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539

  段吉庆心里咯噔了下,紧盯着二人问:“咋回来的这么快?”
  “我们是在路上遇着的,”关班头回头狠瞪了韩大一眼,咬牙切齿地说:“上次去时千叮咛万嘱咐,是咋跟你们三兄弟交代的,你自个儿跟段经承说!”
  韩大吓得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下哭诉道:“段老爷,我爹……我爹死了,我是来给您报丧的。我不是没照应好我爹,我哪想到会地龙翻身。他在家躺好好的,我们全在地里干活,干着干着突然地动山摇,我就撒腿往家跑,结果跑到村口,村里房子塌了一大半,死了好多人,我家也塌了,我爹也……”
  真是怕啥来啥,段吉庆眼前一黑,像三魂六魄被突然抽走般瘫倒在地。关班头吓得赶紧将他扶起,一边掐人中,一边喊着去找郎中。
  然而,城里的郎中跟仵作一样忙,一时半会间去哪儿找。
  好在段吉庆很快苏醒过来,抬头看看正哭哭啼啼的老伴儿,再看看吓得六神无主的儿子,有气无力地说:“别苦了,我还没死呢。”
  “老爷,你没事?”
  “没事,那么多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这点事算啥。”段吉庆强撑着坐起身,跟吓得一样六神无主的关班头微微点点头,随即看着跪在床前的韩大叹道:“孩子,起来吧,我不怪你,这是天灾人祸啊,我巴县究竟造了啥孽,老天爷要降下这么大灾祸,要让我巴县死多少士绅百姓!”
  “段老爷,我没照应好我爹,我对不起您,对不起老四……”韩大很清楚爹了死了,老四的官就做不成了,心里别提有多难受、有多歉疚,竟啪啪啪扇起自个儿的耳光。
  “这是做什么,说不怪你就不怪你,当务之急是赶紧操办丧事,让你爹入土为安。”
  “我弟那儿咋办,要不要给他捎个信儿?”
  “是啊段经承,四娃子那边咋办?”
  段吉庆深吸口气,紧攥着拳头道:“我这就给他写信,写好你帮我送日升昌去,县衙那边也要禀报一声。”
  “可这么一来四娃子就做不成官了!”关班头苦着脸道。
  “啥叫做不成官,只有被革职永不叙用的才做不成官,志行这叫丁忧,也就三年的事。他今年才二十四,跟他差不多年纪的还在考秀才考举人,不就是三年吗,耽误不了多大事!”
  “也是啊,不就三年嘛。”
  ……
  与此同时,韩秀峰正在“听雨轩”跟费二爷下棋聊天。
  省馆不但办了乡塾,还延聘了两位有名的文士坐馆执教,在京为官的同乡只要家里有娃的几乎把娃全送去了,小家伙也跟着去了,费二爷乐得享清闲,又过起了悠哉悠哉的神仙日子。
  “志行,你晓得我早上送仕畅去省馆时见着了谁?”
  “您老见着了谁?”韩秀峰放下卒子道。
  费二爷拿起一颗棋笑道:“兵部侍郎卓大人。”
  韩秀峰好奇地问:“他去省馆做什么,他和他爹不是喜欢避嫌吗?”
  “跟咱们一样,送娃去念书的。至于避嫌,此一时彼一时,他爹虽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可已经很久不理事了。”费二爷走了一步棋,又意味深长地说:“要是没他爹,他能做上兵部侍郎?说句不中听的话,他爹要是撒手归西,他现而今这侍郎又能做多久?靠父荫只能靠一时,靠不了一世。”
  “所以想起了同乡同年?”
  “我看应该是,不然他也不会拉着我说了好一会儿话。”
  韩秀峰倍感意外:“他拉着您老说话?”
  “问你的事,说久闻你的大名,一直无缘结交,说今后得空要多走动。”
  “他还真瞧得起我。”
  “话不能这么说,你不管咋样也是‘小军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他放下身段愿意跟你结交也在情理之中。”
  正如费二爷所说,有些人别看官做得很大,但根基不稳。比如靠父荫身居高位的兵部侍郎卓云和军机大臣杜翰,没老爹关照的日子真不好过。又比如穆荫,一个连举人都不是的内阁中书走狗屎运做上了军机大臣,要是不投靠肃顺在军机处也行走不了多久。
  想到这些,韩秀峰不禁笑道:“二爷,听您老爷这么一说,突然发现我这官虽做得不大,但要比他们做得稳,至少用不着担心稀里糊涂被降被革。”
  “这是自然,你这官那是靠本事做上的,靠军功搏来的!”
  费二爷笑了笑,接着道:“说起军功,段大人的那位同年曾国藩这次露大脸了,湖北六百里加急奏报,他率湘勇自金口沿长江三路齐下,直抵鹦鹉洲,先后收复汉阳、汉口,并将江面上的长毛水师一举剿灭。据说贼将石凤魁、黄再兴见势不妙已带着残兵败将退出了武昌!”
