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539

  徐师爷苦着脸道:“许大人说那些洋人不但总往江宁跑,还把洋枪洋炮一船接着一船往江宁运。以前江南大营的兵还能用鸟枪、抬枪和劈山炮跟长毛对射,现在那些长毛用上了犀利的洋枪洋炮,向帅那边因为这个不晓得折损了多少兵勇。”
  “江阴不是没失陷吗,江上有朝廷的水师,拦住那些洋船不就行了!”
  “韩老爷,您说得倒轻巧,那可是洋人,谁敢拦,就算敢拦能拦得住吗?”徐师爷长叹口气,无奈地说:“那些洋商越来越肆无忌惮,身负江防之责的那些文武官员束手无策。据说有人出过馊主意,竟提议截杀那些卖枪卖炮给长毛的洋商,说什么只要做干净点,无凭无据的洋人也没辄,可说归说,谁敢真去截杀。”
  “许大人什么意思?”韩秀峰明知故问。
  “许大人在给我家少爷的信说,让韩老爷您去跟洋人领事交涉,让洋人领事严加管束那些洋商。”
  “让洋人领事去管束洋商?”韩秀峰哭笑不得地问。
  “嗯。”徐师爷下意识点点头。
  “徐叔,别逗了,这跟贼喊捉贼有何两样,要晓得总往江宁跑的可不只是洋商,把洋枪洋炮一船接着一船卖给长毛的一样不只是那些洋商。这么说吧,往江宁跑得最勤、卖枪卖炮卖得最多的就是那几个洋人领事,您觉得我去跟他们交涉有用吗?”
  看着徐师爷将信将疑的样子,韩秀峰接着道:“就在昨天,刘丽川还托英吉利领事帮他给江宁的那个天王捎信。打算归顺洪秀全,已经不打大明国的旗号了,改打太平天国的旗号。”
  之前得知上海县城里的那些乱党,打的是“反清复明”旗号,立的是什么“大明国”,不但乔松年稍稍松下口气,连徐师爷都觉得刘丽川等乱党成不了气候。现在听到刘丽川要跟江宁城里的洪秀全勾连,准备改打长毛的旗号,徐师爷大吃一惊,急切地问:“这可是十万火急的军情,我得赶紧去给我家少爷禀报。”
  “徐叔,就算急也不急这一会儿,再说城里好几个山头,他刘丽川想投奔长毛,另外几个匪首不想。据我所知,福建帮的陈阿林就不答应,他们虽然没翻脸但跟闹翻也差不了多少,刘丽川把老巢设在文庙,陈阿林把老巢设在点春堂,一个改打太平天国的旗号,一个依然打大明国的旗号,各干各的,你说好不好笑。”
  “好笑,也是好事!”徐师爷忍不住笑了。
  “我要是没猜错,刘丽川改打长毛的旗号并非真打算投效洪秀全,而是觉得上海不一定能守住,想以此求洪秀全分兵来救他们。再说长毛对内管束多严,不管什么东西全要上交那个啥子圣库,不管男女老幼全得信奉天王,他们才不会相信刘丽川等会党是真心诚意投效,才不会分兵来救他们呢。”
  “换作我,我一样不会相信他们这帮劣迹斑斑的会党。”
  “这就是了,刘丽川换旗号就让他换去,没啥好担心的。只是跟洋人交涉这件事,我实在是交涉不了。”
  “韩老爷,您都已经是海防同知兼江海关监督,都已经在花旗租界住三四天了,怎么就交涉不了?”
  “洋人讲究对等,我的品级太低,官职太小,别说去跟洋人领事交涉,连见洋人通译官的资格都没有!”
  “那要几品才能跟他们交涉?”徐师爷苦着脸问。
  韩秀峰起身笑道:“洋人说领事官与道台同品,副领事和通译官与知府同品,你家少爷真想让我去跟洋人交涉,那得帮我再捐个从四品顶带,得求抚台和制台大人给我署个大点的缺。对了,候补和记名的那些没有,洋人不认。”
  “从四品那就是知府了,别说我家少爷,就是制台大人也做不了这主!”
