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268

  南萧耀再对张到任时所带来的一班亲朋好友,各各给予肥缺,使得张学颜乐不思蜀,对南耀萧感激涕零,完全忘了段派他来鄂的监视使命,使段铁民大失所望,愤而将其撤职。
  南耀萧倒有几份人情味,对张学颜十分照顾,段铁民和张步云又委来省长一人,南萧耀派人冒用湖北各机关团体的名义控告新省长,同时还办了一个《振民日报》专门攻击,新省长不敢到职。
  至于省议会方面,势力最大的平社是南耀萧的提线木偶,人数稍少的甲子社也好办,人人每月发二百元车马费,银弹一出,自然绝不找南督的麻烦。
  北方的奉军和关山河明争暗斗,东南柳镜晓自成一系,河南岳钟林根基不稳,这已是陈云杰复起的大好时机。
  只是陈云杰只能寄食于湖南,还欠缺一个可以进退的地盘,他自然看中南耀萧的湖北,南耀萧不敢公开拒绝陈云杰,只是对前来征询意见的人称:“我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眼下还需要一点时间!”
  为此派了手底下的一个云升师长,前去向陈云杰说明自己的意思,待陈云杰听完便说了一句:“南督的意思是?”
  云升师长答道:“那自然请云帅暂时不要在湖北出山!”
  陈云杰非常不快地说了一句:“我出山自然要在湖北!”云升师长没说话,陈云杰又问了句:“我出山,你有什么意见?”
  云升师长当即说道:“云帅东山再起,部下绝愿效犬马之劳!”
  南耀萧哪得云升竟然绝对服从陈云杰,加上鄂军另一个师长许英杰也表示绝对忠诚陈云杰,他自己的实力只有一个混成旅,一时间阵脚大乱,只能派人斥责云升:“为什么不服从南督命令?”
  云升当即答道:“云帅东山再起,这是谁阻挡不了的!与其伤了感情,南督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除去云升和许英杰之外,湖北各位大将多是直系出身,纷纷表示服从,这些人都是他的台柱,他们既然要听命于陈云杰,南怎么能阻击,南萧耀长叹一声,定下决心:“江山本来是他的江山,给我江山的是他,要断送江山也只索性由他!”
  于是一改以往“保境安鄂”的调子,改发通电:“奉军深入,政象日非。湖北南耀萧率湖北全体将领电称,此次共伸大义,欲动人心首资号召,拟请钧座出山,希早命驾等语。救国锄奸,岂容袖手……”
  那个狂傲不训的南耀萧,现在又变成了端茶送水的小媳妇,陈云杰渡过长江,并于查家墩设立总司令,南耀萧亲率全体将领列队欢迎。
  陈云杰自封为“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后来以为十四省范围太小,改称“讨贼联军总司令”,事实上现在所能操控的不过湖北一省而已。
  陈云杰一到汉口,就把汉阳兵工厂长和汉口电报局长撤换,任用他的私人,而且在意向主张联奉反关,而南耀萧却是主张联关反奉,两人当即有了心病。
  陈云杰当即派许英杰师北上进攻河南,大军开动,自需大量军饷,陈云杰下令在汉发行军用券五百万,并想把食盐加价每引盐加征四元。南耀萧是湖北本地人,若如此荼毒地方,难逃家乡父老的指责,因此挺身出而,亲自率同省议会及各机关法团,以鄂民资格到总部请愿,迫使陈云杰取消军券发行和食盐加征计划。
  八日之后,南耀萧突然暴毙身亡,成为共和史上一个难解之谜,从发病到身亡不过三天功夫,留下了许多议论。
  而是此时的岳钟林日子极不好过,许英杰部先攻信阳不下便绕道北进,一路攻占确山、驻马店等地,直军程云鹗部则在山东柳镜晓方面的援助之下,先后攻占柳河、归德、兰封等地,不久,郾城、许昌又落入陈云杰之中。
  在这关健时候,岳钟林仍是威不抚众,只为自己的小算盘估计着,所部官兵烧杀劫掠无所不作,从而引起了民众反感,战事一起,不断遭到红枪会等民众武装的打击,即使能战之部战力也大受影响。
  不久,郑州亦告失守,共和二军退出郑州后,除一部向北退往安阳、汲县、邢台一带,大部向西往荥阳、洛阳撤退,岳钟林考虑的是自己在陕西的小地盘,他想:“咱家杀回陕西去吧,只有陕西保住,我们还有杀出潼关的机会!”