  “曾大人收复武昌了?”韩秀峰大吃一惊。
  “应该是,回来时见湖广会馆张灯结彩,还有人在门口放炮。回来的路上我还遇着了江老爷,江老爷说湖南的那些京官别提有多高兴,甚至有人打赌皇上这次会让曾大人做湖北巡抚还是让曾大人做湖广总督。”
  “听您老这么一说,我觉得曾大人还真有希望,他回乡时丁忧时就已经是侍郎了,何况立下这么大战功。”韩秀峰想了想,接着道:“不管论出身还是论资历,江忠源那会儿比曾大人差远了,江忠源那会儿都能做上湖北布政使,甚至能署理上安徽巡抚,曾大人更不在话下。”
  “话说这么说,但现在不比江忠源那会儿。”
  “您老何出此言?”韩秀峰故作好奇地问。
  费二爷放下棋子,端起茶杯苦笑道:“江昊轩朋友多,消息灵通,他说文中堂和肃顺好像举荐过曾大人,结果恭亲王、怡亲王、郑亲王等王公没异议,倒是彭大人、周大人和翁大人觉得大不妥。满人没说啥,汉官反对,你说荒不荒唐?”
  “这么说曾大人就算历下那么大战功,想做上巡抚却没那么容易?”
  “没那么容易啊,所以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要是曾大人之前的官升得没那么快,官声没那么好,不像现而今这般在湖南士林中一呼百应,别说做巡抚,我看总督都能做上!”
  “您老还真是旁观者清。”
  “啥旁观者清,我也是听江昊轩和黄老爷、吉老爷他们说的。”提到黄钟音,费二爷又想起件事:“志行,你不是让曹毓英帮着向恭亲王和彭大人他们禀报夷情吗,前天在府馆听黄老爷说肃顺大人好像很器重曹毓英,每次进宫只要遇着曹毓英,都会走上去说几句话,连称呼都不一样。”
  “咋个不一样?”
  “肃顺大人一见着曹毓英就喊‘曹师爷’,别提有多亲热,而曹毓英呢好像也没少往肃顺大人家跑。”
  韩秀峰调回京以来一直深居简出,真不晓得这些,听费二爷这么一说才意识到肃顺在军机处不只是拉拢了穆荫和杜翰,连领班军机章京曹毓英都是他的眼线。
  再想到恩俊上次说得那些话,韩秀峰真有些为肃顺担忧,因为自古以来只要是权臣没几个能有好下场。不过这些事只能放在心里,不但不能乱说,甚至不能提醒,毕竟人家正春风得意,你一片好心去提醒,人家指不定会咋想呢。
  
第五百六十九章
“堂务”
  恩俊刚开始有些瞧不起曹毓英,甚至还变着法戏弄曹毓英,而现在他赫然发现让曹毓英代为向几位军机大臣禀报夷情也有好处,因为只要涉及夷务的谕旨和奏折都要经过曹毓英这个领班军机章京之手,皇上觉没必要再让内奏事处给“厚谊堂”钞阅,而是命“在厚谊堂上行走”的曹毓英直接与“厚谊堂大掌柜”韩秀峰沟通。
  对恩俊而言这就意味着不用再跟之前那般每天天还没亮就得进宫“接折”,不用再起大早,不要再挨冻,更不用再风里来雨里去的来回折腾。
  曹毓英一样很喜欢“在厚谊堂上行走”这一兼差,毕竟这样的机密大事别人不只是没机会参与,而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到。不但每天“下班”之后也恩俊那样在马车里换身普通衣裳,先来书肆坐会儿再回家,甚至以保密为由提出让‘厚谊堂’的马车接送他上下班。
  “厚友堂”虽是个算不上衙门的衙门,但庆贤家“拨给”的银子每年多达一万两,相当于永定河道衙门大半年的河工款,韩秀峰手头上宽裕的很,不但一口答应了这个要求,还跟对待恩俊、大头一样额外给他支了一份薪俸。
  谁也不会嫌银子多,何况多兼一份差事多拿一份官俸再正常不过,曹毓英不但就这么笑纳了,并且就这么成了“厚谊堂”的人。
  想到怀里揣着的两份谕旨,曹毓英无比激动,一下班就匆匆赶到书肆,一走进院子就让今儿个当值的大头去请韩秀峰、恩俊和庆贤。
  韩秀峰以为有什么急事,只好把刚抱了一会儿的大头家闺女小心翼翼地交还给琴儿,在后花园来到因为多了四个蓝翎侍卫戒备比之前更森严的书肆。
  “曹大人,究竟何事?看您容光焕发的样子,应该是喜事。”
  “不是我一个人的喜事,是大家伙的喜事。”
  “这么说我们都有份儿?”韩秀峰坐下笑问道。
  “这是自然,我给诸位念念。”
  曹毓英笑了笑,打开下班前让军机章京誊抄的谕旨,抑扬顿挫地念道:“……该夷呈出变通清摺,所开各条,均属荒谬已极,必须逐层指驳,以杜其无厌之求!即如与中国地方官交往一节,本有议定体制,地方大吏,各有职任,岂能于该夷所到之处,轻于会晤。至赁买房屋地基,运卖货物,亦应遵照旧约,断难任其随地建造,任意往来。况扬子江本非夷船应到之地,而海岸捕鱼采矿等事,更于通商无涉,是直欲于五口之外,另生窥伺侵占之意!
