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2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2/539

  “谢韩老爷,谢韩老爷!”
  “别谢我,这是你们应该得的,是你们用命拼出来了的。”
  ……
  之前没上过阵杀过敌,不晓得上阵杀敌多么凶险,只要是人都会害怕。
  吴文铭经过中午那一战,不但原谅了跟陈虎陈彪一道回来的自家子弟,见吴新敏和吴四柱不但累得像条死狗,身上还全带着伤,竟情不自禁跟自家子弟抱头痛哭起来。
  张翊国则越看陈虎陈彪兄弟越喜欢,觉得这是两员跟梁六梁九差不多的悍将,打定主意等会儿好好劝劝,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回海安老家。
  周兴远则守在河边等对岸的消息,贼匪傍晚一走他就把白天陆续回来的探子派出去了,也不晓得是夜路不好走,还是援军离太远,一直等到半夜也没等到,只能回营歇息。
  这一夜,韩秀峰、李昌经和余青槐、王千里、李致庸等打算功成身退的人睡的很香,张翊国和打定主意接着杀贼的吴文铭却一直忙活到快天亮,从这个帐篷钻到那个帐篷,蛊惑完这个再去蛊惑那个,建功立业、升官发财、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说得一帮家里没地也没啥人的乡勇热血沸腾。
  等韩秀峰一觉醒来时,大帐外已经聚满了人。
  “到底咋了?”韩秀峰一边洗脸一边问。
  大头忍不住笑道:“四哥,陆大明他们不想回去,又怕您不高兴。”
  “让他们进来说。”
  “哦。”
  陆大明带着众人走进大帐,一进来就噗通跪下了,忐忑不安地说:“韩老爷,小的本就是行伍出身,让小的种地小的真种不好。张老爷和吴老爷说扬州营和盐捕营早晚会重建,说小的要是留下,等扬州营和盐捕营重建时就保举小的去做个正儿八经的千总……”
  韩秀峰赫然发现张翊国和吴文铭还真不是哄骗他们,现而今不光扬州营和运司衙门的盐捕营要重建,人早跑光了的瓜洲营、青山营和奇兵营一样要重建,连泰州营现在都缺武官,因为原来那些能上阵杀敌的早被抽掉去了江宁。
  死了那么多,跑掉没死的很快就要被究办,一下子空出那么多缺,不管皇上派哪个钦差大臣来,一时半会儿也找不着那么多能打仗的武官。而张翊国虽然官不大,兵带得不怎么样,仗打得也不怎么样,但屡败屡战的名声在外,整个扬州府谁不晓得他是个大大的忠臣,吴文铭又是湖广总督吴文镕的堂弟,有他俩保举陆大明别说做个千总,就是去绿营做个守备都不是难事。
  韩秀峰微微点点头,放下毛巾低声问:“姜槐,你也打算留下?”
  “韩老爷,小的不想做一辈子衙役,小的想翻身只有豁出去搏一把。”姜槐一脸不好意思地说。
  衙役是贱业,三代不能去考功名,正如他所说,他乃至他们姜家想翻身只有豁出去从军,韩秀峰捐官前在衙门帮那么多年闲,能理解他光宗耀祖的心情,一边示意他和陆大明起来,一边又问道:“陈虎,陈彪,你们一样不想回去?”
  “韩老爷,别人不晓得您是晓得的,小的这些年游手好闲什么也不会,就算等张二少爷回来领到赏银,那点银子也不够小的花的。”
  “韩老爷,小的要是就这么回去,还是被村里的那些人瞧不起。小的要建功立业,要做官,等小的做上官再回去光宗耀祖!”
  “好,有志气。”韩秀峰拍拍他肩膀,随即转身道:“梁六,怎么就你一个人来了,梁九咋没来?”
  梁六一脸不好意思地说:“禀韩老爷,小的拖家带口,一大家子人,就这么回角斜场,小的担心那几亩薄地养不活全家老小。老九跟小的不一样,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所以他就没来。”
  ……
  一个接着一个禀报,每个不想走的都有原因。
  韩秀峰晓得他们只要留下,过不了多久全能做上官,但这官到底能做多久,有命赚钱能不能有命花就难说了,不管怎么说也跟他们患难过,打心眼里不想他们留下,可想到挡人前程跟挡人财路一样讨人厌,干脆笑道:“想留下就留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啥不好意思的。”
  “韩老爷,我……”
  “别我啊你的啦,等张二少爷一回来,我就启程回海安。走前只想跟你们说一句,行军打仗凶险的很,以后一定要珍重。”
  “谢韩老爷成全,谢韩老爷成全!”