  倒是弓立看得清楚,他说道:“往陕西这条路,太险了,恐怕是死路一条!咱们的上策还是往北,和关山河的部队会合!”
  岳钟林觉得往北走就要寄食于人,思虑之后仍是决心率部回陕。
第十五章
天变(下)
  其时河南的局面非常复杂,镇嵩军余部盘据豫西南部和陕西东南部,准备再起,程云鹗据光山、固始一带,号称十万,陈云杰派兵从湖北向北攻击,豫北各军,名义服从共和二军,实际上另有野心;河南各地纷纷组织红枪会和民团以筑寨自卫,岳钟林一度将陕西部队全面调来郑州,陕西军务督办李虎还亲来全力援岳。
  当时共和二军尚有十余万兵力,均集中郑洛间地区,若岳钟林能决策及时,指挥适当,团结军心,激励士气,则无论攻守,胜败之数尚未可敌,只可惜岳钟林惊于东南两路之失利,又惑于河南地方团队、红枪会等遍地蜂拥及民众不合作,以致心惊胆战,举棋莫定。
  退出郑州后,在洛阳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将领们为了西退还是北退的问题吵翻了天,几天下来还是争执不下,其间又因共和二军纪律太坏,河南民众颇为怀恨在心,有人乘机煽动,说河南人对陕军要报仇了,以致军心动援。
  最后从陕西带兵来援助岳钟林的李虎力主退回陕西再图恢复,他认为以共和二军二十余万之众,虽有镇嵩军之阻,但只有两万余人,以二军之精锐兵力,打开一条通路,没有问题。
  李虎原来是陕西军务督办,他是带兵来援助岳钟林的,说话的份量一言九鼎,最后才决定大军西撤退回陕西,但将领的意志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中下级军官和士兵更是毫无斗志。
  岳钟林所乘的列车刚到洛阳东站没多久,即被红枪会放火烧毁,一时间秩序大乱,弹药爆炸,枪声四起。加上一路前追后截,可谓是军心涣散,军无斗志。
  十几万大军蜂拥西奔,有如当年杨林翼战败镇嵩军,镇嵩军一路败溃情形,部队互失联络,上下失去掌握,可是更困难的是一路到处遭受地方民团和红枪会的狙击拢乱,民众又坚避清野,因而情报闭塞,军食维艰,以致溃散甚多,军民仇杀,死伤遍地。
  而镇嵩军余部,在安康、白河一线集结,但各部谁也不服从谁,最后请出了在天津当寓公的前任统领刘华镇,刘华镇一到各部都表示服从,主力出荆紫关攻击陕、灵,另一部自白河经南阳向郑州攻击,南阳镇守使自动将所部交出改编,这一路军进展十分顺利。
  而刘华镇则进驻虢略镇指挥,派一师人抢占潼关,一路扫荡留守陕军,并打开了晋南接济的航路(严东海自晋南运来手榴弹等军用物资为数甚多)。
  刘华镇部抵潼关时,少数陕军已闻风而遁,又有旧部何克星两团自大荔前来投附,刘华镇统领各部总计达一万五千人以上,当即在函谷关东南高地建筑坚固工事,并由章龙范团固守函谷关,准备迎击岳钟林。
  李虎率部杀到函谷关,岳钟林率主力三四万人直抵陕州,一路上粮秣无着,沿途又遭红枪会和地方武力截击,当大军到达陕州时,已经折损三四万人之多,镇嵩军又堵住函谷关及以南各路口,正可谓后有追兵,前有强敌。
  函谷关地形险要,偏生堵住了入陕之路,岳钟林不得已调一旅精锐,并集中火力采取密集冲锋的战术,均被镇嵩军击败。第二次,陕军又以一师兵力向镇嵩军左翼猛攻,到黄昏时才占领小村数处,第二次拂晓镇嵩军反击得手,不但夺回失地,还追击了数里之远。
