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539

  刚敲了“卖鸡爽”一个大竹杠,许乃钊不像刚到时那么缺银子,想到要是不同意,韩秀峰这江海关监督就会夹在他和杨能格中间左右为难,很爽快地同意了。
  杨能格看到韩秀峰的呈文和许乃钊让差役送来的公文,得意地笑道:“陈先生,看来这韩秀峰倒有几分自知之明,至少晓得谁才是他的上官。”
  陈师爷接过公文看了看,沉吟道:“东翁,以晚生之见这税款还是让他直接交给粮台。”
  “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按他所说按旧例,那点税款也只是过一下我们的手,说不定税款没到粮台就已经到了。朝廷要得可不只是花旗商货的关税,还有英吉利和法兰西两国商货的关税,我们一旦经手,那朝廷要是再问起英吉利和法兰西两国商货的关税,那就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了。”
  “东翁所言极是,只要他韩秀峰做一天江海关监督,那收回关税的事就应该由他去跟洋人交涉。就算交涉不成,收不回关税,朝廷也不会苛责于东翁。”
  “给他回封信,让他加紧跟洋人交涉,否则别怪我不留情面,参他个办事不力!”
  “遵命,晚生这就去草拟。”
  ……
  与此同时,内阁中书何恒匆匆回到会馆,跟正在聊战局的湖广道御史黄钟音和翰林院编修吉云飞禀报刚打听到的消息。
  “又升官了,署理的还是江海关监督!”
  “是以松江府海防同知兼江海关监督,不过听内阁的同僚说志行这监督估计兼不了多久,就算皇上不按旧例命新任苏松太道杨能格兼任,也会命户部或内务府物色合适人选去接任。”
  黄钟音不但认得杨能格,而且很清楚杨能格的为人,紧锁着眉头道:“志行不好好在泰州做两淮运副,跑上海去凑啥子热闹!杨能格自视甚高,最瞧不起捐纳出身的官员,对朝廷开捐纳事例是深恶痛绝,不止一次上书痛陈利弊。遇着杨能格这样的上官,志行这江海关监督不好做。”
  吉云飞也意识到韩四遇上大麻烦了,凝重地说:“杨能格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志行就算小心伺候不得罪他,他一样不会给志行好脸色。”
  何恒本以为韩四升官是件好事,所以才兴冲冲跑回来报喜,怎么也没想到韩四这次升官竟升出了麻烦,禁不住问:“那咋办?”
  “志行远在上海,鞭长莫及,我们想帮也帮不上。”
  “吉老爷,您能不能给杨道台去封书信,请他多关照关照志行?”
  “我倒是想写,可写了没用。真要是给他写信,他不但不会给我面子,反而会害了志行。”
  “会害了志行?”
  “你想想,他本就瞧不起捐纳出身的,要是我们还帮着志行说话,他一定会觉得志行不但花钱买官,还是四处钻营。这么说吧,只要是捐纳出身的官,在杨能格眼里没一个好人。”
  何恒想想又说道:“江南不是还有向帅吗,就算他想为难志行,也不能不给向帅面子。”
  黄钟音轻叹口气,无奈地说:“别人或许会给向帅面子,杨能格却不会给,因为在杨能格眼里向帅既是总揽江南军务的钦差大臣,一样是行伍出身的武官。前些天弹劾向帅的折子中,就有他杨能格一份。”
  何恒反应过来,忧心忡忡地问:“他会不会把志行当作向帅的人?”
  “这倒不会,毕竟志行的仕途跟向帅没任何交集,个个晓得志行之所以能做上两淮运副是郭沛霖保举的,能署理松江府海防同知兼江海关监督是许乃钊举荐的。”黄钟音想了想,接着道:“虽然他不会把志行当作向帅的人,但一样不会让志行有好日子过,肯定会变着法儿折腾志行。”
  “您是说他会罢志行的官,夺志行的职?”
