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539

  “全做上官了,我一收到消息就差人去走马岗报信,算算时间潘掌柜中午不到下午也会到,所以说您老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等潘掌柜到了好好庆祝一番。”
  “他家老二能跟着志行当差,他潘家能有今日,真是祖坟冒青烟!”
  “潘掌柜当年还担心借给志行他叔的银子要不回来,我敢打赌,他现在一定后悔当时借少了,哈哈哈哈。”
  “真是,真是。”费二爷忍不住笑了。
  段吉庆笑完之后又惋惜地说:“可惜大头他爹他娘死得早,要是都还健在,看到大头这么出息,一定会很高兴。”
  “我记得大头那娃在巴县好像还有个爷爷。”
  “是有一个,原来是码头上的脚夫,见大头没爹没娘可怜,就把大头收养了,把大头拉扯大,跟大头在码头上相依为命。可惜三月份害了场病,没能熬过来,人活七十古来稀,能活到七十岁也算高寿,只是没能见大头出息的这一天。”
  人老了就怕死,费二爷不想再聊这个话题,正不晓得该说点啥好,段吉庆突然问:“二爷,您老这段时间过得咋样?”
  “一言难尽。”
  “咋了?”
  提起这些费二爷心里就难受,看着段吉庆无比羡慕地说:“世风日下,世态炎凉啊,现而今像志行这么孝顺这么重情重义的后生是越来越少了。说起来也怪我没出息,虽中了举却没谋个一官半职,没赚到多少银子。内人走得早,膝下又无子,不受侄子侄媳妇待见也是活该。”
  “他们敢不孝!”
  “家丑不可外扬,不说了,不说也罢。”
  费二爷不说段吉庆也能猜出几分,想到今后的人情往来少不了。比如上个月,永川的黄开基黄老爷从台湾知府任上致仕回乡,经过巴县时他因为有事都没能去朝天门码头迎接,觉得家里缺一位能帮着应酬的人,不禁提议道:“二爷,要不您老就别回璧山了。”
  “段经承,你这是开啥子玩笑,我不回璧山还能去哪儿?”
  “哪儿都不用去,就在这儿帮志行。”
  “志行远在泰州为官,家里能有啥事?”费二爷不解地问。
  段吉庆微笑着解释道:“志行要是在家,那就不用请您老帮忙了。正是因为不在家,家里才不能没个能帮他应付场面上那些事的人。您老想想,琴儿是女眷,就算不用带娃也不方便抛头露面。我呢外面有一堆事,就算不做边茶买卖,好多官面上的事我去也不大合适。毕竟在府衙当那么多年差,个个认得我,个个晓得我段吉庆不但没功名原来还做过胥吏。”
  “可是……”
  “没啥可是的,二爷,您老不光是举人老爷,跟志行的交情也是尽人皆知,那些官面上的事您代志行出面,谁也不会说三道四。再说狗蛋一转眼就长大了,志行的心愿别人不晓得您老一定是晓得的,他就指望狗蛋将来能好好读书,能考取个功名。我自个儿都没考上,教也教不好,把亲儿子都教瓜了,可不敢教狗蛋,请别人教我又不放心,有您老在就不一样了,不但我不用担心,连志行都不用再担心狗蛋的学业。”
  费二爷这半年受够了侄媳妇的气,打心眼里不想再回璧山老家,刚才之所以没点头,是不想再受韩四恩惠,不想过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
  听段吉庆这一说,他赫然发现留在这儿真能帮上韩四,并不是靠人家可怜混饭吃,欣然笑道:“狗蛋的学业还真不是一件小事,段经承,既然你都说到这份上,那我就不回去了,不过你得差人帮我跟我那几个侄子说一声。”
