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四当官(校对)第3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7/539

  大学士死了才赐银千两治丧,一个小小的正五品参议死了爹要回乡丁忧,如果既赐盘缠又赐银治丧,翰詹科道知道后一定会进言谏阻。尽管这三张银票十有八九是上次送去的,但韩秀峰还是感动感激的热泪盈眶。
  “韩老爷请起,卑职先回宫复命,您也赶紧跟曹大人和文老爷交代公事吧。”
  “好的,我送送您。”
  “别送了,您要节哀啊,皇上还等着您服完丧回京效力呢。”
  “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等秀峰尽完孝一定回来给皇上效力。”
  ……
  刚送走传旨的御前侍卫,确认以前干什么今后还得干什么的曹毓英无比失落,见天色不早了竟拱手告辞。
  尽管没啥要跟他交代的,韩秀峰还是对着紫禁城方向拱拱手,很认真很诚恳地说:“曹大人,皇上恩准了,从现在开始您便是‘厚谊堂’的汉大掌柜,秀峰已卸任,今后堂内的一切就拜托您和建川兄了。”
  “毓英深受皇恩,为朝廷效力本就是份内之事,韩老弟言重了。”空欢喜了一场,曹毓英实在不想在这儿多呆,拱手回了一礼,随即转身道:“建川老弟,愚兄先走一步,明儿下班再过来。”
  “下官恭送大人。”
  “留步,韩老弟一定有好多事要跟你交代,我可不能耽误韩老弟回乡治丧。”
  曹毓英说走便走,文祥被搞得很尴尬,韩秀峰顾不上那么多,再次把文祥请进内院儿的书房,关上门道:“建川兄,皇上命你帮办巡防处营务事,可谓用心良苦。”
  巡防处是去年林凤祥、李开芳率贼兵北犯直隶时设的,以便统一调遣直隶、山东、山西和关外的八旗绿营官兵在京畿、直隶和山东各州县设防堵剿长毛,并筹划堵剿所需军械粮饷、训练团防,缉拿甚至审理长毛奸细和俘虏等等。
  惠亲王为巡防处大将军,僧格林沁、花沙纳、达红阿为巡防王大臣,并设监印官四人,翼长若干,办事官十八人,全是皇上特简的兼差。
  下设专事提调兵马和办理奏章文移的文档处,专事巡查城中堆拨、护送军械火药等事的营务处,审理各种案子和与长毛有关的审案处,以及负责支发巡防处和各地官军钱粮的粮台处。不但抢了兵部、户部的差事,甚至跟刑部一样可以审案,顺天府和步军统领衙门更是成了其下属,可见这个临时设置的衙门有多厉害!
  河营之所以被肢解,也正是因为河营明明在京畿驻防却不听巡防处的,一山不容二虎,巡防处的那些手握重兵的满蒙王公自然不会任由肃顺坐大。
  想到这些,韩秀峰接着道:“皇上给你这个兼差显然有好几层考虑,一是没个兼差你就得每天去工部衙门点卯,没法儿一心一意打探整理验证夷情;二是你现而今只是从五品的员外郎,想真正委以重任不能没点资历,在巡防处兼个差事就能分点军功;再就是如果让你跟我一样以记名章京在军机章京上额外行走,又会跟我一样成了曹毓英的下属,堂内的公务反而会不大好办。”
  “我知道,我……”
  “建川兄,我晓得你想说什么,现在不是说那些的时候,更何况我之所以保举你并非出于私心。”韩秀峰不想再耽误工夫,拿出一叠下午写的书信和列了几张清单,交代道:“我的幕友王乃增你虽没见过,但应该听庆贤提起过,他只是我延聘的幕友,也是咱们‘厚谊堂’的军师,我希望你能接着延聘。”
  “志行,我见过他发回的急件和书信,能看出他真是为大才,就算你不提我也会接着延聘的。”
  “这是已革苏松太道吴健彰前些天差人送来的银票,吴健彰这个人很贪,弹劾他的人不少,恨不得将其凌迟。但咱们不是御史言官,咱们所办的差事也不是非白即黑,所以这样的人不但要用,而且要保,不然咱们就会变成聋子瞎子。”一共六千两,韩秀峰留下两千两,将剩下的四千两银票轻轻推到文祥面前:“我留下点维持全家老小生计,这些你留作明年后年续聘王乃增所用。”
  文祥很清楚没有银子什么事都做不成,接过银票道:“志行,那我愧领了。”
  “别这么客气,说正事。”韩秀峰指指写好的书信,接着道:“正在上海平乱的薛焕不但跟我是同乡,而且为官清廉,为人并非迂腐,上海那边的事你可以找他。算算日子前两淮运判韩宸也该卸任了,我求肃顺大人帮他谋了个长芦盐运司副使的缺,等他抵达京城之后你把这封信交给他,然后命他去天津设立分号。”
  “自个儿人?也是咱们‘厚谊堂’派出去的?”
