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校注本)第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03

仲景——指张机,字仲景,汉末南阳郡(今属河南南阳)人。名医,有《伤寒论》、《金匮要略》传世,为我国中医学经典。​
君平——指严遵,字君平,西汉蜀郡成都人。著名隐士,相传其占卜很准。​
九流三教——参见第二十三回“三教九流”条注。​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出、拔:超出,超过。乎:相当于“于”。类:许多相同或相似的人。萃:本义为聚集、汇集。引申以指聚集在一起的人群。“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本“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意谓超过了所有同类人。形容超群出众,非同一般。​
车载斗量——语出三国吴·韦昭《吴书》(见《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魏文帝)又曰:‘吴如大夫者几人?’(赵)咨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比:类。)意谓数量多到像粮食一样用车装运,用斗量数。形容某类人或物数量很多,到处都是,不足为奇。​
滥充——“滥竽充数”的省略。滥竽:不会吹竽的人。竽:形状像笙的古乐器。充数:凑数,冒充为其中之一。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意谓根本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行家中充数。比喻外行冒充行家或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以劣充优。或用于自谦。​
世代簪缨——世代做官。簪缨:古代显贵的冠饰,代指官宦。簪:是一种条状饰物,用以固定头发或连接冠与发髻,兼有装饰作用。缨:帽带。​
立于庙堂——立足于朝廷。指做朝廷大臣。​
下寮——义同“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吏。​
开发——开导,启发,教益。​
孔、孟之道——语出南朝齐·王融《画〈汉武北伐图〉上疏》(见《南齐书·王融传》,《艺文类聚》题作《答敕撰汉武北伐图赋启》):“(臣)窃习战阵攻守之术,农商牧艺之书,申、商、韩、墨之权,伊、周、孔、孟之道,常愿待诏朱阙,俯对青蒲,请闲宴之私,谈当世之务,位贱人微,徒深倾款。”意谓孔子和孟子的学锐。泛指儒家学说。​
孙、吴之机——指孙子、吴起兵法的要领、精义。​
箧(qi
è窃)——小匣子。​
《孟德新书》——曹操所撰兵书。包括《续孙子兵法》三卷、《兵书略要》九卷。已佚。孟德是曹操的字,用为其所著书名。​
酌古准今——意谓参考了古今兵书。酌:选取精华。准:依据。​
《孙子》十三篇——孙武(春秋时人)所著《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即《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止好——同“只好”。这里是只能之意。​
成帙——成书,写完。帙:本指古代竹帛书籍的封套,引申为书籍的泛称。​
过目不忘——语出《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意谓眼睛看一遍就能牢记不忘。形容人的记忆力超乎常人。​
体貌疏——相貌粗俗,其貌不扬。​
语倾三峡水——语本唐·杜甫《醉歌行》(见《全唐诗》卷二一六):“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少年能缀文……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意谓滔滔不绝的言词犹如三峡之水倾泻而下。形容人口才极好,说话滔滔不绝。​
目视十行书——语本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其二:“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意谓眼睛能同时看十行文字。形容人看书的速度极快。​
文章贯太虚——意谓文章通天。形容文名远扬。贯:通。太虚:天空。​
慢——用作动词,即怠慢、慢待之意。​
辩才无碍——辩才:能言善辩的口才。无碍:没有障碍,即非常流畅。“辩才无碍”本“辩才无障碍”,出自《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又《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原为佛教用语,意谓高僧讲解佛法,道理圆通,言词流畅,毫无障碍。引申以形容能言善辩。​
下了江南——指征服了孙权。​
人马腾空——形容人马精神抖擞,威风凛凛,好像要飞腾之势。​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语本《左传·僖公四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又《战国策·秦策一》:“张仪说秦王曰:‘……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知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之。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意谓凡是交战,没有一次不胜的;凡是进攻,没有一次不攻克的。形容每战必胜,所向无敌。​
