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一番(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2

第五章
第一倒霉蛋
  村上伊织在阅读剧本,看得全神贯注,坐在她对面的千原凛人渐渐放下了心——他既担心村上看不懂剧本,又怕她对剧本没兴趣。
  这不可不防,剧本和小说是两码事。
  小说除了一部分魔幻主义作品,往往都有着明确的时间线,符合人类的阅读习惯,而他递上去的是场景剧本,完全不管时间线。
  也许在场景剧本里,上一段恋人甜甜蜜蜜大撒狗粮,下一段两个人就恶言相向拿刀互刺了——时间也许隔了十年,只是在同一个场景发生了这些事,便放在一起了,以方便演员使用及导演转化为镜头台本。
  而且剧本很枯燥的,没有人物解读,没有心理活动,没有大段的背景说明,完全以台词为主,动作景物描写为辅,平白直描,脑补能力稍弱一点的人,看起来会特别无聊——诠释故事是导演的工作,丰富角色情感是演员的工作,那些和编剧无关。
  简单的说,同一个故事,小说也许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但换成场景剧本的话,十有八九让人看得满头雾水,嫌弃的要命,真是拿来擦屁股都怕铅中毒——除非是文学性剧本,那种是给投资人等外行看的,但一个制作人连场景剧本都读不懂,千原凛人不觉得这是他想要的人选。
  现在村上伊织明显是内行人,那对这个内行人来说,那这剧本值不值得拍又是个问题了。
  不是有趣的故事拍出来就一定卖座的,无数事先被看好但实际被腰斩的电视剧早证明过了这一点。
  好在从目前她的表现来看,应该还是挺有兴趣的——千原凛人主要是担心这种多元素反转剧放到九十年代,大众能不能接受得了。不过反过来说,放在九十年代,反转剧还是个新鲜事物,只要能接受得了就一定会感兴趣吧?
  毕竟不是反转剧、脑洞剧烂了大街的2019年了,也算是个创新。
  ……
  没错,千原凛人是从2019年跑到这里来的,可谓2019年第一倒霉蛋。
  他原名叫陆之寿,是某知名大学编导专业的学生,暑假期间好好窝在宿舍里写他的小论文——这很重要,关系到大三以后,他是往导演方向发展还是往编剧方向发展。
  但不幸的事发生了,他所在的城市是个雷暴高发区,每年六七百万人中总有一两个倒霉蛋被雷劈,而2019年的倒霉蛋名单里就有他一个。
  他就大半夜坐在桌前努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写论文,结果闪电不知道击中了他宿舍附近哪里,顺着线就把他电死了,真的冤!
  明明有空气开关等设备的,但没顶用。
  然后等他再醒来,就到达了1994年底的日本东京都,成了找不到工作,颓废到死的千原凛人。
  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还是一个平行世界——他熟悉环境时确认过了,这个世界大历史进程和他原来的世界差不多,最多时间上微有差异,文化风俗也差不多,但人却不一样了,比如他在书店就没找到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等知名作家的作品。
  大概人变了,相应的作品也变了——书店里也有不少好作品,不输给他原本世界中的经典作品多少,但这些作品他一部也没听过,作者一个也不认识,甚至连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也没了,换成了什么塞拜德文学奖。
  似乎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偶然中都有着必然,又或者冥冥中自有天意,造成了这种大概相似偏偏又不太一样的两个世界。
  这是个令人十分好奇的问题,但他一时却顾不上研究,他得想办法先活下去。
  原主,也就是原来的千原凛人足足在家里窝了两年多,坐吃山空,除了少少的一点私人物品,基本什么也没给他留。
  原主家在泡沫经济破裂前,生活还是很不错的,有着一家家族控股经营的实业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借着日本经济的大发展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庞大市场,收益却相当高,富裕程度远超一般中产家庭,可惜原主的父母也没控制住贪欲,看到房地产行业那么好赚,比做实业强多了,果断拿公司低押贷款后融资入场,结果泡沫经济一破裂,公司连贷款的利息都还不上了,最后只能无奈申请破产保护。
  随后,原主父母接受不了两三代人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也被股东们迁怒经营不善,自身也内疚于做了错误的决定,忍受不了那种耻辱感,干脆一起烧碳自杀了事。
  原主也因此一夜赤贫,家被查封抵债,本人缴不起大学学费,申请助学贷款又失败,只能黯然退学,然后租了一间小小的公寓靠着以前个人帐户里的零用钱维生。
  他也找过工作,但没学历没专业技术,找不到正经工作,打零工太累而且被人呼来喝去太受侮辱,基本干不了几天就受不了了,最后人直接颓废了,开始憋在廉价小公寓里怨天恨地,以写作为名在纸上写着各种对人生不公的控诉,直到陆之寿来了为止——陆之寿看完了他的“作品+遗书”,了解完他的过往,发现行文狗屁不通,如同病呓,毫无艺术价值,直接拿去卖废纸了。
  然后陆之寿就开始接受千原凛人这个身份,很容易,原主没父母,亲戚也不联系,从92年到94年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基本就没什么社会交往,完全没朋友,结果他囫囵吞枣一般接受了部分原主的语言、常识记忆碎片后,直接就成了新的千原凛人,接着就该轮到他考虑怎么在这个日本的大萧条时期活下去了。
  不然怎么办?回国也解释不了,而中国国籍是出了名的难入,只能当被迫出国打工了。
  至于一般人都有的穿越福利,他也没怎么拿全……
  他在被“雷劈”之前,在用笔记本电脑写论文(主要是关于日本影视行业的历史、特性以及未来预测),硬盘中存有大量日剧、日综和日影当参考资料,还有一些相关文献、文学作品以及一点点文艺动作爱情片。
  现在到了平行世界,人变了,这些作品等于没有了主儿,全成了他的东西——作为一个可以认清现实,目标明确的人,他搞明白了环境后,只考虑了三分钟就准备进电视台制作局工作了,至少怎么也比打零工强!
