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3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0/539

  “次臬兄,要不劳烦你走一趟,去帮我问问他意思,他要是愿意,我就赶紧差人去跟制台大人禀报。”见石赞清欲言又止,吴廷栋又煞有介事地说:“保定乃直隶首府,保定府清军同知‘冲、繁、疲、难’四项全占了,属最要缺!不是他现而今署理的这南岸同知所能比拟的。要是他愿意去署理保定府清军同知,再干出点政绩,谋个实授并非难事。何况同知署离制台衙门那么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能得制台大人提携,将来做个知府并非没有可能。”
  石赞清苦着脸道:“吴大人,下官不是不愿意去问,而是觉得他不一定会愿意。”
  “所以得跟他说清楚,”吴廷栋想想又说道:“我永定河道说起来有不少缺,可唯独没有从四品的缺!他还年轻,不能安于现状,接着做现而今这个有名无实的南岸同知倒是清闲,可这么下去能有什么前途?没有进身之阶,你我就算想帮他也帮不上!”
  从升迁的角度上看,石赞清赫然发现吴廷栋的话有一番道理,毕竟韩四都已经是正五品同知了,想在永定河道升转是不可能的,因为永定河道本就没有从四品的官职。再想到韩四就算真去做保定府清军同知,将来也不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石赞清沉吟道:“吴大人,下官可以帮您去问问,但他究竟能不能愿意,下官不敢打保票。”
  “那就有劳了,”吴廷栋拱拱手,又笑道:“其实天津府海防同知也是个肥缺,他不管是去保定还是去天津,都比做现而今这个有名无实的南岸同知强!他只要愿意去,今后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可以直接差人来跟我禀报。保定知府也好,天津知府也罢,我不信他们敢不给我吴廷栋面子,总之,他只要愿意去,就绝对不会跟别人一样变成摇头老爷。”
  “下官明白,下官这就去跟他说,去问问他的意思。”
  “好,我等着你的消息。”
  ……
  石赞清马不停蹄赶到祖家场,跟韩秀峰道明来意,又苦笑道:“吴大人之所以让我来问问你的意思,也是出于一片公心。毕竟他现在依然兼着永定河道,心里想着的还是治河。”
  “石叔,我觉得没这么简单。”韩秀峰忍不住笑道。
  “志行,不管他葫芦里究竟卖得是什么药,但有句话他说得在理,你无论是去署理保定府清军同知还是去署理天津府海防同知,都比做现而今这有名无实的永定河南岸同知有前途。”
  “石叔,这儿没外人,我跟您实话吧,他十有八九是觉得我不但不学无术,而且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觉得我韩秀峰也就能领领兵,既管不了地方上的民政也治不了河。觉得我占着茅坑不拉屎,看我不顺眼,想把我赶远远的!”
  “就算他是这么想的又怎样?”
  “他既然都这么想了,那我无论去保定府还是去天津府,真要是遇到什么事,真要是跟知府大人尿不到一个壶里,你觉得他真会帮我出头?”
  石赞清楞了住了,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苦笑道:“不会,十有八九不会。”
  “这就是了,”韩秀峰一边招呼他喝茶,一边笑道:“他一而再再而三弹劾我,我一直没跟他计较,现在居然得寸进尺想赶我走,我岂能让他如愿?再说我颠沛流离好几年,好不容易跟妻儿团聚,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安生日子,才不会相信他的鬼话去啥子保定或天津呢!”
  “志行,他弹劾你也是出于公心。”
  “所以我才没跟他计较。”
  “这么说你不愿意去?”
