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539

  “银子赚来不就是花的吗,四千两百五十两就四千两百五十两,等会儿我让韩博给你银票。”韩秀峰握着筷子挥了挥,想想又禁不住笑道:“何况这银子也没白花,再有往来公文我就可以写上‘钦赐从五品顶带赏戴花翎特授两淮盐运司副使加五级记录两次韩’了,这官名多长,唬也能把人给唬住,哈哈哈哈!”
  “这倒是,这官名又长又威风。”看着韩秀峰意气风发的样子,潘二又感叹道:“四哥,郭通让我们喊你四爷,那会儿我们还以为这么喊听上去亲热,外人一听见就晓得郭大人把你当自个儿人。直到圣上降下谕旨,才晓得我们还没去泰州,还没见着郭大人,郭大人就已经上折子保举你了。”
  “可这跟喊不喊我四爷有啥关系。”
  “有啊,你想想,运司衙门郭大人最大,然后是从四品的孙运同和正五品的杨监掣,再然后就是四哥你了,你不就是运司衙门的四爷吗?”
  “还真是,除了郭大人,孙家淦和泰坝监掣,整个运司衙门没比我更大的官了,哈哈哈。”韩秀峰喝了一口粥,又好奇地问:“对了,我们守住万福桥,韩大使功不可没,郭大人有没有说要提携?”
  “郭大人以前不晓得韩大使跟我们是同乡,直到你去泰州才晓得的。郭大人本打算调孙运同去署理通州分司,打算提携韩大使做运判,去东台接替孙运同署理泰州分司,毕竟韩大使早就捐过从六品顶带。后来想想又觉得让韩大使做场官更好,郭大人说场官跟知县一样是亲民之官,如果他不再做运司了,无论在招募民壮还是在钱粮上韩大使还能帮上忙。”
  “县官不如现管?”
  “就是这个意思。”
  “对我们是有好处,可这么一来韩大使不就受委屈了?”韩秀峰喃喃地说。
  “四哥,郭大人不会委屈韩大使的。郭大人说了,运判照升补,同时署理安丰场。淮中淮南二十几场,安丰场虽不是最大的,但灶户盐丁和民户应该是最多的,安丰场盐课司大使这缺也是二十几场中最肥的。”
  “这就好,不然我真法儿跟韩大使解释。”
  二人边吃边聊,又聊到了前两任两淮盐运使、前任扬州知府和前任甘泉、仪真、江都知县。潘二干脆再次站起身,去房里取来一叠从运司衙门带来的京报和邸钞,韩秀峰正准备看,顾院长和王千里到了。
  “韩老爷,看什么呢?”
  “看京报,正想看看朝廷打算咋收拾刘良驹和但明伦他们呢。”
  王千里敲诈过那几个犯官一大笔钱财,也很想知道那几个犯官会落个什么下场,禁不住拿起京报道:“韩老爷,您接着吃,我给您念。”
  “也好。”
  韩秀峰话音刚落,顾院长竟感叹道:“京报和邸钞可是好东西,我还是七八年在扬州时见过一次。韩老爷,我顾欣城能得皇上赏赐,又能见着这京报和邸钞,全是占您的光!”
  “顾院长,您老这是说哪里话,我们是自个儿人好不好。坐,快请坐。”
  “好,大恩不言谢,什么也不说了。”顾院长坐到韩秀峰身边,又回头道:“千里,赶紧念啊!”
  “哦,这就念。”王千里翻到涉及刘良驹等人的那一张,抑扬顿挫地念道:“谕内阁、琦善等奏,查访扬州失守文武员弁下落一摺。前因逆匪东窜,扬州防堵,最为吃紧。特令漕运总督杨殿邦,督同前任两淮盐运使但明伦、两淮盐运使刘良驹,办理防堵。乃贼匪窜入扬城。杨殿邦辄先期退至上游。但明伦、刘良驹、及扬州府知府张廷瑞等,至今杳无下落,实属罪无可逭。杨殿邦、但明伦、刘良驹、张廷瑞并甘泉县知县梁园棣,均著革职,交刑部分别定拟罪名具奏。”
  “这份早了,有没有近期的?”韩秀峰下意识问。
  “有,还有一份。”王千里抬头看了一眼,又捧着一份邸钞念道:“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奏,遵查扬州附近州县各官,似与贼匪不相为仇,朕闻扬州一带,闾阎门户上,俱贴顺字。民心不固,皆地方庸吏作俑。此等不肖官员,任伊依违尸禄,皆朕无知人之明,不知督抚大吏知愧否。汝若照例委查,曲为掩饰。惑于积阴功之说,不知此等人正不足惜。若曲护之。则彼之效死勿去者,何由伸愤。办此等事,失于仁,正是无阴功也……”
  刚获封赏的顾院长觉得当今皇上是最好的皇上,听到这儿竟紧攥着拳头痛心疾首地说:“韩老爷,一听这圣谕就晓得皇上的心被这帮贪生怕死之辈给伤透了,不然绝不会说出朕无知人之明‘这话!”
