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宝(校对)第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567

  几个小时后,瑞祥小区9号楼,方叔同家,以黄色暖色调为主,衬托的极有人情味的客厅当中,方叔同和周明落相对而坐,在两人中间的透明玻璃桌上,依次摆放着几盘热腾腾的菜肴,还有一瓶十年消费装五粮液。
  杨怀秀穿着围裙,满脸都是惊喜笑容的在厨房和客厅之间穿梭,端上一盘又一盘拿手菜,方叔同则是先为周明落斟了一杯酒,跟着又为自己斟了一杯,很是感慨的举杯道。
  几个小时的时间,从平原监狱回到家中,方叔同整个人都也充满了喜意,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而他也从周明落口中得到了自己为什么能出狱的答案,对于周明落这一连串离奇的遭遇,他除了感慨之外,也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不过他更感慨的还是自己遭逢如此大难,以往所交那些“朋友”个个都是避之不及,就只有周明落为自己奔波,而自己最终也是沾了周明落的光,才得以拨乱反正,重见天日。
  再次回到充满温馨的家中,看着妻子满面的笑容,他到现在都深怕自己只是在做着一个不切实际的美梦,一旦梦醒的话,却还置身在铁窗牢笼之中。
  所以哪怕平日里不怎么喝酒的他,今天也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回来。
  “叔,我敬你一杯。”周明落此刻一样满怀笑容,虽然上次的事没能把时亮那个罪魁祸首拿下,这免不得让人遗憾,可只要方叔同能出狱,他也一样心满意足了。
  “来,喝酒!”
  方叔同再次看了周明落一眼,眼中全是欣慰和激动,不过两人都是不怎么善于表达的人,所以只是靠着一杯接一杯的酒精快速交流。
  觥筹交错,一中一青两个男人都是心怀大敞,放开了去喝,随后不过片刻两人就全都有了微晕的趋势,也是在这时,方叔同才逐渐放开了心扉,开始在酒桌上嬉笑怒骂,一一讲着在监狱里遭遇的各种事情。
  最后杨怀秀也在收拾完毕后加入了酒桌,让房内气氛显得更加热烈起来。
  这一顿饭,足足吃了半个多小时都尚未消散,杨怀秀这个加入最晚的人,不过两三杯下肚就晕了过去,反倒是方叔同和周明落直到把对方扔上床后依旧有些神采奕奕。
  说起来两人酒量还真是都不算大,没想到喝到现在都没醉,这也算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了。
  就在两人刚刚返回酒桌继续开饮时,一阵门铃声却蓦地泛起,方叔同冲周明落笑笑,才起身前去开门。
  “咦,你是?”
  门外站着的是一个精瘦中年,满脸堆满了夸张的笑容,手里还捧着一个盒子,别说是方叔同不认识他,就连也从沙发上起身的周明落眼中一样充满了疑惑。
  “方先生是吧,我是新川市公安局长张笑扬,这次过来是为了奉还方先生遗失的失物,请方先生过目,看看东西对不对。”精瘦中年虽然是冲着方叔同说话,不过一双眼睛却时而瞄过周明落,满脸都是小心和谨慎。
  “市局局长?!”
  随着对方的话,方叔同直接一怔,明显被吓了一跳,他也真是想不到堂堂新川市局局长,竟然会有一天亲自捧着东西来到他家门前,还如此和颜悦色。
  惊讶中方叔同更是回头看了周明落一眼,心中再次扬起一片浓郁的感慨,毋庸置疑,这位张局长能亲自跑过来,肯定是看着周明落的面子才那么做的。
  此刻他也已经知道了前几天的恶性事件,在那件事里原市局局长南中同直接下课,还有两个副局长也撸的撸,发配的发配,不可谓闹的不大,想来这位张局长也是个明白人,知道事情的起因是源自周明落,所以才把姿态放的这么低吧。
  而里面的周明落也是神色一动,发现眼前的张笑扬有些面熟,等仔细回想一下,才想起这位也是当时在场的几位副局长之一。
  而对方现在到来说是为了归还方叔同的失物,想来就是那件疑似真正汝窑瓷的青釉碗了,这一点周明落倒是知道,虽然黄兴然早就告诉过他已经把那个青釉碗从时亮手里追了回来,不过现在那碗还并没有正式回到方家。
  “原来是张局,快请进。”
  下一刻,方叔同才急忙收起惊讶的情绪,让开身子就请张笑扬入内。
  “不敢,不敢,方先生可别这么客气,说起来这也是我们市局办事不利,才让这宝物遗失了这么久,更让方先生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张某实在受之有愧。”方叔同的客气却让张笑扬连连摆手,开玩笑,他可真担不起对方这么客气啊。
  如今的张大局长,可是和方叔同一样是云里雾里,深切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了,他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原本只是在市局副局长里排名最靠后,基本没什么能量的家伙,竟然突然就被提拔成了一把手,而事情的起因,前任南局长还有另外两位强力副局的下课和发配,全是因为房间内的男子,那可是一位和黄市长称兄道弟的家伙。
  他可真担不起对方长辈这么客气。
  而且严格说起来,他刚才说的也是事实。
  摆过手后,张大局长才再次笑着道,“方先生,你还是先看一下,看看这个瓷碗是不是你先前遗失那个。”
  “恩?”方叔同再次一怔,万万没想到对方会是这种反应,曾几何时,若是一个市局一把手能对他这么亲切的说话,他绝对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可现在却是他只是客气了一下,对方就有些受宠若惊的模样,这变化,真的太大太大了。
  大的他哪怕早知道了事情的因由,在此时依旧有些不敢相信。
  不过这一次他倒并没有出神太久,而是很快就把视线落在了张笑扬手里捧着的纸盒上,里面,就是那个疑似真正汝窑瓷的青釉碗么?