  “所以说您就别强人所难了,跟洋人交涉这种事,还是等杨道台到任再说。”
  “我得赶紧回去禀报,看能不能请许大人催催杨道台,让杨道台赶紧上任。”
  “这话说这点子上,身为新任分巡苏松太兵备道,正值多事之秋,拖拖拉拉不赶紧上任算什么,这不是有负皇恩吗。”
  提起这个,徐师爷禁不住苦笑道:“十有八九是不愿来甚至不敢来,毕竟跟洋人打交道可不是件小事。”
  
第四百二十五章
烧杀抢掠
  送走徐师爷,有请吴煦和孙丰。
  没想到吴煦这才来不大会儿,就跟张光生聊得火热。想到他们都是钱塘人,说不定早就认得,韩秀峰也就没说什么。
  相比不但自来熟,而且言谈举止滴水不漏的吴煦,署理上海知县孙丰显得有些拘束,说话时恭恭敬敬,甚至按初次拜见上官的惯例呈上履历。但一谈到城里的那些乱党,他显得远比吴煦焦急,大有拜见完之后就去召集士绅商贾筹集粮饷招募壮勇平乱之意。
  不过想想也正常,他不晓得候补了多少年,终于署理上个缺,要是不赶紧收复上海县城,他这个县太爷就名不符其实,更别说把捐官补缺的银子赚回来了。
  韩秀峰权衡了一番,干脆把他们介绍给刚从江上收税回来的吴健彰,让吴煦跟吴健彰一道与洋人交涉,让孙丰跟吴健彰一道召集士绅商贾、筹集粮饷,招募壮勇,帮同即将赶到的平乱大军攻城剿匪。
  吴健彰虽说被夺了职,但之前捐的顶戴和花翎还在,到底究不究办他朝廷迄今也个没个旨意,何况他不但最了解上海的情形,而且跟洋人交情不浅,初来乍到的吴煦和孙丰对韩秀峰这么安排没任何异议,就这么率幕友和家人跟吴健彰忙碌起来,而安排好一切的韩秀峰不但做起了甩手掌柜,并且让大头等人收拾行李打道回原来的宅院。
  张光生收拾好行李,背上行囊忍不住问:“四爷,在这儿呆好好的,为什么要回去,回去之后这边的事怎么办?”
  “是啊四哥,为啥总搬家?”大头同样好奇。
  韩秀峰回头看了看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随即转身道:“吴健彰能打探到刘丽川请英吉利领事帮着给江宁捎信的消息,刘丽川等会党头目一样能打探到我们的消息。租界鱼龙混杂,我们还是谨慎点好。”
  “四哥,你是说那帮龟儿子会来绑我们?”大头追问道。
  “也可能派人来刺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可不想稀里糊涂死这儿,更不想被他们绑城里去。”
  已铁了心跟韩秀峰混的二鬼子林庆远深以为然,下意识说:“刘丽川和陈阿林肯定知道四爷来了,甚至四爷这几天就住在这儿,之所以迟迟没动手是担心得罪花旗领事。可现在花旗领事不但答应吴大人按旧例课征花旗商货的关税,还把‘羚羊’号上的洋枪洋炮交还给吴大人,明里暗里帮吴大人对付他们,他们一定不会再给花旗人面子。”
  “所以说此地不宜久留。”
  “四爷,我们走了吴老爷和孙老爷他们怎么办?”张光生想想又问道。
  “你没看出来啊,他俩都想建功立业,就算让他们跟我们一道走,他们一样不会闲着,一样会抛头露面。我们不挡人财路,更不能挡人家的前程,他们想建功立业就让他们建功立业去。”韩秀峰确认没落什么东西,示意换上便服的大头等人启程。
  好不容易遇上个同乡,张光生既担心又有些舍不得,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韩秀峰干脆笑道:“光生,你要是担心吴煦就留下,我回去之后反正没啥事。”
  “四爷,我……”
  “就这么办,你本就不是我的家人,只是受你堂哥之托留在上海帮我几天忙的,而且你已经帮了我大忙。”
  张光生权衡了一番,拱手道:“四爷,那我就留下,这边要是有什么消息,我也好及时去向您禀报。”
  “好,不过你得小心点。”
  “四爷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
  众人从后门走到不远处的一条小河边,乘早雇好的船回到紧挨着英租界的宅院。徐师爷没回来,而是从花旗租界直接回了松江。宅院里就剩伍德全等“日升昌”上海分号的账房先生和几个伙计,以及徐师爷留下的两个家人。
  没曾想刚安顿下来,一回来就等之前一样乔装打扮去附近警戒的陈虎就兴冲冲跑回喊道:“四爷,四爷,官军来了,平乱的大军来了!”
