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539

  王千里一个幕友竟帮着韩老爷作这么多主,崔浩更是不敢相信,见王千里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又说起什么时候去顺天府要钱粮的事,他才意识到王千里跟韩老爷的关系不一般,真能帮韩老爷作一半主。
  “找顺天府要钱粮的事不急,当务之急是募兵。”韩秀峰摸着下巴,沉吟道:“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光靠我们不行,募兵的事还得仰仗地方。”
  “找附近州县正堂?”王千里下意识问。
  “找他们没用,就算去找,他们也只会帮着张贴几张告示,派些衙役去十里八乡一边敲锣一边帮着吆喝几嗓子,百姓躲都来不及,谁会愿意来当兵。要不这样,等把原来的那些丘八打发去静海,我们就一道去拜访附近那些德高望重的士绅,到时候备上点薄礼,给足人家面子,人家应该会帮这个忙。”
  想到韩老爷在泰州就是靠士绅帮助拉起一千多乡勇的,王千里忍俊不禁地说:“这么简单的事,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你是当局者迷。”韩秀峰解开手边的干粮袋,取出中午打尖时买的火烧,一边招呼二人就着茶吃,一边接着道:“直隶民风彪悍,百姓尚武,这兵应该没那么难招募,关键是招齐之后怎么带好这一千五百兵。陈虎和吉大吉二他们自然是信得过的,但最多只能校拔两个千总,就算能多校拔几个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全去领兵。”
  “为何不能?”王千里不解地问。
  “我们不是有四十多杆洋枪吗,要是让他们全去领兵,那些洋枪让谁去使?”韩秀峰反问了一句,接着道:“别人不晓得,你是晓得的。就算粮饷充裕,别说半年时间,就算给我一年也练不出一千五百能真正上阵杀贼的兵,只有上过阵、见过血的才勉强算得上精兵。想在这么短时间内,练出一支勉强能打仗的兵,还是得靠火器。所以我打算让陈崇砥去采办几十杆鸟枪抬枪,连同从上海带来的洋枪,设一个火器营。”
  “也是,让一帮庄稼汉上阵哪打得了仗,现而今还真是只能靠火器。”王千里深以为然。
  “再就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初来乍到不能两眼一抹黑,永定河两岸的地形和附近州县的贼情得赶紧弄清楚。一起来的这些老兄弟中数陈虎最机灵,我准备招些熟悉附近州县情形的青壮,编一支斥候队,让陈虎统领。再挑几十个老实可靠的,编一支亲卫队,让大头统领。”
  ……
    
第四百七十六章
奢侈的河厅衙门
  昨天来得晚,什么也看不清,只晓得内宅里的家具摆设都很考究,今天一早起来,任钰儿和翠花才发现南岸厅衙门是何等的奢侈。
  宅门以内,上房之中,不用油灯,看不到布缕,据陈崇砥特意留下伺候的一个丫头说,前几任同知老爷家的女眷缠脚从来都不会用布,而是用帛。晚上不用油灯,宅第之中,上下里外,全用蜡烛照明。
  同知老爷及女眷们衣物所用的绸缎,都是差人去苏杭采买的。不但同知老爷,甚至连下面那些管河州同、管河州判、管河县丞、管河主薄和管河巡检,每年都会先自行敲定绸缎的花样颜色,差人找苏杭的一流机坊另机织造。每一种绸缎,都要做五件,也就是大衿、缺衿、一果元、外褂、马褂各做一件!
  去厨房烧早饭,发现煤炉竟有二十几个,用陈家丫头的话说,以前河厅养了几十个厨子,没个厨子专事烹制一两个拿手的菜肴,其他的菜品不必他操心的。只要烹制好他负责的菜,等杂役或丫鬟将菜端上筵席,便可以飘然而出四处狎游了。
  院子里的花草树木有专人打理,亭台楼阁和假山有专人清理修缮,光供同知老爷观赏的建兰、牡丹等名贵花卉,每年就要花费上千两银子。据说陈崇砥以钦加从五品衔候补知县来护理南岸厅时,河厅衙门里的厨子、花工和杂役竟多达一百余人,因为实在养不起已经遣散掉一大半。
  就在任钰儿和翠花为河厅衙门的奢侈暗暗心惊之时,一个叫陈公庵的绍兴人备着一份厚礼前来求见。
  他既不是官也不是吏,同样刚起床的韩秀峰本不打算召见的,没想到那人又托吉大通报,说河厅衙门竟欠他八千多两银子!刚上任就被人找上门讨债,韩秀峰被搞得啼笑皆非,想到不能给外面百姓留下一个赖账的坏印象,只能让吉大带他进来。
  让韩秀峰有些意外的是,姓陈的见着他这个同知老爷竟一点也不害怕,先是恭恭敬敬地跪拜,然后呈上一个精美的木匣,小心翼翼地从木匣中取出一串朝珠,一脸谄笑着说:“韩老爷,这串朝珠乃琪楠(沉香)所制,据说半里外都可以闻见其散发出来的香气,挂在身上就像进了芝兰之室一般!”
