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530

  伊万苦笑着看看自己少了三根手指的伤残痕迹,看着外面风和日丽的景致没说话。
  对,易海舟出来开上车以后就是这种感觉。
  风和日丽的景色极美。
  在东南亚和中东季节变化没有这么明显,反正都是天天艳阳高照。
  现在应该是春夏交际的时刻,除了阳光有点跟东南亚类似的刺眼,浓密翠绿的树林覆盖率非常高。
  基本都是大平原的地界上,树林密布,湖泊水流众多。
  偶尔近距离经过的时候,那种翠蓝色的湖水和蓝天相映成趣,不知道是天染了水,还是水漫上天。
  易海舟开着车,都忍不住把胳膊放车窗上哼小调儿了。
  嗯,再戴上墨镜。
  岸边还有不知名的紫色小花点缀其中,和易海舟熟悉的东南亚热带丛林的闷热完全不同。
  这是种敞亮大气,还有点原始的美丽。
  在市郊加满油,另外还买了两个十升的油桶分别装满油和水,穿行在车辆寥寥的乡镇公路上。
  如果不是那种偶尔看见的残破民房,以及时不时出现的武装检查站。
  真会让人觉得是在自驾旅行。
  伊万提到的那张通行证确实很有用,只要看见的武装人员都会点点头立刻放行。
  所以易海舟并没慌着赶路,对手是谁,具体在哪里,都不知道,经验丰富的他知道这样急吼吼的按过去,反而不妥。
  就得把自己当成是个旅行者,起码是跟对手无关的人员,才能放松各方的警惕。
  所以他一开始甚至没有朝着伊万指点的矿工教堂去。
  有点随心所欲的顺着公路转悠,熟悉这里的地理特征,甚至在确认没有人的残垣破壁破房子边,还停车下去观察建筑结构。
  持续好几年的战乱,早就让完整的社会秩序崩塌,大城市还能依靠完整的电力、自来水等系统勉强运转,最边缘的农家也能靠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单独维持。
  偏偏就是处在中间的城镇、村落,无法从学校、医院、市场等各种民生体系获得人群生活必需品。
  只能迅速的崩溃逃离。
  易海舟非常熟悉这种情形。
  战乱难民往往都是由这些地方的人群造成。
  当初他给玛丽都说过,抢下大游艇,两个人就有了基本生存的食物饮水保障,管十多天都没问题。
  可放大到几十名无辜目标,一两顿饭后大家都没得吃了。
  所以这一路走来,路边三五栋建筑组成的民居、十几栋房屋的村落,基本上没人。
  有一处经过的湖泊边村庄,万籁俱寂,除了几艘破烂的木船系在岸边,随着波浪轻轻摇晃,就没有别的东西在动。
  偶尔几声鸟鸣划破这寂静,成为唯一的声音。
  仿佛幽幽天地只有易海舟一个人的存在。
  这种景色的极美却人烟罕见的感觉,特别是习惯了亚洲那边稍微有个景点就游客如织的热闹场面。
  会形成巨大的心理反差。
  在棉北都不多见。
  毕竟那丛林里面还是很原始的生活,打仗就打仗,村民依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完全与世隔绝。
  越是习惯了现代化的城镇生活,战乱以后就越容易望风而逃。
  易海舟甚至舒舒服服的找了间湖畔破房子,先做把弓箭射了条一尺多长的鱼。
  随便撒点面包末在湖面,就聚集过来一堆傻乎乎的胖头鱼,根本不愁吃。
  再利用人家的厨房灶台,给自己做了顿晚餐,他买了几大包当地的红肠和面包,储存消耗个把月都没问题。
  随便搞几瓶调味料,烤鱼配热狗,喝着当地带点啤酒味的格瓦斯,看着远方的夕阳映在湖面上,别提多惬意了。
  就是那粗大的红肠始终给他有种饺子馅的感觉,凑合着吃吧。
  战乱之地,对他这种有枪又有战斗力的家伙来说,就是旅游胜地。
  不过这没什么商业头脑的家伙,确实没想到可以开辟生意。
  吃过饭,把伊万留在后备厢的东西清理归置下。
  人家还是提供了战斗装备的,虽然一把AK74步枪已经很旧了,五六个弹匣,关键是还有一包手雷!
  易海舟想要的是军用炸药!
  这是自己单词量不够的问题吗?
  不过也能用。
  在人家几乎没有尘土,只是有些长霉的床垫上,裹着毛毯香甜的睡了一觉,凌晨四点过开车朝着二三十公里外的矿工教堂摸过去。
  黎明前的黑暗,是易海舟最喜欢去偷袭的时刻。
  绝大多数人,哪怕有夜间哨兵,这也是警惕性最低的时候。
  没了检查站,也完全没有路灯,车灯也没多明亮,车厢里面除了在充电的几部手机卫星电话亮着指示灯,只有手机GPS的画面跟昏暗的仪表盘。
  距离目标五公里左右,建筑开始密集点了,有村庄出现,一公里左右住宅区愈发频繁,开始有稀疏的灯光照明。
  最后的城镇起码有上百栋大小建筑平铺在公路边,依旧没有路灯,却把最明亮的灯光留给了整个区域最高大的建筑。
  在普遍只有两三层楼的民宅中,七八层高的尖顶教堂,最高处甚至能看见温暖灯光下吊钟的轮廓。
  教堂就像一座灯塔,给予这些苦难中的普通人内心坚持活下去的希望。
  易海舟这杀胚,却习惯性的判断着最佳爆破点。
第73章、守护这个世界的美丽
  天蒙蒙亮。
  坐靠在驾驶座上叼着香烟,却没点燃的易海舟,吃惊的发现,这座小镇依旧充满生命力。
  这样处在战乱中的地区,居然还有人出来打扫街头清洁。
  然后有步履蹒跚的老人,推着丁零当啷的货架车出来卖煎饼,月饼那么大的薄煎饼。
  推着车的动作很吃力,但头上戴着的花丝巾非常艳丽。
  艳丽得让易海舟想起了奥琳娜。
  接着是欢天喜地冲出来买煎饼的孩子,还背着书包。
  慌里慌张的叫着什么,从老奶奶手里拿了煎饼就跑,身上的衣服很普通,但是很整洁。
  陆续出现在街面上的成年人里,老人居多,可以说易海舟视野里面能看见的基本都是老人。
  但只要走上街来,无论如何都是衣冠整洁,体态安详。
  见面还有打招呼的和煦笑容。
  偶尔个把三四十岁的女人可能因为起得忙乱了,边走边整理妆容。
  可那衣裙之间依旧带着有那么点点时装的气息,再老旧的款式都挡不住那种爱美的心。
  大腹便便的男人戴着眼镜,匆忙赶着跑过去的样子,让易海舟很容易联想起教导主任之类的工作。
  这样此起彼伏的声音,很快让看似荒凉萧瑟的小镇鲜活起来。
  这是易海舟在东南亚很少看到的场面。
  同样遍地美景的东南亚,绝大部分人都不修边幅,趿着拖鞋穿得破破烂烂,脸上洋溢着和这里差不多的随遇而安快乐。
  但易海舟内心明白他们是傻乐。
  稍有外界强力冲撞,无论是自然界的海啸还是猎人游戏的武装分子,又或者国家之间的博弈,都能让秩序瞬间崩塌,乱七八糟。
  可这里已经这么糟糕了,居然所有人脸上都还带着平静安详的态度。
  接二连三的前往大教堂去聚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