  “如果只是罢官夺职倒没什么好担心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将来只要有机会一样能东山再起。我担心的是他会让志行背锅,毕竟跟洋人交涉可不是一件小事,真要是出点差错,他一定会毫不犹豫把志行推出来,让志行一个人扛。”
  想到从力倡禁烟的林文正公,到现而今总揽江北军务的琦善,只要是奉命跟洋人打交道的,有一个算一个全落不着好,吉云飞苦笑道:“志行不是想辞官吗,现在好了,我敢打赌他这官做不了几天,最多三五个月。”
  “如果只是丢官也就罢了,搞不好会被锁拿解京问罪。想当年琦善跟洋人没交涉出个好结果,道光爷震怒,一看到又是割地又是赔款的折子,当即下谕将其革职锁拿,查抄家产,要不是长毛犯上作乱,琦善这会儿估计还在西北戴罪效力呢。”
  只要遇上洋人,不管主战还是主和,都落不着个好。
  何恒终于意识到韩四究竟做的是个什么样的官,终于意识到韩四现而今的处境有多难,只能自个儿哄自个儿一般地说:“既然入仕为官,怎会事事一帆风顺。志行之前官运太好,走得太顺。遇到点挫折,经历点坎坷也不是啥坏事。”
  “这可不是挫折那么简单,搞不好会身败名裂的,现在给他写信提醒也来不及,只能靠他自个儿了。”
  “黄御史,您是说……”
  “他身为江海关监督,不可能不跟洋人打交道,但绝不能授人以柄,就算收不着洋商的关税也不能答应洋人什么条件,不然就是丧权辱国,到时候别说翰詹科道,就连皇上都会视作奇耻大辱。”
  “这么说现在谁也帮不了他?”
  “谁也帮不了,全靠他自个儿。”黄钟音凝重的点点头,想想又说道:“所以现在最不想志行丢官的就是杨能格,但要是为收回关税不得不跟洋人妥协,我敢打赌他到时候一定会丧权辱国的屎盆子扣志行头上,让志行帮他背这个锅。”
  吉云飞接过话茬,沉吟道:“只要志行小心谨慎,不给人留下口实,我们到时候再帮着想想办法,他将来或许还有翻身的机会。要是私许洋人什么,给人留下口实,到时候就算我们想帮也帮不上。”
  “吉老爷,这您大可放心,志行多精明,他才不会授人以柄呢!”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杨能格让他答应洋人的什么条件,他又不得不答应咋办?”
  “不会的,”何恒想了想,用肯定的语气说:“志行现而今官也做了,钱多多少少也赚到了一些,甚至早就打算告病回老家,堪称无欲则刚。就算被革职也不会上杨能格的当,去做那些丧权辱国的事。”
  
第四百四十三章
开打
  黄钟音和吉云飞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韩秀峰一看到杨能格催促他赶紧与洋人交涉关务的信,就看出姓杨的包藏祸心,同时打定主意交涉归交涉,但绝不答应洋人任何条件。交涉不出个结果顶多是“办事不力”,大不了丢官,反正绝不能搞得千夫所指,身败名裂。
  奉命再次拜会英、法、美三国领事,依然因为品级和官职不够没能见着正主儿,英吉利副领事倒是见着了,不过那个副领事闭口不谈关税的事,而是很严肃地提出抗议,声称清国军队和新任苏松太道台不但派士兵和衙役频频出入租界抓人,还在租界内使用暴力甚至杀人。
  尽管觉得许乃钊和杨能格这么干,很容易激怒洋人,搞不好上海县城还没收复,倒先跟洋人打起来,但韩秀峰还是义正言辞地说租界本就是中国的地方,只是租借给他们的商人和侨民经商居住,官兵和衙役进入租界缉捕乱党,他们无权过问。
  英吉利副领事果然很不高兴,见说不通干脆不说了,又让韩秀峰给杨能格转交一份三国领事联署的抗议公文。
  杨能格看到翻译过后的公文,听随韩秀峰一起去英吉利领事馆的长随丁贵禀报完交涉的经过,不可置否地放下公文,又打发丁贵去催韩秀峰赶紧交涉关税的事。
  韩秀峰只能硬着头皮再去,进不了英吉利领事馆,就去法兰西领事馆拜会,法兰西领事馆那边说不通又去花旗领事……就这么左一趟右一趟的跑,跑多了有时候能见着正主,大多时候见不着。就算能见着,不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压根儿谈不到一件事上去。你跟人家谈关税,人家抗议你的人跑租界来抓人,或又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提出要重新商订租界土地章程。
  就在韩秀峰忙着跟洋人交涉之时,许乃钊、吉尔杭阿也没闲着,竟把方圆两三百里能调的兵全调来了,算上周边各州县招募编练的乡勇,竟调来两万多人。驻扎在城南、城西和城北,真所谓营垒相望,旌旗蔽天。