  “太贵重了,何况本官只是个捐纳出身的正五品管河同知,既不是科举入仕的翰林官,也不是军机处、翰詹科道和礼部、国子监、太常寺、鸿胪处等衙门所属官员。不但受用不起,也无福受用。”
  “韩老爷,您如此年轻便官居正五品,这朝珠现在用不上,早晚一定能用上的。就算您崇尚节俭不愿佩戴,也可以拿去孝敬用得上的上官。”
  “你的好意本官心领了,还是那句话,这串朝珠太贵重,本官受不起。”韩秀峰懒得跟他费口舌,直言不讳地问:“你刚才托人传话,说我南岸厅衙门欠你八千多两,这八千多两是怎么欠的,可有凭据?”
  陈公庵没想到韩秀峰竟如此不好说话,干脆拱手道:“禀韩老爷,小的这些年一直帮着河厅衙门张罗采买和请戏班酬神之事,为办差垫的银钱一笔一笔均有账可查,光年前的‘大安澜’就花去一万三千余两,可前任同知老爷就给小的报销了七千两,小的找过陈老爷,陈老爷说他只是护理南岸厅事,让小的等韩老爷您到任了再来求见。”
  所谓的“大安澜”就是每年霜降之后请戏班来唱,演给河神。求河神看了大戏之后不要再兴风作浪,使河流安稳,不要泛滥成灾。
  其它地方酬神也请戏班唱大戏,不过顶多唱三五天。河厅跟其它地方不一样,不但一唱就唱两三月,从九月开始,历十月,至十一月底才告结束,而且请得不是一般的戏班,据说每年都会派人去苏州扬州等地,请有名气的大戏班,请名角名优来演剧。
  河神究竟有没有来看谁也不晓得,但河厅的大小官员肯定是一场不落地看了。韩秀峰甚至能想象到“大安澜”期间不但天天有大戏看,而且会终日饮宴,再加上经办人肯定会从中捞好处,这花费自然少不了。
  都说敬鬼神而之,可前几任河员不好好治河,竟把朝廷拨给的河工银用在这上面,甚至还留下八千多两亏空,韩秀峰越想越郁闷,冷冷地说:“陈公庵,本官来此做什么的,想必你应该有所耳闻。”
  “韩老爷恕罪,小的……小的还真不知道。”
  “不知道是吧,不知道没事,本官可以告诉你,现在知道也不晚。”想到眼前这位没少发南岸厅衙门的财,韩秀峰干脆起身道:“本官这个同知跟前几任不一样,既不管河务也不过问地方上的赋税钱粮和刑名词讼,而是奉旨来练兵的!”
  陈公庵消息灵通得很,其实早晓得了,但还是装着一脸茫然地问:“韩老爷,您要是不管这些,河厅衙门欠小的这八千多两银子怎么办?”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谁欠你的银子,自然管谁去讨要。”
  “可是……”
  “别可是了,河厅衙门现而今是河营的中军大帐,你要是再胡搅蛮缠别怪本官行军法!”想到让他就这么滚蛋反而不好,韩秀峰回头看看他送的朝珠,接着道:“这朝珠既然都已经送来了,本官暂且代朝廷收下,回头交给陈崇砥陈老爷变价发卖以充军饷。你大可放心,本官绝不会让你吃亏,要是能变价一千两,本官一定会帮你求个一千两的恩典,要是能变价三千两,那就帮你求个三千两的恩典。”
  “韩老爷,小的……”
  “吉大,送客!”
  “遵命,”吉大强忍着笑应了一声,旋即转身道:“陈先生,请吧。”
  刚打发走姓陈的,一大早去村里帮租房子的王千里回来了,一进门就苦笑道:“四爷,不去附近转转不知道,一转吓一跳。”
  韩秀峰一边招呼他坐下吃早饭,一边好奇地问:“咋了?”
  “村里不但有钱庄当铺、有银楼,有酒楼客栈,还有古玩字画店,据说全是做河厅衙门买卖的。刚才那个陈公庵就开了一家古玩字画店,专办向河厅衙门通财纳贿之事。要是没猜错,他刚才是以讨债为由前来探您口风的,因为这会儿他店里坐满了南岸厅辖下的文武官员,全在等您这边的消息。”
  “那些管河州判、州同和管河县丞、主薄也来了?”
  “来了,好像还有几个巡检。”
  “他们究竟担心什么,我又管不着他们。”韩秀峰喃喃地说。
  王千里端起碗筷笑道:“那是您不想管,您只要想管一样能管着,何况南岸厅所辖河段的河务,石老爷还没顾上接手。”
  韩秀峰想想又问道:“都司署和对面守备署呢?”