  岳钟林又连续发动进攻,双方激战达五昼夜,尤以争夺虎头岩时间最长,虽经多次猛攻企图夺路过关,终因将有归心,军无壮士,始终未能开通路,致兵疲弹尽,士无战意,军无粮秣,进退困难,西有刘华镇部,东有在洛阳的许英杰部,南有红枪会处处无敌,北有黄河无险难以飞渡。
  岳钟林迫不得已,派代表交涉表示愿意全部交枪,刘华镇即令共和二军残部八万余众集中陕州交枪,并在虢略镇召开旅长以上军官会议,刘华镇说:“敌军八万人,已决定全部投降,现在我们是命令敌人如何交抢,和我军如何收枪问题。敌军交枪,我们各个部队都不许抢枪,由各部收缴,事后再由总部统一分配。”
  其时各师旅长都表示同意,但此时共和二军残部八万余人集中于陕州,以徐、张、万三旅驻在陕州,近水楼台,收缴十分方便。
  因此各部多怀疑刘华镇“就地收缴,统一分配”的命令能不能兑现,象这次立了首功的章龙范就向上级旅长玉明将表示:“督军的命令恐怕不能实现,恐怕还是谁抢到手算谁的!”
  玉明将表示同意,当即计划由章龙范带两营人第二天赶到陕州抢枪,当晚玉明将又向上级师长王振请示,王不同意,但第二天拂晓章龙范还是带着两个连赶到陕州大营,一到桥子口就觉得不对味。
  桥子口是双方商定的接头处,只见徐、张、万三个旅长都在那里,各个部队都下去抢枪,乱缴一气,情况混乱之至,刘华镇的亲弟也在那里,却控制不住局面。
  章龙范的两连人还没有赶到,身边只有卫士二十余人,也赶紧下去抢枪,他骑在马上命令陕军一个旅跟着他走,到了陕州关外一个小旅馆,他命令敌军由前门进去,后门出来,将枪一律放在旅馆院内,这样总算弄到了四千枝枪。
  岳钟林的卫队营数百人,是当年杨林翼精心建立的部队,有马数百匹,装备十分精良,叫人去验收,结果三个旅长都争着去收缴,以致起了冲突。
  当时陕州城内各处武装枪弹药和军用物资极多,各个大小单位都在疯狂收枪,至于徒手敌人到哪了就一律不管。
  抢枪的结果是张旅弄到三万支,徐旅弄到两万枝,万旅弄到万余支,章龙范弄到四千权,其余各部得枪甚少。
  把自己手里的东西吐出去是最困难的,抢枪之势既然已成,刘华镇统一分配的命令,谁也不听,弄到枪的部队自然高兴,弄不到枪的部队十分不满,刘华镇好说歹说都无效,只有愤怒向下表示:“咱不干了,咱回天津去!”
  终是由抢到枪多的部队拿出三千支出分配一下,意思意思。
  至于陕军将领,李虎剃了光头,化装成和尚混过函谷关回陕,岳钟林暗渡黄河,结果被晋军俘虏,沦为阶下囚,只可惜杨林翼苦心经营的十几万大军,全给岳钟林在几个月之内败个精光。
  这一役镇嵩军以两万人的兵力打跨了十万陕军,收缴新旧枪枝七万余支,内有未曾开封的成箱步枪手枪甚多,还有新式重炮四门,可算是大捷,可因为胜利,内部矛盾更大,各自为政,各自扩充实力,刘华镇事实是根本指挥不动了。
  战后如能乘胜入陕,加上麻老九部在大荔接应,自然可以长驱真入,其时西安守兵不过两连。可是镇嵩军实力突然扩充,军饷十分困难,陈云杰自然无力接济。战前,山西严东海曾给予少数旧式“罐炮”,十分笨重,射程也很近,威力却颇大,吃的是老百姓送的“罐饭”,官兵都自讽道:“用罐炮,吃罐饭!”
