻时也曾热衷功名,但科场不利,直到中年以后,才补为“岁贡生”(即国子监肄业的人),后来做了长兴县丞。两年后被人诬告贪赃而罢免入狱。弄清真相,还其清白后,他愤而还乡。此后虽然又被任命为荆州纪善,却没有到任,在家乡淮安终老。著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还著有小说《禹鼎记》,惜已佚,只存《自序》一篇。又编过词集《花草新编》,今也只存残抄本。
关于《西游记》的版本,若按年代来分,有明版本、清版本之分。而以版本的形态来分,则有繁本与简本之分。今所知明刻本,有世德堂本(繁本)、全名为《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题“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书中有些卷题“金陵荣寿堂梓行”和“书林熊云滨重锲”)。前有秣陵陈元之序,署“壬辰夏端四日”。壬辰应是万历二十年。二十卷的每卷卷名如“月字卷”、“到字卷”等,合起来二十字,本是北宋邵雍的一首诗,诗名《清夜吟》,全文为:“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诗见《击壤集》卷十二。第二种是杨闽斋本,前也有陈元之序,题为“时癸卯夏念一日”。癸卯应是万历三十一年。第三种是崇祯年间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这也是繁本,一百回,不分卷。卷首有“幔亭过客”的题词。此本与世德堂本在文字上稍有不同,可以看出是据世德堂本重刻的。有人以为此书并非李评,而是叶昼假托李卓吾的名字作了批评。第四种《唐僧西游记》也题“华阳洞天主人校”无刊刻人名姓。这四种刻本中,第二、第四两种作了不同程度删节,不过还可列入繁本中,或许是在重刻的过程中作过一些删节。
明代还有两种删节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十卷六十七节,署“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书林莲台刘永茂绣梓”,人称“朱本”;另一种是《唐三藏出身全传》,四卷四十则,齐云阳至和编,天水赵毓真校,芝潭朱伧岭梓。此本后来成为余象斗编《四游记》之一,改题为《绣像西游记》,编者也改为杨致和,人称“杨本”。朱本前繁后简,载有唐僧出身故事,值得注意。
清版本就更多了。最早的是康熙初年刊刻的《西游证道书》,一百回。卷首题“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证道书”,目录上题“钟山黄太鸿笑苍子、西陵汪象旭憺漪子同笺评”。据学者考证,汪是汪淇,黄是黄周星。此书加入唐僧出身故事,内容大致与《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即朱本)同。因增加了内容,所以将明代繁本的第九至十二回重新编合成三回。而以后的各种清代版本,大体沿袭这种编排法。此书是删节本,删节很多,并加进篇幅不小的评论文字。但主要删掉的是明代繁本中的诗词部分,所以故事情节依然完整,而且文字简洁明快,还修补了原来有漏洞或错误的地方,全书也比较严谨。在这之后,又有流传较广的陈士斌《西游真诠》、刘一明《西游原旨》、张含章《通易西游正旨》等,都是简本。唯有乾隆十四年刊刻的张书坤《新说西游记》是繁本,并增补了唐僧出身故事,更加完整,这也是它与明代繁本不同的地方。但是其他地方却与世德堂本、李卓吾批评本没什么不同,只在文字上稍有改动和订正。
本书所据版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的世德堂影印本,该书卷三、卷九、卷十三、卷十五、卷十八有缺页。所以选用世德堂本,是想要保留其原来的风貌。如被《西游证道书》删掉的大量诗词作品,虽然其中有一些确实文字粗糙,缺少文采;但也有一些诗词,尤其是俳体诗,体现出民间通俗文艺的风貌。毕竟《西游记》是从通俗文艺演化流传而来的,应该保留它的朴拙的面貌。本书据以校对的主要版本有明版本:杨闽斋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唐三藏出身全传》;清版本:《西游证道书》(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本),和《新说西游记》(味潜斋本)。同时还参校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浙江古籍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西游记》。本书校点的原则是尽量保持原版本的风貌,改正错字,补上缺文、缺字。在校订时,发现杨闽斋本最接近世德堂本,即便是错,也与世德堂本有不少相同之处。所以在补缺时,这个版本是不可忽视的。《新说西游记》是清版的全本,在校正时托赖颇多。《西游证道书》文字准确,也值得参考。
《西游记》是白话小说,读起来应该没有很大困难。但这毕竟是古代的白话,对现代人来说,总有一些距离,何况还会有一些现代人不熟悉的典故和风俗习惯。所以本书作了比较详细的注解,希望能对读者欣赏品味这部名著时有所帮助。
目录
刊西游记序
校注前言
月字卷之一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到字卷之二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附录 《西游证道书》第九回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天字卷之三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心字卷之四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处字卷之五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风字卷之六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来字卷之七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水字卷之八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面字卷之九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 章节目录 >   < >   当前阅读进度1/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