  “不愿意,石叔,我现在哪儿都不想去,就这么呆在这儿挺好。”
  “你就不怕……不怕他……”
  只要能让吴廷栋不痛快,韩秀峰就觉得很痛快,不禁笑道:“石叔,您想想我都变成这样了,手中是既没权也没兵,他还能拿我怎样?反正我是不愿意走的,他要是非让我走,要是拿着盖有总督大人关防的公文来,我韩秀峰也只能老老实实收拾行李去保定或天津上任。可要是将来皇上或肃顺大人问起这事,我一样会实话实说。”
  “志行,你再想想。”
  “不用想,石叔,您就这么回他,看他能耐我何。”
  “志行啊志行,你为何非跟他置这个气,不管怎么说他现而今也是按察使。”
  韩秀峰是打心眼里不想再折腾,站起来躬身道:“石叔,对不住,让您老为难了。别的事都好说,唯独这件事我不能答应。”
  石赞清见韩秀峰决心已定,只能长叹口气起身告辞。
  赶到道署,尽管变着法帮说了不少好话,吴廷栋依然很不高兴,阴沉着脸道:“既然他不愿意,那这个南岸同知就让他再署理几天,等他署理满一年再说。”
  石赞清为官那么多年,岂能听不出吴廷栋的言外之意,甚至敢肯定他是打算让不吃敬酒的韩四吃罚酒,十有八九是打算等韩四署理满一年就找个由头给韩四委个差,等韩四一走就派人来署理南岸同知,而韩四办完差回来也就没位置了,只能跟那些候补官一样等着差委试用。
  再想到吴廷栋要么不找由头,要找一定会找个冠冕堂皇的由头,石赞清真为韩四捏一把汗,可人微言轻又帮不忙,只能暗道你小子自求多福吧。
  
第五百二十章
被人瞧不起
  也不晓得是为了显示不想嫁人的决心,还是这儿没人管,任钰儿竟买了几尺青布做了身长衫,打起鞭子,戴上瓜皮帽,每天男扮女装去私塾教孩童们读书认字。而这年头能念上书就不错了,祖家场的那些大户只要自家娃能识几个字,并不在乎究竟是谁在教。
  见她教得还不错,费二爷乐得享清闲,每天早上去露个面,便去村里药店跟坐诊的郎中讨教讨教医术,或去杂货店掌柜下下棋,直到该下学了再去考校考校孩子们的学业,然后跟任钰儿一道带着狗蛋回河厅衙门,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逍遥。
  见他又提着一个柳条编的小筐回来了,翠花好奇地问:“二爷,您老提的什么?”
  “鸡子儿,”费二爷把柳筐递给翠花,哗一声甩开右手中的折扇,一边煽着风一边得意地说:“杨百余早上送的,放下就走,不收都不成!先把鸡子儿拿去搁米缸里吧,把筐腾出来,明天让他家娃带回去。”
  “做先生就是好,总有学生家送东西。”翠花禁不住笑道。
  “所以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费二爷微微一笑,径直往书房走去。
  河营在祖家场这边就剩大头和陈不慌两个人,自然不用再跟之前那样操练,每天喂喂马、溜溜马,下地干干农活儿,官服是舍不得穿的,兵器更用不着配带,二人锄了半天草也扛着家伙什收工回来了。
  见身怀六甲的翠花正在忙着烧饭,大头下意识问:“翠花,水缸里还有水吗,没水我去井里打?”
  “有,昨天刚打的,还没用完呢。”
  “柴呢,柴火还有多少。”
  “多着呢,上次劈的才烧了一半。”翠花晓得他担心肚子里的娃,催促道:“赶紧回去洗洗吧,洗了换身衣裳再过来吃饭。”
  “哦,那我先回去了。”
  “去吧。”
  正说着,任钰儿已换回女装走了出来,站在长廊里看着厨房道:“翠花,我帮你做吧,要不要摘菜?”
  “还有点没摘,走,一起去摘。”
  琴儿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官太太生活,正拉着刚下学的小家伙问今天都学了点啥。下学前刚被费二爷考校过一番学业,回家娘又问,小家伙痛快不堪,可娘打起来最狠,又不敢不听话,只能垂头丧气地背今天的功课。
  ……
  院子里充满烟火气,韩秀峰很喜欢这样的氛围,指指下午刚写的兵法心得,笑看着费二爷道:“二爷,您老帮我瞧瞧写得咋样,要是不行明天重写。”
  费二爷放下苏觉明刚帮着沏的茶,拿起心得边看边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念完之后放下笑道:“看着跟上个月那篇差不多,以我之见你恐怕还得下点功夫,重新写一篇。”
  每个月都要给皇上交一篇学兵法的心得,刚开始写起来倒也不费事,可写着写着就没心得可写了,想到这骗不行要重新写,这个月就算能写出篇不一样的下个月还得写,韩秀峰苦笑道:“都已经写七八篇了,我是江郎才尽真写不出新意。”
  “再想想,这只能靠你自个儿,我又不懂兵事,要是懂还可以帮你代劳的。”费二爷端起茶杯,一脸爱莫能助。
  苏觉明晓得韩秀峰为这事真是绞尽了脑汁,忍不住提议道:“四爷,要不请王老爷和云老爷帮着写几篇,王老爷不但跟着您领过兵,还跟着您打过仗。云老爷刚来营里效力那会儿每天都捧着兵书,写这些他们一定行。”
  “嗯,这个主意不错。”韩秀峰啪一声拍了下大腿,笑看着他道:“觉明,你明天别的事不要干,就去找王老爷和云老爷,请他们二位帮帮忙,救救急。”
  “行,我明天一早就去。”
  费二爷禁不住笑道:“没曾想这天子门生也不好做,志行,话说你之前呈上的那七八篇心得,皇上究竟有没有御览过?”
