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539

  “拔不动也得想办法拔,要是不拔掉,贼匪铺上桥板就能过去了!”
  “小的晓得,张光生也晓得,他说先拆桥板,等把桥板全拆掉再在桥桩上泼火油,点火把这些桥桩全烧掉。”
  周兴远本以为廖家沟只是一条沟渠,怎么也没想到廖家沟竟如此之宽,看着一直延伸到夜色里的桥,忍不住问:“既然早晚要点火少,那拆它干嘛,不然一把火烧掉算了。”
  储成贵不晓得周兴远是何方神圣,只晓得能让韩老爷以礼相待的绝不是一般人,连忙拱手道:“禀老爷,桥板和桥上的木头不能烧,我们要在东岸扎营,这些木料拆过去有用。”
  “原来如此。”周兴远想想又说道:“这桥桩没那么容易烧,就算有火油也只能把河面上那半截烧掉,河面下的还在。就算留半截贼匪也能利用上,贼匪完全可以借河面下的桥桩搭浮桥。”
  “周兄所言极是,这些桥桩还是得想办法拔掉。”
  “韩老爷,真拔不动,下午我们试过。”
  不等韩秀峰开口,周兴远便胸有成竹地说:“不是拔不动,是你们没找对办法。你刚才不是说收拢了几十条民船吗,把船上装满石头,然后划过来系上桥桩,系结实点,系好之后把石头扔下河,船就能帮你们把桥桩拔出来。”
  “这能行吗?”储成贵将信将疑。
  “行不行,不试试咋晓得?”韩秀峰反问道。
  “是,小的这就去跟张光生说。”
  “等等。”
  “韩老爷,您还什么吩咐。”
  “这里是江都,又没山,哪有那么多石头,就算能找着一些也不够用。去跟那些士绅说说,请他们帮着多召集些青壮帮着去挖土,往船上装土不用装石头。”
  “遵命!”事关能不能在贼匪赶到前把桥毁掉,储成贵一刻不敢耽误,急忙跑去找本地的士绅。
  韩秀峰再次回头看了一眼,这才领着众人下坡上船。
  周兴远站在船头,看着宛如长龙般的万福桥,再看看对岸的点点火光,禁不住感叹道:“韩老弟,这哪里是沟,这分明是条大江!”
  “我也觉得奇怪,这么宽的一条大河,为啥偏偏叫沟,”韩秀峰迎着河面上的习习冷风,指指北边:“据说这条沟前朝就有了,那会儿上起横河,南迄霍桥羊尾,与夹江会合后东流入长江,是淮水入江的主要河道,被誉为天下第一沟。”
  “河水深不深?”
  “深,最深处达十几丈。”
  “太好了,韩老弟,只要能赶在贼匪来前把桥桩全拔掉,这儿应该不难守!”
  “贼匪从河上强攻,我倒是不怕。就怕贼匪从南边渡河,从小南圩上岸。”
  “事到如今,怕有啥用,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倒是。”韩秀峰微微一笑,随即俯身钻进船舱。
  廖家沟太深,竹篙戳不到河底,船工只能摇撸,把船从西岸摇到东岸,整整用了近两炷香功夫,众人赶到东岸,上岸一看也是灯火通明。
  桥上插满了火把,乡勇们正把从西头拆下的桥板和木护栏往这边运,剩下的两百多乡勇正忙着安营扎寨。这东岸主事的是李昌经的小舅子杨明,一见着韩秀峰就急忙跑上躬身行礼。
  “禀韩老爷,小的正在取河边的土筑炮台,二少爷和我姐夫说要堆高点,炮架得高才打得远!”
  韩秀峰环顾了下四周,指着东边那一排排民房问:“百姓们还没走?”
  “走了一些,有钱的全走了,那些没钱没走。”
  “你姐夫呢?”
  “中午一回来就带人去了仙女庙,直到这会儿都没回来。”
  “在姜堰劝输的银钱在谁手上?”
  “禀韩老爷,我姐夫带走一些,剩下的全在小的这儿。”
  “还有多少?”