  不等韩秀峰开口,觉得刘良驹、但明伦和张廷瑞他们早死早好,死了就不用再担心被报复的王千里就脱口而出道:“这帮贪生怕死之辈实属罪无可逭,该杀!不杀天理难容!”
  韩秀峰强忍着笑道:“对,该杀,该明正典刑!”
  
第三百五十二章
陆大明回来了
  余三姑回来的很晚,任雅恩父女全在等她,一个坐在油灯下看书,一个坐在对面做女红。
  见她抱着一小匹绸子兴高采烈跑进屋,任雅恩放下书问:“怎么到这会儿才回来?”
  忙活了一天,余三姑累的腰酸背痛,但还是下意识问:“老爷,钰儿,你们有没有吃夜饭,没吃我去给你们烧。”
  “早吃过了,钰儿做的。”任雅恩看着她抱着的绸子,追问道:“三姑,先说说怎么弄到这会儿才回来。”
  “干活儿啊,一直干到这会儿。”余三姑把绸缎放到一边,在身上擦擦手,又拿起绸缎展开一截儿,跑过去一边在钰儿身上比划着,一边眉飞色舞地说:“韩老爷不是高升了吗,好多官老爷想巴结他,有的自个儿来的,有的差家人来的,周围那些盐场的盐官全来了,好像连知府大老爷都差家人来了!一下子来那么多贵客,不能没人烧茶,更不能没烧饭,就这么一直忙到这会儿。”
  “三姑,你这么卖力,韩老爷真应该给你涨工钱。”钰儿推开绸缎,带着几分嘲讽地说。
  “一个月给二两银子已经不少了,我以前卖一年菜才赚几个铜板,可不能人心不足蛇吞象。再说又不是每天都这么忙。”余三姑大大咧咧惯了,也不跟她计较,卷起绸缎有气无力瘫坐到任雅恩从扬州带来的藤椅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虽然是来做填房的,但不管怎么说进门没几天,也算个新媳妇,不但抛头露面还天天往韩老爷府上跑,任雅恩刚开始也觉得不合适,担心被人笑话。后来在镇上转了两圈,发现不但没人说闲话,反而个个夸她能干,夸她会持家。
  再想到这里是海安,不是扬州。
  好多小丫头因为家里穷都七八岁了还光着屁股到处跑,连顾院长、余青槐和王千里等士绅家的闺女都照样上街买菜、下地干活,那些已为人妇的小媳妇更是一个比一个泼辣,任雅恩终于意识到像余三姑这样的女人是不会被人笑话的,反倒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才会被人耻笑,因为在镇上人看来那是好吃懒做!
  入乡就要随俗,何况人到中年能娶到这么能干的一个女人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任雅恩瞪了懂事的女儿一眼,坐下笑道:“韩老爷现如今是两淮运副,那些盐官自然要来祝贺。不过连府台都差家人来,倒是让我有些意外。”
  “老爷,府台是做什么的?”
  “府台就是扬州知府,比张知州还要大的官!”
  “我的乖乖,府台这么大,这么说韩老爷的官也很大!”
  “你才晓得。”任雅恩帮她倒上一杯茶,又笑看着她紧搂着不放的绸缎问:“这绸缎哪来的?”
  提起绸缎,余三姑一脸不好意思:“今天不是忙吗,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喊钱大贵婆娘、巷口的四婶和李瘸子家二丫头来搭把手。钱大贵婆娘你是见识过的,脸皮不晓得有多厚,见韩老爷要把人家送的那些礼赏给吉大吉二他们,还让王如海家老二帮着送去,钱大贵婆娘就厚着脸皮管韩老爷要,说她家四丫头明年要嫁人,想要几尺红绸帮她家四丫头做身嫁衣。”
  “她要你不能要。”
  “我没要,是韩老爷给的!”余三姑得意地笑道:“韩老爷不晓得有多大方,钱大贵家婆娘一开口他就答应了,让人把一匹绸子裁成四块,给了钱大贵婆娘几尺,给了四婶几尺,给了李瘸子家二丫头几尺,剩下的全给我了!”
  虽然朝夕相处不久,但余三姑的为人钰儿再清楚不过,忍不住嘟哝道:“三姑,钱大贵家那口子脸皮是厚,不过胆子也小,她才不敢跟韩老爷开这个口呢,一定是你撺掇的!”
