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6/539

  “少不了他?”杨能格停住脚步,紧盯着韩秀峰道:“韩监督,且不说我大清人才济济,就算没人了也不能用吴健彰那样的犯官!”
  “可是他通晓夷情,跟洋人有交情。”
  “跟洋人有交情,那就更不能用了!”杨能格不但瞧不起卖鸡爽,一样瞧不起捐纳出身的韩秀峰,不但一点情面也不给,而且摆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提醒道:“韩监督,别忘了你做得可是我大清的官,拿得是朝廷的俸禄。”
  “谢大人提点,下官受教。”韩秀峰意识到跟他完全说不通,干脆躬身行礼。
  “本官的衙署就设在前头那个小院,外面不是说话的地方,走,我们去衙署说。”
  “遵命。”
  刚跟着杨能格往西走到一栋低矮的小院子前,昨天下午见过的那个洋人通译官竟又不请自到,只是他和他的随从像是被抚标的绿营兵押来似的。
  杨能格显然不待见洋人,顿时皱起眉头:“韩监督,本官先进去,劳烦你去问问洋人所为何来。”
  韩秀峰肺都快被气炸了,暗想老子想见洋人都见不着,想好好交涉下关务都没机会。你倒好,洋人亲自登门,居然避而不见。不过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人家还不止大一级,只能硬着头皮道:“下官遵命。”
  将杨能格送进院子,韩秀峰转身去问押送洋人来的抚标把总究竟怎么回事,然后很礼貌的跟洋人通译官聊了一会儿,这才拿着洋人给的文书走进小院。
  杨能格已经换上了便服,正坐在院子的树荫下一边看书一边等消息。
  韩秀峰呈上鬼画符一般地文书,恭恭敬敬地说:“禀杨大人,英吉利、法兰西和美利坚三国公使和领事得知许大人、吉尔杭阿大人和杨大人您驾到,特意邀请几位大人今晚去英吉利领事馆吃酒,就是设宴为您几位接风。”
  “这是什么?”杨能格看着鬼画符一般的公文问。
  “这是三国公使差通译官给几位大人送来的请帖。”韩秀峰想想又说道:“洋人通译官去求见过许大人,许大人公务繁忙顾不上召见,就命抚标的刘把总把洋人通译官领这儿来了,请您见机行事。”
  “见机行事,许大人公务繁忙,本官难不成就没公务?”
  “杨大人,洋人通译官正在门口等回复呢,下官怎么回他,您晚上去还是不去?”
  见洋人很麻烦,其它不谈,光礼节就让人头疼。杨能格不但不想见洋人,甚至都不想做分巡苏松太兵备道,可制台大人已经发了话,他不能不做。要不是许乃钊和吉尔杭阿三番两次催促,他根本不会来上海。
  总之,杨能格打定主意坚决不见洋人,把鬼画符一般的请帖往破旧的小桌上一扔:“就说他们的好意本官心领了,本官公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
  “杨大人,你要是不赴宴,这关税的事怎么交涉?”韩秀峰想了想,又提醒道:“而且交涉的不只是关税,还有他们卖洋枪洋炮给江宁的发匪和城里的乱党的事。”
  “韩监督,这无需你操心,公务可以通过公文,本官虽刚到任,但也不能没一点准备,光通晓洋文的通译本官就聘了三位。”
  “下官多嘴了,下官告罪,下官这就去回洋人。”
  “等等。”
  “杨大人,您还有何吩咐。”
  杨能格一样觉得光靠公文远远不够,认为应该知己知彼,沉吟道:“本官抽不开,赴不了宴,你可以代本官去。”
  “杨大人,洋人是为您几位大人设宴接风的,下官去算什么?何况摆酒为您几位接风的不只是洋人领事,还有洋人公使!”
