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族长(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269

第118章
  冬天来临,
天气迅速转冷,王家堡的人身上已经陆陆续续的穿上了棉衣。
  他们有足够的衣物避寒,外面艰苦求生的大部分却没有。
  为了生存,
哪怕是下雪天他们也得身着不保暖的衣物出门讨生活。
  寒风凌冽,把人本就自带的体温给下降了好几个度。
  有房屋的普通们百姓还好,回去后还能有个栖身之所,
那些从鲁地被赶过来的流民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前段时间天气暖和,他们不管是沿街乞讨还是露宿街头,
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自己腹中的饥饿问题。
  可是冬天一来,你让他们再睡在外面试试,万一晚上下了一场雪,第二天人就能被冻成冰棍了。
  他们是无根之人,
这里不是他们的祖地,自然不能随意伐木造房,
手中更没有工具去开垦荒田,
只能去拣点干枯的柴火和其余的流民们报团取暖。
  除了沿街乞讨他们能活一日是一日。
  当然,
这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
  自助者天助之。
  他们是人,会思考,
怎么可能不去钻研能让自己活下去的路。
  一处简陋的栖身之所,
正在报团取暖的流民们就有人道,
“听说齐王那里募兵,还有别的地方有不少起义军,我们要不要去投靠他们试试看?”
  流民中的一些老人道:“你们年轻人想去就去吧,多少也能找到一条活路,
到后面就算是死,起码也能做一个饱死鬼。”
  至于他们这些老人和孩子,不管是齐王还是起义军,
都是不会大规模收留的。
  这是一条只针对那些青壮年的生路,甚至连妇人跟着一起活下去的机会都不大。
  齐地百姓被募兵的人家收到自家子嗣身死的人不在少数,还有起义军们,今个你刚建立,明天就被另一支起义军给干翻吞并都是常事,伤亡率也小不到哪去,甚至比齐王募兵还没有保障。
  毕竟齐王好歹也是王侯一个,他手下的兵死的多,但是却能吃上一顿饱饭,起义军则不同,大家都是百姓出身,饿着肚子那都是常事,手里基本没什么余粮。
  “不管是齐王还是起义军那里都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哪还有那么多力气去投奔他们,还不如省点力气去雪地里面找找有没有什么能吃的,看能不能挨过这个冬天去。”有人看着年迈年幼兼有的家人们,怎么可能自己孤身一人上路。
  有的人会为了自己活命而扔下家人上路,但大部分人还是狠不下这个心的。
  “你们不用顾及我们,这世道本就艰难,能活一个是一个,总不能让我们老的小的再拖累了你们吧。”流民中的老人们开口劝道,一脸的视死如归。
  “别说了,这大冬天的外面那么冷,我们估摸还没走到呢就被冻死在半道上了,再说,我们说不定能熬过这个冬天,等坚持到开春就有吃的了。”青壮们坚持道,宁愿放弃渺小的一丝生机,也要陪伴在家人们的身边。
  他们心里非常清楚,一旦他们走了,这些老弱妇孺们会遭受到怎样的对待,身死都还是最轻的,最大的可能就是被那些饿红了眼的人活生生的吃掉。
  逃难这一路,他们什么情况没有见到过,易子而食的事多了去了。
  他们舍不得吃自己的亲人们,不代表别人也舍不得。
  一旦他们离开,靠一群老弱妇孺们怎么抵抗的了那些人的伤害。
  “我们再去外面好好找找,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吃的野草吧。”有人低头道,而后迎着冷风走了出去。
  冷风一吹,冻得他们手脚僵硬。
  但是没办法,为了能撑下去,外面天再冷也得出去找能吃的东西。
  冰雪覆盖,想要找到绿色的踪迹,就必须得把厚实的雪层扒开,所有人的手无一例外的都冻成了大红馒头,看上去和干瘦的胳膊分外的不协调。
  突然,一个男人有些失神的咬到了自己的手上,给手背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牙印,痛感让那人清醒过来,却依旧盯着手道,“你们看我这手像不像大馒头?”
  “要是把手剁掉吃了,能顶两顿饿呢。”他呢喃道。
  不能吃人,那吃自己总行吧。
  其他人被他这话吓了一跳,“可不敢这么想,没有手,就算是你自己的肉也吃不到嘴里了。”
  “不过我们可以试着割点身上别的肉。”不伤筋动骨的那种。
  只是他们看看自己干瘪的肚子,还有枯瘦的小腿,怎么都没在自己的身上找到能下手的地方。身无二两肉,还不如去挖野菜呢。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稳稳的碾压在雪地上行来。
  车轱辘外面包裹着一层弹性极佳的橡胶,让车内的几人一点都没感到颠簸。
  车内红泥小火炉燃着,里面装了一些酒,马车两边厚实的车帘紧紧的闭着,让车内暖烘烘的,只有前面的车帘偶尔有风吹来,反给车内增添了一分凉意。
  王沛良在这种舒适而又温暖的车内昏昏欲睡。
  突然,马车被迫停下,把他惊醒过来。
  “出什么事了?”