  一想到这里,方叔同再次陷入一片凝滞当中,当初就是为了这个碗他几乎搞得家破人亡,身陷囹圄,现在再次看到这个碗出现,要说不感慨那绝对是假的。
  就连周明落也渐渐走了过来,微带着一丝激动的看向那纸盒,其实不用看他也知道,这盒子里装的肯定就是那个疑似汝窑瓷的青釉碗,黄兴然已经发过话,如今还是市局一把手亲自送过来,要说对方会弄一个假货的话,估计这一帮人自己都可以撞墙自杀了。
  肯定这就是那个碗,周明落就不得不激动了,毕竟这个碗是疑似真正的汝窑瓷的,而且它到底是雍正年仿品还是真品,直到现在都没有肯定的结论。
  这在以前周明落自然无能为力,也只能做出模糊的判断,可现在有了【觅文符】的透视能力,只要一眼下去,看一看这个碗的泛旧程度是两三百年还是近千年,他就可以有准确的答案了,这又让他如何不激动。
  毕竟被空气氧化两百年左右的瓷器,和被空气氧化近千年的瓷器,其内部瓷土的陈旧颜色是绝对不同的。
第087章
大清雍正年制
  汝窑瓷器,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的要点之一。
  而汝窑瓷釉的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有的稍微深一些,有的稍微浅一些,不过基本离不开淡天青这个基本色调,这种青的色调比较稳定,变化较少,釉面无光泽的居多,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着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
  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蟹爪纹”。
  这基本就是汝窑瓷的大致特性。
  等周明落也跟上前后,方叔同亦从张笑扬手中接过了纸盒,随后就当着三人的面打开了盒子,而一个有着淡青釉色的青釉碗也呈现在了三人眼前。
  碗很漂亮,大致有十多公分的口径,七八厘米高。
  而这个碗的基本特征也都蕴含了汝窑瓷的显著特点,“蟹爪纹”、“鱼鳞状开片”“香灰胎”以及釉色呈天青色。
  可在这些特征之下,青釉碗的底部却有着一个非常明确的底款,“大清雍正年制”六个大字。
  这就是整个青釉碗的表象,若是不看底款只从其器征判断,那几乎就是正儿八经的真正汝窑瓷,一加上这个底款就很容易让人发晕。
  当初的方叔同也是见到这个底款后,才以为它是雍正年的仿品。
  而且众所周知雍正时期仿汝窑瓷几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能做的以假乱真似乎也不为过,不过问题是当方叔同回到新川,请来另一个瓷器鉴赏方面的大家过来帮他掌眼时,对方却对这个底款发出了不同见解。
  那位言道这青釉碗,可能是真正从宋代流传下来的汝窑瓷,而那个底款却是后来人为加上去的。
  他这么说的依据就是这青釉碗从头到尾,所有的一切特征都没有一丝模仿痕迹!