  “公使又如何?”杨能格最恨那些一见着洋人就卑躬屈膝的人,站起来紧盯着韩秀峰冷冷地说:“本官听松江府说了,洋人讲究什么对等,说什么他们的领事与我大清的道台同品,副领事和通译官与我大清的知府同品,哼,这规矩是谁定的,我大清可没这规矩,别说只领事公使,就算他们的王公大臣来了也得按我大清的规矩求见。”
  韩秀峰被搞得哭笑不得,心想你把英吉利、法兰西和美利坚三国当朝鲜?道光二十二年刚被人家打败过一次,被逼得割地赔款,居然还在做天朝上国,万国来朝的美梦,也不想想现而今是谁求谁!
  不过这些话只能放在心里,只能悻悻地说:“既然杨大人非让下官去,那下官只能代大人赴宴。”
  “去自然是要去的,但绝不能有损我大清国体。”
  “下官遵命。”
  “本官的家人会跟你一道去,洋人要是问起来就说是你的长随。”
  “遵命。”
  ……
  留下两百两银票,走出破旧低矮的小院,打发走洋人通译官,带着小伍子和大头陈虎等人刚走到小石桥头,正好遇上打算去拜见巡抚大人的薛焕。
  见韩秀峰脸色不太对劲,薛焕把韩秀峰拉到树荫问:“咋了,许大人不好说话?”
  “跟许大人没关系。”韩秀峰转过身去,遥望着杨能格暂住的那个院子,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解释了一番。
  薛焕同样被搞得啼笑皆非,禁不住骂道:“迂腐!就算做买卖还得讨价还价一番呢,避而不见算啥,像他这样怎么跟洋人交涉!”
  “谁说不是呢,可人家或许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他公忠体国。”
  “志行,杨能格究竟怎么想的放一边,你可不能他一样迂腐!”
  “我极力争取,尽力而为,到底能不能交涉出个好结果,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你一定行的,要是连你都不行,那我们还能指望谁?”薛焕拍拍他胳膊,随即拱手道:“志行,你现而今就是我大清的苏武,一定要忍辱负重啊!”
  “大清的苏武,别开玩笑了,实不相瞒,这差事我真不想干了。”
  “我晓得洋人的交道不好打,可再不好打总得有个人去跟洋人打交道。你既然出仕为官就得有一番作为,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你只要无愧于心就行。”
  “无愧于心,你说得倒轻巧。”
  “大不了丢官,反正你是要致仕的,无欲则刚,有啥好担心的?”
  “这倒是,大不了丢官。”韩秀峰轻叹口气,无奈笑道:“既然连你都这么说,看来我只能赴这个鸿门宴。”
  薛焕禁不住笑道:“啥子鸿门宴,洋人这是请你吃酒,又不会埋伏刀斧手要你的脑袋。”
  ……
  
第四百三十四章
非白即黑
  回到旗昌洋行后面的公馆歇息了一会儿,正准备吃捎午,上海知县孙丰陪着杨能格的长随丁贵到了。
  杨能格虽然迂腐,但据说为官还算清廉,没曾想到他驭下却不严,姓丁的明明是个长随,谱儿倒不小,不但对孙丰没哪怕一丝敬意,而且一来就旁敲侧击地说啥子他家老爷有好几位幕友,前天又聘了三个精通洋文的通译,算上长随、门子等家人和轿夫、伞夫等杂役,一起来上任的有七八十号人,那么多张嘴要吃饭,没银子是万万不行的。
  县城里的道署被乱党占了,道库里的银子现在全是乱党的,还要管那么多张嘴,想想杨能格这道台做得是挺憋屈的。照理说监督署应该出点银子协济,毕竟之前几任江海关监督都是苏松太道兼任的。
  但韩秀峰不想给,一两银子也不想给,冷冷地说:“你家老爷有你家老爷的难处,本官一样有本官的苦衷。”
  “韩老爷,您做的可是收税的官,您能有什么难处?”丁贵追问道。
  “道署被乱党占了,道库里的银子被乱党抢了,我监督署何尝不是,唯一不同的是现在占着监督署的不是乱党,而是更难对付的洋人。”
  “监督署是被洋人占了,可您现而今不一样课税吗?”