  而镇嵩军将领们则整日里内部争吵,都闹着要枪、要饷,要地盘,刘华镇难以应付,为了筹集军饷,去山西找严东海二十多天,亦无结果,只有回来先把部队稍稍整顿起来,准备向甘陕开进,并许诺了若干个省长、督军、镇守使的位置。
  刘华镇估计着在西安留守的李虎和杨长久素来不和,很难团结,他们联合在一起才三四千人,一击即跨,占领西安绝无问题,因此一路行军缓慢,大荔麻老九主动请缨攻击西安,并称有绝对把握,刘华振觉得让麻老九攻占了西安,占了首功,事后不好处置,电令麻九就地困守,又派人到汉口购置洋马鞍二百具,准备在西安入城的时候摆摆洋气。等逼近西安时,才知道陕军似乎已作了些守城准备。
  济南。东南各省联军总部军马统计局。
  看到手上的这份情报,熊局长脸色都白了,他瞧着手底下的几个业务总管,问了句:“这个消息能得到证实?”
  当事人摇摇了头,然后说道:“无法证实,但是有一定的可信度!”
  熊局长那是坐不住了,他猛地站了起来:“这种事情一定要搞清楚!从今天起,小方,这个工作由你们处手亲自负责,我会把我们最好的干部调给你,要钱有钱,要物有物,我们千万在这方面不能被动,万一这个情报是确实的话,整个共和的局面将会有大的变化……”
  熊局沉寂了一会之后,又说道:“这个情报,恐怕不是我们一家可以证实的,通知另外两家,也一起过来……”
  烈风。东京。
  爱水三郎看着手上的这叠情报,脸上虽然毫无变化,但是手抖动着不停,嘴里只说了一句话:“北中国的局面将有极大变化……这对帝国的霸业会有什么影响?关山河……还有……”
  柳镜晓并不清楚这份情报的重要性,他正和纪云梦一起在晚霞下散步。
  公园的景色不坏,水池、假山、桌椅,成对成对的情侣……
  柳镜晓的心情在这种时刻总是很不错的,虽然穿着大件的风衣,可是纪云楚依偎在身边的感觉很不错,特别是纪云梦念叨着:“什么时候也要给镜晓生了俊俏的孩儿……”
  只不过走了大约百八十步,突然有人叫道:“柳叔……真的是你啊……”
  柳镜晓没好气地问道:“散步啊!你们两姐妹出来干什么喽……”
  丁静答道:“好歹也得添上几件衣服吧……我和姐姐一起出来,对了,梦儿,这件衣服哪买的……”
  丁宁笑了笑,说道:“难得休息几天,可小静一定要我出来走走!师长,你这可不成啊!”
  她扫了扫四周,说道:“连个卫兵都不带,这得注意了……”
  柳镜晓大大方方地说道:“我和梦儿一起出来说消消话……一个月也难得一次!”
  纪梦儿红着脸儿说道:“镜晓,这可是你的问题了!你答应我天天出来,可是却反悔了……”
  “好了好了!怕了你了!你问问丁宁吧,我可是尽量抽出时间来陪你们了!”
  “梦儿,要不要一起买衣服啊……让柳叔拿着就好了……”丁静笑颜如花,可下一刻,柳镜晓的神色就变了。
  看着对面的一队小贩突然纷纷撕破自己的伪装,手里拿出左轮手枪,柳镜晓不由神色一变,他的话还出口,“呯!呯!呯!”的枪声已经窜过耳朵,接着身上负痛,枪弹打在自己身上。
  丁静惊叫一声:“是刺客!天……”
  丁宁作为一名骑兵军官是相当合格,随手都携带两支左轮快枪,快速抽了出来,一边向旁边的一块石头躲去,一边朝刺客对射,打伤了两个刺客。
  柳镜晓第一时间反应,抱着纪梦儿就地朝左跑去,一边跑一边拔枪,还好全是远射,命中率并不高,柳镜晓只中了一弹,负痛地喊叫了一声。
  对面的刺客约莫有十多人,都是手持左轮手枪,但是军事素质并不过硬,在刺杀中遇到意外的抵挡之后,特别是丁宁的神枪击毙了他们的头目之后,他们就站在原地向这边远射。
  整个公园乱成了一片,丁静痛呯一声,她也中了一弹,丁宁的情况也不好,她的射击水平纵然再高,也还是挨了一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2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