  “好啦好啦,都去忙吧。”
  他们去大帐跟韩秀峰禀报,守在帐外张翊国和吴文铭真有些紧张,见他们喜形于色地出来了,二人这才松下口气。
  韩秀峰不晓得张翊国和吴文铭在外头,正端起碗筷准备吃早饭,梁九和吉大吉二走进大帐,一进来就气呼呼地说:“韩老爷,那帮没良心的,被张老爷和吴老爷几句话就骗住了,除了那些要回家种地的,就四十二个弟兄愿意跟咱们回海安。”
  梁九话音刚落,吉大便苦着脸道:“李二他们也不想走,一个个都变成了官迷,都想留下做官。”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随他们去吧。”
  “可是……”
  “没啥可是的,”韩秀峰抬头笑道:“你们去跟那些愿意回海安的兄弟说一声,赶紧收拾东西,等张二少爷回来发完赏钱我们就走。回去之后接着做乡勇,反正海安有保甲局,保甲局不能没团练。”
  “行,我这就去跟他们说。”
  归心似箭的不只是韩秀峰,李昌经、韩博、唐国政、余青槐、王千里和李致庸一样忙着让家人收拾东西,收拾完之后清点了一番,打算一起回泰州、姜堰、白米、曲塘、海安和角斜的一共三百多人。
  就在那些要走的乡勇忙着跟要留在这儿的乡勇道别之时,周兴远派出去的探子回来了,张光成也带着家人从宜陵赶回来了。
  “打探清楚了,琦善大人亲率的大军已经到了扬州城外,一眼望去全是朝廷的官兵,不光有绿营,还有八旗马队。其中一路刚过运河,最迟中午便能到大桥镇。”周兴远想想又笑看着张光成道:“二少爷,琦善大人是钦差大臣,按规矩令尊大人应该赶紧去拜见。”
  “谢周先生提点,家父正在来这儿的路上。”
  “可不能两手空空去。”
  “周先生放心,家父早有准备。”
  “有准备就好,有准备就好。”
  周兴远话音刚落,张光成便从怀里掏出一叠银票,恭恭敬敬送到周兴远面前:“周先生,要不是您襄助,这廖家沟真不晓得能不能守住,这是家父和在下的一点心意,您千万别嫌少。”
  一出手就是五千两!
  搁以前李昌经、余青槐和王千里等人一定会觉得给得太多了,毕竟姓周的功劳没那么大,但现在谁也不会觉得五千两太多,因为这五千两是买两江总督关防大印的银子,而两江总督的关防大印只要交上去就是一件大功。
  周兴远痛痛快快收下银子,嘴上却说着受之有愧。
  张光成笑了笑,又从怀里掏出一份报捷的公文和一份请功的名册,他爹不出意外的居首攻,不但先是委派州同韩秀峰率乡勇驰援扬州,还亲率一千多青壮驻守白塔河,韩秀峰等人在万福桥头打败了本打算去犯泰州的中路贼匪,而他张之杲则在白塔河打败了去犯泰州的南路贼匪……
  只要参战的泰州文武官员和士绅全有功,连角斜场盐课司大使韩宸都在名册上,唯独移驻泰州的扬州府清军总捕同知徐瀛贪生怕死!
  “韩老弟,你不是要告病了,这报捷的折子只能这么写,要不是觉得不妥,等家父到了我们再斟酌。”
  “不用斟酌,就这样挺好。”真正的大战还没开始,韩秀峰可不想当出头鸟,把报捷的折子放到一边,笑看着他问:“二少爷,银子带来了吗,我们可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弟兄们多少就得给多少。”
  “韩老弟放心,赏钱全带来了,等会儿就按昨天登记的名册发放。”张光成想想又忍不住笑道:“这笔银钱还是徐老鬼筹的,没想到真派上了大用场。”
  “好,赶紧发吧,发完我和余兄、王兄就回海安。”朝廷的大军已经到了对岸,韩秀峰一刻不想在此久留,把官印交给张光成,便领着大头和梁九等人走出了大帐。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万福桥大捷
  会试之年,不管贼匪在南方闹的多凶,但京城依然热闹,年前刚落成的重庆会馆更是喜事连连。
  先是荣昌考生、翰林院庶吉士敖彤臣的堂弟敖册贤中式!