  “来了,到哪儿了!”
  “外面全是,不信你出去看看。”
  韩秀峰顾不上再喝茶,放下茶杯跟了出去,众人走到门口往南眺望,只见一队队绿营兵和壮勇打着五颜六色的旗帜,浩浩荡荡的从西南方向涌了过来。
  “四爷,那是八旗马队,好多人,好多马!”
  “这么多人马,少说也有五六千吧。”
  陈虎等老泰勇的兄弟正兴高采烈地议论着,突然发现附近的百姓跟会党犯上作乱时一样又开始拖家带口往租界逃难,通往租界的小石桥头挤满人,而那些官兵竟像赶鸭子似的追赶。
  那些八旗兵有马,跑的快,一边吆喝着一边挥舞着砍刀从田地里抄近路追赶,百姓被追得哭天喊地,有的甚至慌不择路往河里跳。
  伍德全没想到盼星星盼月亮,竟盼来这帮比会党还可恶的丘八,魂不守舍地说:“还真是大军过境,寸草不生!”
  韩秀峰一样没想到许乃钊从江南大营带来的官兵竟是这德性,脸色立马变了:“陈虎听令,给我换上号褂拿上枪去桥头掩护百姓,亮明身份,谁要是敢烧杀抢掠,敢杀良冒功,格杀勿论!”
  “遵命!”
  随着韩秀峰一声令下,陈虎等人飞快地跑回去换衣裳拿枪。想到正往这边来的可上千官军,伍德全急忙提醒道:“四爷,他们不晓得您是谁,我们还是赶紧避避吧!”
  “不晓得就告诉他们我是谁!大头,搬把椅子出来,把我以前的旗子也打出来!”
  大头反应过来,连忙道:“哦,我这就去拿。”
  正说着,陈虎等十五个乡勇已一边手忙脚乱地穿着号褂一边冲出了宅院,见韩秀峰阴沉着脸指着桥头,一刻不敢停留就这么冲了过去。
  林庆远从来没见过这阵势,吓得双腿颤抖。
  这时候,大头抱着大旗跑出来焦急地说:“四哥,大旗找着了,有旗子没旗杆!”
  “船上不是有竹篙吗,去拿竹篙。”
  “哦,我去拿。”
  大头话音刚落,桥头传了砰一声枪响。
  韩秀峰踮起脚跟望了望,原来是陈虎担心越来越近的八旗马队勒不住马,会撞上那些哭天喊地的百姓,当机立断朝天放了一枪。
  有枪的六个乡勇排成一排,严阵以待,没枪的九个乡勇守住他们两侧。
  想到河对岸就是洋人的洋枪队,那些洋人不但有犀利的自来火鸟枪还有几十门炮,韩秀峰连忙道:“庆远,赶紧过去跟洋枪队交涉,告诉他们来的是官军不是乱党,也不会去租界,请他们不用紧张。”
  “遵命,小的这就去!”
  与此同时,已经快冲到桥头的八旗马队被枪声惊到了,纷纷勒住马在田地里打转。后头的绿营兵和壮勇以为遇上了乱党,顿时乱成一锅粥,直到一个武官策马冲了上来,挥舞这牛尾刀呵斥了几句,才往两侧散开包抄过来。
  “四哥,找到篙子了,找到篙子了。”
  “找到还不赶紧帮我把大旗竖起来!”韩秀峰缓缓坐到小伍子刚搬出来的太师椅上,紧攥着扶着冷冷地盯着越来越近的官兵。
  刚才那个武官勒住缰绳,缓缓的策马来到桥头,见陈虎等人冲上前护住正哭天喊地过桥的百姓,冷冷地问:“你们是何人,竟敢挡大军的道!”
  一下子被上百官兵围住了,陈虎紧张到极点,紧握着枪鼓起勇气道:“禀老爷,小的奉我家老爷命掩护百姓过河,我家老爷说了,谁要是胆敢烧杀抢掠,谁要是胆敢杀良冒功,格杀勿论!”
  “谁烧杀抢掠了,谁杀良冒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