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539

  韩秀峰不是习以为常,而是早被搞得不厌其烦,正不晓得该怎么打发他滚蛋,任钰儿禁不住笑道:“全是孝敬上官的,年前府台去泰州巡视,州衙为迎接府台花了五千多两,张老爷就把这笔花销就分摊到泰州的官员身上,那会儿四哥还是巡检,所以要出五百两。”
  大头现而今也是有钱人,连口气都变大了,竟咧嘴笑道:“我以为多大事呢,不就五百两吗。”
  “五百两只是其中一笔。”任钰儿噗嗤笑道。
  “还有?”
  “多了。”任钰儿转身拿来徐老鬼的讨债信,看着信上那一笔笔账,如数家珍地说:“钦差大臣琦善虽没来过泰州,但钦差行辕是要修的,一应家具是要添置的,这笔开销分摊给各州县,四哥那会儿正署理州同,一样要出银子。”
  “出多少两?”
  “这一笔不算多,就两百两。但来过扬州的不只是钦差大臣琦善,还有刑部侍郎雷大人,内阁学士胜保大人。雷大人驻仙女庙,连个正儿八经的衙门都没有,所以要出银子帮着翻修宅院,置办家具。胜保大人在时也一样,这两笔加起来是六百两。”
  “这么多!”大头大吃一惊。
  “还有呢,新任府台在仙女庙的宅院一样要修缮,一样要添置家具。运司衙门移驻泰州,州衙一样出过银子帮着修缮过福建会馆,而那会儿四哥还没做上运副,所以也要出银子。”任钰儿放下徐老鬼的讨债信,接着道:“扬州关监督署移驻泰州,州衙一样得出银子帮着修缮衙署,还有新任学政路过泰州,州衙花了两千八两,这比开销一样要分摊。”
  “四哥,这一笔一笔的,零零碎碎加起来,得有上千两银子!”大头惊诧地问。
  “你才晓得。”韩秀峰坐下道。
  “可以不出吗,你跟那些大人又没啥交情。”大头坐下问。
  “没交情一样得给,既然做官就得守官场的规矩,要是连这些陋规都不出,这官就没法儿做了。”韩秀峰端起杯子喝了一小口茶,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徐老鬼别指望从我这儿要到银子,那是张光成帮我垫的,冤有头债有主,他要找就找张光成去,找我算什么。”
  “对,让他去找张二少爷,我们的银子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凭啥给他。”大头深以为然。
  “四哥,要是徐老爷追过来讨要呢?”任钰儿忍不住问。
  “就说我已经还给张光成了,”韩秀峰想想又笑道:“房里不是有张光成的书信吗,你要是不放心就去看看张光成的笔迹,看能不能照着他的笔迹写张收条,徐瀛真要是找过来,你就把收条拿给他,哈哈哈。”
  “行,我这就去找张二少爷的书信。”
  ……
  徐瀛穷疯了到处在找银子,但这点债对韩秀峰而言都算不上一件事,正打算喊大头一道去钓鱼,“日升昌”的小伍子竟来了,而且是背着行李来的。
  韩秀峰觉得很奇怪,指着他肩上的行李问:“伍掌柜,你这是打算出远门?”
  “什么掌柜,四爷,您就别取笑小的了,小的是……”话到嘴边,小伍子反而不晓得该如何解释了。
  日升昌的规矩比朝廷的规矩还要多还要严,韩秀峰其实早看出破绽,只是看破但没说破罢了,一边招呼他放下行李坐下喝茶,一边笑问道:“上次跟你一道来的那两位账房先生,到底哪一位才是真正的掌柜?”
  “杨先生,杨先生是真掌柜。”小伍子放下行李,一脸尴尬地说:“韩老爷,小的没想过骗您,也晓得压根儿就骗不您,而是杨掌柜担心您不帮忙,非让小的假装掌柜。”
  “骗就是骗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到底谁做泰州分号的掌柜,这是你们票号的事,我只想问问我们之前说好的那些事还算不算数。”
  “算数,四爷,您放一百个心,之前说好的事板上钉钉,不会因为小的不做掌柜就不算数。”
  “这就好。”韩秀峰满意的点点头,又笑问道:“你连行李都背来了,这是打算去哪儿?”