  “小的这儿还有一千六百多两银子和两百多贯制钱。”
  “拿一千两给周先生,就是这位先生。”韩秀峰回头看看周兴远,用不容置疑地语气说:“这边你也别管了,赶紧去劝那些百姓走远点,不是还剩六百多两银子和两百多贯钱吗,多多少少给人家点盘缠。”
  剩下的是留在打仗时发给乡勇们的赏钱,张明正不晓得该说点什么,韩秀峰接着道:“东岸应该也有士绅,还是先去请士绅帮着多召集些青壮,找些青壮过来帮着扎营。”
  “听见没,还愣着做啥?”见张明欲言又止,大头顿时脸色一变。
  张明猛然意识到眼前这位才是营官,急忙拱手道:“遵命。”
  这时候,王如海带着几个海安团的乡勇跑了过来,一见着韩秀峰便咧嘴笑道:“禀韩老爷,下午听李老爷说您要回来,小的就去找了个宅子,就在前头,离这儿不远,小的送您歇息。”
  “老王,让你费心了。”
  “韩老爷,您这是说哪里话,这全是小的应该做的。”
  韩秀峰拍拍他胳膊,笑看着他们这些老面孔问:“马上要跟贼匪干了,你们怕不怕?”
  “怕个球,有韩老爷在,我们谁也不怕!”
  “是啊韩老爷,小的还等着给您效力,跟着您发财呢!”
  “这是打仗,不是打劫,还发财!”韩秀峰笑骂了一句,随即脸色一正:“你们全是我从海安带出来的,我也要把你们平平安安的带回去,所以我们绝不能轻敌。贼匪可不是那些私盐贩子,他们从广西一路攻城略地杀到扬州,个个身上背着人命,真是穷凶极恶,心狠手辣。”
  “韩老爷,我们不光有鸟枪,还有炮!”
  “贼匪一样有,甚至比我们多,打得比我们准!”韩秀峰深吸口气,回头指指廖家沟:“不过我们也不是没一战之力,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全占了,贼匪想攻过来,想要我们的命没那么容易,只要大家伙齐心,他们只会给我们送人头。”
  “人头可是好东西,韩老爷,张二少爷说了,不管贼匪来不来,只要守住六天,每人赏银二两。贼匪真要是敢来,只要杀一个贼匪就赏银二两,杀两个赏银四两!”
  果然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想到他们正月里刚尝过甜头,韩秀峰赫然发现别的团不敢说,海安团的乡勇还是敢跟贼匪拼的。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立马话锋一转:“弟兄们,贼匪没那么好对付,这赏钱没那么好赚,想要贼匪的人头换赏钱,就得把大营扎结实点,只有把营寨扎好,到时候才能以逸待劳。”
  “韩老爷,您说吧,这营到底怎么扎?”
  “把附近的民房全拆了,一间也不要留!”韩秀峰指指对面的那些民房,接着道:“还有那些树,全给砍了,贼匪不是傻子,他们从河上攻不上来,一定会想办法绕到我们背后偷袭,所以不得不防。”
  “好的,我们这就去。”
  “等等。”韩秀峰想了想,接着道:“张二少爷不是收拢了几十条民船吗,把船全拖上岸。等李老爷从仙女庙把木排拖来,再把船侧过钉上木头,做几十个可搬动的木墙,在桥头这块围一圈,再在墙外挖壕沟,埋竹刺!”