  余三姑急了,蓦地跳起来,把绸缎往地上一扔:“任大小姐,你这人怎就不识好歹呢!你以为这绸子是为我自个儿要的,不是,我是帮你要的!你也老大不小了,早晚要出阁,你爹又是秀才老爷,攒不上多少嫁妆也就罢了,总不能连身像样的嫁衣都没有吧!”
  “我才不要呢!”
  “不要,我看你嘴硬!”
  “我不嫁人行了吧,不跟你说,说了你也不懂。”钰儿觉得跟余三姑理论是对牛弹琴,扔下针线气呼呼跑房里去了。
  任雅恩连忙拣起绸缎,一边掸沾上的灰尘,一边劝道:“三姑,钰儿还小,别跟她一般见识。”
  “老爷,你说我……你说忙来忙去,到底图个什么呀!”余三姑越想越委屈,热泪滚滚而流。
  任雅恩在外人面前是不苟言笑的书院院长,但在余三姑面前却总挂着笑容,跟哄孩子般地把她拉到房里,和声细语地说:“三姑,让你受委屈了。钰儿不懂事,看我明天怎么教训她。”
  “不懂事,她都十八了怎会还不懂事。老爷,我算看出来了,她是瞧不起我。”
  “瞎说,你是她继母,她怎会瞧不起你?再说她能在这个家呆几天,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等嫁出去不就没事了。”
  “嫁给谁,像她这样的谁会要?”
  正如余三姑所说,任钰儿的婚事还真让任雅恩头疼。要是在扬州,任钰儿虽算不上大家闺秀,但也是小家碧玉。可这里不是扬州,这里是海安,实在找不出门当户对的。而那些普通人家,以任钰那心高气傲的性子,十有八九也不会同意嫁。
  ……
  就在他们两口子为任钰的婚事犯愁之时,在陆家巷口守夜的保甲局青壮拦住了十几个不速之客。
  “站住,别动!”
  “走夜路还带着兵器,一定不是好人,老四,赶紧鸣锣!”
  盐捕营的人全升了官,全回去光宗耀祖了,韩老爷身边就剩一个大头,守夜的青壮不敢大意,一起守夜的更夫正准备鸣锣示警,刚上岸的一个人急切地喊道:“老四,别鸣锣,千万别惊动韩老爷,我是姜槐!”
  “姜班头,不是在扬州做官吗,怎么跑回来了?”更夫反应过来,急忙提着灯笼迎上去问。
  “别提了,韩老爷呢,听说韩老爷没回四川老家,又回海安了?”
  “回来,在城西打谷场呢。”更夫看看他灰头土脸的样子,再看看他身后那几个不但灰头土脸,身上还全带着伤的几个老面孔,禁不住问:“陆大明,梁六,你们也回来了。其他人呢,储班头呢,储班头他们怎么没回来?”
  “回头再跟你们说,先带我们去见韩老爷。”
  “这么晚去见韩老爷不合适吧,我们刚从打谷场那边巡过来,韩老爷早歇息了。”
  “别废话,我们有十万火急的军情!”
  “有军情,好吧,我带你们去。”
  ……
  被更夫在院子外叫醒的韩秀峰怎么也没想到陆大明、梁六和姜槐回来的这么快,让大头开门喊他们先进来,等穿上鞋,披上衣裳走进堂屋时,他们和跟他们一道回来的九个乡勇竟全跪在八仙桌前,有的衣衫褴褛,有的不但衣衫褴褛身上还带着伤,一个比一个狼狈。
  韩秀峰心里咯噔了一下,很直接地以为盘踞在扬州城里的贼匪杀出来了,急切地问:“大明,你们这是咋了,到底怎么回事?”
  “韩老爷,小的鬼迷心窍,小的不应该信张翊国的鬼话,结果弄成这样,还死了那么多弟兄,小的对不起您,小的……”陆大明追悔莫及,说着说着泪流满面,实在说不下去了。
  “先说怎么回事,到底弄成啥样了?”
  “昨天中午,贼匪……贼匪突然杀出城,官兵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我们和刚在江都、甘泉招募的那些乡勇也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李海死了,刘二死了,陈彪死了,陈虎带着几十个乡勇在南边防堵的,不晓得是死是活,估计也凶多吉少。”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韩秀峰实在顾不上那些乡勇的死活,一把揪住陆大明肩膀问:“贼匪往哪儿冲杀的,出来多少人,现在到哪儿了?”
  “禀韩老爷,贼匪没奔我们这边来,他们往西去了,也不晓得是不是打算回江宁,少说也有万把人,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一见着人就杀,实在挡不住!”姜槐心有余悸,禁不住擦了把汗。
  官兵都挡不住,何况他们。
  韩秀峰想想又问道:“扬州城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