  长兄如父,敖彤臣刚在会馆大宴完在京的同乡官员和考生,他自个儿又迎来散馆大考,并且考得出奇的好,被授为翰林院检讨,成了真正的翰林官。紧接着,他堂弟敖册贤同本科中式的贡士一道奉旨去保和殿策试,而且也考得不错,二甲三十四名,赐进士出身,馆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一门三进士,这不只是天大的喜事也会千古流芳传为美谈,敖家继续在会馆大宴宾客,把温掌柜等同乡商人忙得不亦乐乎。
  湖广道监察御史黄钟音和翰林院编修吉云飞帮着送走敖册贤的同考官,在敖家兄弟陪同下回到花厅,从温掌柜手里接过茶感叹道:“诸位,这会馆真没白修,有了文昌阁和乡贤祠之后,我重庆府的文风和诸位的官运眼看着起来了,先是册贤金榜题名,紧接着彤臣授编修,这官运可见有多旺!”
  “博文老弟所言极是,”黄钟音放下茶杯,环视着众人笑道:“诸位,我们这些在京的可不能吃水忘了挖井人。”
  “是啊,要不是志行张罗,我们哪有这么好的会馆,哪有这么旺官运!”敖彤臣深以为然。
  跟官老爷们朝夕相处,温掌柜现在变得越来越有底气,禁不住来了句:“这么久了都没来一封信,也不晓得韩老爷现在过得咋样。”
  “温掌柜,志行啥样的人你是晓得的,他不管在哪儿也不会吃亏。”吉云飞想想又无奈地苦笑道:“只是他这次出京运气不太好,段大人和永洸兄的两封书信,他是一封也用不上。”
  提起这个黄钟音就郁闷,轻叹道:“没想到杨文定竟如此贪生怕死,要不是看在同年的份上,我定会参他一本。可打断胳膊连着筋,谁让我跟他是同年呢,不但不能参他,反倒要帮他奔走。”
  “永洸兄,杨文定的事办的咋样,你觉得他能不能过这一关?”敖彤臣好奇地问。
  黄钟音轻叹口气,苦着脸道:“皇上刚下旨,六百里加急命钦差大臣琦善将其锁拿,著刑部议罪。我估摸着他的脑袋应该能保住,但这官是别想再做了,十有八九会被革职且永不叙用。”
  “他活该!”
  “是啊,谁让他自个儿不争气呢。”
  对温掌柜而言江苏巡抚太遥远,他只关心韩秀峰,禁不住又问道:“黄老爷,刚才宴客时听一位大人说贼匪已经占了扬州,韩老爷就在扬州府做官,您说韩老爷会不会有事?”
  “扬州府大着呢,他又不在府城,而是在扬州治下的泰州,还是在泰州最东边的海安做巡检,距扬州上百里,应该不会有啥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再次落第后不想就这么灰头土脸回巴县老家,打算跟何恒一样在京城谋个差事的任禾,不由地想贼匪都已经攻占了扬州,去犯泰州是早晚的事。韩四身为巡检,也算半个带兵的,要是贼匪去犯泰州,韩四肯定要上阵。
  贼匪势大,不然也不会从广西一路攻城略地杀到扬州,打韩四肯定是打不赢的,要是跑就会跟江苏巡抚杨文定一样被朝廷究办,反正是凶多吉少,心中顿时一阵畅快。
  刚金榜题名的敖册贤不晓得任禾是咋想的,也没见过韩秀峰,只听兄长和在京的这些官员经常提起,下意识说:“黄老爷,吉老爷,算算日子刘存厚也该到江苏,他想去向大人麾下效力,一定会从泰州经过,等到了泰州他一定会去找志行的。”
  “这倒是,江苏那边我们就那几个同乡,估计再有一两个月就有志行的消息了。”
  任禾嘴上不敢说心里却在暗想,消息早晚会有的,不过十有八九是噩耗。
  众人正聊着,何恒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一跑进花厅就急切地说道:“黄老爷,吉老爷,万福桥大捷!白塔河大捷!扬州那边总算打了两个胜仗,其中一个胜仗还是志行打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2/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