  “我一早就让陈崇砥留下的那个长随去帮着打探了,据陈崇砥的家人说那个姓徐的都司晓得很快就要卸任,也晓得您是奉旨来练兵的,竟连夜让家人收拾行李搬出都司署了,这会儿好像住在城里的客栈里等消息。”
  “都司署没人了?”
  “他走前留了两个人,除了他留下等着跟新任都司办交接的两个家人,就剩几十个兵勇。”
  “他想走?”
  “不光他想走,守在陈公庵店里的那些守备、千总、把总估计也不想再干了。一是担心吃了那么多空饷,凑不齐那么多兵跟您交差;二是担心您会领着他们去平乱,毕竟谁都晓得您是奉旨来练兵的。”
  韩秀峰想了想,不禁笑道:“姓徐的要是走了,谁领河营原来的那些兵勇去静海效力?不过我韩秀峰不是赶尽杀绝的人,他想全身而退也不是不可以,至少得把私吞的那些钱粮给我吐出来!”
  “要不我叫上几个人去城里把他抓回来?”
  “别急,先吃饭。”
  “他要是跑了怎么办?”
  “放心,永祥没到任,他不敢跑。他要是敢跑,就是擅离职守,那是要被究办的。”
  “行,先吃饭。”
  正说着,崔浩拿着一叠名帖和履历走进来笑道:“东翁,昨晚没来得及跟陈崇砥一道去道署迎您的那些河员全到了,全在外头等着您召见。”
  “陈崇砥忙活了一夜,估计还没顾上跟他说本官不管河务和地方上的赋税钱粮及刑名词讼之事。德忠兄,劳烦你去跟他们说清楚,打发他们去北岸厅,再拟份告示贴到衙门口,晓谕南岸厅辖下的文武官员和军民人等。”
  想到下午有一大堆事要办,韩秀峰又抬头跟守在一边伺候的苏觉明道:“觉明,你去村里的钱庄银楼问问这银钱是咋换的,多问几家。要是合适就叫上大头他们,把昨晚从道署领的那五千两银子换成钱。”
  “全换成钱?”苏觉明下意识问。
  “全换成钱,不换成钱咋用。”
  “遵命,小的这就去!
  
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狐狸”
  韩秀峰懒得见南岸守备张贵,陈虎没那么多顾忌,听吉大说韩老爷等会儿要去拜见吴道台,想到之前雇的马车已经回了京城,不能就这么走着去,便跑到校场对面的守备署借马。
  在字画古玩店等消息的张贵一听到家人禀告,急忙赶回来让马夫把衙署里仅有的两匹马牵了出来,不但亲自动手绑上马鞍,而且亲自牵着马跟陈虎一道在河厅衙门口恭候。
  等了大约半柱香的功夫,之前全穿百姓衣裳的吉大吉二等人不但全换上了官服,而且有的挎着牛尾刀,有的背着洋枪。大头更是戴着铁盔穿着一身镶满铜钉的棉甲,左手按着短小精致的手铳,右手扶着牛尾刀,像一尊门神,威风凛凛。
  张贵一直以为他们全是韩老爷的家人,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竟全是武官,一个个目不斜视、不怒自威,一看就晓得是上过阵见过血。相比之下,他手下那十几个面黄肌瘦、无精打采,连号衣都打满补丁的绿营兵就是一帮叫花子。
  正暗暗心惊,韩秀峰在同样换上官服的王千里和崔浩陪同下出来,站在衙门口看了看四周,面无表情地问:“张守备,你什么时候成马夫了?”
  张贵急忙道:“禀韩老爷,卑职上午没什么事,正好可以给您带路,陪您去道署。”
  “堂堂的正五品守备,给人牵马,成何体统?”韩秀峰回头看了看躬身守住一排轿子前不愿离去的管河州判、州同和县丞、主薄等文官,冷冷地说:“今儿下午要查阅点验各营,你还是赶紧去办差吧。”
  张贵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岂能错过这个巴结的机会,急忙松开缰绳躬身道:“韩老爷,卑职离得近,没什么好准备的,不过有一事卑职不知当不当讲。”
  “但说无妨。”
  “分驻在石景山那边的兄弟离得远,他们就算在太阳落山前能赶到,等韩老爷您查阅点验完之后也赶不回去。”张贵偷看了一眼,又小心翼翼地说:“卑职晓得您打算让他们在这边操练,可一下子来那么多人,他们到时候吃什么,晚上住哪儿,不能没点准备。”
  韩秀峰暗想什么一下子来那么多,他们首先要有那么多人才行,但还是微微点点头:“嗯,是得做点准备。要不这样,你对这一片儿熟,先帮着张罗今天的晚饭和明天的早饭吧。需要多少银钱,跟苏觉明……也就是本官的这位长随支取。”
  “得令,卑职这就去张罗!”
  “你们几位也请回吧,本官公务在身,先走一步。”韩秀峰跟守在衙门口不愿离去的一帮文官拱拱手,随即从张贵手中接过缰绳翻身上马,领着大头等人头也不回地往道署方向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