  “太好了,老家的事您老放下,我会帮您老安排的妥妥当当。”
  正说着,走马岗“同兴当”潘掌柜跟着关班头走进院子,一跨过门槛就拱手道:“段经承,段经承,潘某来迟,请您恕罪。”
  “恕啥子罪,来来来,先见过费老爷。”
  潘掌柜这才注意到费二爷也在,急忙躬身作揖。
  一番寒暄,坐下吃茶说起正事。
  潘掌柜早从送信的衙役那儿听说二儿子升官了,只是不晓得详情,得知二儿子虽说是候补盐运司经历,但跟那些等着差委试用的候补官不一样,从六品顶带不是花银子捐的,而是两淮盐运使郭大人保举的,不用问都晓得只要有缺就会尽先补用,潘掌柜乐得心花怒放,一个劲儿拱手作揖,一个劲儿说全是托韩四的福。
  “潘掌柜,一家人不说两句话,我们还是说说这么大喜事咋操办吧。”
  “段经承,不怕您笑话,我潘家就出了长生这么一个官,到底该咋操办我真不懂,我一切全听您和费老爷的,您二位说该咋操办我就咋操办!”真是祖坟冒青烟了,潘掌柜激动的竟有些语无伦次。
  段吉庆回头看看费二爷,放下茶杯笑道:“潘掌柜,实不相瞒,志行做上从五品运副的公文来得早,我们呢本打算去一趟走马岗,摆几桌酒,把乡约、保正、甲长和志行老家的左邻右舍全请上,帮志行光宗耀祖,帮我亲家把面子撑起来,让我亲家公和亲家母高兴高兴,后来柱子说志行老家就几间房,我们都去不但住不下,甚至都没地方摆酒。加上这些天又忙着换这个宅子,也就一直拖到了今天。”
  “一定要在乡下操办?在岗上行不行?”潘掌柜急切地问。
  “自然是要在乡下操办,在岗上操办怎么光宗耀祖。”
  “一定要在乡下操办,可乡下要啥没啥,这一时半会间还真有些麻烦。”
  “所以要请你过来一起商量,”段吉庆笑了笑,随即话锋一转:“我们原打算先带狗蛋去祭祖,然后摆几桌酒,放点炮,给左邻右舍的那些娃发点喜钱,后来想想这也太简单了。志行现而今已是从五品,光宗耀祖就要有光宗耀祖的样子,家谱一定是要修的,祠堂也是要盖的,等将来求到恩典还要盖个牌坊,可无论盖祠堂还是盖牌坊都要地,而一时半会间有钱都买不着地!”
  潘掌柜猛然反应过来,连忙道:“段经承,您咋不早说,买地还不容易!我在走马乡下有一百多亩薄田,其中有四十六亩离志行老家还不远。您要是看得上,我把那四十六亩送给志行。”
  “不行不行,志行哪能白要你潘家的田!”
  “段经承,要是没志行提携,我家长生能有今天,我潘家能有今天?四十来亩地能值几个钱,就当是贺礼,您要是不要,那就是瞧不起我。”
  “潘掌柜,你听我说,你的心意我代志行领了,但这个地肯定不能白要,我家志行是啥样的人,我真要是做主白要你的地,他晓得了一定不会高兴。”
  “是啊潘掌柜,志行是不会白要你家地的。”费二爷深以为然。
  地没了有机会再去买,人情没了那就真没了,潘掌柜岂能错过这个机会,急切地说:“那作价五百两,段经承,这总可以吧?”
  “乡下田地的行情我是晓得的,现而今一亩上田少说也要二十两,算上找补没三十两下不来。潘掌柜,四十六亩地只卖五百两太少,我段吉庆咋也不能让你吃亏。”
  “六百两,六百两咋样,不能再多了!”
  “都说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潘掌柜,哪有你这么做买卖的?我晓得这是你的一片心意,要是一点不领情你心里一定不会舒服,这样吧,干脆一千两。”
  “一千两太多,最多八百两。”
  “潘掌柜,你再这样我就不跟你买了,我就不信有银子买不着地!”