  “皇上的事我哪晓得,”韩秀峰轻叹口气,想想又苦笑道:“不管皇上有没有空御览,这功课都得交。想想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早知道会弄巧成拙搬石头砸自个儿脚,就不应该听黄老爷和吉老爷他们的。”
  “就几篇心得而已,别生在福中不知福。”费二爷笑骂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志行,道署那边这两天有没有消息,晓不晓得吴廷栋有没有恼羞成怒?”
  韩秀峰轻描淡写地说:“我又没去打探,那晓得他有没有恼羞成怒。”
  “吴廷栋也真是的,你又没真正得罪过他,他为何要为难你?”费二爷放下茶杯,又喃喃地说:“论为官,你为官跟他一样清廉。就算有点小过节,那也是因为公务,照理说他不应该是个小鸡肚肠的人。”
  正如费二爷所说,吴廷栋为官是真清廉!
  都已经做上直隶按察使了,吃穿用度还是那么节俭,虽然有不少迎来送往的应酬,但一切都是从简。各州府正堂不管送银子还是别的东西,他是一概退回,从不轻取分毫。连京里的那些湖南同乡和刑部的那些同僚来拜会,他都是粗茶淡饭相待。
  可想到这次可能真把这么个难得的清官给得罪了,韩秀峰无奈地说:“他不是瞧不起我,而是瞧不起我的出身。”
  “他凭啥瞧不起你的出身,他自个儿也只是个拔贡!”费二爷不解地问。
  “他是没考上进士拉上翰林,但不意味着他没学问,据我所知他不但饱读圣贤书,而且精通程朱理学。伍老爷上次来时曾私下里说过他的事,说有一次皇上召见,问他读的是哪些书,他说所读皆为程、朱之书。皇上说学习程、朱之人大都迂腐拘牵,您老晓得他是咋回的?”
  “他咋说的?”
  “他说迂腐拘牵是不善于学习的过错,程、朱以明德为体,新民为用,天下没有有体而无用之事。还劝谏皇上读书穷理,以丰富知人之鉴识;清心寡欲,以养成内观之明达,寤寐而求贤,内外皆得人,天下何忧不治。”
  “他竟敢顶撞皇上!”费二爷惊诧地问。
  “所以说越是迂腐的越认为自个儿不迂腐,”韩秀峰顿了顿,接着道:“我打阿精嘎板子时,石老爷说我是想做孤臣。其实不然,真正想做孤臣的是吴廷栋。他不但瞧不起我这个捐纳出身的,一样不打算跟他那些才高八斗的进士翰林同乡走动。估计连段大人的同年、现而今在湖南办团练的曾国藩曾大人他都瞧不上。”
  “他竟如此孤傲!”
  “可能过去经历过太多坎坷,觉得怀才不遇,所以既瞧不上我这样捐纳出身的,一样不屑与那些进士翰林为伍。”韩秀峰喝了一小口茶,想想又苦笑道:“之所以处处针对我,可能跟我年纪也有一定关系。您老想想,他外放前在京城苦熬了多少年?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估摸着他是觉得所有人都应该跟他一样先过十几二十年苦日子,先苦苦心志。”
  “你少年得志,所以他妒忌你?”费二爷脱口而出道。
  “或许在他看来,我韩秀峰不是少年得志,而是小人得志,哈哈哈哈。”
  “你居然笑得出来!”
  “我不笑,难不成还要哭?”韩秀峰摇摇头,无奈地说:“先是徐瀛,紧接着是杨能格,现在又遇上他吴廷栋。我算明白了,只要接着做官,像他们这样的今后会遇到更多。而不管被人家怎么瞧不起,也只能忍气吞声。怪只能怪我出身低微,没能考取个功名呢。”
  想到韩四的官做到这份上,今后打交道几乎全是进士翰林或宗室勋贵,再想进一步靠得不只是政绩也要靠出身,费二爷猛然意识到韩四很难再像之前那般顺风顺水了,连忙岔开话题:“算算日子,伍老爷也应该有回信儿了。”
  韩秀峰一愣,旋即反应过来,从书架上取出一份信:“有信儿了,余叔下午送来了。”
  事关韩四能不能过眼前这一关,费二爷急切地问:“伍老爷咋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0/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