  小伍子急忙道:“四爷,您不是要去上海办枪吗,杨掌柜晓得让小的假装掌柜的事让您不高兴,就让小的陪您一道去上海。等您办完枪,再让小的从上海乘漕船去天津卫,从天津卫回京。”
  “这么说就算我不去上海办枪,你一样不会在泰州久留?”
  “是,总号大掌柜本来打算让小的过两个就回京的。”
  “你去过上海?”韩秀峰好奇地问。
  “没去过,不过小的在上海有人,上海分号的掌柜是小的堂伯,分号的几个伙计全是小的同乡。”说到这里小伍子突然想起件事,急忙从行李里翻出一封书信:“四爷,来前小的去福建会馆找过长生哥,这是长生哥让我给您捎的信。”
  “早上不是刚来信吗,怎么又有信。”韩秀峰接过信喃喃地说。
  “早上的信应该是他前天托人捎给您的,这是昨天的。”
  “也是,用茶,我先看看信。”
  不看不知道,一看韩秀峰乐了,禁不住回头道:“钰儿,先别找张光成的书信,回家帮我喊一下你爹,就说补缺的事有消息了。”
  “这就有消息了?”任钰儿大吃一惊。
  “赶紧去喊。”
  “哦。”
  ……
  韩秀峰没想到任雅恩补缺的事办得如此顺利,任雅恩更没想到会如此之快,听女儿一说顿时欣喜若狂,扔下一帮学童就往小院儿跑。
  见他来了,任钰儿却没回来,韩秀峰意识到任钰儿裹着脚走不快,应该是落在后头,干脆让大头先帮他沏了一杯茶,寒暄了一会儿等任钰儿和余三姑都到了才说起正事。
  “任院长,学官补缺的规矩你是晓得,可在本省做官,但不可在本府,所以泰州、泰兴、高邮这些州县的学官你是做不成的。”
  “学生晓得,相比韩老爷您离家上千里,学生能在本省做官已经很不错了。”
  “晓得就好。”韩秀峰微微笑了笑,接着道:“现而今空出两个儒学训导的缺,一个离得近,是东台。一个离得远,是松江府治下的嘉定县。相比东台,嘉定这个缺显然要好一些,毕竟嘉定紧挨着苏州和上海县,不但比东台富庶,文风也比东台昌盛。任院长,你跟三姑商量商量,究竟是去东台还是去嘉定。”
  不等任雅恩开口,余三姑就喜笑颜开地说:“当然是东台,东台我虽然没去过,但没少听顾院长他们说过,离我们海安不远,过了安丰场就是东台,早上动身晚上就能到!”
  任雅恩急了:“你个妇道人家晓得什么!”
  “离家近点不好?”余三姑不解地问。
  “光离家近有什么用,”任雅恩不好意思当着众人面说去嘉定做学官能赚更多银子,只能解释道:“我是去做学官的,自然要去文风昌盛的地方!东台连泰州都不如,能有几个读书人,没几个读书人,就算做上县学训导又有什么意思。”
  想到等郭大人从淮中十场筹的银子运到海安之日,就是韩老爷去上海办枪之时,而且韩老爷这一走就不会再回来了,任钰儿鬼使神差地说:“三姑,还是去嘉定好,韩老爷不是要去上海办差吗,我们到时候可以跟韩老爷一道走。嘉定离上海好像不远,爸头一次做官什么都不懂,到任之后真要是遇上什么事,还可以去请韩老爷关照。”
  “是啊,韩老爷正好也要去上海,我们可以跟韩老爷一起去!”任雅恩深以为然。
  余三姑下意识问:“老爷,你是说也带我去?”
