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539

  想到真要是用强把那些百姓赶走,不晓得会被骂成什么样,说不定会被那些见风就是雨的言官弹劾,吴廷栋凝重地说:“看样子只能死守,河神保佑,这水不能再涨了。”
  提到河神,石赞清忍不住问:“吴大人,韩秀峰那边没事吧?”
  “他能有什么事,不但没事,皇上还赏了他个巴图鲁勇号。”
  “我不是说他有没有事,我是说他晓不晓得……”
  “应该不晓得,我刚才他那边过来,他应该没察觉到。不过就算察觉到你我也托人弹劾过他,他又能怎样?”吴廷栋甩甩脚上的泥巴,接着道:“次臬,我知道你心存歉疚,其实大可不必放在心上,你我出此下策既是为了两岸百姓,也是为了朝廷,又不是为了自个儿,更不是要陷害他。”
  “话虽这么说,可这么做终究……”
  “终究什么,次臬,我知道你是个光明磊落的君子,可非常之时只能行非常之事。至少这么一来,我们今年便能省下万把两银子!”
  想到夏汛比春汛更难熬,到时候不晓得要花多少银子,石赞清暗叹口气没再说什么。
  与此同时,刚把家人在村子里安顿下来的佟春,拿上钱袋跑到街口的一个小院儿,给永祥的弟弟塞了个门包,走进院子再次拜见永祥。
  一大家子人挤在院子里,实在没法儿见客,永祥干脆领着他去都司署。
  佟春一边跟着走,一边小心翼翼地问:“您怎么不住衙署,您怎么让老太爷和嫂夫人他们住这儿?”
  永祥晓得他有一肚子疑问,停住脚步笑道:“佟老弟,家眷只能租住在外面是韩老爷立的规矩。韩老爷说你我都是领兵的,衙署就是兵营,兵营就得有兵营的样儿,家人能不去就不用去,女眷更是不能去。”
  佟春好不容易谋了个协办守备的缺,本以为到任之后能有自个儿的衙署,结果却要租低矮的民房住,越想越郁闷,禁不住问:“韩老爷立的规矩,韩老爷的规矩再大还能有朝廷的规矩大?”
  “佟老弟,这儿是河营,不是西山健锐营!至于韩老爷立的规矩,皇上说不违制那就不违制。”
  “皇上也晓得?”
  “这是自然。”
  永祥在京城时的家还没现在租的小院儿好,何况不管有什么事大可去都司署办,都司署的内宅依然空着,在家呆烦了想去歇息就去。更重要的是把河营带出新气象皇上一定很高兴,到时候自然少不了他这个都司一分功劳。
  想到这些,永祥接着道:“佟老弟,俗话说入乡随俗,有些事不习惯也得习惯。比如我们河营,其实跟河标差不多,接下来要设左、中、右三营,等兵勇招齐了操练好,能战之兵不比你们健锐营少。”
  “可兵呢,我怎么一个也没见着。”
  “兵过几天就有了,”永祥笑了笑,边走边说道:“你既然来了,我估摸着韩老爷会让你统领一营兵,不过在这儿做营官跟在健锐营做营官不一样,你只要领着兵勇们操练,等兵练成了将来只要领着兵勇们上阵杀贼,钱粮也好,军需报销也罢,甚至连军纪都无需你操心。”
  佟春楞住了,楞了好一会儿才苦着脸问:“营官不管钱粮,谁管钱粮?”
  “粮官,”千里做官只为财,永祥岂能不晓得他在想什么,意味深长地说:“粮官姓陈,叫陈崇砥,是吴大人派来的。河营原来的那些书办,现而今全归陈崇砥管。往来公文、钱粮账册和军需报销这些事,一概不用你我操心。
  佟春哭笑不得地说:“吴大人管得也太宽了吧!”
  永祥若无其事地笑道:“这也没什么不好,你想想,不用管那些烦心事,你我便可一心一意练兵。”
  “韩老爷呢,韩老爷住哪儿?”
  “规矩是韩老爷立的,韩老爷自然要以身作则。”永祥抬起胳膊指指离村口不远的一个院子,微笑着解释道:“韩老爷现在虽住河厅,但过几天也会搬出来。听说家眷要来,那院子就为了跟家人团聚的。”
  “那韩老爷管不管钱粮?”
  “韩老爷自然要管,不过韩老爷也只会管粮饷军需能不能支应得上,只会管陈崇砥和陈崇砥手下的那帮书办有没有贪,其它事应该不会过问。”
  “姓陈的要是把钱粮贪了怎么办?”