  掀开帘子一看,原来他们的马车居然被一群人给拦下了。
  王淳之屈着一条腿坐在车辕上,看着这群面黄肌瘦的流民们,问道,“什么事?”
  流民们咽了一口唾沫道,“小公子你能不能施舍给我们点吃的?”
  对于他们来说,有马车的都是富贵人,是他们这些流民们可以乞讨的对象。
  王淳之问他们,“你们流民现在已经到什么地步了?”
  流民们面面相觑,不明白王淳之关心这个做什么,回道,“没有吃的,没有衣服,可能就要撑不过这个冬天了。”说出这话的流民眼中带着迷茫,一来是想让王淳之对他们心软而施舍,二是他们自己也迷茫自己未来的命运。
  对于每天都操劳食物的他们来说,度过这个冬天是一个很遥远的未来,遥远到他们都没什么心思去想。
  “正好,我这有份工作,我付衣食,提供住所,你们付劳力,干不干?”王淳之问他们道。
  流民们睁大眼睛,简直不相信居然还有这等好事降临。
  要知道琅琊县城不大,零散的活计本就不多,他们也没本地人的门道,要不然就凭卖力气也不至于出现这么多的流民。
  “那小公子,你那能要多少人?我们那最不缺的就是人了。”流民们迫不及待的问道。
  如果能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谁愿意把自己的脸面踩在地上去伸手向人乞讨啊。
  “我那里需要修建堡垒,你们说需要多少人,我们王家堡就在前面那块地方,你们打听一下就能找到,当然,你们的人去了以后,还得经过我的审查才要决定留不留下你们。”
  “对了,我那里老弱妇孺不限,你们可以把人都带过去。”王淳之最后想了一下说道。
  对他来说,老弱妇孺们并不是什么负担,收留了也没事,更何况他们也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听到王淳之这么说,那些流民们高兴的简直快要疯了。
  堡垒啊,虽然他们以前没干过,但是却知道修建堡垒需要很多的人手,干重活的人肚子肯定得有东西,要不然哪有力气干活啊。
  顾不得饥肠辘辘的肚子,流民们纷纷高兴的回去通知所有人。
  见到他们离开,王淳之的马车继续通行,而后来到了县城里。
  比起春夏秋,冬季的县城萧条了不少,路上少有行人,大部分都是走出家门试着能不能找到一点活计的普通百姓,个个揣着袖子,脚下踩着雪,被浑身发抖,鼻头和脚掌被冻得发红发疼。
  他们也就比那些流民们们强在有一处栖身之所,家中少许余粮。
  除了那些有底蕴的人家,普通百姓们的家中基本已经被搜刮的差不多了。
  所以齐王才会盯上比他们更为肥硕的世家们。
  王淳之和王沛良两人这次是来县城招工的。
  提供衣物和食物,还有住所,聘请百姓们去他们王家堡修建堡垒。
  王家堡内如今百废待兴,就等着大批的人手入住修建了。
  在货物和钱币都不太流通的冬季,粮食就是世面上的硬通货币,有时候比钱还管用。
  一听管吃管住还有厚实衣服穿,县城内四处找活计的百姓们立刻围了上来。
  王家堡这个名字对他们来说有些陌生,但是一听王家村,他们就知道是哪了。
  “琅琊王家居然修建堡垒了。”县城的百姓们不禁唏嘘感慨道。
  虽然身为世家的王家离他们本来就远,但是堡垒一修建,只会更远。
  只是没有百姓会把这个活计给推出去,哪怕是在王淳之大量要人的情况下。
  虽然还有王淳之所说的筛选,但是他们认为应该是想检查他们缺不缺胳膊和腿。
  不良于行的人给人家干活肯定是不行的。
  王淳之和王沛良两人把消息散布出去。
  普通百姓和流民们王家堡都要。
  甚至只要过关,没有家的人可以把他们的老弱妇孺也给安置进王家堡,这个消息就让那些流民们非常激动了。“敢问小公子可就是王家村的村长?”王淳之听到有人这么问他,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着一身中等衣物,比大部分的百姓身上都富有一些,也更抗冻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2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