顺吾者生,逆吾者死——语本《庄子·盗跖》:“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按剑瞋目,声如乳虎,曰:‘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原指你的话能使我满意才能活命,我若不满意就杀了你。引申为顺从我的人才能生存,违抗我的人就得灭亡。作者让曹操以盗跖的话为座右铭,隐寓曹操与盗跖是一类货色。​
轻妆软扮——意谓身穿便服。​
更阑——深夜。​
蟊贼——本义为危害禾苗的两种害虫。《诗经·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毛传:“食根曰蟊,食节曰贼。”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后汉书·岑彭传》:“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李贤注:“蟊贼,食禾稼虫名,以喻奸吏侵渔也。”​
不弃——不嫌弃。《诗经·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得归厚矣。”​
虎踞——本义为老虎蹲坐,引申为霸占。​
鲸吞——本义为鲸鱼吞食,引申为吞并。​
卖主求荣——意谓奴仆、臣子出卖主人,谋求自身的荣华富贵。​
披沥肝胆——参见第二十六四“披肝沥胆”条注。​
任贤用能——语本“任贤使能”,出自《诗经·大雅·烝民》战国鲁·毛亨正义:“《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又《吴子·料敌》:“有不占而避之者六……陈功居列,任贤使能。”意谓任用德才兼备的人。​
纳款——真诚归顺,主动投降。​
名垂青史——义同“名垂竹帛”,参见第三十六回“名垂竹帛”条注。​
著鞭在先——著鞭:下鞭。指进攻时鞭打战马。典出晋·刘琨《与亲旧(一作“故”)书》(见《世说新语·赏誉下》刘孝标注引晋·虞预《晋阳秋》、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太平御览》卷三五九、《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逖)先吾著鞭耳。”意谓抢先动手。后用为勉励人努力进取之典。​
“车不能”二句——方轨:两车并行。联辔:两马并行。这二句本《战国策·齐策一》:“今秦攻齐……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能过也。”意谓两车不能并行,两马也不能并行。表示山多地险,道路狭窄,不利于用兵。​
青山不老——语出宋·胡宏《绝句三首》其二:“幽人偏爱青山好,为是青山青不老。”意谓像青葱的山岭那样永远不改变原貌。多比喻情谊历久不变或后会有期。​
柔能克刚——典出《淮南子·原道训》:“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行柔而刚,用弱而强,转化推移,得之一道……是故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意谓柔弱的能够制服刚强的。多指待人处世采取温和的手段而能服人。​
泰山之安——语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见《汉书·枚乘传》、《文选》卷三九):“今欲极天命之上寿,敝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以为大王惑也。”意谓像泰山一般稳固。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或没有危险。​
时清——时世清平。​
烧眉之急——义同“燃眉之急”。典出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司马光)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之病民者,如救燃眉,青苗、助役其尤也。”意谓像火烧眉毛那样紧急。比喻事情非常紧急或非常紧急的事情。​
癣疥之疾——癣疥:皮癣和疥疮。“癣疥之疾”本《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许越成,乃大戒师徒,将以伐齐。申胥进谏曰:‘……越之在吴,犹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夫齐、鲁譬诸疾,疥癣也,岂能涉江、淮而与我争此地哉?’”(申胥:当为“子胥”之误。见《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意谓犹如皮癣和疥疮之类的皮肤小病。比喻轻微的祸害。​
心腹大患——心腹:泛指人体的要害部位。大患:大病,重病。“心腹大患”本“腹心之疾”,出自《左传·哀公六年》:“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禜:为除邪消灾而祭祀。)大意是:因出现了许多红鸟绕太阳飞行三日的异兆,史官说灾难可能降到哀公身上,但可用祭祀的办法,把灾难转移到令尹或司马身上。哀公认为自己如果有罪,就该受罚,而不应嫁祸于亲信大臣,所以拒绝了史官的建议。意谓犹如人体的要害部位有了病。比喻极其严重的祸害。​
径取——直奔,一直去往。取:通“趋”。​
久伏电天——意谓久仰你的大名。久伏:久仰。电天:对显赫人物的敬称。​
赍贡——进献礼物。​
耑候车骑——意谓特意写信问候你。耑候:专候,特意问候。车骑:车马。转用作对人的敬称。耑:音义皆同“专”。​
马逢伯乐而嘶——语本《战国策·楚策四》:“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伯乐为春秋时人,善于辨别马之优劣,故良马见之而欢鸣。借喻杰出人才皆愿事明主。​
人遇知己而死——语本《战国策·赵策一》:“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意谓士人愿为赏识自己的人效劳,甚至不惜生命。​