  “以前不是,但他为人很可靠。我之所以想让你派他去天津设立分号,一是所有消息、公文和人员全得在天津卫中转,二是王乃增从吴健彰那儿弄了一条蒸汽船。蒸汽机的图样是你是见过的,作用之大你也是晓得的,别人视其为奇技淫巧,咱们可不能不当回事。”
  韩秀峰深吸口气,接着道:“我一直想弄一个拆卸下来瞧瞧究竟是咋铸造的,但这件事非同小可,别说没法儿把蒸汽船弄京城来,就算能弄京城来也会掀起轩然大波,所以只能在天津找个地方。”
  文祥下意识问:“奏请皇上派造办处的工匠去拆卸下来瞧瞧?”
  “我就在这么想的,不过这些事只能交给你了。”想到今后要办的很多不是一两点难,韩秀峰紧盯着文祥的双眼,很认真很严肃地说:“建川兄,我知道你想一番作为,但咱们正在办的差事真叫个见不得光,所以你做上这大掌柜之后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咱们正在做的这些事,正在做的那些准备,现在或许用不上,今后三五年甚至都可能用不上,但我敢肯定早晚能用上的!”
  “这是自然。”
  “总之,咱们得谨慎点,一定要缓而图之,绝不能让‘厚谊堂’被那些迂腐之辈扼杀在襁褓中。”
  韩秀峰将罗列的几份清单交给文祥,想想又感叹道:“虽然有好多事想做却没来得及做,但我并不遗憾。因为我就算接着做这大掌柜,清单上的这些事在我手上也很难做成。建川兄,你跟我不一样,你不但是满人还是满人中为数不多的进士,之前只是没机会,现在有机会了一定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等你位极人臣的时候,这些事就可以做了,不但可以做而且可以做成。”
  文祥能听得出这全是肺腑之言,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韩秀峰接着道:“河营虽被拆散了,但架子还在,还有两百多兵勇,现在他们有的在固安,有的在涿州,有的在宛平,有的在永清。千总、把总等武官全是跟我出生入死的兄弟,兵勇也全是我从固安等县精挑细选的青壮。他们现在虽分汛驻守,但只是人散了,精气神儿没散,不但没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且仍坚持操练。”
  文祥听得暗暗心惊,心想你居然在京畿有那么多兵!
  韩秀峰岂能不知道他会怎么想,连忙解释道:“这件事肃顺大人知道,皇上也知道,事实上这些人就是皇上和肃顺大人在河营被拆散时让留下来的,不过现在还记不记得就两说了,但咱们可不能忘。前些天吴健彰差人送银票来时顺便送来了四十杆自来火鸟枪,我让他们把枪送涿州州判王千里那儿了。
  加上之前的鸟枪、抬枪,现在估摸着有百十杆火器。这些人和这些火器我全交给你,要是京畿太平无事就当没这回事,要是京畿有事你就能用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至于咋用我不管,只想拜托你善待他们,因为他们全是跟我出生入死过的兄弟。”
  林凤祥和李开芳逃窜至山东,很多人真以为京畿太平了。
  文祥不这么认为,因为洋人兵船刚从天津扬帆南返,他很清楚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洋人没得到想得的东西,以洋人的秉性早晚会去而复返。到时候是战是和谁也不知道,真要开战就得早做准备。
  想到这些,文祥禁不住问:“他们会听我的?”
  “会听的。”韩秀峰将书信交到他手中,凝重地说:“有我的书信,再加上大头,他们一定会以你马首是瞻。再就是在巡捕营也有不少河营的兄弟,其中还几个是从四川老家来投奔我的同乡,我让老余回头带他们来拜见,能关照就帮我关照关照他们。”
  
第五百七十六章
不能让他就这么回去!
  “说开缺就开缺,说回籍就回籍,糊涂透顶,迂腐至极!”
  肃顺得知韩秀峰开缺回籍丁忧的消息已是第二天早上,看完伍肇龄送来的书信,气得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命家人备马,急着要进宫面圣。
  伍肇龄吓一跳,急忙拉住他道:“大人错怪志行了,他这么做也有这么做的苦衷!”
  “崧生兄,我知道他是个孝子,也知道他不想授人以柄,但咱们能让他就这么回乡吗?”肃顺甩开伍肇龄的胳膊,边往外走边急切地说:“他为朝廷效力这么多年,颠沛流离甚至出生入死,就算没个功劳也有苦劳啊,皇上日理万机想不到这些,咱们可不能忘!”
  “大人您是说……”
  “我得赶紧去帮他跟皇上他求个恩典,怎么也不能让他就这么回去。”
  伍肇龄还是不放心,追着问:“大人想帮他求个什么恩典。”
  肃顺在家人帮助下爬上马背,接过缰绳和马鞭,一边在门口兜圈儿一边跟伍肇龄说:“他现在是正五品,要是他爹没出事,在军机章京上额外行走三年便能外放知府。可现在他爹死了,他得回籍守制,等服完丧回京又得重头再来。人有几个三年可耽误,何况他还是捐纳出身,我无论如何也得想个法儿,帮他跟皇上求个从四品顶戴,就算给不了官职也得给他体面!”