  “这是说什么话,我去上任能不带上你。”
  “真带我去?”
  “真带,难不成还假带!”
  “既然带我,那去哪儿都一样,我全听你的。”
  看着余三姑喜笑颜开的样子,韩秀峰突然有些羡慕任雅恩,毕竟他这官做得虽不大但至少能带上妻儿,再看到手边的信,连忙道:“任院长,嘉定离上海是不算远,但我们恐怕没法儿一起去。”
  “韩老爷,您不去上海办差了?”任雅恩不解地问。
  “上海我是一定要去的,而是你得先去一趟江阴,先去拜见学台。要不这样,我们兵分两路,等书院的事跟顾院长等海安士绅说好,你就去江阴拜见学台,拜见完学台拿到上任的公文再去嘉定。我过几天带三姑和钰儿先去上海,等你到任之后再去上海接她们。”
  “可我听说上海县大着呢,到时候我去哪儿找您?”
  “去我们日升昌吧,我们日升昌在上海有分号。”一直没敢插话的小伍子得意地笑道。
  “去日升昌上海分号也行,任院长,你觉得这么安排咋样?”韩秀峰笑问道。
  “好,这么安排最好,韩老爷,那学生先告退,先去找顾院长。”
  
第三百九十章
胸无大志
  任雅恩要去松江府做官,顾院长等海安士绅打心眼里替他高兴,不但没阻拦而且送上两百两程仪。至于他走后明道书院谁来执教,搁以前确实是个麻烦,毕竟真正有点学问的先生是不太愿意来海安这犄角旮旯的,不过现而今不是以前,泰州城里人满为患,读书人一样不少,想聘一个教书先生很容易。
  就在任雅恩走后的第三天,郭沛霖巡察完淮中各场打道回府,再次路过海安,再次下榻在凤山书院。
  淮中各场之行同样没白跑,拢共筹到三万两千多两银子,并且随他的官船一道运来了。不过只给了韩秀峰两万两,剩下的一万多两明天一早要运回泰州留作不时之需。
  见韩四把官印都送来了,郭沛霖意识到韩四这一走就不打算再回来,打心眼里舍不得,可又不能言而无信,只能故作轻松地调侃道:“志行,加上这次的两万两,你要带走四万两千多两,你要是把这四五多两银子卷走,让我去哪儿找你?”
  “俗话说跑掉了和尚跑不了庙,到时候您大可去四川找我。”
  “到那会儿段大章估计也致仕了,到时候还能顺便去他府上讨杯酒吃。”
  “公私两不误,就怕您不去。”韩秀峰禁不住笑道。
  郭沛霖想想也笑道:“真要是把这四万多两银子卷走,我还真拿你小子没办法,一是公务缠身走不开,二来师出无名,就算追到巴县也不能拉你去衙门见官。”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在说正事!
  朝廷既想剿匪平乱,又担心那些领兵的文武官员尾大不掉,对待琦善这样的满将还好一些,对待向荣是既在用又在防。而且就算琦善是满将,也只是让他总揽江北军务,地方上的事是绝不让他插手的。
  无论江北大营还是江南大营的总粮台,均由帮办军务的文官充任,琦善和向荣一样晓得洋枪洋炮犀利,可他们是既没钱也不敢擅自去找洋人买。现在连之前为防范贼匪而招募编练的乡勇,能遣散的朝廷都让遣散掉,更别说你既办团练又去买枪了。
  总之,洋枪洋炮土财主可以悄悄去买,私枭可以去买,打家劫舍的贼盗可以去买,犯上作乱的贼匪可以明目张胆找洋人买,唯独郭沛霖这样的朝廷命官不能擅自去买。想到明明是在为朝廷办事,却搞得跟做贼似的,韩秀峰苦笑道:“所以我才把官印交给您。”
  郭沛霖微微点点头,想想又问道:“私凭文书官凭印,不带上官印,要是遇上什么事怎么办?”
  “我留了几张盖上印的空白公文。”
  “只能这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