鹪鹩尚存一枝——鹪鹩:鸟名,体长约三寸。因其善于做巢,俗称“巧妇鸟”。别称黄脰鸟、桃雀、桑飞等。“鹪鹩尚存一枝”本《庄子·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郭象注:“性各有极,苟足其极,则馀天下之财也。”成玄英疏:“鸟巢一枝之外,不假茂林;兽饮满腹之馀,无劳浩汗。”意谓鹪鹩在树上做巢只需一根树枝。原比喻人的欲望很小,很容易满足。这里反用其意,是说鹪鹩鸟尚且有一枝可以栖身,人更应有雄心壮志。​
狡兔犹藏三窟——狡兔:狡猾的兔子。唐·韩愈《贺徐州张仆射白兔书》(见《全唐文》卷五五一):“兔,阴类也,又窟居,狡而伏,逆象也。”三窟:有三处做窝的洞穴。典出《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为孟尝君的门下食客,自告奋勇为孟尝君下乡收租,却自作主张,不但全部免除了佃户的地租,并当场烧毁了地契,收到了“民呼万岁”的效果。回来交差时,冯谖声称为孟尝君“市义”而回。孟尝君虽然有点不高兴,却也未加责备。不久,齐王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只好回到封地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这时才明白了冯谖“市义”的道理。但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意谓兔子为免灾祸,尚且要有三个洞穴,人更应该未雨绸缪,深谋远虑。​
治乱之主——能够治理乱世的君主。​
逐兔先得——语本《后汉书·袁绍传》:“沮授谏曰:‘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借喻在群雄争霸之时,谁先抢占地盘,别人便难以夺去。​
权变——随机应变。《文子·道德》:“圣人者应时权变,见形施宜。”​
兼弱攻昧——兼:兼并。弱:指弱小的国家或政权。攻:攻打,讨伐。昧:指政治黑暗的国家或政权。“兼弱攻昧”出自《尚书·商书·仲虺之诰》:“民之戴商,厥惟旧哉!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意谓对于弱小的国家要采取兼并的手段,对于政治昏乱的国家要采取武力夺取的手段。后来成为兵家的策略之一。​
逆取顺守——语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又见《汉书·陆贾传》):“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意谓即使用武力夺取政权不合道义,但只要在取得政权后偃武修文,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也是符合天意人心的。​
汤、武之道——意谓商汤灭夏桀、周武王灭商纣的方法,正是“兼弱攻昧”、“逆取顺守”,而并不妨碍商汤和周武王成为圣君。​
恍然——猛然领悟貌。​
金石之言——参见第十五回“言如金石”条注。​
冬月——即冬天。​
君有诤臣——语本“天子有诤臣”,出自《白虎通·谏诤》引《孝经》:“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诤臣:能直言劝谏帝王的忠臣。​
父有诤子——语出《白虎通·谏诤》引《孝经》::“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诤子:能直言劝谏父亲的儿子。​
外意——即贰心,背叛之意。​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语出《孔子家语·卷四·六本》:“孔子曰:‘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意谓能治病的良药吃起来苦口,有助益的忠言听起来逆耳。比喻中肯的劝戒听着不舒服却很有好处。​
“昔楚怀王”四句——事见《史记·屈原列传》:战国时,秦昭王欲割楚国的土地,假称与楚国联姻,请楚怀王会盟。屈原谏怀王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不听。“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纳。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亲——这里是接近、接触之意。​
折齿——典出《史记·范睢列传》:范睢为战国时魏人,事中大夫须贾。范睢随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闻范睢有辩才,乃赐其金十斤及牛酒,但范睢未敢接受。须贾疑其私通齐国,归国后密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折齿。”范睢装死而保住一命。后亡命于秦,做了秦国的丞相。后世即以“折齿”或“折胁”为遭受屈辱的典故。​
矢节——正直的气节或操守。​
天与人归——天与:上天给予或赐予。人归:人心归附。“天与”出自《孟子·万章上》:“(万章曰)‘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曰:‘天与之。’”“人归”本“民归”,出自《诗经·大雅·泂酌》:“岂弟君子,民之攸归。”(攸:所。)又《穀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后将两者合并为“天与人归”,以说明帝王是天命所授,人心所向。​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却说庞统、法正二人劝玄德就席间杀刘璋,西川唾手可得。玄德曰:“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决不可行。”二人再三说之,玄德只是不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