  不然一个大学肄业生,没本钱又没人脉,真~白手起家么?先养活自己再说吧,眼看连明年的房租都交不起了!
  但有一个问题,这些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都碎片化了,部分还残缺不全,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分辨还原,像拼积木一样再把它们拼起来,有些还需要凭本身弥补完整,估计无法完全忠于原著了。
  只是这个先不急,做事要一步一步来。
  他把原主的私人物品几乎都卖了,用不多的一点钱开始四处找人打探电视台情况,最后在东京放送TEB的保安口中知道了村上伊织,认为她最合适,最终成功坐到了她面前,等着她看完剧本,看她愿不愿意推动拍摄。
  确立目标,认清现实,做好计划,严格执行,现在只余下平静接受结果了。
第六章
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剧本很……”村上伊织细细看了两遍,这剧本先不说故事新颖,原创度高,就是仅从写作规范来说,也是专业的,明显下过大功夫,她实在找不到任何问题,只能实话实说道:“很有趣,很不错,可惜太短了。”
  日剧一般分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一季,一季十二集左右,也就是一周一集,边拍边播,而千原凛人提供的这个小剧本无论怎么扩充,大概也无法填满到700分钟的播放内容,真拍了也只能当成学生作品。
  老师应该会给高分,这说明千原凛人是个很好的苗子,村上伊织虽然不准备用他的剧本,但也起了爱才之心,准备推荐他去干编剧助理——今天帮帮他,也不花什么大力气,也许十年二十年后,这就是一条很好的人脉,感觉很划算。
  她还没想好怎么措辞相劝,千原凛人已经从公文包里又掏出了几摞纸:“这是一个系列,每集由这样的两三个小短剧构成,是个多元素的单元剧,我打算叫它《世界奇妙物语》,这是总体企划说明,这是两个类似的小故事……”
  他就是抄的原本世界的《世界奇妙物语》,连名都没改,算是最后尊重一次知识产权,不过取了很多季中比较经典的那些小故事,毕竟第一炮最好还是能放多响就放多响比较好。
  “哦?”村上伊织有些惊讶的看了千原凛人一眼,计划的很全面啊,没想到!
  她这才真正重视起来,第一次认真打量了一下千原凛人这个人。
  黑色的短发,看起来略有些凌乱,肤色苍白,长相清秀,整体略显颓废,但他整个人坐在那里,腰板挺直,似乎从一开始就没变过,像是可以这么坐到天荒地老——给人感觉意志力相当坚韧,你让一个黄毛混混这么坐,也就顶多坚持五分钟便软趴趴的了。
  站如松,坐如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没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和坚韧的本性,人多半会屈从于自己的欲望,尽量歪一歪,斜一斜。
  而且这位年青男子的眼睛非常吸引人,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那通过这个男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专注”那两个字,他望着人时,似乎全部注意力都在你身上,有种轻微的压迫感,但偏偏神色很平静,似乎他本身没有那种特别针对什么的意思。
  总之,这男人气质很特别,往夸张了说,有种传说中的君子之风——温润如玉,但却藏剑于匣。
  村上伊织看了他两眼,竟然微生好感,接过了这些纸,更加认真的看了起来——定位是夜间剧吗?这可行不可行?
  千原凛人则终于开始了游说:“村上小姐打算成为制作人,特别是在资历不怎么充足的情况下要成为制作人,会面临不少竞争吧?”
  “是的。”有好机会,她想试一试,自然别人也想试一试,用脚后跟思考都能知道有很多人会加入竞争。
  “那想拿到黄金时段很困难吧?”
  村上伊织边看边默默点头,这是大实话,没问题——电视台播放节目也是分时段的,像是专攻家庭妇女的晨间剧剧场,一般就放在早上七到九点钟,这时段家庭妇女们刚送了老公孩子出门,时间比较闲;
  像子供向的卡通动漫,一般放在下午四到六点,这时小孩子刚好放学回家,而晚间剧场、热门综艺则一般放在八点到十点,这时大部分成年人下班了,正是休息放松的时间。
  这些时段普遍收视率较好,节目质量也关系到电视台的名声口碑,确实不太可能交给新人练手。
  千原凛人看到村上伊织点头认可,声音更诚恳了,“所以我觉得这个企划案适合村上小姐,也能帮助到村上小姐——现在深夜时段并不受重视,如果村上小姐申请这样的时段,编成委员会那边也不会多在乎,大概率会让你尝试一下,对不对?”