  “姓陈的真要是敢贪没钱粮,韩老爷自然会去找吴大人理论,吴大人要是不给个说法,韩老爷可以具折参奏,奏请皇上治他们的罪。”在宫里当差不晓得吃了多少苦的永祥,早看这个年纪轻轻就做上从五品协办守备的佟春不顺眼,想想又轻描淡写地说:“其实老弟没什么好担心的,那么多人盯着呢,借陈崇砥几个胆也不敢贪没粮饷。”
  佟春怎么也没想到借那么多银子去打点,结果竟谋了这么个一点油水也没有的差事,再想到债主是跟着一道上任的,这会儿正在那个低矮的院子里等消息,急切地问:“永祥哥,吴大人和韩老爷不让我们管钱粮,我们的日子怎么过,就靠那点官俸怎么活?”
  永祥暗笑他终究年轻,真是个沉不住气的,回头道:“韩老爷体恤下属,不会看着你的妻儿老小跟着挨饿的,我估摸着会让陈崇砥给你支百十两心红纸张银。”
  “百十两够做什么?”
  “百十两已经不少了,佟老弟,你也不想想现在是什么时候。你我至少还能领百十两贴补贴补,韩老爷从江苏带来的那些千总、把总,还是上过阵杀过贼的千总、把总,却连一两心红纸张银也没有!”
  “没银子做什么官?”
  “想要银子也容易,上阵杀贼搏军功,”永祥紧盯着他的双眼,似笑非笑地说:“河营原来的那些守备、千总、把总已经跟韩老爷的幕友王先生去静海了,不过只要在静海效力一个半月。再过一个月,韩老爷就要选派第二批人去替换。佟老弟,富贵险中求,你敢不敢接这差事?”
  佟春能有今天全靠姐姐嫁得好,全靠姐夫提携的,虽说在西山健锐营混了近十年,哪里敢上阵杀贼,一时间竟吓懵了。
  永祥早就看出他不是个能上阵杀贼的,见他居然怕成这样,再想想王千里和陈虎等汉人出征时的气势,暗叹口气没再说什么。
  二人就这么一声不吭地继续往前走,刚走到村口校场,同样刚安顿好的杨德彪和关鹏程追了上来,也跟佟春一样打听起兵在哪儿和钱粮之类的事。
  永祥被问得不厌其烦,正琢磨着怎么打发他们,吉二从河厅里跑了出来,躬身道:“永老爷,佟老爷、杨老爷、关老爷,您几位来得正好,陈老爷和崔先生都回来了,韩老爷请您几位一起去河厅议事。”
  “崔先生从京城回来?”
  “刚回来的。”
  “有没有申领到钱粮?”永祥急切地问。
  想到崔浩去京城前,眼前这位都司还帮着给工部的一个老爷写过信,吉二咧嘴笑道:“禀永老爷,崔先生有没有申领到钱粮小的不晓得,只晓得崔先生从京城运回十尊劈死炮,全是新铸的,刚运进对面守备署。”
  “能申领要十尊炮也行,这趟至少没白跑。”永祥拍拍吉二肩膀,随即回头道:“三位,还愣着干嘛,赶紧去拜见韩老爷。”
  
第四百八十六章
共商营务
  召集文武官员商议营务,韩秀峰身为营官当仁不让地端坐在大堂上。
  苏觉明搬来了几把椅子,请永祥、佟春、大头、杨德彪和关鹏程坐在右侧,刚把最后一个弃用的衙署变价发卖掉的回来的陈崇砥,以及刚京城回来的崔浩坐在左侧。
  等相互介绍完,韩秀峰脸色一正:“诸位,德忠兄从京城带回两个好消息和两个坏消息,好消息是皇上开恩,命工部从宝源局新铸的钱中支六千贯协济我河营,二是命工部将新铸的十尊劈山炮拨给我河营。亦香兄,钱是日升昌代为办理的,钱票在德忠身上。炮德忠雇人运回来了,劳烦你待会儿查验入库。”
  “陈老爷,这是钱票,日升昌的伙计说,他们在固安虽没设分号,但拿着这钱票去城内的几大钱庄都能支取。”崔浩从怀里取出钱票,恭恭敬敬呈给陈崇砥。
  陈崇砥接过钱票看了看,又板着脸把钱票交还给了他:“德忠兄,口说无凭,钱票你先收着,还是等把钱支取出来,陈某再清点入库的好。”
  “也行,不过晚生这一趟的去京城的花销和雇民夫运炮的脚钱,到时候还得劳烦陈老爷报销。”
  “份内之事,谈不上劳烦,只要没虚报,陈某定会帮你实报实销。”
  姓陈的当着韩老爷都摆出副死人脸,都如此不好说话,佟春终于意识到永祥所言非虚,终于相信姓陈的是吴廷栋派来卡河营粮饷的。正暗骂吴廷栋和陈崇砥不是东西,陈崇砥竟拱手道:“韩老爷,坏消息呢?”