  “丁兄,你是真不晓得还是假不晓得,本官现而今是在课税,但课不到英吉利和法兰西商货的关税。花旗商货的关税倒是能课到一些,但这些天课到的那些税款,许大人早上已命本官交给了粮台,不信你大可问孙知县,孙知县可以作证。”
  丁贵心想你住这么大这么阔气的洋房,外面养了那么多兵勇,居然好意思说没钱,忍不住提醒道:“韩老爷,您能署理江海关监督这缺,是因为那会儿我家老爷没到任。别忘了之前几任监督,都是苏松道兼任的!”
  韩秀峰紧盯着他问:“丁兄,你这话什么意思?”
  丁贵不卑不亢地说:“我这话什么意思,韩老爷您心里明白。说句不中听的,既然做官就得守官场上的规矩。”
  “实不相瞒,规矩我懂,可现而今正值多事之秋,一切要以收复上海,剿匪平乱为重!何况这些天课的那点税银已经交给了粮台,本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在是爱莫能助!”
  “您真不打算协济?”
  “没钱,让本官怎么协济?”韩秀峰反问一句,阴沉脸道:“要是你家老爷觉得我韩秀峰这个监督不称职,既可禀请许大人罢我的官、夺我的职,也可具折弹劾!”
  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但孙丰从来没见过气焰如此嚣张的长随,之前一路陪笑只是敢怒不敢言,见韩秀峰如此义正言辞,心中一阵畅快,不禁拱手道:“丁老弟,韩老爷的确有韩老爷的苦衷,这些天课的那点税款,真一两不剩的全交给了粮台。”
  “你们上海县呢?”丁贵下意识回头问。
  “丁老弟,韩老爷再苦再难还能跟花旗商人收点税,我上海县是要什么没什么。不怕老弟笑话,我这个上海正堂现而今是举债度日。”
  “举债度日……孙老爷,您当我是三岁小娃儿,据我所知您这些天召集本地士绅商贾,筹了不少钱粮!”
  “钱粮到底筹到不少,可那些银粮该怎么用我说了不算。老弟若不信大可去打听打听,吴煦吴老爷虽说是来韩老爷这儿听用的,其实是许大人的人。那些钱粮吴老爷管着,我既说不上话也插不上手。”孙丰偷看了韩秀峰一眼,又强忍着笑说道:“丁老弟,要不你去找找乔府台,乔府台那边应该有办法。”
  分巡苏松太兵备道之前移驻上海,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不但兼任江海关监督,而且把富庶的上海县变成了道署的“直隶县”,甚至兼总揽漕粮海运的漕运使。要是会党没犯上作乱,苏松太道堪称全江苏最肥的缺;坏事是因为权太大,管的事太多,久而久之分巡苏松太三府变得名副不其实,是既管不着苏州也管不着松江,而且这是朝廷默许的。
  正因为如此,乔松年身为松江知府不会插手上海的事,但杨能格虽为苏松太道一样管不着乔松年。
  丁贵岂能不晓得去找乔松年没用,权衡了一番从怀里掏出三封公文,不动声色说:“韩老爷,协济道署的事回头再说,您还是先看看这三封公文吧。”
  “行,我先看看。”
  不看不晓得,一看大吃一惊,原来竟是杨能格给英吉利、法兰西和美利坚三国公使写的亲笔信。引经据典,义正言辞,文章做得真叫个花团锦簇,字漂亮得令人发指,要是搁以前韩秀峰真会临摹一份留着当贴子。可信中那天朝上国对待弹丸小国居高临下的语气,和那跟教训学生一般的措辞,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韩秀峰不敢想象翻译成洋文,三国公使看了之后会有何感想,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放下信道:“杨大人这是想施以教化。”
  “韩老爷,您这话说在点子上,洋人最缺的就是教化。”
  “好,这三封我先收着,晚上赴宴时一定代为转交。”
  “韩老爷,我家老爷请您看不只是请您代为转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6/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