  同时四处张贴告示,如有捕获刘丽川、李咸池、陈阿林、林阿福等四人者,每人赏银洋一千;如有捕获潘起亮、徐耀等十六人者,每人赏银洋五百。并派出细作潜入县城,伺机刺杀和分化。
  甚至强令近城铺户商民迁移,以防乱党从他们那儿获得接济。不过就算城南和小东门、大东门外的商户和百姓全搬走也没用,因为城北紧挨着法兰西租界,不管需要什么乱党完全可以去租界采买。
  让韩秀峰有些意外的是,关于如何究办“卖鸡爽”的旨意终于到了,在向荣的力保下
  “卖鸡爽”只是被革了职,摘掉了之前花银子捐的顶戴花翎,命他在江南大营戴罪自效。
  可以说他这一关已经过了,大可找个地方躲起来享清闲,或重操旧业接着做买办赚大钱。结果他打发家小乘坐英国邮船“玛丽伍德”号回广东老家之后,居然让上半年帮朝廷在上海雇的十几条洋船和从广东雇的三十多条红单船,连同船工水手一道编入狼山镇总兵泊承升的水师,跟泊承升一起负责从小东门和大东门攻打。
  今天正式开打,韩秀峰原本打算去瞧瞧,但想想还是没去,就这么坐在花园里一边看着书一边等消息。苏觉明屁股上的伤不能总捂着,陈虎和两个老泰勇营的兄弟把他抬了出来,让他趴在树荫下歇息。
  “四爷,任小姐和翠花呢?”苏觉明探头看看四周,神不守舍地问。
  “大头陪她她们出去了,走前说中午不回来。”
  “大头带她们去哪儿了?”
  “去跑马厅看看房子盖得咋样,中午在工地上吃。”韩秀峰心不在焉地说。
  “不在家就好,不回来就好。”苏觉明可不想被两个女人瞧见他光着屁股的样子,挪挪身子又嘀咕道:“四爷,我说吴煦怎么就巴结上许大人了呢,原来他也是浙江钱塘人!”
  “才晓得啊。”
  “我是昨晚听陈虎说的,不然到现在都不晓得。”苏觉明想了想,又叹道:“仔细想想浙江钱塘文风还真是昌盛,竟出了那么多人才。光我们认得的就有许大人、吴煦和张之杲,我们不认得的还不晓得有多少。”
  韩秀峰岂能不晓得他是在没话找话说,想到他虽然犯了错但已经被教训过了,不能再不给他好脸色,干脆放下书笑道:“你也不想想钱塘是什么地方!”
  “钱塘是什么地方?”苏觉明下意识问。
  “钱塘是杭州府的首县,而杭州又是浙江的省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这文风自然昌盛。据说自顺治朝到现在,钱塘先后出了两百多个进士!泰州拢共出了多少我不晓得,但我们老家巴县在四川也是数得上号的大县,可从顺治朝到现在拢共才出了二十几个进士,我们重庆府还有好几个州县自顺治朝到现在一个进士也没出过!”
  “一个县就出了两百多个进士老爷,这么多!”
  “是啊,想想就羡慕,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要是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杭州见识见识。”
  “四爷,您要是去的话,一定要带上我,我也没去过。”
  “带上你……”
  “四爷,我糊涂,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以后长点记性就行。”
  正说着,南面传来轰隆隆的炮声。
  陈虎禁不住走过来道:“四爷,开打了,听声音这炮应该是从江上打的!”
  听得轰隆隆的炮声,韩秀峰不由想起坚守万福桥的情景,端着茶杯喃喃地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今天不晓得要死多少人。”
  反正上阵的是别人,陈虎竟没心没肺地说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不过要是被炮轰死还真有点冤,都没看见是谁放的炮就死了,这不就是死得不明不白嘛,见着阎王爷都不晓得怎么说。”
  “被刀砍死难不成就不冤?”韩秀峰瞪了他一眼,又忍不住问:“陈虎,你前天去城外看过,你觉得许大人他们今天能攻下吗?”
  “攻不下的多。”
  “你就这么肯定?”
  “四爷,不是说丧气话,而是乱党这些天并没闲着,不但在城楼上架那么多炮,还在城墙上掏了好多枪眼儿,生怕被官兵发现,还在枪眼外面贴上了纸。我估摸着官兵的云梯还没架到城墙上,就要被乱党给打回去。”
  苏觉明禁不住问:“许大人不是让吴健彰去跟洋人买了洋枪洋炮吗?”
  “苏先生,你觉得许大人的银子多,还是乱党的银子多?小伍子走前说乱党手里的银子少说也有上百万两,而且乱党早在许大人带兵来前就开始做准备,就跟洋人买了好多洋枪洋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