  “前几天传闻泸州失陷,署理安徽巡抚江忠源殉国,没曾想这不是传闻,庐州的确失陷了,江大人确实殉国了,年仅四十三岁,皇上痛心不已,下旨追赠总督,谥忠烈。”韩秀峰深吸口气,接着道:“再就是署理江苏巡抚许乃钊,剿匪不力,革职。皇上命江苏布政使吉尔杭阿署理江苏巡抚,统领官兵攻剿上海乱党。”
  佟春没想到韩老爷说得竟是这两个坏消息,毕竟庐州也好,上海也罢,离京城太远。在他看来无论殉国的安徽巡抚江忠源还是被革职的江苏巡抚许乃钊,都跟他这个协办守备关系不大。
  永祥却习以为常,一是在宫里当差时,尤其这两年,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听到谁又殉国了谁又被革职的消息。二是前些天跟着韩秀峰拜访士绅时,每次出门前韩秀峰都会看最新京报,都会跟他说湖广、两江和静海那边的战事。
  杨德彪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现而今这千总是积功做上的,觉得这些国家大事不是他一个行伍出身的粗人该担心的,依然紧盯着死死卡住河营钱粮的陈崇砥,琢磨着怎么才能弄点银子。
  冒籍考上武举人的关鹏程虽是武官,但骨子里还是个读书人,听韩秀峰这一说顿时肃然起敬,暗想也只有像韩老爷这样心系天下的人才能统领河营。
  韩秀峰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把苏觉明奉上的茶轻轻端到一边,接着道:“湖广吃紧,两江吃紧,静海那边的战事迟迟没进展。皇上心忧,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当为皇上分忧,筹饷和练兵之事刻不容缓,所以请诸位来一起商议商议。”
  吉云飞虽是人人羡慕的翰林老爷,却从未主过政或领过兵,很想知道韩四是怎么做官的。考虑到抛头露面不合适,就这么坐在屏风后面,一边喝茶一边静听。
  不听不晓得,一听还真大有收获。
  比如坐下来先说国家大事,先说皇上,这气势、这格局和威仪自然就有了,谁敢小视,谁又敢对皇上不敬!再想到这就是扯虎皮当大旗,吉云飞嘴角边又勾起了一丝笑意。
  正暗想将来有一天外放,也可以试着像韩四这么升堂,只听见陈崇砥说道:“禀韩老爷,变价发卖弃用之衙署兵营和兵田之事下官已办妥,石景山千总署、北岸守备署及辖下各汛衙署兵营,计变价一万八千四百二十三两七钱,这是相应账目和契约,请韩老爷过目。”
  “本官这会儿没功夫看,劳烦亦香兄誊抄两份,一份留档,一份呈报道署。”
  “禀韩老爷,下官早誊抄好了,包括钱粮账册都是一式三份。”
  “好,先搁这儿吧。”韩秀峰微微点点头,又问道:“顺天府应协济我河营的钱粮可有消息?”
  “禀韩老爷,顺天府那边是德忠办理的,还是请德忠跟您禀报吧。”
  “德忠兄,顺天府那边咋说?”
  “禀韩老爷,晚生先后去黄村拜见两次南路厅同知黄老爷,黄老爷也收到了顺天府命其协济我河营钱粮的公文,只是南路厅辖下各州县刚给僧王和胜保大人那边解运了一批钱粮,一时半会儿间很难再筹钱粮协济我河营。”
  不等韩秀峰开口,陈崇砥就冷冷地问:“德忠兄,南路厅拿不出钱粮,你为何不去找顺天府?”
  “晚生去过,也见着了顺天府丞。”
  “顺天府丞怎么说?”
  “府丞大人说已将此事向贾大人禀报过,贾大人命刚设的牙厘局办理协济事宜,回来时晚生专程去过一趟牙厘局,牙厘局总办徐老爷已移文固安分局,让固安分局每月协济我河营八百两。”
  韩秀峰一样没想到陈崇砥竟如此强势,真把崔浩当作他的部下了,不过又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毕竟粮官不是那么好做的,没个像陈崇砥这样的人还真不行。
  韩秀峰摸摸嘴角,抬头道:“亦香兄,这么说就剩直隶藩司和粮道那边的钱粮了。”
  “韩老爷,下官以为藩司那边的军饷和粮道那边的粮不大好要。”
  “为何不好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