  “好好好,就一千两。”
  “这就对了嘛,”段吉庆拱拱手,暗想这份大礼亲家一定喜欢,等到了走马乡下再看看女婿的那几个侄子是不是念书的料,要是那几个娃聪明伶俐又上进,就送他们去走马岗的书院念书,总之,女婿不在家,但女婿老家的事他这个老丈人一定要帮着办漂漂亮亮。
  
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
  韩秀峰不晓得远在巴县的老丈人在忙什么,郭大人已通过驿铺送来一份公文,说已巡察完淮南各场,接下来要去巡察富安、安丰和梁垛等淮中十一场,官船过几天又要经过海安,私铸铜钱的事不能一点眉目也没有,不但顾不上想老丈人在忙什么,甚至都没功夫陪远道而来的富贵和景华。
  张光成和潘二这些天是源源不断送来好多书,但查阅跟读书是两码事,那么多人一起翻书,一目十行,很快就翻差不多了,却没翻出个头绪。
  就在韩秀峰一筹莫展时,保甲局送来一百多枚这几天青壮们明察暗访收拢到的铜钱,不看不知道,一看更糊涂。不但有几枚郭大人之前随信寄来的“永宽通宝”,剩下的竟全是“宽永通宝”,从大小、币色以及背面的图样上看,应该出自同一个地方。
  永宽,宽永……
  韩秀峰一头雾水,就这么坐在院子里发呆。
  好多书已经发霉了,任钰儿把发霉的全拿出来晾晒,把那些封皮封底烂了的拆开换上新封皮封底,发现字迹模糊的干脆誊写一张拆开来重修装订。翠花打下手,帮着装订,两个人在院子里忙得不亦乐乎。
  “韩老爷,刚才去街上买线,听我爸说从京里来的富爷和景爷在顾院长那儿吃酒。”
  “是吗?”韩秀峰闭着双眼心不在焉地敷衍道。
  翠花窃笑道:“骗您做什么,我爸说他们不但能喝还好打发,有半斤猪头肉和一碟花生米就能喝半天,顾院长刚开始还愿意陪他们喝,后来实在耗不起,就让李老爷陪他们喝,李老爷喝着喝着也受不了了,就喊王如海家老二去陪他们喝。”
  韩秀峰暗笑只要有酒有肉,他们别说喝一天,喝十天半个月都愿意,因为他们在京城时过得就是这种无所事事的日子,正不晓得该说点啥好,任钰儿好奇地问:“四哥,那个景爷真是皇室贵胄?”
  “这还能有假。”
  “可我怎么看着不大像。”
  “所以说人不可貌相,”韩秀峰睁开双眼,坐起来笑道:“他祖上是太祖爷努尔哈赤的第七子阿巴泰,他们这一支运气从来没好过,当年阿巴泰就因为出身偏房,直到死了之后才被和硕饶余亲王,然后一代不如一代,到他这一辈儿已经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
  “怎么可能连饭都吃不上,皇上不管他们吗?”
  “皇上倒是想管,但像他这样的闲散宗室太多,多到管不过来。其实朝廷对他们还是很优待的,比如乡试会试,专门给他们这些宗室开一科。人家要考好几场,他们只要考一场,而且是十选一,只要文章勉强过得去就能中举甚至中式。不但宗人府和内务府,连六部都给他们留了宗室缺,可惜他们眼高于顶,瞧不起汉官,甚至瞧不起其他满员,反正是不愿读书,给他们机会都没有。”
  “那怎么生活?”
  “每年给他们发点银钱,那点银钱本来就不够养活全家老小,他们一领到银钱还去花天酒地,所以一个混的比一个惨。不过相比其他闲散宗室,景华还算争气的,至少晓得出京谋个差事,赚点钱养家糊口。”韩秀峰想想又说道:“应该是被他姐夫给骂出来的。”
  “那个富爷?”
  “嗯,在京里的那些八旗子弟中,富贵算出息的。”
  “富爷是不是宗室?”
  “富贵不是,你是没去过京城,有机会去京城看看就晓得景华这样的宗室有多少。”
  任钰儿正想问景华为何只能做四品以上的官,顾谨言干咳了一声,把胡子拉碴、浑身脏兮兮的苏觉明领进院子。
  不等他们开口,韩秀峰便抬头道:“钰儿,翠花,你们先出去转转。”
  “哦,好的。”任钰儿意识到他有话要跟顾谨言和苏觉明说,急忙放下手里的书,同翠花一起走出院子。
  “韩老爷,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晓得错了?”
  “晓得。”苏觉明跪在地上,可怜兮兮地说。
  “把手伸出来让我瞧瞧。”韩秀峰低声道。
  “脏,没顾上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