  向来纳税或用纹银,或以洋银折交,历久奉行,从无用金之说。即中国钱粮,亦未有用金交课。又所称货物暂存官栈,由该商与中国税关看守,更无此理。京师为辇毂重地,天津与畿辅毗连,该酋欲派夷人驻札贸易,尤为狂妄!咆呤所称鸦片纳税,及欲进粤东省城,尤为反覆可恶。其余各条,较之味酋,更属关碍大局,务当按款正言驳斥,杜其妄求!
  至民夷相争,原有成约可稽,近来地方官有无审断不公,准其行查该督抚秉公办理。上海匪徒滋事,贸易维艰,如果夷商因此赔累,欲免欠税,朕抚驭中外,柔远为怀,原不难稍从减免。但应如何核减之处,亦须由该省督抚查明酌办。至广东茶税,据称滥抽每担二钱,天津亦无成案可考,必须由两广总督办理。
  以上三款,尚可允其查办。此外各款,概行指驳!崇纶等即作为己意,据理晓谕。一面允其代奏,一面饬令回粤,如该夷执意不肯折回,亦可许其赴上海,由怡良等酌核办理,但不得轻率允许,总以饬回广东,方为妥善,并可云天津本非五口可比,此次该夷跋涉风涛,是以姑允代奏,傥再反覆不遵,嗣后复至天津,断不能如此次以礼相待……”
  韩秀峰反应过来,不禁笑问道:“这封有理有据、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谕旨是出自子瑜兄之手吧?”
  “这份谕旨的确是毓英草拟的,不过恭亲王、彭大人和杜大人也修过好几处。”
  曹毓英笑了笑,又拿起另一道谕旨,又眉飞色舞地念了起来:“……崇纶、文谦等如能照此开导,必可折服该夷之心。且原定和约,所有贸易章程。如须稍为变通,俟十二年后再议一条。咪唎坚则定于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佛兰哂则定于二十四年十月,其互换条约,均在二十五年。距十二年后之期,亦复甚远。
  该夷不当于此时,妄行渎请,若英咭唎和约条款内,并无此文,既称万年和约。便当永远信守。即谓我朝有恩施各国。准英人一体均沾之语。咪、佛二国,已不能于未经届期之先。豫议更张。英夷又何从为此效尤之举,崇纶、文谦等正可据理回覆,以塞该夷之口……”
  “曹大人妙笔生花,真是笔下有乾坤啊!”
  “志行老弟,庆贤兄,恩俊老弟,曹某之所以念这两道谕旨,可不是跟三位炫耀曹某的文章写得有多好,是想告诉三位对赖在大沽口不走的西夷朝廷总算有了个方略,而朝廷之所以能拿出方略,皇上之所以命军机处草拟如此义正言辞的谕旨,跟咱们‘厚谊堂’在节骨眼上打探到英咪二夷正在与俄开战、美夷国内党争内乱等夷情有很大关系!”
  韩秀峰早料到他是因为这个激动的,恩俊则暗想原来因为这个,心想“厚谊堂”立了大功皇上早就赏过了,用得着你来说这些。
  庆贤却很激动,竟噙着泪接过谕旨道:“曹大人,这两份谕旨交给犯官吧,犯官拿去存档。”
  曹毓英能理解他此时此刻的心情,把誊抄的谕旨递给了他,想想又拍着他胳膊道:“庆贤兄,俗话说守得云开见月明,曹某相信只要咱们‘厚谊堂’再立几桩这样的大功,你一定能官复原职的。”
  “谢曹大人吉言。”庆贤发自肺腑地躬身拜谢,随即拿着谕旨走出了花厅。
  曹毓英目送总庆贤,回头发现韩秀峰正若有所思,急忙道:“大掌柜,对不住,毓英刚才有些激动,喧宾夺主了。”
  “曹大人误会了。”韩秀峰摇摇头,凝重地说:“能为朝廷打探到有用的夷情,能为朝廷应对西夷无端起衅略尽微薄之力,秀峰一样高兴。可我们终究只是打探整理验证,西夷并不会也不可能被我们牵着鼻子走。这次或许能让西夷知难而退,但下次呢,不可能总是报喜不报忧!”
  曹毓英没想到韩秀峰回说这些,楞了楞坐下笑道:“志行老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只是负责打探,我曹毓英只是负责向几位军机大臣禀报,如何决断是皇上和几位军机大臣的事。”
  “也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军机大事无需咱们杞人忧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