  伍肇龄没想到肃顺竟如此看重韩四,禁不住问:“可这个时候去求皇上合适吗?”
  “我先进宫瞧瞧,总会有办法的。”肃顺本就是个暴脾气,说走就策马扬鞭往皇宫方向赶去。
  ……
  与此同时,刚给皇太妃请完安的咸丰正在养心殿召见新任“厚谊堂”大掌柜文祥。
  问了几个关于英、佛、咪、俄等夷的事,见文祥对答如流,确认文祥正如韩四在折子中所说可胜任打探整理验证夷情之事,咸丰突然感觉心里有些空荡荡的,带着几分不舍地问:“这么说韩秀峰已经走了?”
  文祥急忙道:“禀皇上,他跟奴才交代公事一直交代到丑时,想着奴才今儿一早得递牌子乞求觐见,便让奴才先去书肆歇息。奴才早上起来跟他那些同乡送他出城才晓得,他一宿没睡,交代完公事之后竟连夜携妻儿来宫门口三跪九叩,跟皇上道别,磕谢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天恩!”
  想到韩秀峰的提携举荐之恩,文祥感动感激得热泪盈眶,连声音都带着几分哽咽。他有感而发,咸丰心里更不是滋味儿,沉默了片刻低声道:“接着说。”
  “他雇了十辆大车,大车上绑了三十几个箱笼,不过据奴才所知大多箱笼里装的是书,全家老小的换洗衣裳和生活用具只装了六箱。他原本有四个家人,但因多多少少知晓一些‘厚谊堂’的事,担心泄露便将四个家人留给了奴才。”
  “他身边连个使唤的人都没有?”
  “没有,一个四川同乡见他妻子段氏身怀六甲,觉得这一路上不能没个人伺候,便将自家的一个奴婢送给了他。”
  咸丰心想这就对了,真要是前呼后拥那就不是朕认得的韩四。再想到那些个科举入仕、满腹经纶的文官丁忧或致仕往回带的全是银子,而韩四一个捐纳出身的带得却全是书,又觉得有些讽刺。
  人走都走了,再想那些没用,咸丰长叹口气摆摆手:“跪安吧,回去踏踏实实办差。”
  “奴才遵旨,奴才告退。”
  文祥派起来躬身退出养心殿,心想韩秀峰果然圣眷恩隆,因为皇上虽什么也没说,但能感觉得到是舍不得韩秀峰就这么回籍丁忧的。
  就在他一连深吸了几口气,暗暗下定决心办好“厚谊堂”的差事,绝不能给保举他的韩秀峰丢人之时,肃顺火急火燎地来了。他还没来得及行礼,肃顺就这么擦肩而过,快步走到养心殿门口报名求见。
  文祥能猜出肃顺十有八九是为韩秀峰乃至“厚谊堂”的事来的,但却不敢在此久留,只能带着几分忐忑地跟着侍卫出宫。
  肃顺是个急性子,一见着皇上就急切地说:“皇上,韩四开缺回籍丁忧了!”
  “朕知道,朕准的。”
  “皇上恕罪,奴才刚刚听说,奴才以为皇上您不知道呢,所以就……就……”
  “恕什么罪,起来说话。”咸丰心情不好,正好想找个人说说话,一边示意肃顺起来,一边不解地问:“你是刚知道,他昨儿个没跟你说?”
  提起这个肃顺就是一肚子郁闷,苦着脸道:“禀皇上,别瞧他不是个读书人,可遇着事儿比读书人还迂腐!他知道奴才要是晓得他要开缺回籍丁忧,一定会来求皇上您命他‘在任守制’,不想让奴才招人非议,更不想让皇上您为难,就瞒着奴才,直到出了城才托同乡去跟臣说的。”
  “是啊,他虽不是读书人,却比大多读书人明事理。”咸丰轻叹口气,又喃喃地说:“雨亭,你说他这会儿该到通州了吧。”
  肃顺一愣,连忙道:“皇上,奴才估摸着他十有八九走陆路,从直隶经山西、陕西回四川,这会儿差不多进入宛平地界儿了,晚上应该会在固安歇脚,反正不会经通州。”
  “也是啊,通州在东边。”
  ……
  正如肃顺所说,韩秀峰不可能走通州,出城之后沿官道直接往南。
  他和费二爷同乘一辆马车走在最前头,琴儿带着小家伙和黄钟音送的小丫鬟丁香乘坐一辆马车紧随其后,再后头是十辆装着箱笼的骡车。生怕箱笼掉下来或淋雨,不但麻绳绑着了,还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
  韩秀峰没几个家人,不等于这一路上没人伺候。
  恩俊知道冯小鞭、冯小宝有个叫张桂才的表兄是走镖的,便连夜和大头一起找到张桂才,让张桂才找了四个信得过且拳脚功夫不错的镖师,一路护送韩秀峰一家回四川。而张桂才五人就这么骑着马在前后照应,甚至在每辆大车上都插了镖旗。
  费二爷探头瞧了一眼,又坐下来劝慰道:“志行,就这么开缺回乡是有些可惜,但也不用再为那些公事烦心,正所谓无官一身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7/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