  “这倒是个办法,从桥上拆的木料也能用上,可是把那些房子全拆了,我们住哪儿?”王如海苦着脸问。
  “全住营里,”想到周兴远在路上说过的那些话,韩秀峰很认真很严肃地说:“营里不要搭啥帐篷,也不用搭啥茅草屋,等把桥桩全拔出来,用桥桩多搭些能防炮轰的营房。粮和火药一样要藏好,绝不能被贼匪一炮给轰没了。”
  “那些桥桩不好拔。”
  “总会有办法的,你们先去拆那几排民房。”
  正说着,李昌经的小舅子张明带着几个家人抬着一个箱子走了过来,不用问就晓得是送银子的,韩秀峰不假思索地说:“周兄,一千两够不够,要是不够我明天再想办法。”
  “一千两足够了,”周兴远回头看了看他那两个手下,随即拱拱手:“韩老弟,你忙你的,我这就去河边招募熟悉本地情形的青壮。”
  
第三百一十九章
安营扎寨(二)
  桥头忙成一团,也乱成一团。
  下午先跟张光成过来的陆大明听说韩秀峰到了,带着几什长匆匆跑到桥头。他们还没来得及开口,河面上又来了一条船,储成贵站在船头说对岸的士绅非要过来拜见。李昌经的小舅子对于大营该怎么扎只晓得个大概,具体要扎多大,到底该怎么部署却不清楚,又举着火把跑来问。
  韩秀峰正不晓得该先跟谁交代,南边河面和河岸上出现了一片火光,紧接着一个乡勇气喘吁吁地跑来禀告,原来是李昌经从仙女庙回来了,他中午带去的乡勇摇身一变为纤夫,从仙女庙连夜拖回二十几个木排。除了木排之外,还带回十八船麻绳、铁钉、斧子、大锤、锯子、蒲包、铁锹和火油等东西,急着找人往岸上搬。
  所有人全在忙,一时间去哪儿再找人。
  韩秀峰正头疼,张光成也回来了,他和中午带走的那些乡勇从北边回来的,又摸黑收拢了十三条小船和八条大船,一时半会儿找不着那么多船工水手,把二十几条船绑在一块,跟李昌经拖木排一样让乡勇们从河岸上用麻绳拖回来的。
  能独当一面的全回来了,韩秀峰干脆把其它事全放一边,让大头把在河边忙着招募探子的周兴远请了过来,再叫上陆大明、储成贵、姜槐、王如海、张光生、张明等大小头目,同张光成、李昌经一起在桥头说话。
  “张兄、李兄,周兄是秀峰的好友,举人出身,不但在云南楚雄府做过一任知县,还在江宁做过两江总督陆大人的幕友,对贼情要比我们这些人加起来都熟悉。而我们不能对贼匪的动向一无所知,所以我请周兄帮我们招募探子,专门打探贼匪的消息。”
  张光成早晓得韩秀峰朝中有人,对突然冒出来的周兴远一点也不意外,何况现在正是用人之际,立马拱手道:“原来是周老爷,失敬失敬!”
  “李昌经见过周老爷。”
  “二位无需多礼。”周兴远急忙拱手回礼。
  “诸位,现在不是客套的时候,我们先说正事。”韩秀峰接过王如海找来的纸笔,让王如海和储成贵帮着押住纸,飞快地画了一张图,放下笔道:“张兄,李兄,我们能不能守住六天,全看营寨扎的结不结实,但现在不光要安营扎寨,还要抓紧时间操练,所以扎营的事就劳驾二位。”
  “志行,还有好多船没收拢呢!”张光成担心地说。
  “顾不上那么多了。”韩秀峰回头看看扬州方向,一脸无奈地说:“就算把大桥镇附近的大小船只全毁了,贼匪一样能从扬州收集到民船。我们现在不但抽调不出那么多人,就算能抽调出人也没那个时间,事有轻重缓急,其它事只能先放放,先赶紧把营扎好。”
  周兴远生怕他们不当回事,急切地说:“二位,贼匪来了上万兵马,而扬州城里又能有多少存粮,现在又没人敢再去扬州做生意。我敢打赌,贼匪一站稳脚跟就会出来抢粮,说不定明天就会杀到大桥镇!”
  想到贼匪四处袭扰,粮草全靠抢,张光成连忙道:“对对对,当务之急是先扎营。”
  时间紧急,韩秀峰顾不上问李昌经的意见,便指着刚画好的图接着道:“大营以桥头为中轴,往南、往北各一千步,往东一千五百步,沿河挖土堆土墙,高一丈五,土墙两侧用木料或装满土的麻包、蒲包加固,堆好之后要抓紧时间夯实,不夯结实点没法儿架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