  村上伊织已经粗粗看完了,发现企划案让人心动,千原凛人提供的另外两个小故事也同样有趣,如果能拍出来且拍得好,应该挺吸引人的,而且他的话也说得很有道理。
  她沉默了一会儿,合上了剧本但没有还给千原凛人,按在手下迟疑道:“但夜间时段的收视人群……”
  夜间时段各电视台定义不同,一般指23点到凌晨5点之间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段大部分正常人都睡觉了,没多少看电视的,90年代不流行熬夜。
  现在电视台也确实不重视这时间段,一般放放低成本的恐怖片充数,要不干脆就塞上电视购物节目,毕竟差的时候收视率才0.04%,简直不值一提——这年代没互联网抢风头,黄金时段电视剧要求的及格线就是15%,国民热剧能到40%左右,这差的也太多了。
  那申请是好申请,但申请下来,没有观众群体又有什么用呢?那就是个烂泥坑,好进不好出。
  在电视台,收视率是唯一能让制作人大声说话的本钱,也是悬在制作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她怕第一次干制作人就干砸了,拿不到好的成绩,上层直接对她失去了信心,不再给她机会,她就成了终身打杂小妹了。
  千原凛人明白她的顾虑,认真说道:“村上小姐的意思我明白,但时代正在改变——你听过口红效应吗?”
  村上伊织缓缓摇头,她可没有经过互联网的洗礼,没有受到信息爆炸时代的影响,冷门知识了解的不多。
  “口红效应指的是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经济现象,也叫低价奢侈品偏爱现象。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爆发式增长,因为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低价格的奢侈品,而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手中用于消费的资金有限,但消费欲望却没办法消失,只能购买这样廉价的奢侈品来满足心理需求,进行自我安慰。”
  村上伊织听得很认真,在信息大爆炸之前,要获得相对专业的知识不是要找老师就是要专门去图书馆或书店,求知欲满足起来很困难,有机会轻易不会放过。
  千原凛人继续说道:“现在日本也进入了大萧条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预期都大幅降低,这时候就会首先削减那些非生活必需的支出,那娱乐相关就是首当其冲,但人们仍然有着娱乐的需求,那不能去海外旅行,不能频繁出入酒吧夜场,那对这些人来说,最便宜的娱乐方式是什么?”
  村上伊织微一沉吟:“在家看电视?”
  “没错,大萧条时代会让电视行业更加兴旺,持续时间越长,口红效应就会越长,电视观众就会越多停留在电视机前。村上小姐在电视台工作,应该有这种感觉吧?我猜,全时长段的平均收视率一年比一年上升,有没有错?”
  村上伊织有点服气了,这确实是事实,只是还没人解释的像千原凛人这么新颖。她微微点头:“是的,但只有几个重要的黄金时段增长明显,深夜剧还是……”
  “那是现在深夜剧没有值得看的内容,留不住观众,只要我们能做出一部好剧,我们就能创造奇迹!”千原凛人的话铿锵有力,落地有声,还充满了诱惑力:“这是个好机会,村上小姐,我对企划和剧本有信心!”
  他当然有信心,《世界奇妙物语》最初叫做《世界奇妙夜》,原本只准备拍一季填一下深夜空白时段的,但意外广受好评,在深夜时段取得了20+%的收视率,引起了电视台对深夜时段的重视,不再敷衍了事,后来该剧反响越来越好,干脆挪到了黄金时段,开始了每年两到三季的拍摄过程,最高的时候拿过37.4%的有效收视率——这也是为什么千原凛人要选这部剧的原因。
  不过这些他无法告诉村上伊织,只能看她愿不愿意赌一次了,毕竟相不相信这剧本能拍出好剧,还要看她自己的判断,别人保证的天花乱坠也没用。
  当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很蠢,但偏偏他必须找村上伊织这样的制作人,因为剧组也是分很多类型的,比如导演总负责制剧组,这个多出现在电影拍摄、动漫制作中,导演(监督)说话最算数,也要为作品成绩负责;
  又比如作家编剧总负责制,这个韩国拍电视剧喜欢用,中国琼瑶系列也是用的这种模式。
  而在日本电视台制作局体系下,采用的是制作人总负责制。制作人负责提交企划,组建剧组,几乎除了创作什么都管,同时也要为最后的成绩负责——在这种模式下,制作人代表投资方,同时也是剧组的财务监理以及总制片,是推动一个节目制作的最关键人物。
  千原凛人不找到村上伊织这样一个制作人,根本没办法在制作局体系下推动剧本拍摄,再好的剧本都是废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