  是的,没有模仿痕迹,这听起来似乎是很玄乎的话,其实却很容易理解,我们仿制宋代的瓷器一定要模仿那个时期的韵味,可宋代当时的人却不是模仿,而是自主创作,想怎么弄就怎么弄,那种随意的感觉别人是模仿不出来的。
  你不管怎么模仿,都脱不掉一个刻意、伪装的嫌疑。
  举个例子,你模仿刘德华唱歌不管模仿的再像,哪怕一百个人听了就有九十九人说你们俩唱的一摸一样,可模仿者在模仿中总有一种刻意去学刘德华声音的趋势,而不是自然天生就唱成那样。
  清雍正时期流传下来的模仿瓷器,还真没有哪一件能达到像这青釉碗如此洒脱的,其他模仿出来的汝窑瓷,总能在整体上找到一点模仿的刻意痕迹。
  但这一件却根本没有。
  这也是后来让不少瓷器鉴赏大家们头晕目眩的地方,有那个“大清雍正年制”的底款在,那个青釉碗是雍正年制品的可能性就极大,至少在五成以上,可他们却从没见过如此出色,没有一丝模仿痕迹,彷如浑然天成一样的模仿品。
  那瓷器上的韵味,无一不流露着一种自然,洒脱的随意性。
  说起来这也只是一种感觉,就像是周明落观看过的那把黄花梨交椅一样,它虽然做的很逼真,却少了一种真品的韵味。
  只有那些真正的大家才能看出那种味道。
  而这青釉碗怪就怪在但凡真正的瓷器大家过来,只要不看底部的款识,都会百分百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汝窑瓷,从开始到现在还没人从上面找到一丝刻意模仿的痕迹,可它的底款却实在太捣蛋了。
  捣蛋的让无数瓷器大家蛋疼的厉害,以为自己眼力不够看走了眼,但也有不少人坚持认为这本就是真正的汝窑瓷,那个雍正底款只是后人刻上去的。
  像这种画蛇添足的事其实在古玩界是很常见的,就比如周明落遇到过的那个出自大报恩寺塔的青花地砖,好好一款地砖,愣是被人给作假做成了一个瓷盘……
  而且坚持后一种论调的专家们也是有依据可寻的,那就是雍正年时期,这位皇帝对汝窑瓷有很大的追求,皇帝非常想要的东西,下面的人能不趋之若鹜?
  若是谁得了一件汝窑瓷能献给皇帝的话,升官发财之类几乎是跑不了的。
  所以在那个时代若是谁有了汝窑瓷,估计想献给雍正的绝不在少数,但毋庸置疑的是,真正的汝窑瓷太少了,雍正在全国范围尽力搜集一辈子也不过搜罗了31件汝窑瓷,要真有人得到一件汝窑瓷的话,会不会怀疑这是假的?
  献给皇帝的东西又是皇帝十分喜欢,十分追求的东西,恐怕只要这消息传上去,那位定然是十分兴奋的,可万一若是献出去以后被别人鉴定出假货,那就是让皇帝白高兴了一场,是欺君大罪,随时都可能是脑袋搬家的后果。
  巨大的风险和巨大的利益相伴,若是胆子小一点的人,恐怕会直接把这高度疑似真正汝窑瓷的青釉碗弄成假货,然后当假货献给雍正的了,那样可就没了一点风险了。
  毕竟雍正那位不止是对真正的汝窑瓷有追求,对于仿造汝窑瓷一样是有极大追求的,否则的话雍正年仿汝窑瓷也不会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谁要是真能仿造出一个历史最强的假货,那位一样是极为欣喜的,一样不会吝啬赏赐。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清雍正年间若是真有人得到一件汝窑瓷,外加胆子小一些的话,完全有可能把这汝窑瓷刻上一个雍正年制的底款献上去。
  这是很合乎情理的推断!
  而雍正年间的仿品不管是仿宋瓷还是明青花,最大的特征就是全部明大明打上雍正年制的底款。
  这也和雍正自身的地位有关联,他是一国帝王,仿造前朝的贵重瓷器并不是为了盈利,而只是满足自己的喜好,所以所有的仿品都刻上了自己的年款。
  就好像一些极为出色的当代书法家,若是很欣赏历史上某位知名书法家的字画,自己又在这方面很精通,那么他真正模仿出来的书法往往都会留下自己的款式,以让其他人区别这是赝品,毕竟这一类模仿者造假并不是为了盈利,而只是自娱自乐。
  所以当时若真有那么一个官员,得到一个真正的汝窑瓷又胆小一些,想要排除献给雍正后被查出是假货,惹得龙颜大怒杀头抄家的后果,他唯一的作法就是像当年清代官窑仿制汝窑瓷一样,直白的打上雍正年制的底款,让雍正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假货,不过是假货里最顶尖最出类拔萃的一个,整个雍正年造的最好的一个,那才是两全其美的结果。
  不过这一切,毕竟这是推断,所以也是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信,直到现在这一刻,这个青釉碗究竟是雍正年仿制,还是真正的汝窑瓷,都还没人做出论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5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